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见鬼:精彩无聊一线间


作者:天下霸唱
集数:1


顶着天下霸唱的名号,肯定先入为主,于是要求也高了。
这一部《活见鬼之雨夜妖谭》与《鬼吹灯》很不一样,无关盗墓,完全以惊悚为主。

故事说主角“我”和死党臭鱼,从伙伴阿豪那儿得知有一个怪老头愿意以故事换他收藏的古董。
条件是,故事要恐怖,最后要怪老头认可是好故事才行。
完全没有标准,完全个人喜好。
反正没损失,“我”和臭鱼当然姑且一试,既然阿豪都能让怪老头点头。
当夜,下大雨,
孤独老店里,三人说起故事。
说一半,来了两个“迷路”的美丽女子,也加入了讲故事比赛。

于是剧情突然变成“四人夜话”,由一个个个别小故事串联起来。
正当以为整本书就是这样,突然就发生了状况,然后就开始出现不是讲故事的剧情。

后部分,有很峰回路转的突变,当然,作者在书中做了很详细的解释,但接不接受,因人而异。
接受的话,这本书就算成功;不接受,那这就是烂书一部。

你看了告诉我吧。


5/10

鬼打墙:就是鬼吹灯的原始版本


作者:天下霸唱(前半部)、北岭鬼盗(后半部)
集数:2

《鬼吹灯》而名声大噪的天下霸唱说,《鬼打墙》是他的第一部小说;没有《鬼打墙》,就没有《鬼吹灯》。
我相信。尤其看了《鬼打墙》之后,更加肯定。
因为《鬼打墙》一开始,就处处显示了与《鬼吹灯》的相似之处。
依然是第一人称叙事。
依然有个肥胖的死党,这回不叫胖子,而叫肥佬。
依然提到盗墓背景,不过所提的“资料”,没有《鬼吹灯》中这么详尽,感觉就像是粗糙版的《鬼吹灯》。
主角依然是从祖传术法书里学到风水技能。
依然有个女主角(废话,这是少不了的)。

是的,感觉真的很像是《鬼吹灯》的初写版。
很像是作者某天决定重写盗墓题材小说,却不愿放弃之前《鬼打墙》的人物和背景构思,于是继续沿用在《鬼吹灯》中。
我这么觉得作者是写了一半后放弃了《鬼打墙》,重新“出发”写《鬼吹灯》,因为《鬼打墙》的后半部,确实是另一人续写的。(书第二部封面有放,续写者名字当然比较不显眼)
而且风格迥异,之后出现的大逆转(当然不能在这里说是什么),更肯定不是天下霸唱会想的情节。

猜想是《鬼打墙》写了一半后被天下霸唱遗弃,但后来天下霸唱出名了,于是原先拥有《鬼打墙》版权的出版社(或网站),就找了人来续写,然后依然用天下霸唱的名字来卖。

那《鬼打墙》到底好不好看?
我可以说,前半部其实还不错,悬念、气氛都写得不错。
续写部分就差多了,我自己是很不喜欢,所以整个感觉是:anti-climax。


5.5/10(前半部)
2.5/10(后半部)

守陵人:盗墓的逆向思维


作者:阴阳眼
集数:2(待续)

又一部说是与《鬼吹灯》《盗墓笔记》“齐名”的盗墓小说。

当盗墓题材突然一窝蜂,《守陵人》作者阴阳眼聪明地换个相反的角度奇峰突起。
有强盗,就有警察;有盗墓贼,就有守陵人。
守陵人司职守护陵墓,纯粹站在保护古代文明遗产的立场,当然,他们也具备盗墓者的身手和知识,才能同样的出入机关陷井重重的古墓。

原以为,那将是一场场盗墓贼与守陵人大斗法的精彩场面,但是看了两本,都还没进入这样的设想。
虽然故事有说出土的明器引来盗墓世家觊觎,暗示传统盗墓世家后人会来插上一脚,但到底会不会与守陵人斗智斗力,完全是未知数。

是的,首两本都是在讲述守陵人进入古墓后遇到的状况,基本上与一般盗墓小说并无分别。

实体书仅出版了两本,看来我也没耐性再继续追/等下去。


5.5/10

妖楼迷宫:被文学耽误了


作者:夏成云
集数:2

之前写读后感,只严格挑选自己觉得好看的,有点推荐的意味。
后来想想,还是决定放弃推荐的伟大使命,因为歌功颂德从来就不是我的强项,我还是比较喜欢批评,呵呵。

这么说来,《妖楼迷宫》(全名为《惊魂迷城首部曲之妖楼迷宫》)应该是不好看啰?
其实还不至于难看,准确一点说,是不够精彩。
本书的推荐语说作者文学功底好,本书文学价值高,但对我来说,反而觉得作者花了太多笔墨来进行修饰,有许多描述其实可以干脆一点省略掉,文字节奏会更加一气呵成。
太多不必要的描述,对只打算以通俗心情来阅读通俗小说的读友来说,是时间的浪费。
而且拖慢了步伐,造成冷场,得不偿失。

本书故事说某大学发生了灵异事件,妖兽鬼怪出笼,而女主角被注定地牵连在内。
开始的悬念还好,到了中部节奏就慢了下来,开始觉得闷了,
后半部谜题就解开……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我是不会强力推荐啦。
优点是两本结束,故事完整。


4/10

活祭:不该在盗墓故事里出现的都出现了


作者:通吃小墨墨
集数:7

问《活祭》好不好看,有人笑笑给了这个回答:天马行空。
诶,盗墓小说本来就很天马行空啊,为何会特别对这一部下此评语?

之后,我把一套七本的《活祭》看完了。
发现《活祭》根本不是盗墓小说,因为并没有盗墓情节,虽然里面一大堆僵尸跳来走去。
“走”?僵尸都是跳的咧,哪会走?
会的会的,走的不是那种身穿古装、脸上贴了黄符的中国僵尸,而是外表与一般人无异的西方吸血僵尸。
啊?Vampire也出来了?
是的是的,还跟中国僵尸斗在一起,难怪说天马行空。

看了此书,长了僵尸知识。
中国僵尸原来分等级:除了普通的,还有紫、白、绿、红,四种毛色的高级僵尸,它们每三百年换一次毛色,到了红毛僵尸,就是千年以上的僵尸了,连火箭炮也伤不了。
更厉害的,是比红毛僵尸更高一级的“五彩斑斓尸”,是成了精的尸中之王,遇上了只有死路一条。

更更厉害的,则是开了天眼的僵尸……

把僵尸说得如此神奇,当然不能没有对应之法,书中自有对付僵尸的方法,除了让僵尸去斗僵尸,还有茅山术、道术、佛法,更有借助高科技研究出来的僵尸武器,针对僵尸害怕阳光、大蒜、糯米的弱点而设计。
所以不仅有符咒道法,还会看到火箭大炮,全部搞在一起,真的是蛮天马行空的。
更天马行空的随后出现了:千年雪女、千年狐妖,与故事主人公的千年纠缠……


本书一开始就出现不少人物,作者似乎刻意不马上介绍背景,却又有意带过一些以前发生的事情,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会有点乱。
不过可以说故事会渐入佳境,悬念也设计得不错,相当能抓住读者追看下去的欲望。
不过,我对结局那种意料之外的平静和没有预期中的震撼,有点失望。
虽不能说是草草了事,却有点“chey,原来只是这样?”的感觉。
别误会,并不是说谜底牵强,只是……嗯,该怎么说,还是不说了,自己去看吧。
当然,那都是我的看法,你可能完全不同意。

总的来说,《活祭》的娱乐性是不错的。
如果你可以接受那种“某某手指一弹,一道黄光射出来……”的超现实手法。
相对于时下畅销的同类小说,《活祭》至少也有完整的完结,不至于看到一半等啊等的续集久久不见出版。



7/10

盗墓笔记:虎头蛇尾的盗墓小说


作者:南派三叔
集数:9

近来一头栽进了盗墓小说里,起因是《鬼吹灯》,最新战绩则是嗑完了6本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
余下三本尚未出版,等不及的话可以上网看,不过年纪大了,坐在电脑前看电子书看得眼睛发红、颈背抽痛,并不健康,还是舒服地窝在大沙发里翘脚拿着小说本子翻看比较自在爽快。

《盗墓笔记》好看吗?据推介语说,它是和《鬼吹灯》《天眼》齐名的三大盗墓奇书。
我开始还信以为真,以为自己一下子就看到了三部同类型最顶尖的作品。
但是最近在看《守陵人》的时候,却看到它被推崇为与《鬼吹灯》、《天眼》、《盗墓笔记》齐名的四大盗墓奇书……
搞错,“盗墓奇书”到底是有几本啊,搞不好是谁都可以把自己加入盗墓龙虎榜,把自己吹得跟其他名作一样好。
如此看来,各部小说中推介语的“齐名说”,可信度还真是要有所保留。
不过看书跟吃东西一样,口味人人不同,即使跟齐天大圣齐名,也未必定是你的心头爱。

如果要从上述几部盗墓小说中做选择,我会首推《天眼》,觉得它情节铺排最精彩,虽然盗墓过程并没有出现僵尸鬼怪,而且全书也并非完全在讲盗墓。

《鬼吹灯》呢,觉得最具备教育色彩,因为天下霸唱总是把各种离奇现象事件物品来龙去脉解释得清清楚楚,甚至不厌其烦,像盗墓四大派的区别和渊源就讲了不只一次,有时还觉得有点啰嗦,不过对“盗墓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学习工具书”。

至于《盗墓笔记》,南派三叔似乎比较不注重解释,很多时候都把读者当作“盗墓中级班”,例如“粽子”一词在书中多次出现,但南派三叔从未写明为什么僵尸被盗墓者叫做粽子。
如果你是“盗墓初学者”,我会建议先看《鬼吹灯》,才看《盗墓笔记》,比较容易上手。

还有就是个人觉得《盗墓笔记》开始比较不这么好看(也可能是看过《天眼》的后遗症,要求提高了),大概要看到第4本以上,才渐入佳境。
我看的是普天出版的实体书版本,每本前面都重复好几个人写的序,后面竟然还浪费纸张筛选了下一本的部分章节来“先睹为快”……实在是不必要,也让买书的人觉得有点被坑的感觉。
就像买了一张10首新歌的专辑,发现最后前两首是开场音乐,后两首是其中歌曲的演奏版那样)

不过,如果你还没看过《鬼吹灯》或《天眼》,相信你应该会觉得《盗墓笔记》很精彩。 

日后补充:后来看完全书后很失望,因为大、烂、尾。
前面铺陈的一堆坑都没好好交待清楚,在解释一直铺排的悬念也解释得哩哩落落、凌乱不堪。


6.5/10 

天眼:机关比僵尸精彩


作者:景旭枫
集数:1


仍然是盗墓故事,但是情节铺排和故事结构显然比《鬼吹灯》更胜一筹。
《鬼吹灯》是好看,但故事进展感觉还是蛮随性的。景旭枫的《天眼》呢,我相信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把整个故事大纲编排好了之后才动笔,所以前后呼应,逻辑合理。
如果不是这么精心制作,就能写出这么结构严谨的作品,那作者肯定是天才。

《天眼》里没有鬼,没有僵尸,有的是机关,以及让我耳目一新的锁技。
原来开锁还有这么多讲究,原来制锁还有这么多技巧。
你知道开锁也有段数的吗?最高段是24柱哦。
还有“子午鸳鸯芯”、“对顶梅花芯”、“天地乾坤芯”这些超高级锁,单看名称,已经很想看它们有什么了不起。

《天眼》不但讲盗墓开锁,也涵盖历史、悬疑、推理、爱情于一体,其中山寨好汉四梁八柱十二金刚的情谊、对抗日兵的事迹、深入皇太极陵墓九死一生的经历,甚至还有一种看武侠小说的感觉。
总之《天眼》全书是悬念处处,看了就停不下来。

最近奢侈地看了好几本厚厚的通俗小说,包括7本《鬼吹灯》、2本《鬼打墙》、1本《活见鬼之雨夜妖谭》(都是天下霸唱的作品,《鬼打墙》后半部由北岭鬼盗续写,基本风格与天下把霸唱相差甚远,感觉有点骗人哦),以及这本字体印得超小的《天眼》。
虽然牺牲了好些睡眠与作业时间,也牺牲了一些原本要进行别的大计划的时间,不过,感觉很爽,还算值得啦。

接下来我会一头卷入另一部著名的长篇盗墓小说: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据说它面世后销售量就击败《鬼吹灯》,且看是不是真的这么厉害,好看的话会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不过hor……看出版预告,《盗墓笔记》好像已经出到第9还是第10本了,我手头上有6本,不知道几时才看得完……


9/10

鬼吹灯:好久没有追书的感觉了


作者:天下霸唱
集数:4

现在如果有谁要我介绍一本书,我一定会推荐天下霸唱的《鬼吹灯》。

这是一个现代盗墓者的故事。由于盗墓这种行为源远流长,所以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古代文献资料(很多还是闻所未闻的),加上寻宝式的故事结构,很容易就吸引人一直追看下去。

你知道盗墓贼有个雅称叫“摸金校尉”吗?原来曹操曾经将盗墓行为合法化,更特别设立盗墓部门,赐予自己旗下的盗墓高手官爵,为“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那什么是“发丘”、“摸金”?古代盗墓者自成规格,分四大派:除了发丘、摸金,还有搬山、卸岭。发丘、搬山、卸岭早已没落,只剩下摸金一门继续流传。
而摸金门最厉害的盗墓技术就是“分金定穴”,也就是根据风水数术,算出陵墓的位置。
你知道古代皇帝除了死,最怕的就是死后坟墓被人破坏,于是除了设计机关,还千方百计将坟墓位置隐藏起来。
就曾有皇帝还故意造了几个假墓,扰人视听,让人找不到他真正的棺木所在。

盗墓者即使破解机关的本领再高,若无法找到墓穴的确实所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摸金校尉的看家本领可算是一门绝学。
据说精通者推测墓穴的位置,其落差不会超过一根金针的直径,所以叫做“分金定穴”。

盗墓毕竟不是一份光彩的工作(如果这也算工作),所以盗墓者一般在外人面前都不会承认,真要交谈,也会用只有自己人才听得懂的切口。其中术语,就有:盗墓叫“倒斗”、陪葬品叫“明(冥)器”、僵尸叫“粽子”等等。

至于什么叫“鬼吹灯”?行有行归,原来正宗的盗墓者,在入门拜师后,都得遵循门规。
而摸金门就有一条戒条:“鸡鸣灯灭不摸金”。
盗墓者在进入墓穴后开始开棺摸金前,都得在东南角点一根蜡烛。
如果烛火自己熄灭,则表示不得擅取墓穴内任何明器,即使已经拿了烛火才熄,也得原物放回。这是死人与活人千百年来定下的规矩。
那,如果不遵循会有什么后果?那就要你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了。
当然,为了增加刺激性,书中主角肯定有破例的时候,所以才引发一连串让人穷追不舍的剧情。

拥有半本摸金门秘籍《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的主角胡八一,阴差阳错成了现代盗墓者,出入新疆沙漠的精绝古城,看到无底鬼洞,结果中了诅咒;在龙岭被困于西周古墓中怎么走也走不出去的悬魂梯;到云南寻找献王墓却遇上与降头术、蛊术齐名的古代巫术,还有犹如宇宙黑洞般能吞噬一切的能量团“尸洞”......

哗,除了金庸、梁羽生、古龙(某些作品)、倪匡(早期卫斯理与原振侠系列,不包括亚洲飞鹰系列),已经很久很久(包括风靡全球的Da Vinci Code也没有让我追看)没有享受这种天天追看、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想看、平时做工也会想到书中故事情节、会上网看相看资料的乐趣。

作者天下霸唱本名张牧野,非常低调,据他自己说,没上过大学,也不爱看书,但《鬼吹灯》书里展现的正史与野史资料却极其丰富,如果他没说谎,正不知道他是怎么写出来的,难怪一直有人说他是盗取别人的稿件,惟始终也无人能够证明他不是原创者。

Anyway,中国上海城市动画已经确定即将出版改编漫画(我已经在网上看过初稿,很遗憾,画风不是我喜欢的那类)。
据说,杜琪峰已宣布开拍“鬼吹灯”三部曲,自己监制,并执导其中一部。


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