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juring The Devil Made Me Do It:导演易手砸招牌?


招魂3 / 厉阴宅3:是恶魔逼我的

马来西亚出生、澳洲国籍的华人导演温子仁,17年前凭借观众在影院被吓晕的恐怖片《Saw》一战成名,之后的《Insidious》和《The Conjuring》系列叫好叫座,44岁就奠定好莱坞一线导演地位。

不是每个导演都会把拍戏当流水作业或赚钱工具,温子仁一方面分身乏术,一方面也想尝试新故事新题材,又希望自己开启的系列常做常有,为公司进账,于是由他打造的三大恐怖系列,在一两集之后温子仁就都退居制片或监制,不再继续亲自操刀。

没了温子仁的恐怖风味
导演易手,接下来的续作往往不复当年勇,何况续集不如前作一直就是电影工业魔咒,要破解本来就不容易,要在同一个系列或宇宙绽放更璀璨的火花,那肯定是比登天更难了。

《The Conjuring: The Devil Made Me Do It》(以下简称《Conjuring 3》)是正传第三部,与番外篇《Annabelle》系列和《The Nun》不同的是,正传受到粉丝与观众的审视度绝对更高,压力肯定也更大,但如此重要的一部延续篇,温子仁却放心交到了一个仅执导过一部长片的美籍导演Michael Chaves手上,可见对新人导演青眼有加。

温子仁身兼《Conjuring 3》故事人与制片,据说并非如外界所说那样挂个名罢了,他是真的有花不少时间进出片场,给予导演Chaves大量意见。
但或许Chaves创作魂燃烧,在他掌控下的《Conjuring 3》除了依旧宣称取材自发生在Warren夫妇身上的真实事件,依旧沿用这对夫妇为主角,依旧以驱魔为主旨之外,整部片感觉几乎如脱缰野马奔离了《Conjuring》正传的体系,不仅没了温子仁的味儿,也失去了“招魂”的恐怖范儿。


逐步开展比较恐怖
影片以小男孩被附身紧接驱魔过程为开场,之后才回溯事件发生缘由,叙事手法上与前两部有着根本上差异。
不是说倒叙不好,而是驱魔行动理应扮演高潮角色,在各种灵异事件发生之后才逐步达成比较有层次感。
最终的魔鬼现身有时候反而不恐怖了,之前各种疑幻疑真、只有某些人看得到其他人看不到的诡异现象所造成的精神凌虐才可怕。

温子仁深明此理,在技惊四座的《The Conjuring》第一部,就是以一个美满家庭的开心生活,开展出让人疑神疑鬼、惴惴不安的情节,一步步将恐惧心理逼向无路可逃的墙角。


温子仁也很聪明地将恐怖元素贯串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制造反差效果,有看过第一部,必定不会忘记母亲被关在地窖那一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环境,先营造目不视物的慌乱害怕,接着借由火柴点燃后的昏暗微光,屏息静气搜寻异常,最后背后突如其来一双手啪啪两声,呼应孩子们之前玩的“Hide and Clap”游戏,真的吓死人,这样处理甚至比小火光中现出一张鬼脸要更恐怖,这也是个人觉得全片最难忘的一幕。

超出厉阴宅的恐怖范围
正如Warren大师教学时所提出的魔鬼现身法则:Infestation(侵扰)、Oppression(压迫)、Possession(占有),温子仁跟足这三步骤,集中火力于单一闹鬼房子,成功缔造了层次感丰富的惊心动魄场面。


反观《Conjuring 3》除了打破前两部循序渐进的作业方式,还将范围跨州阔大,超出了台版中译名《厉阴宅》框下的屋宇局限,令Warren夫妇疲于奔命,从专心一致驱魔,变成还要推理、查案,最后发现一切并非如前两作那样是厉鬼恶魔作祟,而是心术不正的人类在操纵。

就此,《The Conjuring》宇宙引以为荣的驱魔路线,因这第三部结尾的天师对决而彻底走样了。
其实从海报设计就可看出端倪,前两部海报营造的是看不见的诡异气氛,第三部则直截了当印上了Warren夫妇的脸,主打捉鬼夫妻的意图已不言而喻。


底牌翻出来了还怎么恐怖
再说一次,要脱离旧有框架不是不行,但要变得更好才对,不然就证明此法不通,跳错了方向。
《Conjuring 3》剧情剑走偏锋,好不好公平一点来说是见仁见智,但总还是得回归到“吓人”这件事吧,不然何以称为恐怖片?

影片讲真并不恐怖,加入了邪异仪式,早早透露了是有人背后操控,自打嘴巴将诡异恐怖面纱一下子就扒掉,底牌show hand了试问怎会感到可怕?

其实温子仁在最初两部作品中也常用jump scare方式,但他就是有办法用老手法炒出香喷喷的热炒饭。
《Conjuring 3》还是不少类似策略,却感觉用法守旧,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准确猜到即将出现的吓人伎俩,以名气这么大的恐怖片续篇来说,给予观众的意外惊吓度可说不及格,遗憾地说,“招魂”的招牌砸定了。


欠了粉丝一个恐怖新恶魔
在前两部中都有极具代表性的恶鬼形象,如第一部的安娜贝儿,以及第二部的鬼修女和扭曲人,据说第三部原本也有一个新的恶魔,却因华纳高层认为故事过于复杂而忍痛完全割舍,以至《Conjuring 3》少了标志性的“吉祥物”,等于在粉丝们已经心有戚戚焉的落寞心情再补上一刀。

确实第三部故事远不如前两部集中,支线散得太开显得故事凌乱,从这点上看,会不会该保留的其实应该是那新恶魔,多余的剧情枝节才是该去除整顿的呢?
台湾综艺天王吴宗宪语常说:CEO最大过错是不赚钱,谐星最大过错是不好笑,容我应景加一句:恐怖片导演最大过错就是拍出来的电影不恐怖。


5/10




James Wan执导电影:
Aquaman

Saw

James Wan监制电影:

看见恶魔:两个都是恶魔


I Saw the Devil

人老了果然记性差很多,这部明明就看过,却在网上被人提点之后还想不起来,以为又有好戏看捡到了宝。
更扯的是连片名海报主演都不记得,实在不得不佩服自己,看来离失忆的日子不远矣,就要可以旧戏一直反复看反正都不记得了。

言归正传,这就是一部韩国电影业某个时期非常流行的复仇电影,说的是李秉宪饰演的警员因公出差,结果妻子被崔岷植饰演的恶徒掳走,惨遭虐杀。
李得悉后目眦尽裂,矢志逮到凶手,契而不舍追查下终得偿所愿,毒打凶手一顿后却放了他,不为别的,只为能继续折磨凶手,要他也尝尽恐惧后才送他见阎王。

不料这滥杀无辜的变态凶手果非凡人,在猫鼠游戏过程中竟然开始享受,甚至找到机会反将一军。
李因自己的复仇执念害了亲人,虽然最终仍得以手刃仇人,终将在内疚悔恨中渡过下余生。


本片是韩国第一部19禁且不得在公开场所公开放映的限制级电影,其中残杀画面太惊心动魄,尤其崔岷植攻击目标时的凶残狠辣,残杀待宰羔羊时的木然表情,仿如捏死一只蚂蚁般无所谓,实是叫人不寒而栗。
正反派的猫鼠游戏设计得相当刺激,一直为李放虎归山的行为捏一把冷汗,不知道老虎头上拍苍蝇的下场会何时出现。

片名“看见恶魔”,其实如海报所示,两个人都是恶魔。
崔当然毋庸置疑,但李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七擒七纵之下被伤害甚至致死的人更多,都应该算在李的账上。
因为是他激怒/激励了恶魔的魔性,令他更加肆无忌惮更加嗜血,造成更多牺牲者。


多好看就不再多说了,反正对中意这类型电影的人来说就是好看。
说说两个不合理之处:
一是崔杀完李的岳父和小姨子之后自首,为何不直接走入警察局就好?
干嘛特地走到大马路去,那不等于给突发状况发生的机会吗?
然后李就真的开着没车门的车去截胡,而崔就这样随便地被截走了?他不会挣扎?

二是李最后告诉崔,希望崔死后还是一样的痛苦,结果却是假手于崔的亲人去执行死刑?
那不等于给了崔一个痛快,但痛苦的反而是崔的家人?
他家人做错了什么,要他们亲自了结自己的儿子/父亲来惩罚他们?
矛盾得无法理解的设计。


7.5/10
 

Those Who Wish Me Dead:故事老派,自然灾害如布景


那些希望我死的人

改编自Michael Koryta的同名小说,故事说厚唇美女Angelina Jolie饰演山林救火队员,因之前没能救出被林火围困的受害者而深深自责,一直活在内疚中。
她是日当山林值勤观察员,无意中救了一个少年,发现他因身怀机密被两名杀手追杀。
女主秉持正义出手相助,没想到山火再次引发,她被迫在天灾人祸之中,抛下内心的恐惧感,自救救人。

相当平铺直叙的剧情,在Angelina Jolie饰演的角色忆起过往时,更让人觉得郁闷,为什么举凡这类灾难题材电影,扮演救援者角色的一定要安排他们有难以走出来的阴影?
然后一定要通过最后的成功达成自我救赎?
同样方程式已经演过好多遍,不腻吗?
《Those Who Wish Me Dead》小说2014年才出版,这设定实在不得不说好老派。


少年被追杀源于会计师父亲知道了不该知道的机密,触发灭口行动,幕后指使者为了一劳永逸,下令也将其子干掉,但由始至终都没透露到底是什么机密。
安卓丽娜只看了一眼遇害父亲的遗嘱,就决心送佛送到西,可见事关重大,更加令人好奇,不过导演关子卖到底,彷佛告诉大家:这不是重点。
死不揭露谜底,结果大大削弱了对方杀人灭口的动机和说服力,实为下策,难不成导演自己也没想到可以掰出什么天大的秘密?

机密既然如此重要,为何仅派一个二人组去追杀,又不是没人没钱,保险一点多几组人马出动不是才更合理吗?
可笑的是片中的杀手居然真的慨叹:“早该多派人手的”,着实幽了自己一默。

两位反派倒是很抢镜,没他们的话本片更不值一看,可惜前面杀人放火炸房子不眨眼,酷劲十足,到失手让儿子逃脱,被老板臭骂一顿之后整个像泄了气的皮球。
再在几个正派主角光环笼罩下,接连失败变得比吃生菜还寻常,最终的败亡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不是因为他们遇上神对手,而是死在导演的笨猪手。


本片结合自然灾害和犯罪惊悚,过去也有类似影片如《The Hurricane Heist》和Mel Gibson去年出演的B级片《Force of Nature》
虽然最后的大火逼得安卓丽娜与杀手作困兽斗一决生死,她也凭借过去的教训,觑准风向成功带领少年逃生,但严格来说,这自然灾害元素(其实是另一个杀手故意在林中纵火造成的)在正反派搏斗之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关键性效果,比较像是一个多出来的布景,甚为可惜。


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秘密访客:故弄玄机玩过火


执导《催眠大师》、《记忆大师》的台湾导演陈正道,擅长悬疑性强、逆转度高的烧脑电影。
最新作品《秘密访客》找来郭富城、许玮甯、段奕宏、张子枫、荣梓杉等,炮制了一部密室型悬疑惊悚片,同样又是各种突发桥段一个接一个,务必要观众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不着谜底。

故事说郭富城饰演富豪汪父,家中除了妻子与一对子女,尚有一个蜗居在地下室的外人。
他原来是儿子的校车司机,三年前一场致命车祸,司机只救出了汪家儿子,校车上学生全数罹难。
家长们势要司机填命,汪父为了报答救子之恩,将司机藏匿在家中长达三年。

某天这家人聚集共进晚餐时,汪父对司机说了一句:“你什么时候要去自首?”却显示了这一切原来都只是表象。
五个人举止怪异,各怀鬼胎,连一对正值青春期的子女也似乎隐藏着什么,汪家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美满假象逐步瓦解后,开始浮出水面。


必须说,影片前部分确实拍得不错,美术与配乐让视听感相当满足,情节层层推进,正叙倒叙交错,配合演员们落力的眼神和表情及充满玄机的对话,悬疑与诡异气氛相当到位,观众的烧脑mode也开始启动。
正以为本片会是近期难得的好戏,冷水却一桶接一桶地泼来了。
当这家子的秘密揭露得越多,真相越大白,剧本不合逻辑及牵强附会的地方,也愈发暴露得愈厉害。

为了不剧透,雷点就不说了,只能说汪家的四人与司机,都各自藏着秘密,而且相互环扣,不可分离,但同时又有人企图离开这个家,于是冲突矛盾日渐加深。
但在剧本的“荒诞”编排下,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却有着自我矛盾的不合理之处,尤其当你了解了背后缘由,再回想之前的情节,更是只能用“刻意”两个字来形容。
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不介意在完全明白了故事的情况下二刷,一定会发现之前所有的铺陈几乎都在故弄玄虚,找戏来做。


最终真相达到了意料之外的傻眼猫咪程度,类似有人郑重其事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但你听了之后反应是:“就这样?”
然后嗤之以鼻,并同样郑重其事对那个人说:“你到底是想太多,还是想太少?”
本片宣传语其实蛮有意思:“每个家庭都有秘密,而我们的秘密,就是家庭。”
只可惜这个秘密家庭的家庭秘密不过如此,令人失望。

演技越来越炉火纯青的郭富城饰演掌控大局、父权不可侵犯的一家之主, 全片最亮眼。
一个城府深到底的父亲和丈夫的角色在他手里,就是这么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只要有他在场的戏码,几乎就会有令人期待的演出。

许玮甯演绎一直心事重重的母亲和妻子不太到位,尤其知道了她的身份之后,会觉得她少了一种深埋心底的惴惴不安,最后虽然有一场大爆发的戏,可惜这段安排在真相揭露后显得极不合理,多余了。


段奕宏饰演低层社会的校车司机,但太多深沉内心戏,反而让人感觉他太过胸有墨水,表现不出平凡小人物的悲哀,他之前的作品也让人几乎将他定型为警员或卧底。

至于张子枫和荣梓杉,前者因《唐人街探案》开启了邪气少女戏路,但总觉得她木无表情时候居多,似乎也只剩演绎坏女孩的时候方能展露一些演技。
荣梓杉则就是交功课,在本片看不到什么特别之处。


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Profile:网上小失误酿现实大危机


网诱惊魂

活跃于伊拉克及叙利亚的圣战主义组织伊斯兰国(ISIS),曾将触手伸及欧洲,招募来自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地的一些少女加入。
《Profile》叙述的就是这件事,一名自由业女记者通过网络接触了伊斯兰国成员,打算做深入报导。

该成员被女记者所误,几乎天天与她联系,还表达爱意,不断邀请女记者到叙利亚共度“真正的美好人生”。
女记者一方面因个人财务压力,一方面在媒体总编推波助澜下,越陷越深,不仅私人生活受影响,也令自己陷入危机。

本片采取的全程电脑屏幕画面呈现手法,当然不是创举,《The Den》、《Unfriended》、《Searching》《Host》都是这种方式,以现代人熟悉无比的屏幕画面及各种社交平台软体的运用来达到共鸣。
好处是第一人视角产生身入其境的错觉,代入感强烈;坏处是看久了会显得单调——其实这还蛮讽刺的,现代人不就都一天到晚盯着电脑/手机屏幕如此单调吗?


也因为画面单调是无可避免的问题,故事讲得好不好就很关键了。
《Profile》改编自女记者Anna Erelle的小说《In The Skin of a Jihadist》,书中叙述的是她的真实体验,她伪装自己是笃信伊斯兰教的伦敦少女,向往逃离到穆斯林世界,透过Facebook和Skype与伊斯兰国成员联系,最终想诱骗对方说出他们招募的新人如何前往大本营,以换取媒体的独家新闻报导权。

片中女主对着电脑时,经常同时开启好几个窗口,一心多用,非常契合现代人的网上作业方式,但作为电影呈现,有时反而看得眼花缭乱,不过倒是很贴切地表达了女主的快速反应与紊乱情绪。

影片有几个反转,或许是真人实事关系,戏剧性比较没这么强烈,不过想到是当事人的切身经历,设身处地的话是还蛮令人胆战心惊。
尤其是结尾会为女主捏一把冷汗,原来一个无意识的小失误,随时会变成致命危机的关键,真的是上网别大意,大意别上网啊。
据说该女作者至今仍无法以真实身份生活。
本片于三年前的柏林影展首映,今年5月才刚在美国上映。


6/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狼牙:吴京自导自演耍酷哥


印象中好像刷过两次——或以上。
吴京第一部自导自演的作品,他在片中饰演一个杀手,食量巨大是特色,颇有点日漫风味。
全片几乎没讲几句话,感觉就是耍酷,其实要诠释高手也没必要这么冷处理。
故事说吴京杀了某个江湖大佬,把首级割下取走,死者遗孀下令一定要追回。
一场暴风雨令吴京被困小岛,因此认识了岛上警察和居民,但同时大佬的部下也找上来了。

基本就是一部无脑剧本,唯一看点是吴京的武打戏。
最欣赏的是小吃档那场,以一敌三,拳拳到肉,打得痛快。
歹徒老大是成家班腿王卢惠光,两个兄弟被打他也坚持要先把面吃完,有点像以前拳王周比利演过的一部香港动作电影《群龙戏凤》,也是不理旁边打餐死,只顾埋头大吃,填饱肚子了才出手。
可惜卢惠光和吴京的对战并没有惊艳,前者几乎一面倒被主角痛殴,太可惜了,不让这两人好好打上一场完全是导演的失策啊。
最后的雨夜一战,吴京以一挡百,又不禁联想起《The Matrix》的一幕,不知道吴京是不是有借鉴以前的电影,感觉好些桥段都熟口熟面。


女主角卢靖姗是中美混血,洋妞外貌颜值高,难得是身手也了得,原来他老爸从前也曾当过武打演员,还出演过李小龙的《死亡游戏》和成龙的《蛇形刁手》。
所以卢靖姗从小就习武,大学时期还练跆拳道。
她作品不多,不过倒是参与过一些大咖作品,如《战狼2》、美剧《绿箭侠》1-4季,最新是会与张涵予、姜武同台演出《鬼吹灯之天星术》。


7/10

尸杀帝国:玄彬+张东健的电影版尸战朝鲜


Rampant

提起韩国古装丧尸片,一定会想到连续剧《尸战朝鲜》,其实在该剧第一季上线之前仅几个月,就有这部由玄彬和张东健两大男神主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撞型电影《尸杀帝国》。

故事说李氏王朝世子因试图改革事败自尽,他之前已修书予身在清朝中国的弟弟李清,嘱他回国带同遗孀及未出世的孩子远离朝鲜。
李清为完成兄长遗愿回归,谁知道朝鲜国内竟发生“夜鬼”祸害,他一面应付尸灾,一面还得与手握重兵、觊觎王位宝座的兵曹判书(也就是兵部尚书)金子俊周旋,可说是内忧外患。

同样是李氏王朝,同样是国王中尸毒,同样是王子来救援,同样是有一个手握大权的重臣在玩丧尸搞破坏。
《尸杀帝国》和《尸战朝鲜》还是都由同一个导演操刀,如果不是两部片的上映时间如此接近,如果不是《尸战朝鲜》是改编自网路漫画《神的国度》,还真难不以为《尸战朝鲜》有“借鉴”《猖獗》之嫌。


电影本身也确实像是缩小版的《尸战朝鲜》,只说了丧尸病毒是由海外输入(这点还真像目前COVID-19的趋势),并没解释病毒源头和起因。
原本只有一宗在海上的丧尸个案,是可以轻易隔离杜绝的,但情报落入了野心家手中,反成了他改朝换代的筹码。

张东健出道25年首演古装剧,饰演片中这个大反派,但没有得偿夙愿,在与丧尸搏斗中,手被咬了一口,当机立断下壮士断腕也未能尽去尸毒,结果成了半人半尸的尸王。
老实说这设定还蛮扯的,因为全片就只有他有此优惠,其他人被咬不是死掉就是变丧尸,真的是找戏来做。

玄彬饰演王子李清,主角光环闪瞎全世界,无数次与丧尸拼搏都能毫发无伤幸免于难。
虽然甫出场时通过跟班口里说他武功高强,但面对前仆后继的尸山尸海,还能如入无尸之境,实在也太离谱。


尤其最后王宫之战,他一人之力独战群尸,丧尸们都乖乖排队一个跟着一个上,好让他一个一个砍……
诶,之前玩到尽的蜂拥而上、群起围攻的尸海战术,怎的到了王子这边就不管用了?

本片虽说就是看两位男神表演,但一个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战神,另一个是中了尸毒还能说话+用刀砍人的尸王争霸,这荒谬的设定真的是成也男神,败也男神,根本就是在看韩版古装超级英雄之战嘛。
如果你可以接受这样比较荒诞无逻辑的人设,也可以无视薄弱苍白的剧情,又很喜欢看丧尸片的话,是可以一看,搞不好它就是你这辈子看过最好看的丧尸片也说不定。


6/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Xtremo:西班牙最强大叔


极地反击

黑帮大内讧,不肖子继承人认为帮主老爸太守旧,取而代之,还对义弟赶尽杀绝,连他儿子也不放过。
义弟默默隐居了两年,无意中在街头救了一个小伙子,两人逐渐成了忘年之交。
义弟不曾忘却杀子之恨,在小伙子遭到黑帮毒打重伤之后,燃起内心久藏的父子情,化身地表最强大叔,以血还血。

这部西班牙动作电影,满满的江湖黑帮feel,背叛、内讧、仇杀等元素无一不缺,看起来还真像当年看的港产江湖片,原来西班牙黑道充斥的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江湖原则。

自从有了杀神John Wick和《Taken》系列里的最强老爸Bryan Mills,这方程式几乎就成了爽片制作人朝拜的圣经。
Bryan Mills为救女儿勇往直前,《Xtremo》男主Maximo为报子仇不惜一切。
杀神John Wick身手利落,一支铅笔大杀四方;Maximo拳脚功夫同样不含糊,墙上一根小钩子到了手中就成巴冷刀般致人于死地。


本片几乎从头打到尾,枪战肉搏毫不手软,血肉横飞、骨折筋裂场面大放送,爽片观众必定能爽到。
个人觉得影片前半段的打斗动作戏码比较精彩,后半段无论是男主对垒韩国打手,或与兄弟的日本武士刀大战,都有点过于“平铺直叙”,略嫌冗长。

男主相当其貌不扬,个子也矮,完美诠释了高手在民间这句话。
他也没有无敌身躯,会受伤会流血,只不过主角光环之下,一切伤势仿佛不痛不痒。
前头被打得伤痕累累,转头就像吃下了千年人参、天山雪莲一样浑然没事,让人想起前不久上映的《Nobody》,都是视伤势如无物的平民神大叔。


片中穿插的小伙子支线,旨在挑起男主深埋心底的仇恨,加强铲除恶人的决心,但男主原本就有杀子之痛,有点多此一举,还不如把篇幅花在描写男主与女主的感情戏(也好让养眼女主多一些镜头)。


6/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新著龙虎门 1100:旧龙不归老路


看了这期,只想到一句老话:烂泥扶不上墙。

好坚硬的金钟罩
御前之战打了几期,闷足几期,回到老问题:黑龙的金钟罩白练了。
一招“鬼哭神号”打得翻版傲云扑街,转头被自己三份内力震爆了自己的双节棍,跟着就反被随便一下打得吐血。
还听说金钟罩特别难练,练到这么惨有什么用,十一关的保护力和反震力根本与一般武功没差。
再练啊,再多练几种内功啊,对手的武器震不爆,反而震爆自己的武器,笑死。

精彩
又是“精彩”。
已经是同一个场合第二次从翻版傲云心里冒出来的词语了。
不过就是一个自嗨的心机梗,这种烂桥段到底哪里精彩?
需要衰到在故事里夸奖自己?

凤夺天
只是远距离射出内力,灌注给铁冰,就能轻易击败翻版傲云?
诶,那什么道经+伏羲问天录卅九层天咧?
那轻易打到金钟罩十一关+盘古天极震卅五层天+易筋经蓝级扑街吐血的神级功力呢?
如此说来,凤夺天的功力,根本远胜所有人,可以跟老祖宗并驾齐驱了?
SSL又要走回旧龙后期武功越练越高无限突破的不归老路了吗?
果然是狗改不了吃屎。
哦对了,还有一个空我,凤夺天再厉害也没用的啦,空我在至尊会那边喝完素茶、吃完菜包,就随时都可以过来KO老凤凰哥了。
这样的故事设定算失控了吗?
只能说,编剧神脑袋自己挖了很多洞给自己跳,就坐等看他能什么时候跳到终点十八层地狱。

如果新龙还是由老黄掌控,绝对不会让当年旧龙后期的故事和人物出现,因为龙虎门生父不会承认各个东施效颦的继父们对旧龙后期所做的改变。
我也一样,永远都不会把李高及其他主笔接手后的旧龙当作龙虎门,那只是另一个平行时空。
别误会,我不是特挺老黄,新龙在还没过主之前,胡编剧胡吹乱掰,故事也是越写越烂,我也曾经批评过无数次,绝对是对事不对人,写得不好不管是谁都弹。
旧龙后期无论故事、画功都烂透了,根本毁经典,作为看了几十年的旧著龙虎门老司机,跟我一样真正喜欢龙虎门,对龙虎门有真正情意结的老读者,相信也只会把旧龙后期视为“伪龙虎门”。
就如后来的“伪醉拳”、“伪中华英雄”。

主编好棒棒
这期主编说:“始终明白到内文故事做得更好才是读者们的期望”。
真懂读者的心啊。
一个人可以自欺欺人、睁眼说瞎话、认不清事实、搞不清楚状况到这个地步,也真是人间罕见了。
难怪会找姓钟的来编剧。
难怪ssl由始至终,无论故事、人物、画功都这么人间罕见。


大图大大大
来看看这期的大图,精不精彩?开不开心?
尤其是黑龙那张鬼哭神号的拉页巨图,好久没出现这样的大制作了,真是无比的振奋人心啊。
可惜下一页就是黑龙震爆双节棍,然后反被翻版傲云扑实。
真是不得不佩服编剧主笔们自我讽刺的能力,拍马都追不上。

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来看看这张1100期的特别版海报。
设计有多随便多求其就不说了。
既然下了龙虎门班底,除了阿龙阿虎,几乎所有阿狗阿猫都出场了,连已经领了便当的都有,却漏掉了王小鹰??
不是龙虎门军师吗?不是龙虎门智囊吗?
不是重点培养的智勇双全代表吗?
然后既然要包括四小将,为何却独漏了四眼明?什么時候变了三小将?
西城仇已经不是龙虎门了,却还可以占有一席之地?要洗白了吗?
海报设计师到底是有没有用脑的,还是他根本就不熟悉龙虎门故事啊?

Anyway,这期真的是有让我开始连网上免费的、每周拿来笑一笑的,都不想继续了。
是的,就因为凤夺天。


追回:


Girl From Nowhere 2:地狱使者变质了?


禁忌女孩2 / 来路不明的转校生2

魔幻校园泰剧《禁忌女孩》两年前上线,当时在华人地区网上讨论度不是很高,我无意中发现,刷完一季后相当有感触,不只是忆起学生时代种种,也因为曾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各种剧中呈现的校园不为人知,颇有共鸣。

上个月上线第二季,突然就火了起来,网上四处可见推荐评论,以至各种魔女Nanno截图恶搞,女主角Chicha Amatayakul因而在华人世界爆红。

看过第一季就知道,《禁忌女孩》的校园永远不纯朴,各种欺诈、霸凌、诱骗等黑暗元素满满充斥,也正是这些理应不该在莘莘学子及师生之间出现的高反差行为,让《禁忌女孩》剧力十足,再在地狱使者Nanno的赏善罚恶之下(其实几乎都是罚),在多么痛的领悟之中,畅快淋漓地对社会不公及人心险恶狠狠打了无数记耳光。
且看第二季是不是同样依循这个“魔女来临,众生回避”的方程式。

01  怀孕
Nanai是学校一众女生心目中的男神,他经常利用这点占女同学便宜,一发现女生怀孕就始乱终弃,人品极为恶劣。
Nanno对他进行色诱之后,神奇地让他怀了孕,后者因此亲身体验到年少怀孕的种种苦处。

既是对渣男只要自己爽却不负责任的惩罚,也希望社会对未成年怀孕女子有更多的体谅。
值得注意的是Nanai的成长环境或许才是造成他玩弄女性的最大因素。
寓意不错,可惜剧情看前知后,过程缓慢沉闷,作为第二季第一集,起不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还可能让人弃坑。

02  真爱
某女校与男校合并后,女老师为了禁止男女学生进行互动,制定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超严格校规,Nanno因此诱导老师释放深藏内心的情感。
非常老生常谈的议题,结局竟然是温馨感人的一幕,破坏了《禁忌女孩》的整体风格,如此充满爱意的单元排在第二集,就不怕观众误会《禁忌女孩》变质了?

03  Minnie与四具尸体
Minnie仗着父亲财势,持宠生娇,说谎成性,一次开车撞死了四个同学,发现事态严重性超乎想象。
经过了软弱无力的头两集,这一集终于恢复《禁忌女孩》该有的血腥与恐怖。
批判的是有钱人尤其富二代的扭曲价值观,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结果真的是见鬼了才知错。

04  Yuri
贫困女学生Yuri承蒙两名富裕同学视为好友,其实是被当仆人一样使唤,Yuri为了赚取金钱逆来顺受。
Nanno介入帮助,没想到Yuri并不如Nanno想象中柔弱。
暴力、霸凌、毁三观,依然是批判富二代,不过用了不同手法。
Yuri因摄入了Nanno的血液也拥有不死身,成为本剧第二常驻角色。

05  迎新会
高年级的Kaye在迎新会时对新同学极尽欺凌,因错手杀死Nanno而离校。
转学之后成为新生,风水轮流转地被早一步转学的Nanno报复。
另一个老生常谈的霸凌课题,看到这集,开始置疑第二季故事创意。
Yuri再次现身,这回扮演的是与Nanno较劲的竞争者。

06  释放
某校长久以来逼迫学生严格遵守校规,Nanno入学后不断违反校规,挑战权威。
依旧熟口熟脸没突破的故事内容,唯一特别是以黑白呈现,表示学生的压抑,只有Nanno有着色。
斗争过程普通,Nanno持有神奇力量只赢不输,若非Yuri又来搞局,实是平庸无奇的一集。

07  珍妮X
学生网红JennyX无论在屏幕上或现实中都形象极佳,殊不知全是因为父母为了赚取业配而逼迫她保持形象。
JennyX在Nanno诱导下决定玩一次大叛逆,却从中得到了无法挽回的教训。

原本是耳熟能详的父母借助子女明星致富的桥段,最后发现一切都是源自JennyX从小发的明星梦。
合不合理姑且不伦,有此逆转也好,不然又是无甚惊喜。
Nanno被发现伤口复原力弱化,性情也越来越像凡人,暗示Yuri有望取而代之成为接班人。

08  审判
母女利用女儿残疾骗取同情金,被Nanno揭破后,母女关系大失控。
Yuri乘机控制邪恶女儿,正式与Nanno开战。

本集是一季下来的总结,重点已不在那对母女,而是Nanno和Yuri,母女不过是被Yuri利用的工具人。
Nanno在这一集流下了血泪,暗示对人性黑暗邪恶的无奈与绝望。
一直以来都神一样存在的她,首度展现人性,地狱使者不再地狱。

旧瓶装了不怎么好喝的新酒
《禁忌女孩》第一季无疑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不是所有13集里的11个故事都精彩,但看得出诚意和创意,在挖掘教育界黑暗议题上也尽可能涉及多方面。

第二季相对来说几乎没有叫好的点,玩来玩去都老梗,只用旧瓶装了新酒,结果新酒还不见得比较好喝。
第一季视觉上让人感觉廉价,这一季还是差不多,要向高质剧集或网路电影规格看齐,若还有下一季,摄影指导和美术指导还须加油。


新主角登场是好是坏?
Yuri肯定是第二季焦点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季内容上的匮乏,如果不是她接二连三破坏Nanno的布局,剧情真的乏善可陈。
但反过来也因为她的出现,《禁忌女孩》中心思想动摇了,Nanno作为唯一操控大局的审判者,受到了挑衅。
她冷眼旁观、冷酷无情的性格出现让七情六欲有机可乘的裂缝,永远运筹帷幄的诡异邪笑现出少有的若有所思,无敌的魔女脆弱了。

可惜Yuri更极端更暴力,以见血为乐的处理方式,与Nanno仅针对犯错者施行大快人心的惩戒大相径庭。
正如第八集里Yuri协助变态杀人的女儿之后,Nanno提出疑问:你明知道她做错了,为何还要帮她?Yuri没回答,但答案很明显,她就是要不择手段推翻Nanno罢了。

这样的一个接班人,试问Nanno的支持者如何接受?
更别说Yuri还在结尾也赏了那变态女儿一口魔血,暗示将有第三个不死身,但这样的进展是观众乐于见到的吗?
若第三季是以这三个魔女之间的较量打闹为主线,再以牵强附会的校园议题来包装,那真是不用期待了。


6/10




前作:

Spiral:当警匪片OK,Saw续篇就不行


电锯惊魂9:漩涡 / 死亡漩涡:夺魂锯新游戏

恐怖片导演温子仁成名作《Saw》,当年仅以120万美元低成本,不仅拍出了佳评如潮的破亿票房,也造就了这系列生生不息。
连续七年每年一部之后,2017年宣布第八部为完结篇。
就在大家以为此系列终将成回忆,没想到幕后team在今年推出了第九部:《Spiral》(行销策略名为《Spiral: From the Book of Saw》),真是让粉丝又期待又怕受伤害。

名动江湖的“I wana play a game”杀人狂魔再次行凶,这回矛头直指警务人员,多名警察在残酷游戏中丧命,遭严重挑衅的警方矢志捉拿凶徒归案。
男主带领便衣部门追查,却发现自己被牵着鼻子走,正步向凶手布下的陷阱,连带自己已退役的前警司父亲也牵连在内。

本片由《Saw》II、III、IV的导演回归操刀,舍弃了曾是注册商标之一的困兽斗团体赛,改为单人赛,少了多人之间的相助、陷害等等互动元素,只剩受害者单独挣扎,趣味性减少许多。
或许导演也知道独角戏不宜拖拉,几场粉丝引颈期盼的折磨游戏虽然血腥、残暴程度有到位, 却都相当快速带过。


这次的游戏无人生还,显然难度偏高,让人怀疑游戏的设计并没有让受害者有逃生的机会,似乎脱离了当初大魔头Jigsaw的宗旨。
尤其中段一场剥皮秀,根本就不是游戏,只是单方面虐杀,完全偏离了“live or die, the choice is yours”的原则。

影片虽文戏居多,所幸人物之间的冲突颇多,戏剧张力不少,节奏不慢,加上《Saw》系列爱玩的正序倒叙交错,并不沉闷。
加上Chris Rock的浮夸式演法,时不时大吼大叫、歇斯底里,虽然有点吵闹,但相较于《Saw》系列一向来的郁闷、沉稳,倒是有点还不错的新鲜感。

这回整个重心都放在警务人员身上,与以往将大部分戏份放在受害者身上不同,感觉像是一部正规警匪片,再次脱离了《Saw》的特色,好不好见仁见智,个人觉得这样就等于是挂名罢了。


悬疑与推理性只属中等,老司机们大概都能猜出凶手是谁,虽然一路解谜可能是某些观众观看这类电影的目的,不过有时让脑袋放空随着剧情转,反而可以享受到观影的乐趣。

比较不满的是这回的凶手,人物设定上与当年的Jigsaw实在天差地远,也许导演是故意找一个路人脸来制造反差效果,但作为最终boss的魅力真的没有。
刑事动机也有点小家子气,同样的与Jigsaw审判不重视生命的人(但他从不杀人),却同时给予一线生机的想法不可同日而语。
总结:作为一般警匪片还可以,作为《Saw》延续篇就会吐槽。


6/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第十一回:看周迅演气场强大妈妈


影帝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周迅、大鹏、春夏、窦靖童等中生代与新生代演员同台演出另类喜剧《第十一回》,上映后普遍获得好评,却也有另一种声音表示:看不懂。
究竟是影片艺术性太曲高和寡,还是陈建斌的作品无法走入群众引起共鸣?

故事说市话剧团以30年前一桩杀人案为灵感,编了一出舞台剧,当年的“凶手”男主被旧事重提后,兴起了为自己翻案的念头。
于是一边找律师还清白,一边找当年被害者亲人解释,一边又忙着向话剧团提出剧情错误的抗议,同时还兼顾妻子和未婚先孕女儿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搞得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犹如掀开了盖的沸水锅。

本片来去只有几个场景,且都是室内或封闭式,剧情牵涉了话剧团作业,全片也拍得像一出大型舞台剧,这种表现手法,对比较喜欢电影感强烈的观众来说未必能接受。
片名《第十一回》完全与故事内容无关,纯粹就是影片以章回小说形式呈现,十一回终结。
每一回的回目就是一个剧情概述,但写得过于详细,不仅没有令人期待接下来的情节,反而成了抹煞好奇心的剧透,个人觉得很不该。


剧情基本不难懂,男主为了洗脱杀人犯罪名,四处奔走,却不断遇到状况,令翻案过程极不顺遂。
间中有愿意相信他、鼓励他坚持立场的支持者,也有叫他何必再生波澜,甚至泼他冷水的反对者。
重点来了:个人片面之词充斥,但由始至终男主当年到底有没有犯下杀人罪行,并没有给出结果,一切交由观众自行决定。

正如影片出现过的几次幽默情节:不同人吃了同样的豆花,有的认为太咸,有的却觉得太淡。
豆花到底太咸还是太淡,在不同食客嘴里,就会呈现不同味道,小贩要是为了遵从食客口味而改变,就会没完没了。
意思就是:对于悬案有没有发生过,或如何发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普罗大众相不相信。

为了不让剧情太单调,影片加入了话剧导演和话剧女主角的婚外情,以及男主妻女的亲情矛盾及未婚先孕少女的心态。
前者是为了呼应当年血案中同样也曾出现暧昧不伦之情,后者就有点枝叶散得太开之感,或许是为了深化男主性格,但转移了主线故事的焦点,似乎得不偿失。


周迅在片中戏份不重,但气场强大,混身是戏,戏精之称当之无愧。
大鹏的角色跟他一贯饰演的没差,只能说有交功课而已。
春夏第一部电影就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封后,但个人一直不太觉得她有什么厉害,在《第十一回》倒是有稍微显露了一些影后应有的演技,请继续加油啦。

最多讨论的是王菲和前夫窦唯的女儿窦靖童,这是她大银幕处女作,演技普遍受赞好,也凭此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配角,但她在本片中从头到尾就是一副叛逆、不爽的臭脸,认真看不到更多层次的演出。
或许这只是单纯我不懂得欣赏,就觉得这碗豆花太淡了。


5.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The Colletion:比前作血腥,但少了巧思


夜魔2 / 藏品

《The Collector》续集,两部上映隔了三年,故事时间则直接衔接。
之前的无名“夜魔”/“收藏者”再次出动,这次野心大了,规格也大了,潜入人挤人的夜店,安装多种巨型杀人凶器,将沉醉狂欢的人群一网打尽,并且与以往一样也留了一个。
上集被捕捉到的男主,这一集里死里逃生,却无法安然度日,反被迫与临时组织的非官方救援小队一同去夜魔老巢救人。
一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戏码,在夜魔占尽地利之下展开。

这回场景换了在夜魔的大本营,以上一集为标准,原本以为会有更多特别的机关出现,结果并没有,都是些捕兽器+触动式陷阱类的杀人机关,导演似乎将重心转移到血浆的喷洒,而放弃了巧思。
开场那场夜店大屠杀其实就已摆明了,但这样的画面只能制造更大幅度的表面化恶心效果,并没有为内涵性的恐怖感加分——如果你明白我在说什么。
喜欢这种飙血画面的观众应该会买单吧。

虽然同样是在封闭的场景内,但从上集的一间大屋转到这集的一整栋建筑物内,相比上场面浩大了。
演员多了,被杀的机会高了,却也少了垂死挣扎、力拼到底的精神。
夜魔依旧没露出真面目,只是展露了他的“博物馆”,也没说明他的梦想因何而为。
第三集《The Collected》正制作中,不知时隔十年,这会不会是完结篇,而夜魔究竟会揭晓真面目,还是永远成迷?


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