Hacksaw Ridge:战争片可以可怖,更可以热血


血战钢锯岭

血淋林的战争片,比恐怖片更恐怖。战场上的人类,比鬼怪更可怕。

所以需要英雄——真实的英雄。

我们是幸运的。
没经历过战争,无须体验那种无法想象的可怕杀戮。
身处在敌我分明的修罗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当下,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不要携带任何武器,不会伤害任何人,包括敌人,你即使不觉得他是白痴,也会认定他是疯子。
“不打倒敌人,你要如何保护同僚?”
“我是去救人,不是杀人。”
“战争的残酷不是你所能想象的,放弃吧。”
“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如此残破,我才需要尽一点绵力去修补。”
这,并不是虚构情节,是真人真事。

二战时期,冲绳岛上美日交锋,双方死伤数以万计。
钢锯岭一役,美方军医Desmond Doss中士赤手空拳在战场上独力救回75名同袍。
战后,受颁国会勋章,是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曾有拒绝服役记录而获此殊荣的军士。
他秉持的,是坚定无比的信念。


如果你以为他一路走来通顺,那就错了。
入伍后Desmond不碰枪械的古怪想法,给他带来了一大堆麻烦,同僚对他拳打脚踢,上级想尽方法逼他退伍,但皆无法令他动摇。
最后将他控上军事法庭,幸好及时到来的特赦,让他获得史无前例的优待,得以只携药品不带枪支上阵。

本片是Mel Gibson继《Apocalypto》后十年磨一剑的导演作品。
提名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虽都无斩获,却也可见受关注赞赏的程度。


影片前半部都在交待主角的成长,以及信念的形成。
穿插了动人的爱情与亲情元素,让这部战争电影情感更丰富多样,而不仅是同僚间的战斗情谊。
最震撼的当然是后半部的战争场面,枪林弹雨、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导演坚持不靠特效后制,全实境拍摄,逼真到你绝对目不转睛。

Desmond在钢锯岭上独自进行救援,即使随时送命,筋疲力竭,仍然不停地告诉自己“再多救一个”。
你会不禁审视自己,是否也会对自己的信念如此坚定不移。
如果你看过《Braveheart》,一定要看《Hacksaw Ridge》,让Mel Gibson带你再一次感受久违的热泪盈眶与热血沸腾。


9/10



本文刊于娱乐周刊


Allied:荡气回肠比枪战动作更憾动


间谍同盟

不着重动作,复古式的浪漫谍战片,荡气回肠或许更震撼。


习惯于视觉效果的现代观众,几乎已将谍战片等同于动作片或枪战片。
执导过《Forrest Gump》的奥斯卡大导Robert Zemeckis不随波逐流,拍出浓郁复古情怀,文戏居多的特务电影《Allied》。

盟军特务Max到摩洛哥,与在当地行动的法国女间谍Marianne假扮夫妻,行刺德国大使。
事成后两人金盘洗手,更因合作时产生情愫而结为真实夫妻,于伦敦定居。
好景不长,Max某天被上头召见,指Marianne其实是纳粹特务,若情报证实无误,Max得亲自手刃爱妻,否则就被判以叛国罪。


首先,不得不赞美的是美术、服装、场景等等的视觉设计,让人犹如进入时光隧道般去到1942年,极其真实地参与了当时的上流社会奢华,让一直以来只能通过文字和想象的二战时期情景有了画面上的对照。

Brad Pitt饰演久经训练的内敛特务,非常称职,看他明里暗里对付敌人的果断老练,到得知爱妻的谜样身份时的痛苦挣扎,情绪掌控到位,若非俊秀脸庞有面包发酵迹象,分数会很高很高。


奥斯卡影后Marion Cotillard在电影前半是一个执行任务时精明干练八面玲珑的女特务,后半成了相夫教女的贤惠妻子,尽管转变大,却演绎得顺畅合理。
她由始至终身份不明,导演也不显露蛛丝马迹,让观众悬念一直维持到底。
甚至最后在车上顾着女儿,眼见敌人环伺,知道车里有手枪的她,仍然让人猜不透她会如何处理最关键的一刻。

影片节奏明快起伏大,有人觉得前后不呼应,基调不统一,我却认为是对这对战地鸳鸯人生不同阶段的描述,并不突兀。
当然明显的缺点还是有,如Marion身份交待不明确,谍对谍手段也没令人惊叹,但作为不只是充斥甜言蜜语的爱情片,无奈又遗憾的揪心,更动人。


6.5/10



本文刊于娱乐周刊


心灵时钟:走投无路还会准备礼物?


有些伤痛,很难愈合。
所以只能被动地仰赖时间缓慢地治疗。
总是会说,逝去的亲人绝不想看到你沉沦。
但也只能,努力。


九岁男童叶蓝与父母姐姐同住在海边屋,一家人单纯快乐过日子。
某天,父亲骤然逝世,余下三人从此活在悲痛之中。
叶蓝生日之时,收到了父亲生前寄来的礼物—— 一台已停止操作的怪钟。
他决心找到修好钟的途径,解答心里的疑问。

这是导演蔡银娟继2012年《候鸟来的季节》后,执导的“心灵三部曲”第二部。
本地观众看本片,目光当然在所难免聚焦在阿姐范文芳身上。
文芳饰演强忍伤痛,努力带领两个孩子继续正常成长的母亲,算称职,演技没啥好挑,虽然觉得哭少一点,悲痛到要崩溃的内心戏再多一点会更好。
真要挑的话,是她与妹妹深夜同榻而谈,说“如果不是为了两个孩子,早就一起去见他了”的对白有点粤语残片,不过不是她的问题。


李李仁戏份不多,他戏中自杀,导演仅在几个回忆片段中交待了原因,力度似乎不够,让人置疑如此爱家爱妻爱子女的人自寻短见的可能性。他自私地求一己解脱,留下妻儿承担痛苦,却又想方设法在死后让家人振作,真的是让人不知该骂还是该赞。

饰演叶蓝的谢飞,一开始觉得他外型并不讨好(虽然这样讲一个小孩好像很不好……),所幸他把失去父亲的难过、自责、茫然,以至仅有的两三次爆哭,都掌握得不错,分数有加回。
姐姐叶澄似乎是配角式地存在,处在尴尬年龄,夹在母亲和弟弟之间。
她为父亲的死,一面指责曾与他大吵架的母亲,一面又自责没去跟心情低落的父亲讲话,且完全没地方倾诉发泄,或许,才是最痛苦孤单的一个。
大家看本片时别忽略了这个人物和饰演她的余若晴。


本片剧情上有两个相当碍眼的瑕疵。
一,是与怪钟有渊源的父子突然出现。本片重点放在感人肺腑,就该让情节越自然越贴近生活才好,太转折巧合的设计,并没有让剧本加分,反而是一种破坏。
二,是决定了以自杀解决问题的人,在走投无路寻死前,是否真的还会苦心积虑安排三份礼物,在自己死后的三个特定日子寄送给家人?(尤其给女儿叶澄的礼物不是要就有的)

当然,如果不嫌太催泪,看戏时感动还是会的。
因为人生最痛之一,就是永远来不及向你生命中最重视的人说,对不起。


5.5/10



本文刊于娱乐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