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Rangers:毫无看点,平庸之至


超凡战队 / 金刚战士

少年男女救世界,吸引得了成人观众吗?买单的都是为了童年情怀。


现今电影特效几乎无所不能,再天马行空的“神”话故事都可以信手拍来。
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因此络绎不绝登上大银幕,效果嘛,有些还不赖。
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小孩的Power Rangers(中译“金刚战士”、“恐龙战队”、“超凡战队”等),当年在美国以儿童电视节目面世,迅速成为世界各地孩童的超现实偶像。
本片是Power Rangers第三部电影版,距离上一部竟已20年——因为能拍想拍的超级英雄题材实在太多太多了。

Power Rangers在宇宙中存在百万年,一直扮演维持宇宙平衡的角色,直到绿战士Rita叛变,战士首领Zordon遂将五色晶石传送到地球,等待有缘人继承。
多年以后,无意中寻获晶石的,竟然是五个特立独行的少年男女。
经测试,确定接任新一代金刚战士,阻止也来到地球的Rita的邪恶野心。


超级英雄电影情节中一个万年不变的模式,就是“从头说起”,或者类似前传,交待英雄如何成为英雄的过程。
这种叙述方式受欢迎程度见仁见智,BatmanX-men的前传,Dr Strange的成就经历,都是成功的例子。
反之,《The Amazing Spider-Man》、《Fant4stic》的“细说从头”就让很多观众觉得完全没必要。
当然,同样的方程式,导演和编剧很关键。


这部《Power Rangers》因为五个主角是青少年,活泼玩闹的演绎有救了一点冗长的成长过程,要不然可能真的会闷到抽筋。
原本一盘散沙,必须达到心灵相通,才能启动战士盔甲,可惜导演对历经艰难的磨练,并无法形成感动,反而觉得孩子气。(主角们的确是心智未成熟啦,但毕竟要拯救全人类咧,可以再深度一点吧)

之后的正邪大战,基本上与以往看到的Power Rangers剧集差不多。
石头怪数量虽多,但被金刚战士们砍瓜切菜,不堪一击。
boss黄金巨人只以体积取胜,金刚战士玩叠叠乐堆积出一个同样大小的巨人战士,立马就KO掉它。
我不是Power Rangers迷,但我相信战士拥趸对他们的儿时偶像的电影版,该有更大的期待。


4.5/10


本文刊于娱乐周刊


Logan:后继难有人


金刚狼3:殊死一战

如此深入民心,最终篇是否来得太快?后继难有人。

X-men》于2000年上映后叫好叫座,虽然是群戏,Wolverine金刚狼却被设定为戏份较多的主轴人物。
Hugh Jackman不负众望,其诠释及演绎获得大成功,深入民心的程度甚至超越漫画。
也因此,片商开拍外传,金刚狼是不二人选。

在正传加前传(目前共六部)陆续上映这些年间,金刚狼外传还能拍三部,绝对是Hugh Jackman的一大成就。
今年,狼叔演绎金刚狼满17年,宣布是最后一次了,《Logan》,也成了完结篇。


本片故事设定在正传的很多年以后,变种人数量大幅度削减,绝大多数隐蔽不见,生死未卜。
金刚狼步入中老年,以开车当司机维生。
他在墨西哥边境的一处荒凉地带,匿藏并照顾着风烛残年的X教授。
打算与酒精为伍度过余生,无意中救了一个小女孩,引来大批人马追杀。

女孩原来是从培养新生代变种人的某机构逃出来的,她指骨间能伸出利爪,战斗力惊人,俨然就是女孩版的金刚狼。
敌人穷凶极恶大批杀到,金刚狼将面对他人生最险峻,也最多情感包袱的最后一战。

影片从头到尾偏灰暗,迟暮的金刚狼苍老、颓废,形象与以往大相径庭。
虽然对敌时应有的勇猛暴烈还是有,但体力及自愈能力大不如前,导致经常力不从心陷于苦战,感觉既无助又心酸。
本片也没在炫耀特效,导演显然更在乎人性与人情、希望与绝望的深度表达。
以目前为止的超级英雄片来说,《Logan》可算是最有内涵的一部。


真要提缺点,或许就是反派以巅峰期的年轻金刚狼克隆来打压原版老金刚狼,桥段不新鲜;还有逃出来的小孩变种人们,理应受过特训,却在对应“凡人”敌人时,轻易地束手就擒,不合理。
此外,没得挑了,这部X战警良心之作,堪称金刚狼传三部曲的完美完结篇。

看完的感觉是:伤感,它不是一部阖家共欢的电影。
伤感的原因嘛,一部分是对Hugh Jackman的经典金刚狼的不舍。
天晓得接下来的正传或前传会如何弥补,谁敢接演/挑战这个经典角色啊!


8/10


本文刊于i周刊

Manchester By The Sea:凄冷孤寂,不冗长,不沉闷


海边的曼彻斯特

痛苦回忆,难以磨灭。
但日子还是得继续过,问题是,你选择用什么方式过。

波士顿的一名公寓设施维修人员Lee,日复一日过着同样日子,直至某天接到噩耗,患慢性病的哥哥过世了。
Lee赶回家乡曼彻斯特,被律师告知要当16岁侄儿的监护人。
他因此被迫面对原已尘封的一段痛苦回忆,也不得不慎重考虑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故事,其实很简单。
导演兼编剧Kenneth Lonergan以出色的时空交错手法,以及几近悬疑片的方式,一点一滴揭开主角过往,让人物的血肉灵魂逐步鲜明清晰。
一开始看到的主角,孤身一人,沉默、无礼、脾气坏、难以亲近。
回忆中的他却截然相反,朋友一堆,谈笑风生大声喧哗旁若无人,还有美妻及三个可爱儿女,俨然人生大赢家。
突发事件一夜之间剥夺了他的全部,也让观众终于明白,为何他性格上会出现如此巨大转变。

被迫权当监护人,与外向的侄儿相处,Lee一度尝试放下过去,想再次让人生积极一点。
可惜,不成功。
相比之下,同是失去亲人,侄儿照旧上学泡妞玩band,无甚伤痛地继续以往生活。
反观Lee始终无法走出痛苦回忆,即使前妻哭着原谅他,也只令他更想逃避。
所以这并不是典型的因为负起照顾孩子责任,而变得积极的正面亲子片。


饶了一大圈的主角,结果还是回到原点。
任何事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责任、尊严、理性、信念,都无法改变。
回忆,就是如此可怕地侵蚀着他。
而导演要告诉你的是,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无奈。
或者更精简:这,就是人生。

本片场景是冰天雪地,氛围是凄冷孤寂。
两个多小时,没有高潮,却完全不觉沉闷冗长,可见导演兼编剧有多厉害。
Casey Affleck将满怀深沉痛苦,行尸走肉生活演绎得极度到位,影帝当之无愧。


8/10


本文刊于娱乐周刊

Silence:信仰是真诚,还是只是形式罢了?


沉默

宗教信仰,属于个人,原本简单、直接。
但当政治与之挂钩,就无可避免地复杂了。


17世纪,日本处于幕府时代,锁国封闭,统治者大肆铲除“异教徒”。
两名葡萄牙基督教传教士一方面为了寻找在日本传教时失踪的导师Ferreira牧师,一方面也为了印证信仰,抱着不入虎穴之心,踏上东方之旅。
一开始,信奉基督教的小村村民不惜风险收留,让两人很感动,也更坚信到日本的决定是对的。

但随着传教士Rodriques被出卖遭逮捕,之后被迫亲眼看着教徒一个个惨遭折磨杀害,令他开始置疑,为何上帝始终保持沉默,让他的子民受苦。
在失踪已久的Ferreira突然现身,还企图劝服Rodriques步其后尘弃教,他彻底崩溃了。


其实,当时幕府统治者也不是傻子,无数次镇压后也了解到,肉体迫害只有让基督教徒更强大,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修行,更乐意为上帝牺牲。
统治者因此改变策略,进行精神折磨。
坚守信念,就要看着教徒不断受害;愿意臣服,“子民”即可免除折磨。
是你,会怎么做?

Ferreira的晓以大义更是当头棒喝:当时日本就是一片宗教沼泽地,基督教无论如何不可能落地生根。那些苟且偷生的日本基督徒,早已曲解了基督教义,他们只是相信死后人人能上天堂“享福”,根本把基督教当成一帖精神毒品。
最终,是否诚如统治者叫基督徒脚踩耶稣像以示“清白”时,挂在嘴边的话:一切,都只是形式罢了?


看完本片感觉沉重是难免的。
不管你是什么信仰,一定会为了片中的思想矛盾而脑细胞开打。
爆红好莱坞的Andrew Garfield饰演Rodriques,演技发挥机会很多,也一一达到起码75分,剩下的25分,或许要在阅历更丰厚之后才拿得到。
全片最突出的,反倒是饰演井上大人的日本著名舞台剧演员尾形一成,无论表情、口音都将一个看透人性、老奸巨猾的“老不死”高官演活了。


6.5/10


本文刊于i周刊

Live By Night:教父式黑帮片难超越


夜色人生

Godfather》式的西方黑帮电影,仿效者不少,金球导演Ben Affleck能否缔造经典?

近年屡拍好片的Ben Affleck,无论执导或主演,挂上了他的名号,几乎就成了叫好叫座的保证。
冲着他自制自编自导自演,《Live By Night》也有了令人期待的元素。

本片设定在1920年代的美国,主角Joe Coughlin父亲是警官,他却专做违法之事,不过还算有骨气,从不利用老爸职权之便来犯案或开脱。
敢爱敢恨的他终于惹上大麻烦——搞上了黑帮老大的女人,被抓包后遭狠狠修理了一顿。

伤后复出,他投奔意大利黑帮,转移战场。
禁酒令实施的年代,酿私酒、开设地下俱乐部,Joe以非凡手段左右逢源,遂决定将他的人生痛快地进行到底。


本片原著小说作者是出版过《Mistic River》、《Shutter Island》的Dennis Lehane
Ben Affleck十年前也曾改编执导过Dennis另一部作品《Gone Baby Gone》。
电影剧情紧凑,起伏不少,转折都还算合理,除了末场枪战Joe被设计陷害显得刻意之外。

还有就是Joe铲除异己时,指使手下就能解决无数包括三K党这样的对手,仇家大把的他为何不会遭刺杀?不是说非得看到悲剧收场,只是觉得这种主角不死身的神话,多少会让影片平添“做戏”之感。
尤其片中也提到“混黑道就没想过会长命”的思想,但这箴言却只体现在主角的搭档身上,太美化英雄了。


三个女角各擅胜场,最亮眼的却是最年轻,戏份较少的Elle Fanning,我说的可不只是外型。
她饰演一个怀有明星梦,后来梦灭后坚强重新站起来的女生,餐馆中与主角一场对手戏虽短促,却足以成为亮点。

黑帮片,无论东西方,宣扬的江湖浪漫,总模糊了对错。
当然我们不要人生有遗憾,也希望自己所相信的一套能落实,但,违法还是不该。
好啦,不是说教,搞清楚只是看电影而已就好了。


6/10


本文刊于i周刊

xXx Return of Xander Cage:看就好,什么都别问


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 / 限制级特警3:重返极限

众星云集,热闹之极。
动作场面,目不暇给。
看就好,别问为什么。

距离上一集放映,12年。
故事时差却没这么久,极限特工Xander Cage借假死隐姓埋名,逍遥过日子。
能够控制所有军用人造卫星的恐怖武器潘多拉盒子面世,被神秘组织劫走,美国政府迫不得已请Xander出山。
接下来,不说你也猜得到,就是一连串正邪大火拼,直至最后双方化敌为友,枪口一致对外干掉共同敌人。

本片明星众多,各自担纲一定的戏份。
主角当然是Vin Diesel,可喜的是成功转战好莱坞的甄子丹戏份也不遑多让。
一开始他以反派上场,单枪匹马从美国高官会议中抢夺潘多拉盒子,还以为他会是Vin Dieselboss级对手,最后两人却不打不相识成了战友。
有别于《叶问》里的严肃、《Rogue One》里的悲壮、《武侠》里的忧虑、《杀破浪》里的狠辣,甄子丹在片中武斗时经常面带微笑,眉宇间流露“看吧,早跟你说别随便动手”的自信与淡定,非常讨好。


本片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正派角色身手太好了,没有相应反派可匹敌,近身战况一面倒。
包括泰拳高手Tony Jaa,也在正派阵容中,结果也没得好好表现,非常可惜。
另一个问题是角色众多,设定上却普普通通。
宝莱坞天后Deepika Padukone的角色犹如邦女郎;吴亦凡除了耍帅,功能不明;Ruby Rose是狙击手,但最后群战时也流于一般;Samual L JacksonIce Cube根本客串;反倒是Nina Dobrev饰演不擅战斗的叽喳后勤人员突出。


故事采用争夺灭世武器这种救世题材,可说老掉牙了,剧情直线发展,过于简单。
说真的,本片就是纯视觉上看爽,以上所列问题绝对不能认真看待。
也不要问为什么敌人枪林弹雨杀不死任何一个主配角,这种英雄片模式,你懂的。
那样的话,从头到尾无冷场的动作场面,外加无厘头的搞笑成分(包括近乎神迹的耍帅动作),还是可以娱乐娱乐一下精神压力。


5.5/10



本文刊于i周刊


Hacksaw Ridge:战争片可以可怖,更可以热血


血战钢锯岭

血淋林的战争片,比恐怖片更恐怖。战场上的人类,比鬼怪更可怕。

所以需要英雄——真实的英雄。

我们是幸运的。
没经历过战争,无须体验那种无法想象的可怕杀戮。
身处在敌我分明的修罗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当下,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不要携带任何武器,不会伤害任何人,包括敌人,你即使不觉得他是白痴,也会认定他是疯子。
“不打倒敌人,你要如何保护同僚?”
“我是去救人,不是杀人。”
“战争的残酷不是你所能想象的,放弃吧。”
“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如此残破,我才需要尽一点绵力去修补。”
这,并不是虚构情节,是真人真事。

二战时期,冲绳岛上美日交锋,双方死伤数以万计。
钢锯岭一役,美方军医Desmond Doss中士赤手空拳在战场上独力救回75名同袍。
战后,受颁国会勋章,是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曾有拒绝服役记录而获此殊荣的军士。
他秉持的,是坚定无比的信念。


如果你以为他一路走来通顺,那就错了。
入伍后Desmond不碰枪械的古怪想法,给他带来了一大堆麻烦,同僚对他拳打脚踢,上级想尽方法逼他退伍,但皆无法令他动摇。
最后将他控上军事法庭,幸好及时到来的特赦,让他获得史无前例的优待,得以只携药品不带枪支上阵。

本片是Mel Gibson继《Apocalypto》后十年磨一剑的导演作品。
提名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虽都无斩获,却也可见受关注赞赏的程度。


影片前半部都在交待主角的成长,以及信念的形成。
穿插了动人的爱情与亲情元素,让这部战争电影情感更丰富多样,而不仅是同僚间的战斗情谊。
最震撼的当然是后半部的战争场面,枪林弹雨、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导演坚持不靠特效后制,全实境拍摄,逼真到你绝对目不转睛。

Desmond在钢锯岭上独自进行救援,即使随时送命,筋疲力竭,仍然不停地告诉自己“再多救一个”。
你会不禁审视自己,是否也会对自己的信念如此坚定不移。
如果你看过《Braveheart》,一定要看《Hacksaw Ridge》,让Mel Gibson带你再一次感受久违的热泪盈眶与热血沸腾。


9/10


本文刊于i周刊


Allied:荡气回肠比枪战动作更憾动


间谍同盟

不着重动作,复古式的浪漫谍战片,荡气回肠或许更震撼。


习惯于视觉效果的现代观众,几乎已将谍战片等同于动作片或枪战片。
执导过《Forrest Gump》的奥斯卡大导Robert Zemeckis不随波逐流,拍出浓郁复古情怀,文戏居多的特务电影《Allied》。

盟军特务Max到摩洛哥,与在当地行动的法国女间谍Marianne假扮夫妻,行刺德国大使。
事成后两人金盘洗手,更因合作时产生情愫而结为真实夫妻,于伦敦定居。
好景不长,Max某天被上头召见,指Marianne其实是纳粹特务,若情报证实无误,Max得亲自手刃爱妻,否则就被判以叛国罪。


首先,不得不赞美的是美术、服装、场景等等的视觉设计,让人犹如进入时光隧道般去到1942年,极其真实地参与了当时的上流社会奢华,让一直以来只能通过文字和想象的二战时期情景有了画面上的对照。

Brad Pitt饰演久经训练的内敛特务,非常称职,看他明里暗里对付敌人的果断老练,到得知爱妻的谜样身份时的痛苦挣扎,情绪掌控到位,若非俊秀脸庞有面包发酵迹象,分数会很高很高。


奥斯卡影后Marion Cotillard在电影前半是一个执行任务时精明干练八面玲珑的女特务,后半成了相夫教女的贤惠妻子,尽管转变大,却演绎得顺畅合理。
她由始至终身份不明,导演也不显露蛛丝马迹,让观众悬念一直维持到底。
甚至最后在车上顾着女儿,眼见敌人环伺,知道车里有手枪的她,仍然让人猜不透她会如何处理最关键的一刻。

影片节奏明快起伏大,有人觉得前后不呼应,基调不统一,我却认为是对这对战地鸳鸯人生不同阶段的描述,并不突兀。
当然明显的缺点还是有,如Marion身份交待不明确,谍对谍手段也没令人惊叹,但作为不只是充斥甜言蜜语的爱情片,无奈又遗憾的揪心,更动人。


6.5/10


本文刊于娱乐周刊


心灵时钟:走投无路还会准备礼物?


有些伤痛,很难愈合。
所以只能被动地仰赖时间缓慢地治疗。
总是会说,逝去的亲人绝不想看到你沉沦。
但也只能,努力。


九岁男童叶蓝与父母姐姐同住在海边屋,一家人单纯快乐过日子。
某天,父亲骤然逝世,余下三人从此活在悲痛之中。
叶蓝生日之时,收到了父亲生前寄来的礼物—— 一台已停止操作的怪钟。
他决心找到修好钟的途径,解答心里的疑问。

这是导演蔡银娟继2012年《候鸟来的季节》后,执导的“心灵三部曲”第二部。
本地观众看本片,目光当然在所难免聚焦在阿姐范文芳身上。
文芳饰演强忍伤痛,努力带领两个孩子继续正常成长的母亲,算称职,演技没啥好挑,虽然觉得哭少一点,悲痛到要崩溃的内心戏再多一点会更好。
真要挑的话,是她与妹妹深夜同榻而谈,说“如果不是为了两个孩子,早就一起去见他了”的对白有点粤语残片,不过不是她的问题。


李李仁戏份不多,他戏中自杀,导演仅在几个回忆片段中交待了原因,力度似乎不够,让人置疑如此爱家爱妻爱子女的人自寻短见的可能性。他自私地求一己解脱,留下妻儿承担痛苦,却又想方设法在死后让家人振作,真的是让人不知该骂还是该赞。

饰演叶蓝的谢飞,一开始觉得他外型并不讨好(虽然这样讲一个小孩好像很不好……),所幸他把失去父亲的难过、自责、茫然,以至仅有的两三次爆哭,都掌握得不错,分数有加回。
姐姐叶澄似乎是配角式地存在,处在尴尬年龄,夹在母亲和弟弟之间。
她为父亲的死,一面指责曾与他大吵架的母亲,一面又自责没去跟心情低落的父亲讲话,且完全没地方倾诉发泄,或许,才是最痛苦孤单的一个。
大家看本片时别忽略了这个人物和饰演她的余若晴。


本片剧情上有两个相当碍眼的瑕疵。
一,是与怪钟有渊源的父子突然出现。本片重点放在感人肺腑,就该让情节越自然越贴近生活才好,太转折巧合的设计,并没有让剧本加分,反而是一种破坏。
二,是决定了以自杀解决问题的人,在走投无路寻死前,是否真的还会苦心积虑安排三份礼物,在自己死后的三个特定日子寄送给家人?(尤其给女儿叶澄的礼物不是要就有的)

当然,如果不嫌太催泪,看戏时感动还是会的。
因为人生最痛之一,就是永远来不及向你生命中最重视的人说,对不起。


5/10


本文刊于i周刊

三少爷的剑:风格强烈的是尔冬升、徐克,还是古龙?



好看的武侠片近年来太少了。《三少爷的剑》让人寄予厚望。
虽然有徐克,但有尔冬升,所以,这其实是一部古装爱情片。

公认武林第一剑的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厌倦了武斗生涯,诈死退隐,甘心当一个平凡百姓。
武林世家家主慕容秋荻曾遭谢晓峰悔婚抛弃,却始终念念不忘,希望谢晓峰回心转意。
在发现一个青楼女子可能是她的新情敌后,动了杀机。
同时,剑术高手燕十三为了印证自己的无敌,千方百计寻求与谢晓峰决斗的机会。

《三少爷的剑》是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计划中“江湖人系列”的第一部,却因古龙英年早逝而成了唯一一部。
也由于是古龙晚期作品,他有别于一般传统武侠小说的新派浪漫风格非常强烈。
古龙作品何其多,尔冬升为何选这一部?
原来,1977年邵氏开拍《三少爷的剑》,当时饰演谢晓峰的就是尔冬升,他也因此一炮而红,后来开始执导演筒之后,就一直想重拍此片,几十年后终于实现。


如果你看过古龙的小说,就知道他写法很另类,几乎看不到招来招往的描述,两人对决往往在电光火石、刀光剑影中就分出胜负。
拍成电影,当然很难这样处理,要不然就变成只看得到文戏的武侠片了。
所以在保持古龙原著精神和满足观众视觉之间取得平衡,显然就是尔冬升和徐克的最大挑战。
徐克在《黄飞鸿》系列后的武打设计上无甚大突破,反而非常期待首次拍古装片的尔冬升能否展现新意,像当年李安的《卧虎藏龙》带来的震撼感那样。
结果,看到了行云流水的动作场面,但,不觉得特别。

古龙小说中的爱情非常重要,甚至很多时候成了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
电影里的爱情当然也举足轻重,慕容秋荻因爱生恨,却不愿承认自己爱的只是三少爷的显赫身份地位,从可怖到可悲,都相当深刻。
江一燕拿捏到位,可说是全片亮点。
反倒是青楼女子小丽与谢晓峰的淳朴爱情发生得太快,以及慕容秋荻书童对女主的死心塌地,都太刻意。
而书童最终身份揭露更是最不具说服力的转折,为本片剧情最大败笔。


林更新和何润东对当世两大高手的演绎都还好而已,前者其实诠释心灰意冷又颓废的“没用的阿吉”时很自然,但一恢复三少爷后就显不出应有的气派;后者则是在过招时表情过多,很不符合高手风范。

本片导演虽然是尔冬升,但片中偶尔冒出来的小诙谐还是让人觉得很徐克。
远景大场面都拍得幽美有气魄,但整个观影过程总是有一种在看1980年代武侠片的感觉。
有人说是导演和监制刻意营造的复古感,是对当年《三少爷的剑》的致敬。
你觉得呢?


5.5/10


文刊于i周刊

冲天火:等不到久违的港式暴力美学


说到香港大导,林岭东当然占有一席地位。
这次一票帅哥美女在他手下,能否唤起久违的港式暴力美学体验?

从事再生学的潘教授在一次工作室意外大火中丧命。
数年后,大富豪投资的机构“天空一号”,由潘教授的两名得力助手掌舵,并成功研发出治疗癌症的方法。
潘教授之子深信父亲当年是被谋杀的,并组队抢夺“天空一号”的干细胞样本。

同时,一个青年带着癌症末期的妹妹求医,卷入了干细胞样本的争夺战。
一直秉持正义而为的潘教授女助手和良心发现的保安主任,决定与惟利是图的机构管理层对抗。

香港导演之中,徐克、吴宇森、林岭东是奠定港式暴力美学并发扬光大的佼佼者,虽然他们近年来作品水准参差不齐,甚至还被批无复当年之勇,但有经历过他们年代电影的观众,想必还是憧憬的。


《冲天火》剧情非常简单,简单到让人置疑这个年头还在拍复仇、争夺、欺师灭祖、大义灭亲的戏码是有多怀旧。
老实说一开始看到“再生学”和拯救人类,以及“天空一号”这么“怂”的名称,已不难猜想到故事的发展及必然随之而来的尴尬了。
片中飞车追逐、肉搏打斗、枪林弹雨,纯视觉而言其实还是过瘾的,只是一到剧情推展交待,整部片子精彩度就被削弱,因为“做戏”及不合理的地方实在太“耀眼”。

林岭东这回找来两岸三地当红俊男美女,确实为影片总体颜值增添了吸睛度。
吴彦祖的帅无须多说,已经到了观众基本可以原谅他没演技也ok的地步,片中的内心挣扎虽然不到位,但起码耍帅部分及格了。
张孝全为救妹妹赴汤蹈火的硬汉形象极为讨好,可惜剧情不足处让他变得有勇无谋,名字叫“家家”更是叫人头上三条线。
张静初基本只算称职,最后为了突显坏蛋的邪恶而落得的夸张下场,很……让人无语。
郭采洁整部戏里就只看到她哭着叫着冲来跑去,虽然一直说心疼哥哥、心系朋友,给人感觉却是添乱多过建设。


叫人眼前一亮的反而是饰演杀手“大狼”的李海涛,不多话、视死如归、不问对错只要完成任务的个性,配上利落身手,很赞。
结果网上搜寻《冲天火》主要演员名单中,竟然没有他,着实是欠了他一个公道。

港式暴力电影未来依旧还会是重要片种之一,因为娱乐性跑不掉,能确实满足很多爱看中文电影的观众。
只是要再碰到一部好的,就不得不怀抱耐性了。


3/10


本文刊于i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