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der-Man · All Roads Lead to No Way Home:三代神话欢庆20周年


蜘蛛侠:条条大路通英雄无归

Tobey Maguire的第一部蜘蛛侠电影《Spider-Man》于2002年上映,这部半小时纪录片正是为了欢庆蜘蛛侠电影昂然迈入20周年而制作。

片中除了三代蜘蛛侠演员齐聚受访片段,当然也少不了充当绿叶的各代反派、不同女主角MJ和Gwen Stacy、三代Aunt May、各代蜘蛛侠动作设计与战袍的描述,以及三代导演、制片、监制的看法。


节奏极快,半小时匆匆而过,并没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幕后花絮”,对于蜘蛛侠粉来说,应该只算是一个小回顾。

所有的说法、看法、想法,当然都是正面到不行(20周年特备纪念是酱的啦),基本上台前幕后、文武戏加剧情都被捧上了天,简单说,八部蜘蛛侠电影都是神片,没有一点瑕疵缺点。

蜘蛛侠粉会收货,非粉或一般观众则可能会翻一翻白眼。


6/10

蜘蛛侠电影观后感:

Obi-Wan Kenobi:星战还要推出多少消费粉丝之作?


欧比旺 · 克诺比

2022

星战电影系列横跨三个不同时代,也在三个三部曲的时间线之间,造就了穿插外传的机会。
2016年《Rogue One》、2018年《Solo》,背景都在电影九部曲没有涉及的范围。

《Rogue One》票房破十亿美元,让迪斯尼信心满满,岂料耗资三亿美元打造的《Solo》却连四亿都卖不到,原本蓄势待发的Obi-Wan外传电影,只能紧急喊停,经片商慎重考虑后改成六集《Obi-Wan Kenobi》网剧。

师徒恩怨终解决,千篇一律是套路
本剧时代依旧游走于正传之外,发生在星战正传第三部《Revenge of the Sith》十年后、第四部《A New Hope》的九年前;也是天才绝地武士Anakin Skywalker戴上头盔战甲,正式成为Darth Vader大人,开启帝国叱咤银河系的时代。
主角Obi-Wan则落魄潦倒、隐居独处,一直活在自责中,连一身原力的使用,也颓忘得七七八八,光剑亦埋在土里,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故事以帝国审判官四处搜寻漏网绝地武士欲赶尽杀绝开始,追查Luke Skywalker的下落及绑架Princess Leia的计划,令到一心不理世俗事的Obi-Wan,决定为情谊为正义重出江湖。
与此同时,他和Darth Vader师徒间的恩怨情仇,也要在这多事之秋中一并解决。

这样的故事主干,除了俗套,也没什么可形容的了,放在上世纪70、80年代或许还行,如今都2022了还来这千篇一律套路,只能说编剧老狗耍不出新把戏(注:这是俗语,此老狗没有骂人的意思),来去只懂旧瓶装新酒。
据说制片人之一Kathleen Kennedy(现任Lucasfilm总裁、与Steven Spielberg一起开创Amblin Entertainment),曾延迟剧集拍摄,就是因为不满剧本最初版本,找了别人重写,结果这让她点头过关的版本,就这?

小卢克一边凉快,小Leia担正主角
开篇三个审判官浩浩荡荡走入酒馆抓人,还要说教一番,就已让人觉得好笑,从审判官嘴里说出来的信息,只是要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及那世代是谁说了算,但以此方式来交待,实在欠缺高明,还不如直接旁白算了。


小卢克和小Leia都是帝国追杀目标,相信大多数观众会误以为小卢克将是重点,没想到担大旗的反而是卖萌的小Leia,让Obi-Wan在与卢克成为师徒之前,更早就与Leia建立出生入死的革命情感。
这是我唯一为剧本编排按赞的点。

可惜关于小Leia的情节设计,差强人意,包括赏金猎人和审判官的一群大人,跟在没学过武技的普通十岁小女孩后面追追追却一直抓不到她;
小Leia全剧也一直处在被抓、被救、被抓、被救的循环重复中(不累吗)。

她具备感应原力的体质,聪慧度高于同龄孩子,面对三姐的诱惑和逼供从容不迫,却在Obi-Wan来援救时不停质问对方真假和用意,智商高低的表现未免差太远。
剧情甚至安排三姐要向小Leia用刑,然后在“千钧一发”时被打断……
拜托,编剧你真认为观众不会想到这一段全是惺惺作态?以为会真的出现(或期待)小孩受刑画面?(星战怎么说都是合家欢的迪斯尼旗下品牌)


细节没顾好,激光有漏洞
某些细节的不当处理很碍眼,如帝国控制中心明明建在海底,玻璃墙却防不了激光枪射击而迸裂,这座海底中心的建筑师是不是该打?

都星球大战的太空时代了,远程通话器还像麦克风一样要手拿,还用扩音器操作方式来发出声音,是怕敌人听不见?
身处“现代”的Avengers都已用小如耳塞的耳机沟通了好吗,这跟很多惊悚电影或警匪片里的人物不懂改换手机静音设置,然后让它在屏息静气的关键时刻发出不该发出的铃声一样,刻意又愚蠢。

色彩斑斓、光线夺目的激光战,是Star Wars注册商标之一,但万枪齐发下一直打不到目标者,帝国大战舰的激光枪一直射不到前方逃窜的小飞船,今时今日看来,只会觉得这些画面哗众取宠又毫不合理。


终极一战打得灿烂,放虎归山由谁承担
Obi-Wan和Darth Vader的最终大战,万众期待,星战迷眉飞色舞、拍烂手掌是必需的,虽然光剑对决来去就是那几路挥舞套招板斧,但正邪两大超级高手顶尖之战,终究还是能填补期盼。
只是当Darth Vader运用原力隔空搬运石块活埋Obi-Wan后,丢下一句:“你不是真的以为能击败我吧?”我心里忍不住也嘀咕回呛了一句:“你不是真的以为这样就杀得死他吧?”

果不其然,Darth Vader怀抱着不知哪来的自信转身离开,Obi-Wan没多久就领悟到心里有所守护之人破土而出,跟着如有神助一举打败了Darth Vader。
无聊的活埋戏码,真的有够无聊。

这下轮到胜利者Obi-Wan转身就走,留下露出半边毁烂面目的Darth Vader,以无比怨恨的眼神遥送师父离去。
于是我心里又嘀咕了:“为什么不杀他?”
Obi-Wan你已杀过他一次,他不知悔改,反以更强大邪恶的黑暗尊主身份回归,明知你已隐退仍不惜一切代价追杀你,还追杀小卢克和小Leia。


你很清楚有他建在的一天,施行暴政的帝国将继续强大难以推翻,苦的将是星际百姓;
你已有了守护小卢克和小Leia的觉悟,却不趁这个最佳机会干掉他们的最大敌人;
你不杀他,不过是为了你自己有愧于心,不想再杀他第二次;
那如果你如此不顾全大局,又何必重出江湖?
前传故事,往往就会有这样的问题,杀不死的人怎样都不会死,拼命之后放虎归山,无论如何都牵强。

欧比旺毁经典,黑武士失身份
人设方面也有问题,Obi-Wan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是绝地大师级高手,烂船也有三斤钉,隐退十年身手生疏难免,但不会连个性也磨到变窝囊吧?
整部剧里Obi-Wan就是个毫无主见、处事犹豫不决的软骨头,连原则也没有了,一代大侠变无路用,即使重出江湖,亦不时挂着一副万般委屈的被迫嘴脸,看着着实辛苦。
一部剧的主角,还要是当年的神话,不明白怎会被设计成这幅德性;更不明白的是,Ewan McGregor本人是执行制片,怎会同意如此毁经典的安排?

Darth Vader是一代人记忆,是上世纪星战铁粉的偶像,只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路已走尽,将军难免阵中亡,粉丝纵然不舍,但还是接受他的圆满结局。
谁知他在《Rogue One》剧终前昙花一现,唤起粉丝回忆,效果超标,使得迪斯尼食髓知味,再度让这位死去多年的死神重临大地,甚至请回了Hayden Christensen重披战甲,回归噱头同样效应满满。


必须说,Darth Vader在剧中那份睥睨宇宙的气势不减当年,隔空将起飞中的太空船硬生生拉坠地上,原力强大到足可与神同行。
不过有些地方还是对他完美形象形成破坏,如他初出场不久,以原力隔空扼杀平民百姓,就看得甚不舒服——怎么说都是尊贵高傲的黑暗大人,杀个普通人有至于亲自出手,不觉有失身份?

三姐丢失小Leia后,Darth Vader气急败坏赶来,虽是显示他的愤怒,但急促行径还是觉得很失尊主风范。
盔甲胸前的红绿灯,上世纪70、80年代看着很正常,今天看却分外碍眼,觉得很电玩太卡通。
超人和蝙蝠侠都能去掉以往卡通风造型了,Darth Vader是不是也该进阶?起码红绿灯的色泽和亮度都可以调整一下,让他更酷一些吧?

政治正确三人组,援救份子工具人
其他角色也多有缺憾,造型独特的审判官三人组,先不说如此政治正确包揽了三色人种,除三姐以外,其余两位根本是路人甲和乙,连战斗的看头都欠奉。
三姐是新人物中最有故事的一个,几乎是无间道等级,角色转变大,发挥空间多,可惜剧本编得不够细致,导致她两次反转都显得很刻意或牵强,最后豁然醒觉放过小卢克,虽然哭得梨花带雨,却缺乏应有的感动。


假帝国军官Tala及后来登场的援救份子Roken,都是工具人;Roken还被Obi-Wan三言两语就改变原则,如此牵强设定,还不如直接将他列为抗争份子算了。
总的来说,没有Ewan McGregor的Obi-Wan和Hayden Christensen的Darth Vader,此剧就只是一部差强人意的普通网剧。

故事可以套路,噱头可以情怀,但不可以本末倒置,舍弃剧情精彩度和细节合理性。
星战粉的情怀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是(但只限星战九部曲中的4、5、6和1)。
那年在《The Force Awakens》见到Harrison Ford的Han Solo,以及在《Rogue One》见到Darth Vader重现大银幕,我也很激动。

不过在《The Mandalorian》小银幕上出现年轻版Luke Skywalker时,我却没有多大感觉,因为这一套,已经被滥用了。
如果我们还是纯粹因情怀为《Obi-Wan》打高分,那只会让迪斯尼继续搬出消费粉丝的同类影剧。
希望这不会是你想看到的。


5/10




星战真人剧:
星战电影系列:

Man Vs Bee:会说话的Mr Bean


人来蜂

一对富豪夫妻去度假,看家公司临时派来了新手Trevor先生看守豪宅一星期。
谁知道飞来了一只蜜蜂,驱之不去,被惹恼的Trevor,想尽办法捕捉都不成功,反而把豪宅搞到一塌糊涂。

非常典型的Mr Bean操作方式,Rowan Atkinson依旧演回自己最擅长的搞笑角色,主角Trevor基本上就是会讲话的Mr Bean。
各种熟悉的闯祸方式,很白痴,反正正常人做不出的他都做出来就对了。
以前看Mr Bean的时候好好笑,现在再看同样的表演,老实说,没什么感觉了,就是看情怀。


最后的反转也是他擅长的风格,所以并不意外。
比较纳闷的是,当他发现蜜蜂的孤独之后,并没有升起同病相怜之心,反而赶尽杀绝,有点不合逻辑。

9集,其实只是一部普通片长的电影硬拆开来罢了,但还是一次过上线,这操作我还真不懂,是让观众有时间去上上厕所喝喝水刷刷手机或做别的事吗?

看完只觉得:Mr Bean也老了。


6/10

The Tinder Swindler:别太相信幸福会来得很突然


诈骗王

单靠一个网交app,就无往不利,玩弄各方女子于指掌间,供给一切奢华生活所需。
这样的人是天才,但也适用于一句老话:天才头脑用在不正当的地方。

来自以色列的诈骗高手,凭借帅哥长相、富豪生活方式,以及对女人很有一套的手段,让无数女子红鸾星动,以为姻缘千里牵,心甘情愿在他甜言蜜语下,奉献一切,包括所有积蓄,甚至为了心目中的真命天子欠下巨款,人财两失。

当然你可以说一只手掌拍不响,确实,诈骗王看准的就是女生想爱且梦想美好的心态,才能手到擒来、屡试不爽。
但归根结底,如果诈骗王没有一定的颜值和造型,不是出手阔绰,或无法给予女生假象未来的话,相信这些网上交友的女生,也不会这么容易上钩。


美梦每个人都有权利做,但酒醉三分醒,总要问一问自己,边有咁大只蛤乸隨街跳?
幸福可以来得很突然,这励志的一句话,同样是甜言蜜语,未必是心灵鸡汤。
过分相信,分外受伤。道理简单。

纪录片还是正向操作,最后是姐姐妹妹站起来,给诈骗王迎头痛击。
可惜下场未如人意,只蹲了几个月轻描淡写的苦窑,出来还是一条诈骗王。
所有诈骗罪都奈何不了,他依旧风花雪月,但被骗的女生却从此负债一生。
这世间,果如旺达所说:This doesn't seem fair.


6/10

Spiderhead:热导演大演员的失手作


蜘蛛头监狱

我常说,门面功夫很重要,电影也一样,一部好的电影,如果配上无趣或普通毫无吸引力的海报,结果就是被海报耽误的好电影;如果连片名都无趣,但真的是很难让人产生想看的欲望。举个例子:《Upgrade》,就是无论片名或海报都普通之极,但其实是一部不错的科幻片。

这部《Spiderhead》也是一样,片名让人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是作战代号或特务密令之类;海报更不用说,看了就不想看。
如果不是雷神Chris Hemsworth担纲,更难引起注意。
查了一下资料,原来Chris Hemsworth也是制片人,导演竟然是最近夯到不行的《Top Gun:Maverick》的导演Joseph Kosinski。
厉害了,有这两位台前幕后的“巨星”坐镇,不看不行吧。


故事说“Spiderhead”是一所先进的特殊监狱,关押在此的囚犯可以自由活动,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
条件是,他们必须配合典狱长的要求,做人体实验,按照规定注射药物。
这些药物可控制人的情绪,所有喜怒哀乐,包括情欲,都能因此改变。
囚犯之一的Jeff无意中发现了这项实验背后的秘密/阴谋,决定不再参与,由此发生连串意外。

小规格,几个演员包山包海,大量对白,看到昏昏欲睡。
最终的反转力度太小,缺乏应有的戏剧张力。
善恶到头终有报,但所有的下场也太好猜,毫无悬念。
最大的bug:如此危险的实验药物,容器却这么轻易就可破坏(像大力撞一下墙壁),太扯了。


雷神饰演一个笑里藏刀的斯文败类,是主角也是反派,重现他低吟式连珠炮的招牌说话方式,演技没什么特别突破。
Idea其实还可以,但执行真的不行,编剧、导演都不行。


4.5/10


Halo:只有人类与外星人的大战可期待


光环

改编自电玩,我没玩过游戏,就不比较了(也无从比较),当作是“原创”太空科幻剧来看。
故事背景为公元26世纪,人类正处于与外星人不断开战的阶段。
外星人联手的星盟对地球上的两块奇特钥石虎视眈眈,据说得钥石者得宇宙,星盟若得手,必会毁灭人类,所以人类必须阻止钥石失窃。

人类研发出最优良战斗机器,称为Spartans,四人一组,队长Master Chief是关键人物。
全宇宙只有他,与星盟中唯一人类“圣尊”能启动钥石。
每当Master Chief触及钥石,他被删除(或埋藏)的记忆就会片段式呈现,重新唤起他的“人性”,造成他会有违抗命令的时刻。
简单来说,《Halo》第一季就是围绕人类与外星人联盟的钥石争夺战。


基本算科幻战斗爽剧,第一集就一场精彩大战,爽度不错;但别寄望每一集都有,事实是全剧9集只出现了三场同类大爽战(当然间中还有一些零星小战)。
剧情分两线,另外一线讲的是反叛军,开场不久就被灭族后只剩下族长女儿,一心想要复仇并完成父亲遗愿。

说到这女孩,演员是澳籍华裔,颜值普通,剧中发型难看至极(不知是不是得罪发型师),一直只会任性添乱的屁孩性格十分不讨喜,每次看到她的戏份就想快进。
这条线暂时看不出跟大主题有什么联动,没有也没差。


必须提一提本剧的casting,到底是怎么找演员的,全剧演员演技都很木,像背着稿子做着剧本里叫他们做的行为举止罢了,一点灵魂都没有。(所以是爽剧无误)
Master Chief和圣尊的感情戏是硬到无比(不是指那里硬),一点感觉就没有,居然还能就这样上床了。

节奏不算慢,但剧情有拖,大高潮要等到第8集中后段才开始,所以其实全剧5集会更好。
消息说第二季已确定开拍。


6/10

Jurassic World Dominion:恐龙一出,谁与争锋?


侏罗纪世界:统霸天下

等了四年,侏罗纪世界三部曲完结篇,终于在暴龙咆哮声中登场。

有看前作《Jurassic World: Fallen Kingdom》,当会记得那一群富豪资本家的丑陋嘴脸,以为用很多的钱就能操纵大自然生物界,结果杀出两个正义程咬金,破坏了地下交易后,让恐龙“回归自然”,进入一直以来由人类统治的世界,也对万物之灵形成史无前例的威胁,同时带出一个讯息:人类能与恐龙共存吗?

第三部侏罗纪世界取名“Dominion”(统霸天下),如果雄霸的是恐龙(人类早已是大地之王,无须多此一说),那是否意味着共存计划失败了,人类从此要活在随时成为恐龙点心的阴影下?


若怀抱看穿片名隐喻的自信入场,完场后应该会很气煞,因为恐龙不但没有统霸天下,连之前遗留下来的共存理念,到最后也还是一个进行式的大问号。
换句话说,片名“图文不符”。

是奴役还是共存,蝗虫应该斗恐龙?
先说剧情,影片一开始的确有提到共存现象,也秀出了一些人类与恐龙相处的状况,但犹如蜻蜓点水般很快就略过。
电影中出现的所谓共存画面,不少还都是恐龙处于被人类囚禁、控制的情况(如黑市贩卖恐龙),这叫“共存”?


《侏罗纪世界》导演Colin Trevorrow曾释出两部番外篇:《Battle at Big Rock》描述大鼻角龙和异特龙先后入侵人类露营地;《The Prologue: Jurassic World Dominion》则是一则暴龙无意中闯入汽车影院的小插曲。
两部短片短小精悍,点出野生恐龙被放生后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以及人类将如何应对,这也才是观众想看的。

可惜在正片中,以上反而没能呈现,盼到的却是变种蝗虫作祟、克隆小妹被抓;而这一边强调野心家意欲掌控食物供应,一边描述养父母千里救女儿的双线发展,已经完全脱离铺设已久的主题。


蝗虫线最无语,不仅因与恐龙无关,还大大分薄了恐龙的戏份。
酷似苹果总裁的野心家既已掌控恐龙,甚至研发出让恐龙攻击指定目标的必胜法,天下根本已是囊中物,再搞什么变种蝗虫,实是脱裤子放屁。
昆虫群聚的力量在大自然界其实不容小觑,要玩变种蝗虫,倒不如将之设计成最后用来对付暴走的恐龙,看看是否能蚁多搂死象,无论新鲜感或画面感都会更为有趣,亦更符合观众买票进场所要看到的商业娱乐效果。

恐龙全show hand,缺乏神秘惊吓感?
双线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让剧情更丰富,可惜导演驾驭欠佳,东点一下,西碰一些,不少可以更深刻发挥的情节点到即止,到喉不到胃,让人感觉零零散散。


恐龙既然都已跨入人类社会,我们当然想看到更多野生恐龙如何在城市环境与人类互动,但除了黑市斗龙及野蛮盗龙追逐电单车之外,最后还是回到封闭的恐龙公园模式,那与之前又有什么分别?
已经拓展扩大的世界观,不加以利用创新,反而在收官时缩小格局回到原点炒冷饭,导演对“进步”这两个字,是有什么误解吗?

肉食恐龙追杀人类的戏码,无论精彩度或惊吓度,皆不如之前的作品(尤其难比侏罗纪公园系列)。
犹记得这般画面:眼前水面间歇抖动,远方震地脚步声缓缓逼近,叫人屏息静气、心跳加速;
休旅车悬挂崖边,后车窗逐渐迸裂,车上三人随时堕崖命悬一线;
上述两幕都没有恐龙,却都营造出强大压迫感,让人印象深刻。


反观《Dominion》的恐龙无论天上飞、地上走,大小快慢,全都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底牌不吝掀给你看个够,结果失去怪兽 / 死神降临的神秘感,所有的怒吼嚎叫,只是制造了噪音,没达到震慑刺激的效果。

恐龙打架三两下,是偷懒还是赶场?
除了前文提及的电单车追逐战较有紧张感;小Maisie爬铁梯被恐龙巨口咬住框架边缘一幕较有画面创意之外,其余人类面对恐龙暴走时理应肾上腺素飙升的惊恐设计,都新意欠奉,普普通通。


压轴战依旧是老掉牙的两只肉食大恐龙对打,然后来了只指甲比金钢狼的骨爪还锋利的镰刀龙,眼睛都还来不及眨,原本占上风的南方巨兽龙,就被送上了西天,结束了一点也不辛苦的一天。

观众买票进场期望看到恐龙打架,这点我理解,但这剧终前的高潮戏,不就只是复制了第一部《Jurassic World》的尾段情节而已吗?
再想出不同的新呈现方式很难?编剧和导演是要懒成这样就对了是不是?我们不介意情怀,但真的没有想看情怀到这个地步。
看看人家哥斯拉斗金刚,打个天翻地覆,让观众过足瘾,而你这三龙鼎立的厮杀局面,三两下就奏乐送客,算啥?


小蓝是所有恐龙中最可能与人类产生感情的一只,能否共存,它的反应绝对举足轻重,可惜这一点同样没被发挥,甚至到最后Owen守诺将小小蓝安然送回时,他与小蓝的隐约情谊,也处理得平淡无感。
即便是劣评如潮的《Fallen Kingdom》,纳布拉尔岛火山爆发致使自由生存的恐龙群体被火山灰覆灭,码头上无法逃出生天的雷龙发出绝望哀鸣的一幕,肯定都还有feel得多。

元老回归缺感动设计,角色众多都工具人性质?
自从《Star Wars》《Ghostbusters: Afterlife》《Spider-Man: No Way Home》等好莱坞大片相继请出上一代前辈助阵,成功搞出噱头、引发话题、营造情怀,不少导演也开始盯上这号召力诀窍,甚至认为有了这杀手锏,剧本没用心写亦没什么大不了,反正观众进场就是为了看情怀。


《Dominion》不落人后,同样请动了《Jurassic Park》初代三元老回归,原以为元老们只属于辅助性站台亮相,没想到戏份还真不少,剧情双线发展下,俨然与侏罗纪世界主角Owen和Claire份量一样重。
三元老从“特别演出”晋升为“领衔主演”,反而令到他们的片中出场变得理所当然且平平无奇,制造不出应有的感动。

当年看《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见到Harrison Ford饰演的Han Solo出场,立马起鸡皮疙瘩,内心激动不已,那感觉至今都还记得。
前两代蜘蛛侠在《No Way Home》出场更不消说,观众见证那一幕时鼓掌欢呼的大有人在;但侏罗纪三元老呢,完全得不到这样的殊荣待遇。


《Dominion》剧情应该仍以Owen和Claire为主轴,延续《侏罗纪世界》的世界观,在他们遇上恐龙危机时,才动员三元老出场贡献经验和谋略,让Owen和新入主的黑妞负责体力活,Claire负责在两代之间建架桥梁,Maisie小妹负责耍帅圈粉,不就合理得多?

不至于搞到现在这样,新旧出场人物一堆,却全都过场式草草带过,如同工具人大汇集,还全都重点误:
Owen和Claire总在纠结如何与养女建立真亲情;
Dr Alan Grant心思都放在与Dr Ellie旧情复燃上;
Dr Malcolm除了讲冷笑话不知有什么实际作用;
黑白双妞和弃暗投明的黑人经理完全就是电玩里的NPC,最后还要把一脸病容的Dr Wu抬出来说教……这剧本和人设,真的是写到让人头上三条线。


如果你想看恐龙,本片是ok的;但如果你想看恐龙打架,那你只会看到前菜后就直接跳去甜品了。
如果你想看元老情怀,本片也是ok的,甚至可能很满意,因为元老从头演到尾,不过感动度是零。
如果你期待精彩剧情和为整个侏罗纪世界收尾的绝佳最终章,那抱歉了,你只会看到寂寞。


5/10




侏罗纪世界3番外篇:
本文提及的电影:

The Prologue Jurassic World Dominion:6500万年的分别


侏罗纪世界3序幕篇

三年前侏罗纪世界导演Colin Trevorrow拍了9分钟短片《Battle at Big Rock》,两年后在正传上映前,又释出了这个5分钟《Jurassic World: Dominion》序幕短篇。

片子分前后部,前半部描述6500万年前,恐龙统治大地的时代,地球处于恐龙原生状态,物竞天择,自我平衡。
正传中势不两立的暴龙和南方巨兽龙,原来早已开打过。
谁输谁赢?可以自己找来看答案。

也拍了蚊子叮咬恐龙的一幕,回溯《Jurassic Park》最早的通过琥珀抽取蚊子体内的恐龙DNA概念。
看了这一幕不禁会想:原来蚊子针嘴的穿透力这么强,竟然穿得过恐龙皮?会不会连防弹衣也防不了?


后半部背景是《Fallen Kingdom》之后,一只暴龙闯进了汽车影院(不是汽车旅馆),人类竞相尖叫窜逃,借此掀开侏罗纪世界3之幕。

顺带一提,电影一直提到的6500万年前,其实是白垩纪,不是侏罗纪(侏罗纪是约2亿-1.5亿年前)。
恐龙称霸天下的时期,跨越了侏罗纪和白垩纪两个大世代。


边缘行者:浪费一大票演员的大锅冷饭


难看、好难看、真的好难看。

先晒一下演员名单:
领衔主演:任达华、任贤齐、谭耀文、方中信、吴卓羲、林晓峰、陈国坤
特别演出 / 配角:洪金宝、林嘉欣、张兆辉、关礼杰、卢惠光、曾江、尹扬明
这么吓吓叫的阵容,竟然可以拍出这么吓吓叫的电影,是在致敬《天堂口》吗?

所谓的港式江湖片,倒真的是你想得到的套路都有:
· 香港和泰国黑帮交易,警方介入,酿成枪战;
· 卧底混入黑帮,与老大生出真情谊;
· 高级警官被杀,谁是主使?
· 黑帮老大退休,二代争龙头棍;
· 元老开会,话事人争议;
· 警黑勾结,加深黑帮内乱


以上冷饭,全都稳稳炒一遍,但无论食材、配料、炒法,全都九流。
结果散乱不堪,流水账般过度,为拍而拍。
江湖片最大动作的开片戏码,也是为打而打,从没看过这么无聊的街头打架。
更可笑的是,还玩那种老掉牙的全部主角排队死光光的老梗,哈啰,什么年代了。

林晓峰演混混还可以,演老大真的没那个范儿。
陈国坤很明显格格不入,演技与几个资深演员一比立马相形见绌。
任达华的老大最哭笑不得,明明都金盆洗手了,还一直出来主持大局,是洗来干嘛?

这个导演,麻烦不要再拍戏了。


3.5/10

Battle at Big Rock:恐龙的family power


大石之战

一家五口在距离“Fallen Kingdom”大暴走20英里的大石国家公园露营。
重获自由的恐龙也来凑热闹。
先是恐龙斗恐龙,之后是人类对恐龙。

《Jurassic World》导演操刀的9分钟侏罗纪世界番外篇。
话不多说直接开打。

恐龙相斗表现了三个要点:family power、团结就是力量、以弱胜强。
人类对恐龙同样还是family power,不过几只弩箭可以打跑食肉大恐龙,有点扯。


话说,人类真的很没用,baby出生之后如果没人照顾就不可能活得成,而且哺育期还很长,又只懂吵吵闹闹。
相比其他动物(比如小马儿出世后就能站起来),人类的求生能力真的很差,居然可以成为万物之灵,实在讽刺。


6.5/10



Last Seen Alive:Gerard Butler个人秀


追踪

一名男子因妻子出轨,婚姻面临破裂,两人试图挽救,妻子决定回娘家,好让两人冷静一下。
途经添油站,妻子下车进便利店解手买水,男子在外添油。
没想到,妻子就此失踪。

男子焦急报警,却发现警察一直保持怀疑态度,致使他被迫自行追查。
同一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他自己反而成了嫌疑犯。


小规格犯罪片,个人觉得重点不在悬疑和破案,反而是警方把报案人当贼办的态度令人齿冷。
男主只是个房地产中介,但身手矫健,行事干脆利落,感觉像是有特工或海军陆战队背景,但始终没交待,让他的个人秀显得浮夸不合理。

制造毒品的贼窝,防范未免太烂,三两下就被玩完,编剧和导演实在太看不起贼了吧。
本片属于Gerard Butler的独脚戏,喜欢他的话会收货,不然这就只是一部可有可无的老公救妻片。
结局俗掉了,如果可以dark一点,不玩大团圆收场,本片整体水准会提升很多。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