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魔女库伊拉
提到《The Hundred and One Dalmatians》,无论是Dodie Smith于195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迪斯尼于1962年推出的动画片,那位热衷皮草、坚持要把斑点狗儿们剥下皮来制衣的大反派Cruella de Vil,绝对抢尽所有人眼球。
后来先后于1996年和2000年上映的真人电影《101 Dalmatians》和《102 Dalmatians》,Glenn Close出演的Cruella,都是同一副面目可憎、超级蛮横难搞的贱样。
两部电影的海报也都被这位反派占据了半幅,可见她在此经典名著中地位超然,更胜正派角色。
Cruella也在美国电影学会列出的AFI百年百大英雄与反派榜上有名,于前50大反派中名列39。
(前三名分别为《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的Hannibal Lecter、《Psycho》的Norman Bates、《The Empire Strikes Back》的Darth Vader)
如此根深蒂固的形象已历经半百年以上,应该是不可动摇的了,谁知迪斯尼静极思动,另辟蹊径于今年推出与原著描绘大相径庭的全新年轻版Cruella。
唯一相同的,只有顶上那标志性的半黑半白头发。
视觉洗白
先来说说外型。
根据原著故事与动画里的描绘,Cruella身高骨瘦,小眼尖鼻尖下巴,长得一副好人有限的巫婆脸,完全就是典型反派样,但新版电影里的Cruella,却找来外型靓丽的Emma Stone做反差诠释,打破了既定印象。
若硬要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Cruella结合在一起,还真非要巨大的脑补不行,虽说青春的Cruella代表年轻就是本钱,所以好看是必须的;而人到中年后因岁月催人老,当年也确实还没有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医美可以永葆青春美丽,所以老化丑化也是必须的。
可是啊,天生丽质难自弃,再怎么在岁月洗礼下走样,要接受一个大眼圆脸美女,会长成后来的马脸巫婆,也不容易吧?
很明显,新版电影已经可以算是公然为这反派做了一次视觉上的洗白。
个性洗白
再来说说行为和个性。
原著和之后动画及真人电影诠释的Cruella,都是蛮横无理,眼睛长在头上,爱欺负弱小;热爱时尚之余可以残忍地不断指使下属去剥动物皮来制成皮草,以满足她这方面的痴迷。
于是电影里的Cruella,亲眼见到敬仰的“母亲”被害;继而被迫当扒手渡过困苦童年;再得悉自己生母原来竟是那个自己讨厌到极点的狂妄男爵夫人;更可怕的是杀害养母的凶手,就是这位恶毒的时尚教母;最后还要被揭露自己没在这大富之家长大,竟是因为生母当年一产下孩子后,不仅立刻遗弃,还残忍地命人令弃婴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一切,都是事出必有因,情有可原啊。
洗白用力过度
就电影而论,没有到精彩,但也不难看,虽然整体呈现犹如复古版《The Devil Wears Prada》,唯场场华丽的锦衣盛宴和时尚派对,配上Cruella刻意搞局的哗众取宠庞克摇滚风,依旧是不错的视觉飨宴。
可惜的就是被狗血剧情这么一搅弄,反而把极力塑造的美术效果给浪费了。
在洗白情节一浪接一浪怕你不买账的情况下,开始怀疑导演和编剧是不是认为观众看戏时真的会不带脑子。
我虽然不是烧脑派,却也尽可能避免无条件接受无脑观影体验,除非影片本身定位如此,否则就是被导演和编剧给逼的。
洗白意义在哪里?
超级英雄和超级反派充斥的现今好莱坞,让反派成为主角的电影越来越多,并且报复式地颠覆传统和经典,给反派展现黑中有白、邪中有正的一面不在话下。
在《Cruella》之前,迪斯尼已在《Maleficent》初试啼声,对黑魔后的洗白,是一次猛烈过一次,续集中甚至将她塑造成力抗坏人类、解放精灵的救世主,只差没改叫白魔后。
与迪斯尼对立的华纳也不遑多让,小刀锯大树的《Joker》就是一部无限度洗白的超级反派电影。
片中蝙蝠侠永远的敌人小丑被刻画成有精神病、生活上工作中经常被欺负霸凌的弱者,种种悲情岁月为的就是让人对小丑产生同情心,将他日后的犯罪行为当成被逼的自卫,完全忽视无论任何原因都不能让犯罪合法化的律法,更抹煞了小丑还是杀人放火不眨眼的世纪大恶人的事实,如果连这样的重罪犯都可以洗白被原谅,社会还有规条存在的必要吗?
网上如今随处可见类似“谁是最应该获得独立电影机会的反派”的文章,各种粉丝敲碗的帖文,电影人嗅觉再不敏锐,也不可能无感到无视的地步。
反派为主角的电影里,反派依旧是坏人没问题,我只想问:硬要洗白的意义在哪里?
5.5/10
本文发表于8视界专栏《满城三带黄金甲》
Emma Stone演出电影:
Joker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