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light:演员才是看点


月光男孩

奥斯卡光环的强度,电影人与观众都深受影响。
这一轮月光,娴静,却不掩其皎洁。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摆了个大乌龙,先错误宣布《La La Land》为最佳影片之后,再纠正为《Moonlight》,让大家对这匹击败大热门的“黑”马好奇不已。
全黑人演员演出的影片,乍看似乎挂着种族标签,但实际上并没有。
导演重笔描述的,是一个迈亚密男同性恋者寻求自我的成长旅程。

片子分别叙述主角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
童年的他瘦小、内向,常被同学欺负,被叫做“Little”。
他曾试着融入同龄男孩的玩乐,却格格不入,也因此发现了自己似乎与别不同。
Little生长于单亲家庭,母亲吸毒,情绪波动大,令他经常躲到一个视他如子的男人Juan家中。
讽刺的是,Juan其实是毒贩,是间接让Little母亲沉沦毒海,以致他享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罪魁祸首。
不过导演没有对这个矛盾深刻着墨,也没刻意让LittleJuan产生恨意。


中段原名“Chiron的男童长成少年,依然内向被欺负。
此时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同,或许与性向有关。
童年时代唯一的朋友Kevin,让他初尝爱与性的滋味。
这一段性向大表白,处理太仓促,若只是单纯对原始欲望的体验还说得通,说两人产生情愫就不太容易让人信服。
之后爱人背叛令Chiron惊愕迷失,甚至一改本性,暴力回应霸凌者。
此时的他,对身为男人有了另一种理解。

后段Chiron成长为四肢发达的“Black”,还当上曾经深恶痛绝的毒贩。
这么大的转变,导演没说明缘由,也不打算把篇幅花费在这里,转而向对Black生命中影响最深的两个人的“追究”——母亲和Kevin
母亲痛陈过错,虽然救赎了Black的心灵,但又是处理得太突然,有缔造“大团圆结局”的滥调之嫌。
Kevin再次会面,算是本片最终高潮,过程却平淡、冗长。

本片对于主角自我的迷失、怀疑、否定、确认等种种经历,贴近普遍真实情况,也因此显得新鲜感和戏剧性不大。
导演重视人物刻画,全片充斥着演员表情的特写镜头。
无论是三个不同年龄层的Chiron,或是母亲、KevinJuan等配角,都不负所托漂亮演绎。
这,才是影片最大看点。


6/10



本文刊于娱乐周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