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战争电影《长津湖》,讲述1950年韩战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于长津湖的战役。
本片势如破竹,不仅是最快打破50亿人民币票房的电影,也一举超越《战狼2》,以目前狂收近58亿人民币之势,登上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宝座,顺便刷新30多项纪录。
环境恶劣,战斗失真
《长津湖》全片充斥大规模战争场面,两军交锋,烽火连天;千军万马,炮火猛烈;视觉上满足感相当大。
中国军队方面因补给严重匮乏,不仅缺少厚棉衣御寒,也只有零星土豆勉强充饥,相对于美军的丰衣足食,更显中军在极度饥寒交迫下仍坚守岗位的难能可贵。
(本片选在寒山湖拍摄,剧组在邻近小镇村庄安营,当地气温最冷时是零下20多度,演职人员都要在长期户外拍摄中挨冻)
志愿军第9兵团有三个连执行野外埋伏任务,最终全被活活冻死,死时仍保持作战姿势,途经的美军见了也肃然起敬。
这群殉国军士后来被称为“冰雕连”,长津湖一役的环境恶劣及军情惨烈可见一斑。
影片某些交战场面设计过于戏剧化,显得失真。
虽然写实朴实的战争场景可能会千篇一律,但以这类打着历史事件演绎旗号的电影来说,浮夸度还是不宜太过。
据说有四五十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特效公司参与后制,片中战争实景特效,要挑的话还是看得出瑕疵,或许对准备好领略震撼式战火纷飞场面的观众,会觉得观影体验有被影响到一些。
三导会师,依然吴京
《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大导演联合执导,不知是不是各自为政,缺乏总导演统筹,整部片故事散乱之极,说是抗美援朝,但到底为了什么而打,原因和理由都讲得隐晦模糊,看着一批批军人为国为民上前线,却到死都不知道打了个啥。
连长伍千里和弟弟及家里的事,毛泽东儿子自愿参战结果遭空袭炸死,志愿军另一连长杨根思抱炸药包与美军同归于尽,几个事件感觉硬凑在一起,杂乱无章。
吴京经过两部《战狼》的洗礼,演军人演到可以领注册商标了,片中角色依旧是大义凛然、智勇双全,没什么可特别发挥,就是吴京。
喜欢他的会继续支持,不喜欢他还是干脆别看,免得看了又要借题喷,何必。
段奕宏、朱亚文、李晨都只是交功课,没什么亮眼表现,但非战之罪,主要是人设太扁平,剧本也不给力,性格别说鲜明,就是一个个工具人,时候到了就说些让人听了起鸡皮疙瘩的励志话。
演老排长的胡军算是最立体的一个,自然的演技让角色得以鹤立鸡群。
易烊千玺,爱的教育
易烊千玺饰演吴京弟弟,完全就是不懂事的屁孩代表,看了本片你不增加对他的厌恶感算你厉害。
在《长安十二时辰》第一次接触他的表演,感觉是一个表情到底,不解获得的好评在哪里。
《少年的你》看到他演技有进步,起码忍哭的情绪有做到,但从《长安》到《长津湖》,过了两年还是同一副皱眉样从头皱到尾,实在不能不问:没别的板斧能表达了吗?就算是表演痞子也有不同演法吧?
参军的原因是为了“不让我哥瞧不起我”?你这样对得起全连真正为国捐躯的同僚?还真活该被老鸟整。
然后这么扯淡的入伍理由,竟然就被接受了不说,行军后屡次不顾纪律擅作主张,结果也没受什么责罚,哎哟,连长弟弟了不起啊。
充其量就被说句“你不听指示会害到其他人”就没事了,哎哟,原来中国志愿军实行的是爱的教育。
立场各异,电影而已
举凡这类歌颂祖国英雄的作品,往往都会为了正面意识而矫枉过正,像《长津湖》的中方人员上下全是大好人,包括张涵予饰演的司令员宋时轮,也是特别体恤下属、坚持传令补给厚棉衣给前线军人御寒的好将领。
不是说不许好人当道,只是如此一面倒总会让人置疑是否过于美化,甚至催生造假的反效果。
对于《长津湖》有没有跟着历史走,网上议论纷纷。
韩战的前因后果,影片当然不会加以赘述,那会离题太远,但要批评《长津湖》篡改历史,又罪不至此。
其实影片就是取巧,从以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后开始叙述,刻意放大美军誓言在圣诞节前打胜回家过节的轻敌轻率,借此宣扬中国志愿军如何以弱胜强及忠勇奋战。
战争本来就是参战双方立场不同而致——如果立场一样那还打什么仗,大家坐下来喝杯茶吃个包就没事了。
拍电影的一方要采纳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无可厚非,说到底历史虽然存在,解读还有因人而异的空间,而且电影归电影,讲明了只是依据历史事件改编,真处处计较纪实的话就成纪录片了。
说藐视历史,日本将二战时期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和屠杀深度隐瞒、只字不提,那才叫真正的篡改。
比起他们公然为战犯设立神社参拜,在教科书上掩盖自己先辈的国际罪行,《长津湖》不过是拍一部赞扬国家军人的战争电影(片中主角第7连还是虚构的),根本不算什么吧。
6/10
本文发表于8视界专栏《满城三带黄金甲》
吴京演出电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