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恶之心的人们:见识罪犯克星侧写师的成长


Through the Darkness

在上世纪还没有精神病犯罪概念的年代,韩国出现几起连环杀人事件,让人民陷入恐慌,警方也因无法掌握凶手犯案轨迹而疲于奔命。

此时警队中有人提议与在狱中罪犯会面,倾听他们的故事,整理出罪犯类型、心态、惯性、动机,借此推敲出犯案中凶手的最佳追捕方式。
这就是韩国侧写师的起源。


受尽歧视的新晋分析组
《解读恶之心的人们》与一般警匪片的不同,在于将侧写师和刑警区分开来,侧写师负责分析、推理,刑警则负责实际追捕行动。
也因此,侧写师这一职位,无论上司、同级、下属都不看好,对一向“以行动说话”的刑警来说,侧写师更只是躲在办公室里站着说话不腰疼、只出一张嘴的多余之人。

可笑的是,侧写师最初的成立,也只是为了补黑锅,堵住媒体和民众不满的嘴,让那个脾气暴躁、动不动就K下属的警察厅长不得不点头答应的权宜之计。
于是,一组侧写师们(其实只有三个人)独排众议设立了最早的“犯罪行动分析组”。
可怜的是,初期的时候,他们连到犯罪现场勘察的权力都被置疑,受尽同行阻拦,饱受歧视。


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无视同事的嘲笑,侧写师分享的罪犯资料,果与实际相符合,等于证实了他们“未卜先知”的能力,才终于逐渐受到重视和认可。
艰辛的成长路程,说着听着容易,实际却是挨过了经年累月,才守得云开见月明,见证有志者事竟成。

过往凄惨形成的扭曲人格
本剧除了详述侧写师从无到有的历程,也阐述了他们与罪犯会面的经过。
连环杀人犯、强奸犯等重刑罪犯,在侧写师面前侃侃而谈,叙述他们的过往,以及犯罪的感受。


这部分描述细腻,罪犯们几乎都有不堪回首的童年:被残暴的父亲虐待,被隔壁的大叔侵犯,各种凄惨经历,造就了他们扭曲的心理,形成日后的杀人行径。

其中一名罪犯宣称人类都是丑陋的动物,因此杀人只是替天行道,与传说中明朝民变首领张献忠所立七杀碑上所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的嗜杀心态相吻合。


连环杀人犯也坦诚他们杀人成瘾,只有杀人,才能感觉自己的存在,还会回味杀人时的痛快感,以至如瘾君子般无法自拔。
叙述的时候,七情上面,仿如获得心理慰藉、发自内心的喜悦,看了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也不得不给表演得入木三分的演员们一个赞。

现代社会的先天下之忧
扭曲变态的思维,相信任何正常人都无法直面,偏偏却是侧写师的日常。
他们不仅要经常聆听这些令人发指的故事(剧中侧写师说他们面访了超过200名重刑罪犯作为分析素材),会面完毕后回到办公室还要反复听录音做笔记,实在是痛苦的工作。


剧中责任感重的男主,为了协助行动组早日破案,还不时将自己带入罪犯的处境,让自己化身杀人魔,以便明白他们的杀人动机。
就如演员经常说入戏太深,跳不出来;侧写师同样也可能深陷其中,在精神备受压力下崩溃。

就算这真的只是一份无须出勤、只须坐在办公室分析资料的工作,心脏不大颗根本无法胜任。
隔行如隔山、行行出状元,都有其道理。
所以他们中途放弃,别怪他们,因为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如果他们坚持到底,请给予掌声,因为不是人人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把为民除害视为当仁不让的义务。


CCTV欠奉的时代如何破案
本剧的刑事案件,都改编自韩国真实事件,故观之更令人毛骨悚然、惴惴不安。
最可怕的是,绝大多数此类重刑犯,外貌都与一般人无误,或许有的会猥琐一些,粗暴一些,但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擦肩而过的小市民,甚至不乏表面文质彬彬,释放善意提供协助的伪君子。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种米养百种人;这个世界并非罐头工厂,确实什么样的人都有,即便外表平凡,骨子里也可能绝不寻常。
(常刷社交平台的朋友必定都能感同身受:随便发个新闻就能见识到思维各异的留言就是例子)


本剧着重侧写师面临的各种挑战,循序渐进,节奏会有点慢,但胜在够细腻够精密,有时间的话,不妨细嚼玩味。

比较可惜的是,好几回侧写师只是推测出凶手个性,在罪犯落网后查核才发现吻合,因而引起众人赞叹,反映不出他们能在事前提供真正起到实际作用的追捕方案。
尤其几个杀人犯都是“不小心”因别的罪行被“意外”逮捕,是之后被侧写师旁敲侧击才承认了杀人罪,就感觉侧写师有点“事后诸葛”。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年代连CCTV都欠奉,满街都是监控死角,侦查难上加难,也让人看到当年警察遇到狡黠、精明的罪犯时会有多头痛,以至在破案压力下无所不用其极,连古代的屈打成招,来到上世纪的文明社会都还存在。
还好,社会是在进步着的,希望人类的精神领域,也别停下前进的脚步。


6.5/10




金南佶演出电影:
特务搞飞机

陈善圭演出影剧:
胜利号

尸战朝鲜

厉云演出剧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