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nger Things Season 4 | The Umbrella Academy Season 3 | The Boys Season 3:三部超能力美剧续季,越来越好玩?


Stranger Things Season 4
怪奇物语 第4季

Netflix旗舰系列之一,说是镇台之宝也不为过,“Stranger Things”从一开始以孩童为主,描述略带恐怖氛围的魔幻事迹,还带入一个超能力小孩“Eleven”,成功打造超现实的“怪奇物语”,让观众在4年内爽追3季。

时隔第3季3年,引颈期盼的第4季终于上线,编剧也很豪迈地将前3季的坑几乎都填好填满,给了观众一个事隔三秋后的满意答复。


The Umbrella Academy Season 3
伞学院 第3季

延续上一季故事,伞学院成员成功阻止了1963年的世界末日,满心欢喜回到现世,谁知他们已扰乱了时间线,回归的现世中,不只老爹还在世,还一手创立了同样拥有七名超能力学员的麻雀学院。

玩了两季的末日梗,第3季依旧是伞学院面临的大危机,虽然这回瓦解世界的是光黑洞,但万变不离其宗,直接点说就是耍不出新把戏,真的是有点腻了。


The Boys Season 3
黑袍纠察队 第3季

一票由集团企业化管理的超级英雄,原来都是伪君子,领导的Homelander更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因为他是用镭射眼杀人)的大魔王。另一群没有超能力的凡人,矢志对抗并揭发超英的伪善假面具。

如此反超英的故事主线,本已相当吸引人,加上本剧各种暴力、血腥、色情重口味画面充斥,怎一个爽字了得,于是理所当然不亦乐乎追了3季。


本文发表于8网站

相关美剧观后感:

烈探:雷神附身?任贤齐的武打独脚戏


东南亚某国华人干探,破获人贩子罪行后,自己的孩子也遭到恶意绑架,并准备被卖给非法移植心脏之人。
因跨国条文需时间批准,等不及的华探决定独闯龙潭,救回孩子。

简简单单的老套差佬救子故事,任贤齐从头演到尾,而且在片中是战神般存在。
有一幕在仓库里举起大铁锤,跳上空中,大力挥下,刚看完《雷神4》的我表示:这“致敬”成分也未免太明显了吧。

若你是任贤齐粉,绝对会收货;但如果你不是,可能反而会觉得56岁的任贤齐,还要全片进行他不擅长的肉搏战,会不会太吃力了?(当然还是有不少替身代打)


本片武术指导是谷垣健治,也就是甄子丹的元老级班底,也是《肥龙过江》的导演。
不过这回不走成龙杂耍式打斗,回归实牙实齿的拳拳到肉风格。
这种讲求原始爆发力的武打场面,看一轮是ok,但全片从开场打到完场,都是充斥着同样打斗方式,很难不产生审美疲劳。

重点是,如此讲求武斗至上的影片,为什么硬要找56岁、不是武术科班出身的任贤齐来担任主角?(虽然他是体育系)
是想告诉大家everyone can fight?
在高明的武术指导调教下,能化平凡为神奇?
现实是:结果只会像《一代宗师》那样,梁朝伟在银幕上再怎么“宗师”,都还是少了那股拥有常年武术功底的架势,欠缺一代宗师的说服力。

最后一句:所有的亡命之徒,包括黑帮大佬,连只手枪防身都没有,全都老老实实地靠拳头和冷兵器打架,脱离现实程度也太大了吧。


5.5/10


任贤齐演出电影观后感:

Unhuman:丧尸片已沦落到这个地步?


非人类

一群高中生乘搭大巴旅行,路上突如其来冒出丧尸攻击,幸存的几个男女生被困在废弃建筑物里,必须想方法逃生。

是的,简单到爆的故事,当然对标明是丧尸片的电影也没什么特别要求,只要够刺激就好。
问题是,一、点、都、不、刺、激。

小规格小成本也就算了,起码总可以拍出一些紧张气氛吧,结果都没有。
全程口水多过茶的嘴炮话痨,颜值普普的女主还要在这种危机时刻搞identity crisis,真的有够烦。


最后的反转,真他马服了编剧,丧尸竟然都是……(不破梗,自己去看吧)
提示1:看的时候一直想吐槽丧尸特效妆也太随便,原来原因是这样……
提示2:还以为是中国片商投资的……

整个丧尸动机完全撑不起来,根本就找戏来做,丧尸片已经沦落到要玩这种梗了吗?
导演竟然是执导过《The Collector》《The Collection》的Marcus Dunstan,功力退化太严重了吧。


2/10


相关电影观后感:

纸房子 · 韩国篇:新版哪有旧版好


Money Heist: Korea - Joint Economic Area

风靡全球的西班牙犯罪剧《Money Heist》,在Netflix购买全球播映权后,上线前两季,就出乎意料成为该平台最受欢迎非英语剧。
Netflix随后签订第三季,播出后更夺得平台有史以来观看率冠军。

前后四年,总共播映五季48集,不仅为Netflix缔造观看记录,也得过“International Emmy Award”最佳剧集奖,名符其实叫好叫座。

如此优秀作品,难逃全球影视业蹭热度和捡便宜的通病,Netflix“不负众望”宣布制作韩国版本的《纸房子:韩国篇 – 共同经济区》。


南北韩统一的架空背景浪费了
韩国篇在剧情与设定上都照抄西班牙版,包括整个抢劫与占领造币厂、不取钱却印钱的过程,全然依样画葫芦。

抢劫集团中以全球城市命名的主角配角们、警队负责人,以致造币厂长及女职员的婚外情,教授与女谈判官的假戏真做,甚至女长官在谈判时会先扎起长发这类小动作,都照搬无误。

基本上若你已见证过西班牙原版,再看这部韩国篇,等于是亲身到了马德里,美美品尝了一顿地道的西班牙海鲜饭之后,再到首尔一家仿西班牙餐馆,吃那里由韩国厨师烹调出来的仿西班牙海鲜饭。
同一道料理,品味过先后,东施效颦的滋味,不难领会。


韩国篇最大的韩国本土化改编,在于时代背景发生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南韩北朝鲜统一的架空年代,一个两韩共同建设的经济区之内。
可惜这与西版最大的时空分别点,并未被编剧好好利用,结果仅是为一心脱离北朝鲜的抢匪们,提供结伙打劫、铤而走险的老套理由——老子/老娘穷够了。

之后的过程,即如前文所提,非常忠于原版,即便人质中出现南北之分,也未能营造出韩国篇只此一家的特色情节。
换句话说,南北韩统一的假想,可有可无,浪费了。

韩版人物塑造不及西版
看过西版的话当知道,《Money Heist》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个性鲜明的人物之间各种矛盾冲突。
有些观众无法接受剧中角色(主要是劫匪群)冲动或降智的行为举止,只能说,别寄望如出一辙的韩国篇,会在这些戏剧张力上作出“更合理”的改动。
韩版编剧应该是宁愿被贴上照抄的标签,也不愿舍弃《Money Heist》剧本的魅力所在——当然,这算是明智之举。


Professor 教授
韩版教授没了标志性大胡子,眉清目秀,普通得犹如行销部上班族,虽说匪徒外型没特色是优点,但连“教授”的范儿和魅力都牺牲掉,代价未免大了些。
最让人不解的是,韩版教授的眼镜为何总是戴得歪歪斜斜?

西版教授无论在与警方谈判或同自己人讲解计划时,都显得成竹在胸、自信满满,但实则他个性腼腆,不善交际,时尔会展现焦虑和不安,所以也常被Tokyo和Nairobi戏弄。
韩版教授全无西版的性格特点,或者应该说,是这个角色被塑造得根本没什么性格特点。

Tokyo 东京
西版Tokyo,浪漫大胆,自由奔放,是天生的罪犯。
就如许多时下超英影剧所呈现的超级反派那样,罪行满满,但魅力十足,属于典型“女人不坏,男人不爱”的另类性感。


她愿意跟随教授,除了折服于对方的指挥领导魅力和诚意,更主要是她血液中流着的是“浪漫犯罪”因子,只有自由地做着她想做的事,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

反观韩版Tokyo,出身北朝鲜下层社会,以当过兵来解释她在枪械和战斗上的能力。
两韩统一后好不容易来到共同经济区,以为从此能过好生活,没想依旧脱离不了低下层阶级,洗碗陪酒,行尸走肉,忍无可忍下开始犯罪,却也未能成为风光大盗,最终在全城通缉走投无路下投靠教授。
两个版本的Tokyo人设,谁优谁劣,高下立判。

Berlin 柏林
造币厂内的总指挥,与在外围的教授里应外合,虽比其他劫匪更绝情,但没有妇人之仁的Berlin,其实比其他人更适合当领导者。


西版Berlin最大特色,除了优雅,还是优雅。
他赋予了犯罪一种唯有他本人能诠释到位的格调和诗意。
他的举止行为、说法方式,看着都是一种享受,是原剧中塑造非常成功的反派。

韩版Berlin在监狱度过多年,暴戾冷酷,完全与优雅沾不上边,充其量就是警匪片中常见的歹徒老大,特色差多了。

Nairobi 内罗毕
西版是伪造货币专家,因此被委以督促人质印制钞票的重任。
很懂安抚人心,劫匪团队中不少争端都由她搭建桥梁平抚,甚或适时震慑全场,是教授以外最让人安心放心的人物。


韩版Nairobi首先样貌上已不得观众心(虽然该演员是模特),个性亦不突出,西版中的优点完全没见到。
身份改成诈骗高手,但忠于原著的剧情让她英雌无用武之地,改了等于没改。

Nairobi在西版第四季领便当,让全球观众心碎;韩版故事暂时不会去到那一幕,未来若有机会,编剧记得花点心思塑造,不然别想到时观众会有感觉。

其他角色
Moscow 莫斯科:韩版与西版差不多,受剧集时长所限,少了很多刻画空间,流于工具人。
Denver 丹佛:韩版颜值比西版高,可说帅哥一枚,但相对就少了西版的憨傻直率。韩版演员似乎刻意模仿了西版的独特笑声,但高帅外型反显得与那傻傻的笑声不搭。


Rio 里约:在西版是纯真阳光大男孩,正好填补Tokyo失落的情绪;韩版Rio出身富裕医生世家,全因叛逆才加入教授团队,这改动反而让人置疑韩版教授组织团队的筛选标准。
Helsinki 赫尔辛基 + Oslo 奥斯陆:韩版暂时就如NPC。

女谈判专家:韩版着墨极多,连她家庭与个人生活也描述了一番,人物塑造算比较成功。颜值上或许稍胜西版一筹,但多了一份女性柔情,就少了一些高级警务人员的威严。


造币厂厂长:韩版这下找对演员了,难得看起来比西版厂长更讨人厌,貌美女职员愿意屈身当他小三,有点没说服力,但反过来比较韩厂长的猥琐和韩Denver的帅气,女职员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更说得通了。

小结:若你看过西班牙原版,韩国仿造版可以不用看;若你没看过西版,那建议还是看西版好了。


5.5/10




西班牙原版:

首尔怪谈:短小不精悍


Urban Myths

十部短篇结合成都市怪谈类的恐怖电影——重点是没什么逻辑可言,就是为吓而吓,jump scare类手法居多。
美女如云,女角颜值都至少中上,或许对于整形王国来说,这是基本款,但连恐怖片也沦为无脑网红视频,这似乎并非一个好现象。

01 隧道
看到车主移动身体来遮挡交警搜寻目光那一幕,就觉得不妙了——不是片中车主不妙,而是这部电影剧本不妙,如此拙劣的手法,居然还骗得到警察……
因为是鬼,所以无逻辑存在,最后用锥子杀车主,虽说是以牙还牙,但鬼拿工具杀人还是有点……

02 红衣女
也是鬼为了报复无所不在的逻辑,没什么特别意思。

03 齿虫
牙齿有寄生蛀虫侵蚀宿主的故事,一开始稍微有点意思,不过后来演变成丧尸,又怂掉了,可惜。


04 招魂
两个同性恋女生,其中一个为了拥有对方优点而入魔。
最后吃掉对方倒是比较像日本怪谈的手法。

05 隔墙
结合灵异和犯罪,美女邻居怎么出现的没解释。墙内藏“东西”也不是新梗了。


06 衣柜
灵异味最轻,要说是犯罪片也可以,只要能将卖主藏身衣柜内说通了就行。
女买主第一次看货时已发现男卖主不对劲,却还是要了衣柜,这点则说不通。
哦,因为免费,不拿白不拿是吧。
所以故事教训我们:免费没好货。

07 冥婚
民间传说发生在现代企业,没什么特别。

08 镜中女孩
揶揄网红的单元,故事如何发展大概看前面就知道了。

09 人体模型
惊吓感比较到位的单元,结局还不错。


10 密室逃生
以时下密室逃生游戏为题材,但同类影剧已经多不胜数,不容易推陈出新,本单元也没做到。

十个单元短小不精悍,虽然可以很快啃完,但看完也不会有特别印象。
还不如去年的五单元《怪奇宅》


4.5/10


相关电影观后感:

说英雄是谁英雄:与官场难解难分的江湖,同权力纠缠不清的英雄


《说英雄谁是英雄》改编自武侠小说家温瑞安的同名小说系列。
原着系列共10部(尚有两部未完成),《说》剧截取了前4部《温柔一刀》、《一怒拔剑》、《惊艳一枪》、《伤心小箭》的部分内容,整合改编成一个38集的完整故事。

英雄的格局
片名“说英雄,谁是英雄”,有一种曹操与刘备煮酒论当世英雄的宏大气魄,但实际上《说》的故事范围,主要都在京城之内,并非涉及整个神州大地。
主线起始类似《三国演义》的桃园结义,描述初出茅庐的王小石、白愁飞,与占据京城二分之一江湖势力的金风细雨楼少楼主苏梦枕结为兄弟,立誓同心协力守护心中想要守护的江湖。

之后苏梦枕接任楼主,与死对头六分半堂进行抗争,剧情发展成京城内两大官方默许非法组织斗法争地盘。
如此设定,格局实在不能算大,对比整个中原武林与横跨大江南北的江湖,金风细雨楼与六分半堂的恩怨,充其量仅如两个流氓在打架。


本文发表于8网站

Spider-Man · All Roads Lead to No Way Home:三代神话欢庆20周年


蜘蛛侠:条条大路通英雄无归

Tobey Maguire的第一部蜘蛛侠电影《Spider-Man》于2002年上映,这部半小时纪录片正是为了欢庆蜘蛛侠电影昂然迈入20周年而制作。

片中除了三代蜘蛛侠演员齐聚受访片段,当然也少不了充当绿叶的各代反派、不同女主角MJ和Gwen Stacy、三代Aunt May、各代蜘蛛侠动作设计与战袍的描述,以及三代导演、制片、监制的看法。


节奏极快,半小时匆匆而过,并没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幕后花絮”,对于蜘蛛侠粉来说,应该只算是一个小回顾。

所有的说法、看法、想法,当然都是正面到不行(20周年特备纪念是酱的啦),基本上台前幕后、文武戏加剧情都被捧上了天,简单说,八部蜘蛛侠电影都是神片,没有一点瑕疵缺点。

蜘蛛侠粉会收货,非粉或一般观众则可能会翻一翻白眼。


6/10

蜘蛛侠电影观后感:

Obi-Wan Kenobi:星战还要推出多少消费粉丝之作?


欧比旺 · 克诺比

2022

星战电影系列横跨三个不同时代,也在三个三部曲的时间线之间,造就了穿插外传的机会。
2016年《Rogue One》、2018年《Solo》,背景都在电影九部曲没有涉及的范围。

《Rogue One》票房破十亿美元,让迪斯尼信心满满,岂料耗资三亿美元打造的《Solo》却连四亿都卖不到,原本蓄势待发的Obi-Wan外传电影,只能紧急喊停,经片商慎重考虑后改成六集《Obi-Wan Kenobi》网剧。

师徒恩怨终解决,千篇一律是套路
本剧时代依旧游走于正传之外,发生在星战正传第三部《Revenge of the Sith》十年后、第四部《A New Hope》的九年前;也是天才绝地武士Anakin Skywalker戴上头盔战甲,正式成为Darth Vader大人,开启帝国叱咤银河系的时代。
主角Obi-Wan则落魄潦倒、隐居独处,一直活在自责中,连一身原力的使用,也颓忘得七七八八,光剑亦埋在土里,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故事以帝国审判官四处搜寻漏网绝地武士欲赶尽杀绝开始,追查Luke Skywalker的下落及绑架Princess Leia的计划,令到一心不理世俗事的Obi-Wan,决定为情谊为正义重出江湖。
与此同时,他和Darth Vader师徒间的恩怨情仇,也要在这多事之秋中一并解决。

这样的故事主干,除了俗套,也没什么可形容的了,放在上世纪70、80年代或许还行,如今都2022了还来这千篇一律套路,只能说编剧老狗耍不出新把戏(注:这是俗语,此老狗没有骂人的意思),来去只懂旧瓶装新酒。
据说制片人之一Kathleen Kennedy(现任Lucasfilm总裁、与Steven Spielberg一起开创Amblin Entertainment),曾延迟剧集拍摄,就是因为不满剧本最初版本,找了别人重写,结果这让她点头过关的版本,就这?

小卢克一边凉快,小Leia担正主角
开篇三个审判官浩浩荡荡走入酒馆抓人,还要说教一番,就已让人觉得好笑,从审判官嘴里说出来的信息,只是要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及那世代是谁说了算,但以此方式来交待,实在欠缺高明,还不如直接旁白算了。


小卢克和小Leia都是帝国追杀目标,相信大多数观众会误以为小卢克将是重点,没想到担大旗的反而是卖萌的小Leia,让Obi-Wan在与卢克成为师徒之前,更早就与Leia建立出生入死的革命情感。
这是我唯一为剧本编排按赞的点。

可惜关于小Leia的情节设计,差强人意,包括赏金猎人和审判官的一群大人,跟在没学过武技的普通十岁小女孩后面追追追却一直抓不到她;
小Leia全剧也一直处在被抓、被救、被抓、被救的循环重复中(不累吗)。

她具备感应原力的体质,聪慧度高于同龄孩子,面对三姐的诱惑和逼供从容不迫,却在Obi-Wan来援救时不停质问对方真假和用意,智商高低的表现未免差太远。
剧情甚至安排三姐要向小Leia用刑,然后在“千钧一发”时被打断……
拜托,编剧你真认为观众不会想到这一段全是惺惺作态?以为会真的出现(或期待)小孩受刑画面?(星战怎么说都是合家欢的迪斯尼旗下品牌)


细节没顾好,激光有漏洞
某些细节的不当处理很碍眼,如帝国控制中心明明建在海底,玻璃墙却防不了激光枪射击而迸裂,这座海底中心的建筑师是不是该打?

都星球大战的太空时代了,远程通话器还像麦克风一样要手拿,还用扩音器操作方式来发出声音,是怕敌人听不见?
身处“现代”的Avengers都已用小如耳塞的耳机沟通了好吗,这跟很多惊悚电影或警匪片里的人物不懂改换手机静音设置,然后让它在屏息静气的关键时刻发出不该发出的铃声一样,刻意又愚蠢。

色彩斑斓、光线夺目的激光战,是Star Wars注册商标之一,但万枪齐发下一直打不到目标者,帝国大战舰的激光枪一直射不到前方逃窜的小飞船,今时今日看来,只会觉得这些画面哗众取宠又毫不合理。


终极一战打得灿烂,放虎归山由谁承担
Obi-Wan和Darth Vader的最终大战,万众期待,星战迷眉飞色舞、拍烂手掌是必需的,虽然光剑对决来去就是那几路挥舞套招板斧,但正邪两大超级高手顶尖之战,终究还是能填补期盼。
只是当Darth Vader运用原力隔空搬运石块活埋Obi-Wan后,丢下一句:“你不是真的以为能击败我吧?”我心里忍不住也嘀咕回呛了一句:“你不是真的以为这样就杀得死他吧?”

果不其然,Darth Vader怀抱着不知哪来的自信转身离开,Obi-Wan没多久就领悟到心里有所守护之人破土而出,跟着如有神助一举打败了Darth Vader。
无聊的活埋戏码,真的有够无聊。

这下轮到胜利者Obi-Wan转身就走,留下露出半边毁烂面目的Darth Vader,以无比怨恨的眼神遥送师父离去。
于是我心里又嘀咕了:“为什么不杀他?”
Obi-Wan你已杀过他一次,他不知悔改,反以更强大邪恶的黑暗尊主身份回归,明知你已隐退仍不惜一切代价追杀你,还追杀小卢克和小Leia。


你很清楚有他建在的一天,施行暴政的帝国将继续强大难以推翻,苦的将是星际百姓;
你已有了守护小卢克和小Leia的觉悟,却不趁这个最佳机会干掉他们的最大敌人;
你不杀他,不过是为了你自己有愧于心,不想再杀他第二次;
那如果你如此不顾全大局,又何必重出江湖?
前传故事,往往就会有这样的问题,杀不死的人怎样都不会死,拼命之后放虎归山,无论如何都牵强。

欧比旺毁经典,黑武士失身份
人设方面也有问题,Obi-Wan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是绝地大师级高手,烂船也有三斤钉,隐退十年身手生疏难免,但不会连个性也磨到变窝囊吧?
整部剧里Obi-Wan就是个毫无主见、处事犹豫不决的软骨头,连原则也没有了,一代大侠变无路用,即使重出江湖,亦不时挂着一副万般委屈的被迫嘴脸,看着着实辛苦。
一部剧的主角,还要是当年的神话,不明白怎会被设计成这幅德性;更不明白的是,Ewan McGregor本人是执行制片,怎会同意如此毁经典的安排?

Darth Vader是一代人记忆,是上世纪星战铁粉的偶像,只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路已走尽,将军难免阵中亡,粉丝纵然不舍,但还是接受他的圆满结局。
谁知他在《Rogue One》剧终前昙花一现,唤起粉丝回忆,效果超标,使得迪斯尼食髓知味,再度让这位死去多年的死神重临大地,甚至请回了Hayden Christensen重披战甲,回归噱头同样效应满满。


必须说,Darth Vader在剧中那份睥睨宇宙的气势不减当年,隔空将起飞中的太空船硬生生拉坠地上,原力强大到足可与神同行。
不过有些地方还是对他完美形象形成破坏,如他初出场不久,以原力隔空扼杀平民百姓,就看得甚不舒服——怎么说都是尊贵高傲的黑暗大人,杀个普通人有至于亲自出手,不觉有失身份?

三姐丢失小Leia后,Darth Vader气急败坏赶来,虽是显示他的愤怒,但急促行径还是觉得很失尊主风范。
盔甲胸前的红绿灯,上世纪70、80年代看着很正常,今天看却分外碍眼,觉得很电玩太卡通。
超人和蝙蝠侠都能去掉以往卡通风造型了,Darth Vader是不是也该进阶?起码红绿灯的色泽和亮度都可以调整一下,让他更酷一些吧?

政治正确三人组,援救份子工具人
其他角色也多有缺憾,造型独特的审判官三人组,先不说如此政治正确包揽了三色人种,除三姐以外,其余两位根本是路人甲和乙,连战斗的看头都欠奉。
三姐是新人物中最有故事的一个,几乎是无间道等级,角色转变大,发挥空间多,可惜剧本编得不够细致,导致她两次反转都显得很刻意或牵强,最后豁然醒觉放过小卢克,虽然哭得梨花带雨,却缺乏应有的感动。


假帝国军官Tala及后来登场的援救份子Roken,都是工具人;Roken还被Obi-Wan三言两语就改变原则,如此牵强设定,还不如直接将他列为抗争份子算了。
总的来说,没有Ewan McGregor的Obi-Wan和Hayden Christensen的Darth Vader,此剧就只是一部差强人意的普通网剧。

故事可以套路,噱头可以情怀,但不可以本末倒置,舍弃剧情精彩度和细节合理性。
星战粉的情怀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是(但只限星战九部曲中的4、5、6和1)。
那年在《The Force Awakens》见到Harrison Ford的Han Solo,以及在《Rogue One》见到Darth Vader重现大银幕,我也很激动。

不过在《The Mandalorian》小银幕上出现年轻版Luke Skywalker时,我却没有多大感觉,因为这一套,已经被滥用了。
如果我们还是纯粹因情怀为《Obi-Wan》打高分,那只会让迪斯尼继续搬出消费粉丝的同类影剧。
希望这不会是你想看到的。


5/10




星战真人剧:
星战电影系列:

Man Vs Bee:会说话的Mr Bean


人来蜂

一对富豪夫妻去度假,看家公司临时派来了新手Trevor先生看守豪宅一星期。
谁知道飞来了一只蜜蜂,驱之不去,被惹恼的Trevor,想尽办法捕捉都不成功,反而把豪宅搞到一塌糊涂。

非常典型的Mr Bean操作方式,Rowan Atkinson依旧演回自己最擅长的搞笑角色,主角Trevor基本上就是会讲话的Mr Bean。
各种熟悉的闯祸方式,很白痴,反正正常人做不出的他都做出来就对了。
以前看Mr Bean的时候好好笑,现在再看同样的表演,老实说,没什么感觉了,就是看情怀。


最后的反转也是他擅长的风格,所以并不意外。
比较纳闷的是,当他发现蜜蜂的孤独之后,并没有升起同病相怜之心,反而赶尽杀绝,有点不合逻辑。

9集,其实只是一部普通片长的电影硬拆开来罢了,但还是一次过上线,这操作我还真不懂,是让观众有时间去上上厕所喝喝水刷刷手机或做别的事吗?

看完只觉得:Mr Bean也老了。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