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戏攻心:比男女男更嬲的饭桌关系


“同一屋檐,三对情侣,四段恋情,每晚人齐开餐的相聚渐渐演变成饭桌修罗场”
被以上那段简介误导,以为本片是电影化的话剧,以餐桌聊天造成戏剧效果贯串全片。
结果不是,基本过程跟寻常电影一样,饭桌场景也不是占很大篇幅,只不过主要冲突都发生在这人齐吃饭的时候。

二佬交了大佬的前女友为女友,这样的设定本身就有很多戏可以玩,男女男的组合本就是个“嬲”字。
原以为林明祯的“第三者”会与二嫂邓丽欣起冲突,结果这条也可以玩的线反而不被导演兼编剧陈咏燊看中。
三佬的姐弟恋最普通,三嫂等于粤语残片的家务包揽媳妇,老公则不务正业,没什么惊喜。


片中涉及的两性话题其实都很老生常谈,但导演兼编剧有他厉害之处,能在平凡中制造效果。
全片节奏流畅,过程轻松诙谐,基本无尿点。
有笑中带泪的港式喜剧元素(感不感动见仁见智),比较可惜的是看头知尾的大团圆结局少了惊喜,若可以不这么团圆,比如:
三嫂不现身,但还是做了每个人最爱的菜送过来;或
二嫂谁都不选,选择离开之类有点遗憾伤感的结局,或许更动人。

很不喜欢吵架翻桌那场戏,无论呈现方式和配乐,都觉得与影片建立的基调和路线格格不入,起不到画龙点睛之效,反而破坏。


黄子华依旧是黄子华,演技没退步也没进步,还是觉得他内心戏掌控略显不足,面部表情有点空。
重点是,黄子华还是演别人导的戏就好,别再执迷于自编自导了。
邓丽欣很亮眼,表现可圈可点,俏皮或难过或挣扎或迷惘,皆诠释得不错。

张继聪陈湛文基本路人表现,不是过于浮夸就是不到位,尤其陈湛文,真不懂他哪里优。
王菀之无功无过,没什么好说。


林明祯颜值担当自然胜任有余,扮可爱是拿手好戏所以没话说,可喜的是内心戏演出其实也已算不错。
感觉可以走舒淇那种表面活泼,静下来时却也能讲出让人深省话语的戏路。

* 中国片名改成《还是觉得你最好》,好烂。


7/10


林明祯演出电影:
救僵清道夫

黄子华演出电影:
乜代宗师

邓丽欣演出电影:
九龙不败

陈湛文演出影剧:
三夫

鬼同你住

IT狗

张继聪演出电影:
逃狱兄弟

逃狱兄弟2

逃狱兄弟3

扫黑行动:香港戏骨撑场,撑得好辛苦


片名如此普通又一堆类似,显见导演对此既不重视也无想法,实在很难让人有欲望要看。
若不是有张智霖、曾志伟、吕良伟、吴孟达、秦海璐,加上字母风暴的导演林德禄操刀,我不会开来看。(当然这不表示我觉得字母风暴系列好看)

故事从一个女大学生坠楼身亡开始,引出所谓的“套路贷”犯罪行为,牵扯到大公司大企业的幕后老板。
警察新锐负责办理此案,外加一堆不断说着口号式对白的上级在那里高喊扫黑不遗余力,搞出一部中国警察扫黑宣传片。


整个剧本松散到不行,这里讲一点,那里提一下,完全看不出斜接和起承转合的逻辑,连一直提到的“套路贷”,也从头到尾没解释没叙述。
搞一堆乱七八糟的关系,如坠楼女大学生的闺蜜,原来是大企业老板的女儿;
老板当年是黑道老大的小弟,老大刑满出狱来找小弟老板算账;
老板的女人表面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贤内助,实际会稿小动作;
看似毫无关联的大学教授,原来有关联(这个太好猜,一点反转效果都没有)……

全程看着尬到无比的男女主演技,以及编剧自以为了不起实则不知所谓的对白,真是考验耐性。
若不是有张智霖、曾志伟、吕良伟、吴孟达,我不会继续看。(诶,这句话很熟,前面有讲过了吗)


男主角周一围,第一次看到他是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演反派,因为觉得他有点像冯绍峰,留下了印象,他在《长安》的表现也不错。
来到这部《扫黑行动》,表情几乎从头到尾一样,真的看不出演技在哪里。

女主角张艺上名字特别,记得她演过《雪中悍刀行》《唐人街探案》剧,有留下印象。
来到《扫黑行动》又是翻车演出,闺蜜坠楼身亡,一点惊讶悲伤都没有,这反应合理吗?


我说导演你是专门来让演员发挥不了的吗?林德禄拍出这种警匪片,像话?
几位香港老戏骨们被迫融入如此尴尬的剧情,也实在难为他们了,人民币是香,但付出的良心代价不小,当然他们也可能会说这叫敬业。


3/10


其他扫黑电影:
扫黑 · 决战

周一围演出影剧:
长安十二时辰

张艺上演出影剧:
悬崖之上

猎罪图鉴

林德禄导演电影:

Violent Night:圣诞老杀人,赏善罚恶有漏洞


暴力之夜

退役海军陆战队员为赚取生活费,假扮圣诞老人,却意外卷进一户被劫匪挟持的有钱人家,上演了一场地表最强圣诞老人的戏码……诶,不完全是这样。
以上是我在看本片之前以为的设定,其实并不是——但主要架构差不多,只是片中的圣诞老人是真的Santa Claus,不过他并非小朋友心目中慈祥又和蔼,一直ho ho ho的老好人。

没错,这部暴力砍杀片,加入了奇幻元素,圣诞老人原来是数百年前的战士“从良”后改行的。
因多年从事送礼物的工作,忘了初衷,直到这次无意中遇到歹徒,得到小女孩的求救和信任,才再次唤醒遗忘已久的战士精神和身手。


老套的情节,本想说图个杀爽也好,可惜执行欠爽度,整体节奏偏慢,只有圣诞老人觉醒后一个打十个才有点来劲。
武打设计普普通通,虽然是蛮血腥,但没什么惊艳画面。
小女孩学《Home Alone》自制陷阱,也是纯靠血腥取胜,多数的打斗都带有佳节的欢乐打闹气氛,不喜欢这类闹剧的话,会看到昏昏欲睡。

片中的圣诞老人有赏善罚恶的魔法名单,但骗取政府三亿元的大户人家,最终却得以安然无恙,快快乐乐度过圣诞,似乎有违本片所要传达的旨意。
基本就是一部小孩看的话太血腥,大人看的话又太无聊的可有可无片。


5/10


与圣诞有关的影剧:

King Kong | Kong Skull Island:从大猩猩变大怪兽



King Kong  (2005)
金刚

重温时才发现好多情节都不记得了,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就有这好处,看过的电影重看还是像看新片一样。
《The Lord of the Rings》导演Peter Jackson在完成魔戒三部曲后拍了这部金刚,或许是习惯了拍“长”片,最后剪了三小时长完成品出来,让不少观众置疑——这种片三小时要演什么?

结果是仔细交待主要人物们在美国经济萧条时期所遇上的困难,借此解释为何要冒险去一个无人敢去的岛屿。
在众人上岛之后,更完全成了犹如侏罗纪公园的恐龙怪物冒险片;最后再把金刚带回都市大闹一番。


主角们的岛上历险记,确实拍得惊险十足,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过程老实说有点冗长,从原先的刺激看到后来已变得麻木。
比较离谱的有两段记忆犹新,一是角色们跟雷龙群一起奔跑,雷龙群似乎也懂得主角光环这回事,无论怎么慌不择路都不会踩到主要角色身上。
Jack Black饰演的导演,不仅能架着摄影机一起跑,还人机皆没事。

另一段是山谷遇上空群而出的巨大怪虫(应该是异种蟑螂),Adrien Brody饰演的编剧明明身上爬满了怪虫,结果小兵举起枪一阵扫射,准确无误地射中所有怪虫,编剧毫发无伤。
还有一小段是金刚独斗三只暴君龙,战力强得过分不说,还能一面保护美女,把美女握在手中揍恐龙时还不会不小心捏扁美女,那根本是武术家境界了吧。


那几段看得实在皱眉头,破坏了整部片的冒险素质,其实真的可以不用玩这种免死金牌梗,会觉得太假了。

金刚和美女的互动太长,看到相当不耐烦,若非Naomi Watts是我喜欢的女演员,会更难熬。
本片的金刚就只是比较大只的大猩猩,行为举止和性情,都还是很原始大猩猩pattern,但它在本片确实杀了很多人,所以结局时看它罹难反而生不出什么同情感。

6.5/10


Kong: Skull Island  (2017)
金刚:骷髅岛

相比之下,这部重启就比较趋向爽片路线,而且金刚从以前的巨型大猩猩,进化成怪兽,已经有点脱离纯粹的动物,有点哥斯拉那种变异种的感觉,战斗能力强大也比较合理。
这部依旧很多金刚和其他种类怪兽的打斗,但片中怪兽是真正的百科全书里没见过的怪兽,而不只是叫得出名字的史前恐龙。

人类也从拿着枪械防身的业余人士,换成全副武装的专业军士,提升了跟怪兽们一拼的能力。


不过岛上土著倒是成了无声的善良民族——或者也不能说善良,应该说是无所谓一族比较恰当。
故意设计了一个流落荒岛数十年的都市人类,来充当初来乍到者和土著之间的沟通桥梁,大大简化并最终完全去除了可能因误解而爆发的冲突戏码,将情节和镜头更专注在金刚身上。

本片主角都是后来的漫威超英片演员:
Tom Hiddleston (Loki) 演的主角个性模糊,没什么让人留下印象的地方。
Brie Larson (Captain Marvel) 饰演传统金刚片里的那位让金刚垂青的美女,可惜本片的人兽互动极少,只能说金刚就是刚好看上她罢了。
Samuel L. Jackson (Nick Fury) 演的中校一心要为死去的下属报仇,性格最鲜明,不过跟他一贯的马德法克形象没什么差别。


哦对了,景甜也有在本片展露英姿,但完全是NPC,看后遗忘实属正常。
基本上不理人物刻画单纯看爽的话,个人认为17年版比05年版要过瘾一些,起码节奏和片长上适宜也能尽兴。

6.5/10


金刚和哥斯拉开打:

Avatar The Way of Water:最会拍续集的导演,花13年拍出这样的续集


说到《Avatar》,2009年有进场看过的人,大概都无法忘记那3D视效所带来的震撼。
此片之后,电影界亦正式开启3D泛滥时代,甚至达至没3D版本的电影都不能算大片的荒谬地步。

……在粉丝心中,占导早已升上神台为卡神,也被誉为最会拍续集的导演。
没错,铺这导演梗,正是为了带出看完《Avatar: The Way of Water》后的一点感想:
从不失手的卡神,这回大大失手——在剧情和逻辑上;
最会拍续集的导演头衔也不保了——因为我觉得第一部有意思得多。


本文发表于8网站


卡神导演作品:

Wednesday:看着挺爽,毛病一堆


改编自著名美国漫画《The Addams Family》的衍生剧《Wednesday》,主角设定为亚当斯一家的大女儿“星期三”,将她打造成少女侦探,在Nevermore学院侦查谋杀案,同时为父亲当年背负的杀人罪翻案。

前4集由歌德风大导Tim Burton操刀,整部剧过程紧凑趣怪,若你对“亚当斯一家”不熟悉,是可以当作爽剧爽刷一波的。

但如果你了解亚当斯一家的背景,他们的古灵精怪、诡异脱俗,再对剧本逻辑合理性有一点要求的话,则可能会发现这部番外篇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本文发表于8网站

The Fabelmans:造梦者的少年派


造梦之家

大导Steven Spielberg自编自导的自传式电影,叙述他少年求学时如何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不过影片宣称真人实事方面只是小部分。

如果你以为可以看到大导拍摄《Jaws》、《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Raiders of the Lost Ark》、《ET》等著名作品的缘起,那你要失望了,本片与这些他成年后的事迹完全无关。

影片主要聚焦在男主踏入社会之前(而且用了化名 Sam Fabelmans),他在童年时看了第一部电影之后就打定主意要制作电影。
与家人的关系,包括母亲出轨,举家搬迁;在新学校被霸凌、初恋,都成为他之后制作电影的养分。


可惜,本片拍得平淡无味,花了大量篇幅叙述家庭生活,尤其父母戏份占了很多,对白一堆,但感动度很低。
母亲出轨造成父母离异,在学校被霸凌,这些老掉牙的情节,实在没什么可看。

重点是男主其实逢凶化吉或时来运转的时候居多:像小时候想拍电影就得到钢琴家母亲全力支持;
然后工程师父亲就送了摄影机给他当礼物;
想拍“大制作”动作片,随便就找到一堆朋友帮他水里火里去,在镜头前任由摆布(也没见到他给其他人酬劳还是好处);


搬家后受不了压力跟父亲大抱怨,但之后不了了之很快就恢复父慈子孝;
母亲出轨而且回不了头,最终也没影响母子关系;
在新学校被霸凌,却因祸得福获女同学垂青,两人讲完耶稣就热吻;
拍了部郊游日电影,就感化恶霸同学化敌为友;
第一次收到制作公司邀约面试,就见到心目中的大导演……

讲真的,这算很顺遂很好命吧?
跟他一样怀抱导演梦但不如意的人应该多得是。
作为一个想要叙述“历尽沧桑”追梦故事的电影,本片可说不及格,大概也就因为是Steven Spielberg的关系,才有机会拍出来。


我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自揭疮疤,老外是不是没有家丑不可外扬这件事?
揭露母亲出轨,这样好吗?
据说大导确实曾因考虑到父母感受而搁置这个项目,不知后来是如何跨过那道坎。
重点是,如此坦荡荡之后,也没收到什么实际效果和意义。


5.5/10


Steven Spielberg导演作品:

Shine:贵人与伯乐扶持的古怪钢琴家


闪亮的风采  (1996)

改编自澳洲钢琴家David Helfgott的真人实事。
David出生于犹太家庭,父亲貌似郁郁不得志,将毕生期望都投注在自小就显现音乐才华的儿子身上,逼迫他苦练钢琴。

David曾获得去美国修钢琴的机会,可父亲却阻止他出国,并以家庭破碎为由要胁。
长大后的David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坚持去英国深造,父子最终决裂。


David在一次演奏会上,选择了号称世上最难演奏的曲目——俄罗斯作曲家Sergei Rachmaninoff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首曲目也是当年父亲为他设下的极限。
他在完成演奏后晕厥,随后被诊断有精神病,最好别再碰钢琴。

本片除了叙述David这位著名钢琴家的音乐之路,更聚焦在他被诊断有病之后的落魄潦倒,以及他无意中展现琴技而重拾信心,遇上贵人,让他有机会再次绽放光彩的各种机缘。
餐馆中小露身手,弹奏《大黄蜂》技惊四座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20多年难忘。


成年的David无论说话方式和行为都与常人有异,有时甚至会在他人面前光着身子而不以为意,初次接触的话难免都会认为他精神有问题。
演员Geoffrey Rush精彩诠释了那种思绪跳tone、说话一直重复同样语句且语速又急又快的特殊行径,他也凭本片的精湛表演,囊括无数影帝荣衔,包括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等。


7.5/10

逃学神探:逃学威龙 + 黑侠 + 精武风云陈真 + 导火线


本来看到片名就觉得一定是copy星爷的《逃学威龙》,原来一部不够,还要再加《黑侠》、《精武风云 · 陈真》《导火线》才圆满。
释小龙自导自演,当然他不是引起我一丝兴趣的原因,开来看是因为常威。

故事说上海警队新人陈虎初来报到,遇上一宗离奇谋杀案,死者是军政要员之子,也是圣马丁学院学生,于是警察局长命令陈虎假扮学生,混入学校查案。

骨架就是很《逃学威龙》,包括先与学校霸王对干,后来因身手了得获得同学支持,还跟女老师暧昧等等。
唯一不同的,当然就是喜剧效果部分,虽然释小龙有努力搞笑,但不好意思笑不出。


故事方面老实说后面的反转有让我意外到,起码编剧算有用心,但涉及元素太多,既要查案,又要跟黑帮周旋,还要解决学校纠纷,又要带出犯罪者迫于无奈的悲情……太多了,嚼不烂啊。

释小龙兼任动作指导,武打方面其实还不错,实牙实齿,属于比较“传统”的武打设计。
跟邹兆龙的最终对决,当然是高潮戏啦,但整个感觉太像《导火线》里丹爷和邹兆龙的对打,就连那些MMA的近身肉搏、地板动作都如出一辙,释小龙你想不出一些更有特色的动作?


说到丹爷,释小龙是不是拿他当偶像啊?
无论是黑侠造型(那个面具有够丑),打架的动作和架势,都很有丹爷的影子。
还有释小龙的close up特写也太多了吧,原来你这么自恋哦?

郝邵文也在戏里担一角,就是同学,类似《逃学威龙》里的黄小龟,但没什么特别表现,纯属卖卖情怀罢了。
徐少强演黑帮老大,客串性质,露露脸,赚赚外快。


女一是时下所谓的网红脸,但个人觉得起码看着不讨厌。
女二反而比较有发挥机会,她也是《昆仑神宫》里演汤镇业干女儿、有灵异体质的那位。

其实释小龙的导演手法并不算太差,有些镜头可以感觉到他有花心思,而且还设计了黑帮到学校和学生干大架的大场面,初试啼声算OK了。
或许下次他要再执导,就别再有这么多其他电影的明显影子,多一点自己的独特风格吧。
对白也要再琢磨,如果没听错,徐少强似乎在两场戏讲了一模一样的台词……
哦还有,下次可以试着找其他人当男主角哈哈。


5.5/10


提及的影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