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om The Last Dance:逻辑不顾,只求一舞


毒液:最后一舞

Venom三部曲今年终于迎来最终章,2018年第一部全球大收8.5亿美元票房,为Sony致力打造的蜘蛛侠宇宙打响第一炮。

也许头开得太漂亮,索尼以为胜券在握而掉以轻心,2021年的续集拍得差强人意,Eddie和Venom全程尴尬嘴炮成为影片“焦点”,票房虽仍有可观的5亿,但与第一部的3.5亿差距其实已敲响警钟。

SSU(Sony Spider-Man Universe)接下来两部《Morbius》《Madame Web》,死得更难看,评价票房双双扑街,让这个挂着蜘蛛侠大名但本尊从未出场的蜘蛛侠宇宙,蒙上前途黯淡的阴影。


本文发表于8视界


SSU电影:

喜剧之王单口季:星爷加持脱口秀,是助攻还是噱头?


中国脱口秀竞赛型综艺节目《喜剧之王单口季》日前杀青,收获满满,更多人从线上观赏到脱口秀表演,为单口喜剧未来灌注了强心针。

中国脱口秀深耕线下多年,各地都有喜剧俱乐部,定时或不定时在剧场举办脱口秀,不少经营多年的演员也有自己的专场。

第一个将这门表演项目推到线上的,是东方卫视于2012年播出的《今晚80后脱口秀》,但要说让脱口秀在线上大火起来,则或许该归功于笑果文化和企鹅影视联合制作、腾讯视频播出的《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


本文发表于8视界

Don't Move:全身麻痹后能干什么


行动倒数

一名女子长期陷入丧子的哀痛,某天独自进入深山,打算一死了之,却遇上一个陌生男子。
在对方“开导”下,女子暂时收起寻死之心,岂料男子突然向她注射全身麻痹的药剂。
女子在全身瘫痪前,必须想尽办法逃生。

影片摄影还好,概念也可以,但女子中招后的情节进展有点太普通,没什么爆点,除非很少看这类犯罪惊悚片,不然应该觉得麻麻地而已。


结尾反杀大扣分,女子根本不可能不动声色拿到男子背后的刀,尤其她当时仍处于麻痹状态。
沉入湖中后还能游上岸?就说了以她身体不由自主的状况是不可能的,编剧在打脸自己吗。

大名鼎鼎的Sam Raimi制片,他也是两部《Don't Breathe》的制片,Don't Breathe和Don't Move虽只一字之差,却区别颇大。
话说可以考虑发展一个Don't XX宇宙:Don't Talk,Don't Listen,Don't Eat,Don't Touch,Don't Play Play…… XD


4.5/10

The Wild Robot:无私之爱,有福消受


荒野机器人

近几年好莱坞动画电影疲态尽显,两个业界龙头老大Pixar和Dreamworks都没交出什么好成绩。

Pixar最近一部《Inside Out 2》大丰收全球近17亿美元票房,或许只是久旱逢甘露的效应作祟,相比之下还是觉得第一部“Inside Out”更优秀。

Dreamworks更惨,从2019年《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The Hidden World》至今,贡献了12部动画片,只有《Puss in Boots: The Last Wish》和《Kung Fu Panda 4》票房分别超越4、5亿美元。

但长靴猫续集票房不及10年前首集,证明这个IP没有越战越勇的趋势;而熊猫来到第4部,已有狗尾续貂之嫌,硬要再拍下去未必是明智之举。


本文发表于8视界

Terrifier 3:砍杀循环再循环


断魂小丑3

每次听说哪部恐怖片在戏院有人看到不适或晕倒,我都很怀疑是不是宣传手法。
这部《Terrifier 3》就发生英国首映时,九人看了5-10分钟离场,其中一人被吓到呕吐。

已是第三集了,片名也不像其他系列那样爱把第几集的数字隐藏起来,就大大方方打着“3”,那去看首映的观众,难道没想过先了解一下1跟2长什么样?

本片各款海报也毫不掩饰恐怖、血腥、噁心(我选的这张算很温和了),去看的观众难道没心理准备?


影片来到第三部,除了商场那段,其他都还是小规格,跟前两部没差多少。
血量依旧充足,杀人手法却没啥特别,几乎都是暴力肢解类,就玩噁心,看久会腻,很快就视觉疲劳。
商场那段拿小孩来开刀,但爆炸就结束,还以为会出现什么逆天画面。

原本该是犯罪砍杀类,但第二部开始玩灵异,这第三部甚至变魔幻了。
还是比较喜欢现实型猎杀,描述恶人的可怕,而不是将恶性归咎于虚幻的恶魔。
女战神继续发威,但双手明明被敲烂了,还能举剑与拿电锯的小丑对抗,还能抓剑刃救女孩……不合理啦。


文戏不少,全都沉闷多余,一直讲女主的PTSD,很像《Scream》。
其实导演也知道观众想看什么,与其把两小时片长花在没什么意义的人物刻画和起承转合,还不如花多点心思设计更别出心裁的杀人手段。
尤其当你看到仿如原地踏步的结局,就会明白为何我说别浪费时间搞剧情和人设。

有一个看恐怖片时经常会有的疑问:片中儿童演员的父母,为什么会愿意让小孩参演这样的戏?难道父母真的会让他们看拍完剪好的成片?
最后再说一句,Joker2周末票房输给这位小丑,真够丢脸。


5/10

盐湖计划:吴镇宇不再在乎剧本了吗?


一个司机无意中接到一笔酬劳丰厚的送货服务,谁知被卷入一起黑帮仇杀,以及痴情男的复仇事件。


导演很努力地用大气的外景、豪华的场景、精致的美术、古典的BGM,企图打造一部有质感的电影。

但配上了装模作样的人物行径和对白,以及牵强附会的反转,就完全掩饰不了屏幕上呈现的一个无聊至极、硬玩笑中有泪却不是那回事的故事的事实。


吴镇宇近年重心几乎都放在中国市场,电影、电视剧、综艺都有他的身影,是到了闭着眼睛啥都接的阶段了吗?


2/10

Braindead / Dead Alive:大导演的B片过去


群尸玩过界(1992)

一支探险队在苏门答腊岛发现极其罕见的鼠猴,在当地土著的抗拒下,硬是带回了纽西兰动物园饲养。
镜头转到一名妈宝男子,其母在他与女子约会时跟踪而至,不慎被鼠猴咬伤。

母亲回家后开始变得怪异,药石无效,甚至开始攻击他人。
虽知母亲有大问题,男子仍不忍遗弃伤害,将母亲偷偷藏在屋内地下室。
一直觊觎家产的舅舅找上门来,还邀请一大班朋友来开趴,而此时在地下室的怪物们开始蠢蠢欲动。


魔戒导演Peter Jackson编导的第三部长片,一部血浆量爆棚的B级恐怖喜剧,纯粹玩噁心,而且出手没在跟你客气,接受不了这类片种的千万别尝试。
如果你想挑战最近爆红的《Terrifier 3》,或可先拿这部练习一下。

最后30分钟就是血的洗礼,字面意思的血流成河,且是喷洒飞溅爆浆式,喜欢这种非人刺激的话肯定大呼过瘾。
导演当年能想出这许多炸裂的噁心画面,包括老母的终极变身,真够牛。


难怪《The Substance》会被说是不是借鉴了这一部,确实有点即视感。
讲到这个,就想起还看过网上有人说“《The Substance》是复刻陈果的《鬼同你住》”……
还真敢说。无知的确可怕。


6/10


Peter Jackson执导电影:
文中提及的电影:

Alien Romulus:无止尽的致敬,被弱化的异形


异形:夺命舰

如果说1977年的第一部《Star Wars》,让我见识到太空科幻创意,那1979年的第一部《Alien》,就是我心目中无可取代的怪物恐怖电影典范。

小时候大人不给看港漫《小流氓》,因为太血腥太暴力,却从未阻止我看像《Alien》这样视觉震撼有过之无不及的恐怖片。

记得童年拥有过一只大白鲨玩具,就是看了《Jaws》之后没被惊吓,反而觉得刺激好玩的例子。

《Alien》给我的最大冲击力,不是外观精巧且满含性寓意的成年异形(小时候也不懂那些性涵义),而是从怪异卵蛋孵化出来的抱脸虫,将异形寄生到人类体内后,破胸而出的血腥设计。


本文发表于8网站

Bad Genius:老美翻拍泰片,就要美式结局


天才枪手

翻拍2017年广受好评的同名泰国电影,取材自真人真事。
故事描述一名高智商学霸,因出身贫寒,难以负担高等学府学费和生活费,于是铤而走险,利用自己的天才策略,让一群富二代作弊考SAT,并收取高额酬劳。


东施效颦之作,只是想看看老外能否拍出原本就属于他们的考试制度的特色,还有也因为蛮喜欢这个故事。
结果一如预期,制作方面(尤其是剪辑)与原版差多了,而且看得出经费有限,很多原版有的大场面都变成小成本小规格画面。
结局改成很好莱坞式的反转爽片,反而失去原有的寓意。


不太懂老美既然要翻拍要本土化,为何主角还要再找亚洲女生,就为了zzzq?女主黄皮,男主黑皮……
漫威绿叶王Benedict Wong演女主父亲,没什么特别表现,只觉得越来越像林雪。
还是那句话,如果没看过原版,就看原版吧。


4.5/10


原版:

Revenge:渣男必须死


复仇战姬(2017)

三个好友相约每年到荒漠打猎,这一年,三人当中的Richard把情妇Jen也带来了。
风情万种的Jen风骚撩人,引得其他两人心痒难熬。

隔天Stan忍不住趁好兄弟外出,强暴了Jen。
当Richard回来知晓后,不但没为情人主持公道,反为包庇兄弟,杀她灭口。
命大的Jen死不了,决心化身复仇女神。


执导本片的就是最近凭借《The Substance》备受瞩目的法国女导演Coralie Fargeat,这是她的长片处女作。
简单直接、平铺直叙的复仇片,女主角Jen的玩闹引人遐思,刻意制造“都是你自找的”的加害受害矛盾。
就与女生穿得暴露性感,并不代表你就能侵犯的思维一样,她可以骚,但他人不能扰。

情节有“神话”的地方,如Jen被那样地灭口,正常情况下肯定死透了,但她不仅死不去,还迅速复原,隔天可以去进行大报复。
本片血量超满,比较可惜的是复仇过程几乎都是用枪,还以为会有一些更富有创意的虐杀仇人方式。


飙血程度依然是“神话”,一个人若因伤流那么多血,就算不死也动不了了,但片中的伤者却还能奔跑打斗——总之不能按正常逻辑看本片。

饰演Jen的是意大利女演员Matilda Lutz,当年开拍时25岁,她是片中的性感象征和性侵受害者,但实际裸露镜头并不多,反而比利时男演员演的Richard的全裸画面更多,应该是这位法国女导演刻意为之的凝视角度互换。
当然最后还是girls help girls(女导演帮女主角),渣男必须死。


5.5/10


导演Coralie Fargeat执导电影:
男主角Kevin Janssens演出电影:

抓娃娃:笑不出来的喜剧


沈腾和马丽领衔主演的讽刺喜剧《抓娃娃》,以为是开心麻花一贯的搞笑片,结果看了笑不出来。

不是因为笑点尬(有些确实蛮尬的),而是剧情出乎意料一黑到底,相对于好笑,更多的是可怖、可悲、可笑。

故事讲述西虹市超级富豪马成钢的二儿子从小娇生惯养,被宠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胖子。

马成钢出身贫寒,坚信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小时经历的艰苦生活,为了让胖儿子马继业成才,决定对他实行地狱培训,让他误以为生长于穷苦人家,借此磨练意志力及发奋图强的斗心。


本文发表于8视界

黑白大厨:不单美食判高低,也靠运气和心机


Culinary Class Wars

韩国料理综艺节目《黑白大厨:料理阶级大战》,石破天惊般在Netflix上线首周即突破400万观看率,成为该台最受欢迎外语剧集类节目。

节目由80名民间厨师组成“黑汤匙”,对垒20名菁英主厨组成的“白汤匙”,进行连场残酷淘汰赛,最终唯一胜利者可独得3亿韩元奖金(约29万新币)。

节目组耗巨资打造华丽赛场,比赛每一关的舞台、设备、食材、器具等规格尽皆大气蓬勃、极尽奢华,务求视觉上先声夺人。

但最主要吸引人追看的是赛制,白汤匙和黑汤匙的对立概念,诚如节目名称所示,就是一场美食界的阶级斗争。


本文发表于8视界

The Killer's Game:千篇一律的动作爆米花


杀手游戏

一名顶尖杀手被诊断出身患绝症,只剩三个月寿命,为了在爱人心目中留下最帅气一面,他决定雇用杀手杀自己,也好让保险理赔给爱人。
谁知之后被通知是误诊,死不了了,但追杀令已通了天,冲着史无前例巨额奖金,各方杀手前仆后继来执行任务。


改编自1997年出版的小说,所以故事情节很老套了,就是一部典型动作爆米花片。
来自全球各地的杀手各型各款,不过多数还是传统式或没什么新鲜创意的暗杀方式,花哨感不足。

本片重点就在主角与各路杀手的搏斗,导演该花更多心思去设计杀手们的新奇特色,才会更有看头。
最后还派一队很一般的雇佣兵来撑场+送人头,没加到分,且更流于一般了。


Dave Bautista是目前好莱坞混得第二好的前职业摔角手(第一当然是巨石),但他不满足于既定形象,口口声声想转型当演技派。
要转型就要跟这种千篇一律的动作片说byebye,别光说不练。

但话说回来,先练好演技吧,从头到尾僵硬无变化的表情,是要怎样演技派?
而且他的打斗戏码其实不怎么样,感觉笨重欠缺灵活度,对手一堆轻巧玲珑、奔腾跳跃的竟奈何不了他,真说不过去。


4.5/10


Dave Bautista演出电影:

It's What's Inside:调换灵魂的游戏,谁玩谁遭殃


开箱灵魂

九个求学时期的好友,聚在一起搞婚前派对,当中疏远多年的一人,现身带来一款实验性游戏机,可让参与者身体和灵魂随机调换。
游戏开始后,即出现“眼见为不实”的行为,且越走越偏,越来越禁忌,终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片中论及课题包括婚姻、信任、友情、爱情、网红等,主要揭露人性自私。
其实从游戏玩法大概猜想得到,剧情发展必是这九人玩到最后互揭疮疤,把当年不能说的秘密搬上台面,然后翻脸。


呈现方式有问题,这九人谁是谁都还没搞清楚(尤其某几个存在感较低的),调换身体后更是乱七八糟,可能因此get不到当中的“乐趣”。

一开始先好好介绍每一个角色——甚至先将他们名字一个个亮出来,就无须一再费神回想哪个名字要配哪张脸,影响观影体验。
我看的时候确实为了搞清楚谁是谁,而pause了好几次,不敢想象若在影院看,肯定一头雾水。
(本片在Sundance Film Festival参展后,就直接在Netflix上线,算是造福观众)


后段有反转,此时才用了比较友好的方式解释谁变成谁,但交待的节奏还是太快了些。(这里也是pause了好几次才catch得到)
或许这算是另一种烧脑吧,喜欢烧脑的朋友可以挑战看看。(网上评论有人就喜欢这样边看边猜)
结局有点仓促,也有点小家子。


5.5/10

新著龙虎门 1272:全都是泡沫


老黄再次领回亲生子了,但且先别开心(新彬龙结束,上期已开过香槟),因为这接下来四期,只是执彬龙手尾、收彬龙烂尾,过个场罢了。
待四期后老黄回归的真正新编龙虎门,开启全新篇章,才是见真章时刻。

这期封面一堆人头——正好是我最不懂欣赏的构图方式之一,也是很old school的设计概念。
龙少自己的作品都好久好久没出现这样的“景观”了,有点难相信是出自他手笔。(会不会是老黄要求如此这般的咧)

当然漫威海报也喜欢这样玩堆叠人头,但那是考虑到演员出镜率和咖位,不得不做的设计。
而且电影就那么一次,无可厚非,想象新龙若每周封面都这样大堆人头,相信很快就会受不了。

下来照例先说说这期内容,大局观留到最后再一并聊。


顶尖对决烂仔交
首四页,只画了八格,大格陋习一点没改变。
第二页的王小虎斗邪神勇,这种两人化多人的“分身术”般硬拼画面,几十年如一日,毫无设计感和美感,就是交行货罢了。

注意看邪神勇分身,都是很直接地出掌硬拼,小虎分身稍微有些变化,但左上角那位的姿势,有高手风范吗?
所以小虎的降龙十八腿咧?邪神勇的火云掌、六神诀咧?
讲一句“双方只攻不守”,就名正言顺“无招胜有招”?就可冠冕堂皇打烂仔交?
难怪古惑仔都称自己是高手。


吞雷吸电缆
天变陡生,山崩地裂,吞雷偶然发现埋在地底的电缆,兴奋拉起来狂吸电能,高喊“天助我也”。
才过两页,大地资源就被天变切断,吸不了了,白忙一场。

我就问:这一段有何意义?对剧情有什么推进帮助?完全去掉的话,根本没影响。
而且为何给吞雷这么多(无谓的)画面?明明就只是一个(早晚会被吸回天牢的)过场人物。
说实在看到这段,联想起龙少的御用编剧张X志,《新铁将》后期和《山海》也是一大堆这类不知所谓的多余情节严重拖慢剧情和节奏。
PS. 话说,吞雷该是几十年前或上百年前就被收入天牢了吧,他懂什么是电缆?天牢有联网?

护好小虎
王风雷叫韦陀护好小虎,独自前去阻挡吞雷来取定天金丹。
诶,之前吞雷以一敌三,独战东方无敌、凤夺天、炎王,也只稍落下风,王风雷是凭什么认为单凭一己之力能挡得了吞雷?
不要什么都知其不可为而为好吗,时代变了,古惑仔都要食脑的。

小虎护法
然后老妖也来照板煮碗,说自己能为小虎护法,叫韦陀先接好脱臼的手臂。
啊老妖之前不是才刚被邪神勇轻易打趴,而且他的阎王劲连炎王的隔空火劲都抵不住,到底哪来的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为小虎护法?
在场者他战力明显最低,除了明镜——哦不对,明镜丑丑地也有八阳功力,搞不好都不输老妖。

韦陀说接好手臂“易过借火”,就几秒钟的事,那咋一直不接,要等到伤残人士老妖来了才接?
话说韦陀原来一直处在独臂侠状态,王风雷还叫他护小虎?所以老妖不来护法,韦陀就准备一直单手护小虎?


这两页就东方无敌的几句独白内心戏+ 炎王来找茬,同问:有必要这么大格?

好炎王
原来炎王连接一记大阳剑,也会被逼退,若东方无敌九阳神剑连发,炎王不是只有吃瘪的份儿?
看来炎王在这群教主级高手面前,只是堂主等级而已吧,到底一直在拽什么?
(我猜炎王和拜火教应该会成为新编龙的弃子)

护法护不停
Well,王风雷果然不敌吞雷(那是肯定的吧),韦陀“被逼”出手——可之前为什么不去围殴吞雷?两人合战,赢面怎么说都高得多吧,还能发挥龙虎门以多欺少的精神呢。
然后又是临走前丢下一句:“老妖,小虎交给你”。
太搞笑了,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老妖的level在哪里?

小虎当下最大威胁,就是邪神勇比他早疗完伤,请问若邪神勇早一步回气出手,护法老妖能干嘛?帮小虎护发吗?
这一期实在太多这类“兄弟,靠你了 / 交给我”的护法梗,但全都不从实际角度出发,全都是空谈,害我又想唱歌了:
全都是泡沫   只一刹的花火
你所有承诺   全部都太脆弱

同时也显得龙虎门高手普遍缺乏临场评估战况和拟定所需策略的智慧。
直接点说,虽然身经百战,虽有武学天分,实则有勇无谋,纯蛮干。


凤弱天
凤夺天被吞雷一招轰到呕血飞退。
惊神指咧?
之前王风雷单挑吞雷时都远没这么逊好吗。
凤夺天应该是宗师级高手,战力绝不在东方无敌之下,如今才一期,就被大幅弱化,会不会又是新编龙弃子的预示?

拳拳不到肉
这张纯讲画风,左边是这一期的韦陀吃了吞雷一拳。
右边是旧龙里黑龙到泰国劫狱救小虎,陷入被通天教高手围攻时,被重重轰了一记。
哪张更有爆炸力、更有痛感,不用多说吧——韦陀那张仿佛只是被吞雷拳头抵住脸罢了。


老妖啊老妖
结果老妖真的需要“保护”小虎,因为两个没合战默契的王风雷和韦陀分别败给了吞雷。
结果不出所料,老妖连半点抵抗的能力都欠奉,被吞雷一招了,反要麻烦小虎疗伤后第一时间冲过来救他,嗱,是不是?
啊老妖你不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真的应了那句唔死都冇用)
想说编剧,你不觉得一直安排老妖豪气干云地为其他高手护法,是在打自己的脸?


最后来说说所谓大局观。
之前在FB提过,这收尾的四期很多余。要过渡到新编,无须如此大费周章,让无间黑级硬碰十阳蓝炎后,引发天变,生灵涂炭;天牢开口,老祖宗和所有天武者全被吸回去永不超生;地面高手们有如历经一场辐射剧变,全都元气大伤,功力大降,顺便将一些该死的配角赐死于天变之中,解决了。
多这四期,只是多坑读者的钱。

但江湖传闻,老黄接手新龙其实是很last minute的决定(这个应该不假,因为老黄之前明明在大张旗鼓宣传筹备中的新作《大圣未来》)。
要在新彬龙约满结束后立马开新编,时间上根本不允许,但文传又不想新龙出现空窗期(少出一期就少赚一笔嘛),故老黄只好顶硬上,在准备新编龙前一个月,草草画完新彬龙的烂尾。
说草草,一点也不过分,看今期就很明显了,剧情基本就继续打打打,画面大格又普通。
说是准备新编龙前的过渡期水准,勉强能接受,但委屈了花真金白银购买这四期的读者。当然,若你觉得值得就没问题。


所以这四期的内容毛病,讲讲就算,当作看龙虎英雄十八吧。
至于对新编龙的期许,如下:

01 不要再大大格。
文戏一页应该有四排,八至十格;武戏一页五至八格;除非很有必要,否则别出单页一格却只交行货的武打画面(当然有没有必要很主观)。
尤其文戏,若仅是大头照讲对白,有什么必要大格呢?
老龙粉常说,旧龙一期可以看半小时,新龙一期几分钟翻完。剧情好不好,武打精不精彩不说,格数肯定是原因之一,若每页都只是一至三、四格,能不快翻完吗?

02 武打恢复旧龙模式。
那种有如看电影的连续过招设计,所谓武打“连环图”,就该有动作连环感,而不是一直华丽摆pose+写招名+硬拼就算。
这期望过了几十年都没改善,说实在并不乐观。
同时这也回到格数问题,格数多,一期以内才可能呈现精彩的武打对招画面,不然打几下就得收工了。

03 收回所有免死金牌。
去旧迎新吧,邪神勇送去卖蛋,真的不会有人抗议。


04 别再搞怪力乱神。
超现实的东西莫要再玩,可能有些读者会说,龙虎门里头的武功本来就超现实,那我只想说,武侠和仙侠是有分别的,龙虎门是现代武侠题材,武功系统就是它的特色,但修仙成仙飞升肯定不是。
说到武侠,顺便提一下,“武侠”是以侠为本,不要只记得武,而忘了侠,龙虎门的人不要一直跟各家黑帮关系纠缠不清,是时候硬起来嫉恶如仇了好吗。

05 画风。
有些读者觉得这期新龙像少年版,或英雄十八版,我个人对这画风虽不满意,但尚可接受。
不要求如龙少作品般的精致画功,只求别像新彬龙那种凌乱如草图、看了巨烦的线条和阴影就行。

其实,都是老生常谈、老调重弹了。
但为什么我们这些人从小生看到老生,还常常在谈同样的毛病,弹同样的纰漏呢?

没提到对剧本的期许,理由是:
若老黄晚年回归掌舵的龙虎门,解决不了上述前四点最基本的问题,那新编龙就只是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谈论剧本也是多余。


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