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暴:节奏爽快,情感欠缺


香港英皇电影与两家中国电影公司合拍的《除暴》(前称《限期破案》),改编自上世纪90年代被处以死刑的杀人抢劫犯张君的事迹,由中国的王千源和香港的吴彦祖分别担任一正一邪两大对立男主角。

1990年代,六人组悍匪“老鹰帮”接连犯下惊天杀人抢劫案,严重威胁市民安全,更挑战警方缉拿罪犯的能力。
刑警队长钟诚带领小组对老鹰帮实行咬死不放的紧迫盯人策略,数年间双方多次驳火,互有死伤,最后剩两大首领展开殊死一战。

由于是改编自真实事件,剧情上少了惊喜度,属于看头知尾的脉络。
节奏明快是优点,但某些部分剪辑略显仓促,有赶场的感觉。
枪战场面极尽夸张,完全就是将闹市街头当战场来玩,枪林弹雨,四面烽烟,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无辜遭殃的死伤人数应该很可怕。


动作场面还算可以,不过追捕悍匪的好几处戏码似乎只顾及爆发力,忘了还有bug这件事,以至出现了几个辣眼睛的失真画面。
将招牌射下以准确无误“砍”中逃跑的悍匪车子,据说是导演刘浩良看到时事新闻后加入的设计,但太过于表现警方的精准度,同样只会产生“也太神了吧”的不认同观感。

人物的情感呈现相当薄弱,无论是匪徒之间的兄弟情谊、刑事小组之间的同僚革命情感、老鹰和情人之间的爱情,都显得做戏,没什么令人感动的地方。
王千源是个人相当欣赏的演员,可惜在本片只能一直看到他注册商标的倒霉苦情脸,缺乏更深沉表演,相当可惜。

吴彦祖大概也是属于被颜值耽误的演员,人长得太帅就是会让观众忽略演技——前提是要有演技。
他饰演匪徒首领老鹰,运筹帷幄,还刻意扮丑,希望大家别再焦点误,让人联想到他在成龙主演的《新警察故事》里饰演的纨绔子弟劫匪领袖。
在《新警察故事》中他身份是长期饱受总警司父亲虐待的不肖子,顺利地将积累怨愤和玩世不恭写在脸上,凭此夺得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不过时隔16年,吴彦祖在《除暴》里除了表面的嚣张冷笑和遇上麻烦的眉头紧皱之外,实在看不出演技上的长进。


片中唯一文戏,落在了老鹰和情人的爱情戏码上,这几乎是以匪徒为叙述对象不可或缺的设定,可惜两人的生离死别有点轻描淡写,感动不了。
尤其一直只会瞪大眼睛演戏的春夏,实在是看了很想叫导演换人。
结果反倒是饰演老鹰老妈子的鲍起静,完成了全片最触动人心的画面。

最后一场双人格斗打得结实,但槽点密布。
最为人诟病的是两人如此激烈扭打,缠腰的毛巾却死都不掉,是粘上了强力胶?
吴彦祖背部不断碰撞墙壁尖角处,王千源背部则被吴彦祖拿水沟铁架猛砸,结果两人却像没事般继续扭打,这种偷偷练了金钟罩铁布衫的设定只限武侠片,就别在写实片里玩了好吗?


6/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Shadow in the Cloud:不合理的任务


云中阴影 / 致命天际线 / 高凶任务

有一种电影,叫“我到底看了什么”。
结合了不同元素,添加了各种娱乐效果,配以强劲BGM,外加满满吐槽点,完全无视尴尬之后,沾沾自喜呈现在观众眼前。
《Shadow in the Cloud》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故事说二战时期,飞行员女主身负最高机密文件,乘搭了一架从奥克兰飞往萨摩亚的战斗机。
因机长事前没收到通知,疑心下命女主暂时栖身于飞机底层的炮舱。
航程中女主不仅亲眼目睹机上有怪物,还见到云层中有敌对日军战机,但机长和机员们都不相信她所言。
当女主真实身份揭晓之后,剧情急转直下,开始了连串致命事件。

必须说,本片剧本和手法可算是奇葩型,因为一切发展相当无预警(或者也可说无厘头),包含琳琅满目的bug和吐槽点,看完真的会怀疑人生。


首先是本片几乎三分之二时间,都只看到炮舱中的女主,她与其他机上成员的对话,都是通过对讲机进行。
当然女主与机员们的话语声,可以让这类密闭空间画面不至于太郁闷,但此起彼落的喋喋不休,反而形成烦躁感,让你在看了三分之一时,会开始问自己是不是还要继续看下去。

姗姗来迟的动作场面其实是可以的,紧张氛围也有搞上来,可惜间中各种吐槽点太显眼,以至不断被干扰,非常出戏。
像女主有可能在高空飞行中的机身外行动吗?
那似乎是连女蓝波都会有困难,恐怕要神奇女侠才做得到的行为吧?
更何况女主还伤了一臂,手指又脱臼,但一卯起来却像忘了伤痛般浑然没事? 

怪物来历没交待就算了,一直打不死是怎样?
机员明明都有枪械傍身却没人打中它(除了光环普照的女主)是怎样?
怪物一直要抢宝宝是怎样?
最后女主赤手空拳痛殴怪物还毫发无伤(明明怪物利爪都能插穿机身)又是怎样,女浩克上身吗?
还有女主掉出机外却因爆炸力反弹回来,飞机颠倒翻覆紧急触地降落,宝宝却一点事都没有,有可能吗?
片首机场跑道消失的人员,以及突然出现的战机又作何解释?


以《Kick-Ass》、《Carrie》、《The 5th Wave》成名的23岁Chloë Grace Moretz从头演到尾,不只动作戏多,在炮舱中大长篇的独脚戏,都让人看到她的卖力及日渐成熟的演技。
不过搞不懂她为何全程都像鼻塞般不停用嘴巴呼吸,看了辛苦。

导演是纽西兰华裔Roseanne Liang,这是她执导的第二部故事长片,个人还蛮意外这么一部不按牌理出牌的电影会出自女导演手笔。
她若是想借由本片宣导女力,感觉是用错了手法,因为太多不合理,到最后就无法让人认真看待这部作品,更遑论是寓意。
本片原本可以塑造成“女版不可能的任务”,可惜看完只会觉得是“不合理的任务”。


4.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剧集与原著漫画对比,游戏与人设都有改动


今际之国的闯关者 / 今际之国的有栖 / Alice in Borderland

观看率和讨论度都极高的Netflix剧集《弥留之国的爱丽丝》,改编自日本漫画家麻生羽吕的同名作品。
漫改影剧往往为了牵就剧力和拍摄难度都会做出改动,有时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就是俗称的魔改),让原漫画粉丝很崩溃。
《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又改编了多少?


01 漫画中的“三剑客”,有两名是学生

剧集有栖良平:
辍学的无业人士,擅长游戏类型是智力型“方块”。
漫画有栖良平:
高中三年级学生,擅长游戏类型是心理型“红心”。
男主有栖在漫画中时不时会露出坚定锐利的眼神,能力爆发时会给身边周围的人强烈安全感;但山崎贤人饰演的有栖则缺乏这种眼神,更多的是幼嫩、惶恐、不安,感觉不太靠谱。
还原度:55%

剧集苅部大吉:
酒吧员工,因与老板娘有染遭解雇。
漫画苅部大吉:
酒吧老板,因与有栖是小学同学而经常让有栖和势川进出他经营的酒吧。
饰演苅部的町田启太略显瘦了一些,精壮一点或更能表现苅部一流打架的能力。
还原度:80%

剧集势川张太:
在职场被欺负的银行职员。
漫画势川张太:
高中生,有栖的同学兼好友。
还原度:70%


02 多出的手机,消失的打印机
剧集里各个人物在今际之国无论进行何种游戏,都会配给一支手机;漫画里则都通过大屏幕来呈现规则。
游戏如果clear,漫画中是会在过关处放一台打印机,印出过关者获得的生存天数;剧集则一律以手机来显示。


03 紫吹的游戏背景
第一位出场的正妹,是三剑客在今际之国参与第一个游戏时偶遇的紫吹小织。
过关后四人成为一个小team互相扶持。
剧集紫吹小织:
不惜一切代价往上爬的上班族,在今际之国发生前一刻,正在motel与上司上床。
漫画紫吹小织:
未注明身份,但记述了一段独自与另外三人参与“红心2”游戏的痛苦过程。
紫吹和势川趁着有栖和苅部不在时发生关系那一段,倒是原汁原味呈现了。
还原度:85%


04 第一个游戏
剧集:
二选一开启天堂或地狱之门,选错将被烈火焚身。
漫画:
抽签并解答签上问题,答错将有相应数目的火箭凭空射来。
剧集的天堂/地狱之门游戏完全不在漫画之中,属于编剧原创,应该是基于漫画里的火箭设定太难呈现(有栖他们答错最后一题的惩罚,是要闪避一亿支火箭)。


05 终点游戏
剧集:
有栖和女主角宇佐木柚叶,在前者重新振作后参与的游戏。
漫画:
同一款游戏但列入特别篇,不在正传中,参与者也不是有栖和宇佐木。


06 开灯关灯游戏
剧集:
海滨干部借此游戏试探有栖的能力,最后有栖不负所望破关。
漫画:
海滨干部各自率领小组出外参与的其中一个游戏,由前身为警视厅指纹鉴定官的安梨鹤奈主导并破解。


设定相同的游戏:
· 有栖和苅部两人参与的公寓“鬼杀人”游戏
· 一次过干掉三个原以为是主角的“红心7狼来了”游戏
· 海滨大乱斗的“红心10女巫”游戏
剧集中这三个“主力游戏”及整体故事走向,包括海滨理想派和武斗派之间的斗争戏码,都跟足漫画。
不过对白与情感表现有些不同,个人觉得原著漫画的诠释比较到位(比如《狼来了》游戏四个人互相剖白心声,漫画的呈现较感人合理)。

《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已确定开拍第二季,根据漫画的故事发展,“玩家”clear了四个花色的40种游戏,“发牌者”全面伏诛,两批人马之间的死亡竞赛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玩家”与“国民”的角力,掌握余下16张人头牌的国民,将设下让“玩家”疲于奔命的超难过关游戏。

其他人物对比:
宇佐木柚叶

加纳未来

安梨鹤奈

弹间刚(帽匠/卖帽人)

粟国杜园

苣屋骏太郎和水鶏光

韭木杰

佐村隆寅



本文发表于T网站

一秒钟:张艺谋回归乡村,新谋女郎是亮点?


中国大导演张艺谋的文艺剧情片《一秒钟》,一波三折后,终于在去年年尾上映。
不仅是张艺谋致敬电影的拍摄动机及“回归乡村”备受瞩目,也有不少观众是冲着最新的“谋女郎”刘浩存进场。

故事说文革期间(为了避嫌电影里没明说),劳改犯张九声因听说女儿会在《新闻简报》里出镜,于是冒死逃离劳改场所,越过荒漠,来到有放映电影的村庄。
《简报》胶片在运送过程中弄脏了,放映员召集了大家一起抢救,希望能按时放映。
张九声因此结识了放映员,还巧遇偷胶片的刘闺女,上演了一场人生之戏。

本片节奏缓慢,偶尔才会来点小冲突、小幽默,整体偏向平淡如水。
人物之间虽有些争执,但几乎没有情感上的大爆发,有的只是一种淡淡的哀愁,不喜欢这种格调的话,相信会看得坐立难安。
尤其片中有很多同类中国电影常看到的减慢节奏镜头,比如风景定格画面、人物持续走动画面(而且还没配乐),还有本片中一直重复播放的旧电影《英雄儿女》的画面,都相当考验耐性。


故事中心点讲述的是身为父亲的张九声,拼命要看到女儿的出镜画面,哪怕只是极短的一秒钟,也不惜一切劳苦,势在必得。
这执着无比的父爱,其实相当感人,但当同一段情感充斥全片之后,就会变得有点疲劳轰炸,到最后反而觉得腻。
当张九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以在大银幕上看到不断重复着女儿的那一秒钟画面,虽然他泪流满面,我却感动不了了。

张译演技毋庸置疑,所以近年来的中国大片如《红海行动》、《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八佰》、《金刚川》都有他参与,显然也是不少导演认可的好演员。
他在片中无论是独脚戏,或与刘闺女和放映员的对戏,演来皆收放自如。

至于万众瞩目的新“谋女郎”刘浩存,个人觉得只是个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小女生,并没有让人惊艳。
在本片中演技稚嫩,而且一开口清脆悦耳的声音,实在跟戏里吃尽苦头的角色很不搭。
能否一炮而红还难说,不过张艺谋另一部新作品《悬崖之上》也有刘浩存,看来老谋子会继续力捧,小妹妹星路也会走得蛮顺遂。


《一秒钟》原本获选为2019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却临时宣布技术原因退出,外界猜测可能是文革题材没能通过中国政府审查。
去年11月主办的金鸡奖,再次因技术原因取消首映,所幸最终得以继续公映,但公映版删掉了张九声女儿为“争先进”去抢扛面袋子,结果遭卡车撞死的重要镜头。

公映版影片结尾部分,张九声回到沙漠如大海捞针般寻找那一张一秒钟胶片,有观众诟病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女儿,正就是因为女儿已不在世上的说明被删掉了,才令张九声的行为显得不合理。


6.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Lego Star Wars Holiday Special:星战九部曲三代角色大乱斗


乐高星球大战:圣诞特别篇

以Lego积木模型为题材的影片,自2014年在影院上映的《The Lego Movie》之后,陆续推出了《The Lego Batman Movie》、《The Lego Ninjago Movie》、《The Lego Movie 2: The Second Part》。
但其实在这四部大电影之前,早已有各种Lego影片面市,20年来总共出了21部光碟版影片、23部短片、23部电视特辑、23部电视系列,可说产量丰富。


若是以主题来分(如Ninjago、City、Friends、Super Heroes),也有超过11个主题。
单是《Lego Star Wars》作品就有12部之多,最新的是这部2020年末推出的44分钟特备短片《Lego Star Wars Holiday Special》。

故事说银河系恢复平静安乐,但Rey没有因此松懈,积极指导Finn,希望对方也能成为绝地武士。
不过事与愿违,Rey越急越成不了事,于是决定依照典籍所记载,前往古老神殿寻找契机。
Rey在神殿无意中获得了穿越神器,让她去到了各个不同时代,在捅出大娄子后尝试补救的同时,也明白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绝地导师。


本片显然就是为了满足星战迷而设计,搞了个时下流行的穿越,可想而知就理所当然能网罗星战正传九部曲的所有经典人物。
包括银河无敌黑武士Darth Vader、帝国统治者Palpatine,正派的Han Solo、Obi-Wan Kenobi、Qui-Gon Jinn,甚至同一人物如天行者和黑武士也都出现了年轻版和中年版。

场景尽可能收录了经典画面,如Yoda在沼泽地指导年轻Luke、Luke驾驶战机击溃Death Star等等,连毫无瓜葛但夯到不行的星战网剧《The Mandalorian》也有一幕被取景了。

Lego影片一如往常的标志性欢闹氛围继续保持,因是假期特备短片,热闹感更是从头到尾不停歇。
好处是节奏快无尿点,坏处是缺乏起承转合的铺垫,浪冲得太高太快有点应接不暇。
Lego影片一贯搞笑作风当然不缺,玩在星战人物身上倒是可以让人莞尔一笑,可惜笑料不是很够劲,充其量只能让嘴角上扬一点,达不到开怀大笑的地步。


看惯Lego影片的朋友该知道另一特色就是话痨,任何经典人物进到乐高宇宙,少不免都会口水多过茶。
本片大坏蛋Palpatine原本就相当多话,在这部《Lego Star Wars Holiday Special》里更是喋喋不休到令人直想朝着他大喊“闭嘴”——这应该才是他被徒弟黑武士干掉的主要原因吧。

简单来说,如果你是Lego/Star Wars粉,可以一看(虽然个人觉得只是普普通通),不然你可能会get不到里头俯拾皆是的星战梗和彩蛋,没共鸣就只会意兴阑珊。


6/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The Butterfly Effect:人生可以如此反复扭转该多好?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用中国文化说法,就是牵一发动全身。

男主能够通过特异功能,回到过去,做出改变,进而影响未来。
剧情走向有点像开放式/选择性结局,每次回到过去的一个时间点,就会影响男主,以至身边周围的人的现况。
问题是男主只能控制想回去的时间点,却无法掌握将会改变的一切。

等于赌博。
赌赢了,一切完美;赌输了,全盘扑街。
可惜的是,男主赌运并不佳。
当然本片主旨与赌博无关,而是老调常谈的有得必有失。
其实剧情有点单调,就是一直看男主如何改变命运,又被命运玩弄。
结局有点令人鼻酸。


6.5/10

Timecrimes:仿如时空理论的讲解片


时空罪恶

在整天时而细雨纷飞、时而滂沱倾盆的开年第一天,看了这部西班牙烧脑片。
无论故事、人物、场景都是小成本小规格,看得出预算用得战战兢兢,不过剧本上花了心思,玩了一出思虑周详的穿越时空犯罪事迹,也因此当年推出时获得了各大影展好评。

故事说一个中年男子,偶然用望远镜看到了一个美女在丛林里宽衣解带,因好奇/好色前去探个究竟,没想到一个蒙面人突然跑了出来刺伤了他,他急忙逃走,跑到了一座陌生的私宅,结果引发一连串奇幻之事。


以故事来讲,个人倒是相当失望,基本是一条线,通过时空的穿越,重复发生(当然里头是有玄机的,但撇开玄机而言相当沉闷)。
而且节奏缓慢,画面重复性高,剧情开展也没有非常令人意外之处,一小时半的电影,有大约一小时都在耐着性子看。

无怪有些人会拿它来跟《Triangle》/《恐怖游轮》相比,并且认为《恐怖游轮》比较好看,因为娱乐性来讲确实差很多。
个人是觉得《Timecrimes》比较像是一部关于时空理论的范例讲解片。

虽是2007年旧片,为了不妨碍还没看又想看的朋友,还是不剧透了。
关于片中理论,就简单说几句:
已发生的事就是无法改变,即使你乘坐了时光机回到过去。
如果硬是要改变过去,最终会被改变的反而是自己。
人都是自私的,结果是因为这自私的心,被迫乖乖按照上帝的剧本走下去。
也算是讽刺了。

对时空理论和cult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6/10

Avengers Endgame:成就经典,后无来者不可惜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

2020年ending在即,就来回顾一下《Avengers: Endgame》。
作为复仇者联盟完结篇,《Endgame》不负众望,史诗般完成了使命,这点相信无论是不是粉丝的观众,该没人会置疑或反对。
钢铁侠壮烈牺牲,也绝对能叫任何有一丝不满情绪的观众自动闭嘴。
不是吗?都做到这地步了,所有的情绪也都被感伤、惋惜、失落给包覆,谁还有空去细数影片缺失?
漫威果然聪明。

Robert Downey Jr不与漫威续约,钢铁侠成为MCU开启以来第一位功成身退的超级英雄。
无独有偶,Chris Evans同样也不想再演美国队长,于是时光穿梭后年华老去光荣隐退。
加上黑寡妇在片中身亡,第一代复仇者联盟间接解散。


可是我并没有为钢铁侠殒命而失落。
回想起来,反而是在看完《Logan》之后有为金刚狼的逝去,心里稍微哽咽了一下。
或许是因为金刚狼当时已是一匹风烛残年的老狼,无法安稳度晚年,还得继续与命运搏斗,最终落得惨死下场,比起钢铁侠更显凄凉。
(金刚狼的死,也是Hugh Jackman决定辞演下的安排)

《Endgame》和《Infinity War》是紧密结合的上下集,我其实比较喜欢《Infinity War》,一方面是娱乐性较高,一方面则是复仇者联盟之前分崩离析,两派互不联系,却在无限战争这一集里重新团聚、同仇敌忾,恢复以往以保护地球人类为大前提的超级英雄气慨,够热血。
当然,《Endgame》为了更有深度和内涵,设计了更多人性化感人情节,如Tony Stark与生父的互动;雷神与母亲的心与心交谈;黑寡妇和鹰眼的深挚友情等等,这些在好此道者眼里自然大大加分。


比较不满《Endgame》的部分,是当初设计了一半物种被Thanos弹指风化之时,就已猜到要让他们回归,或许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回到过去以改变现时。
这点子实在是很不新了,单是同类超英电影就可追溯到1978年的超人电影,里头超人的记者女友被山崩活埋,超人就是以光速飞行,逆转地球自转轨迹来回转时间,硬生生把女友救回来的。
其他科幻电影有类似设定的更不再话下。

虽然《Endgame》的时间回转,不只是单纯回到从前把萨诺斯干掉,而是更麻烦地去收集六颗无限宝石,再来弹指召回被风化的人,再美其名以量子力学包装,但本质上还不是一样?
只能说漫威就是以旧瓶装了新酒罢了。


集齐六颗无限宝石后的无限手套,可以发挥的神力也没有好好说明。
一开始是像萨诺斯所说,可以灭掉宇宙一半物种,不过是随机性质,无法选择要消灭谁。(又或者其实是可以选择,但萨诺斯觉得没必要)
后来发现原来同样弹指,也可以把消灭的物种再带回来。
甚至最后钢铁侠一弹指,又可以准确无误地只消灭了萨诺斯及他的党羽。

不晓得规律在哪里。
原来无限手套是能像神灯许愿那样,还是能像七龙珠里集齐七颗龙珠之后,让龙身现身就可实现任何愿望?
为什么原本对无限宝石完全不了解的地球人,突然就心血来潮什么都懂了?
为什么到最后无论是谁戴上无限手套,就能随心所欲?
这方面剧本该说明一下。


黑寡妇在寻求灵魂宝石的过程中牺牲,遗体也得不回。
她的死,让复仇者联盟得以战胜强大的萨诺斯集团,可惜最后只进行了钢铁侠的葬礼。
如果说军人在战场上殉国,遗体找不回都可以设立纪念碑,何以黑寡妇就不能也有“虚设灵位”,与钢铁侠一样的待遇?
别忘了在一半人被无限手套弹指消失后,复仇者联盟第一代成员形同瓦解,各自颓废过活,独剩黑寡妇一人继续在总部统筹一切。
她绝对值得更好的往生待遇,这是漫威在《Endgame》处理得最不恰当的部分。(黑寡妇开拍独立电影是另一回事)

《Endgame》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大概就是量子力学所能创造的可能性。
要是能通过量子力学回到过去,那何以不能回去让黑寡妇和钢铁侠复活?
电影中只通过鹰眼说不可以,并没解释为什么不能,只留下一个“人死不能复生”的模糊说法。


这就要借用浩克向古一法师借用时间宝石时所做的解释了:
当复仇者们回到过去某一个时间点取宝石,其实只是“借用”,事后须要再回去同一个时间点“归还”宝石。
在那个有借有还的时间点上,实际等于没发生过宝石被借走的情况,所以过去既不被左右,未来也不受影响。

我们大概都会设想,只要回到钢铁侠弹指之前的那一刻,取走无限手套,那他就死不了了。
但按照浩克的解释,这不会发生。
第一:即使取走了无限手套,终究还是要在同一时间点归还,归还之后钢铁侠依然会弹指,依旧会伤重身亡。
第二:不归还无限手套或许钢铁侠不会死,但也消灭不了萨诺斯集团,那Dr Strange所预见的1400万可能性中的唯一一次胜利,就不会发生。
也就是说,复仇者联盟利用量子力学回到过去,并不能改变历史,只能借用一些东西,但还是要回到过去那同一个时间点上归还。


第一代复仇者联盟引领的《Avengers》故事,在《Endgame》中做了完美的ending。
事到如今漫威还在卖关子,不愿透露任何有关第二代复仇者联盟的计划,坊间猜测奇异博士、蜘蛛侠、惊奇队长、绯红女巫这几位表现优异的,大概会成为下一轮的中流砥柱。

其实个人并不特别期待复仇者联盟的延续,就像五年前《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上映,我在电影院看到久违了33年的Han Solo和Chewbacca登场时,全身起了鸡皮疙瘩,心里激动无比,但看完了电影却满满失望那样。
如果无法超越,或与前作平行,就不要奢望再造。
史泰龙的《Rambo》阿诺的《Terminator》、老雷的《Alien》都是最好的借鉴。
有些东西,是无法被取代的。
经典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后无来者。


9.5/10



本文发表T网站

Skylin3s:捱得过15分钟算你厉害


天际浩劫3

看到网友分享这部,才想起自己之前也看过。
本来是本着没看完整部片不愿置评的原则,后来想想还是随便说说,当作是日行一善,提醒大家人生苦短,远离烂片。

言归正传,《Skyline》/《天际浩劫》2010年上映,大概是说外星人袭击地球,记得还不错看。2017年续集《Beyond Skyline》/《天劫:救赎之战》就差多了,不过还是有看完,感觉无论风格和故事都跟第一部有巨大的分别。

这第三部《Skylines》/《天际浩劫3》今年年尾静悄悄上线,看到时还怀疑是第三集,还是另一部电影。结果一查资料更吓一跳,制作人居然说这《Skyline》原本就是三部曲。


Sure or not?
一点都不像是十年前就计划拍三部曲的pattern啰。
不过这第三部倒是真的有延续上一部的故事,导演还怕观众健忘,硬是先“前情提要”了一番,让你似有非有地彷佛好像或许可能大概想起了一些第二部的画面(主要是因为有交叉骨才依稀记得一点)。

接着新故事展开,耐着性子看,一面不断告诉自己“有些片子就是一开始很沉闷的啦”,直到自我催眠失效,再也按耐不住关机。
是的,看剧照好像有看头,可惜我无法告诉你剧照里发生的事情,因为没看到那里。
花了多久?大概……十几分钟有吧。
如果你看了觉得好看跟我说一声。

弥留之国的爱丽丝:闯关是其次,人性才是主线


今际之国的闯关者 / 今际之国的有栖
Alice in Borderland

Netflix在今年结束前,接连推出了两部讨论度很高的漫改剧:韩国的《Sweet Home》与日本的《Alice in Borderland》。
之前看过了爱丽丝的漫画原著,印象还不错,不过很多不错的漫画改编成影剧之后被摧毁的前车之鉴可真不少,所以会提醒自己抱持平常心去看。

《Alice in Borderland》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半架空的日本,为什么说半架空,因为主角虽身处现世东京,但其时全民失踪,只剩下寥寥数人,被迫进行“不过关就死掉”的残酷生存游戏。

男主有栖良平是一个平日只会打电动的颓废男生,平白无故进入了奇怪的平行时空,本来一无是处,此时却凭借打game累积的智慧,成为各种生存游戏破关的关键人物。
在这看不到明天的环境下,他结识了新的战友,也失去了昔日的伙伴,人生历经着前所未有的震撼和颠簸。


改编自麻生羽吕的畅销完结漫画,因大受好评,作者已开启了2.0版,目前新续作《Alice in Borderland RETRY》正连载中。
(注:男主姓氏“有栖”的日文与“爱丽丝”日文一样,因此才会出现不同的翻译名称)

本剧一开始讲述三个男生的落魄事迹,相当考观众耐性,如果不是预先知道剧本走向,可能就会关机了。
还好这趴没拖太长,紧接着的“异世界东京”让快将闭上的双眼有重新张开的机会。

原本以为是一集闯一个游戏的“单元剧”形式,但原著故事枝节太多,以至很多时候游戏闯关成了次要剧情,主线反而落在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这个特点尤其到了后面会更“严重”,也是让一些观众冷感和吐槽的原因。
是的,如果你是抱着看主角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如何通过打game智慧烧脑破关,那不好意思,似乎只有最初那选择天堂门或地狱门,以及后面的开灯关灯关卡可以满足到你。


但如果你不介意,甚或喜欢看人性挣扎的戏码,本剧就是你的杯中茶。
公道点说,剧集其实还蛮忠于漫画原著,包括海滨的整个发展、帽匠派和武斗派的斗争,以及“红心10”女巫谜题的破解,几乎都完全遵循原著。

演员们歇斯底里的演绎方式,一向就是日本片特色,这方面没什么好说看得惯还是看不惯,不能接受的话,大概什么日本片都看不了了吧。
至于狗血剧情,男主大喊“别瞧不起活着的人啊”之类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话,依旧是日本漫画里常见的套路和对白,要说尴尬,韩剧在这方面不是更青出于蓝吗?

很多人会拿《Alice in Borderland》和《Sweet Home》做比较,个人认为这两部剧其实是很不同的类型,只能很勉强说都是关于生存和取舍,再继续勉强说都是“输了就赔上性命”的设定。
但骨干的分别,应该相当明显,相信也无须再解释了,免得被说侮辱你的智慧。


如果硬要做一个“哪部比较好看”的通俗选择,我会趋向《Alice in Borderland》。
单以第一季而言,《Alice》的创意和世界观会比《Sweet Home》来得宏伟,起码在设计游戏关卡上已经要死很多脑细胞。
反观《Sweet Home》就是一直困在同一栋公寓里,搞些来来去去都一样的催泪老梗(请参看《Sweet Home》观后感)。

人性的探讨和狗血程度嘛,算是各有千秋,《Sweet Home》是略胜一筹,因为我白眼翻得比较多。
哦对了,《Alice in Borderland》第二季确定开拍,接下来的花牌游戏挑战,将会玩更多人性,就看你期不期待了。


8/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