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vive The Night:老布是要争夺烂片王头衔吗?


长夜危机

好莱坞上一代动作片巨星Bruce Willis挂帅,演绎最强阿公,与歹徒对抗,誓保家人。
这样的故事摆明就是无脑阶级产品,不过阿公要是真的强,真的宝刀未老,真的让观众过足瘾,相信观众也不介意无脑90分钟。
但事实又如何?

两个歹徒跟踪一名医生回他家,挟持了医生家人,逼他帮受伤的歹徒疗伤。
好死不死那个动不动就开枪射人的歹徒,“不小心”杀了医生的母亲,本来可以和平解决的事情复杂化了,不只医生要报杀母之仇,医生父亲——也就是老布饰演的退休警长,当然也要为亡妻讨回公道。
于是就如电影名称《长夜危机》那样,受伤歹徒要撑过一个夜晚,老布一家人也要在那冲动又视人命如草芥的歹徒手下活命。

小成本小规格,演员就那几个来来去去,场景就那老布房子和零星外景。
歹徒更是由始至终只有一人,因为另一个伤在大腿,不良于行,在医生为他动刀之后形同瘫痪。
也就是说,这一场正邪之战,其实只是老布父子与一个歹徒的斗争。
看到这里你大概觉得不妙了,三个人要打一整晚?有没有这么精彩啊?
没错,的确毫不精彩。


本片节奏慢到一个不行,不晓得编剧是如何写剧本的,开头十分钟绝对是耐性的终极考验,要不是老布光环,相信没人熬得过。
事实上我会建议你直接跳过前十分钟,从歹徒走进便利店开始看起,反正也没差。
之后开启漫长“恶夜救援”情节,一堆bug就不说了,那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杀来搞去、逃来逃去是什么鬼啊?
还时不时要加入两个歹徒之间的基情……呃不是,是兄弟情的戏码,是想感动谁呢?
拉同情票吗?真要表现江湖义气,麻烦先参考吴宇森电影。

近年来史泰龙、阿诺、Liam Neeson、Tom Cruise等与老布同等地位的巨星都纷纷演起老豆,竞相争夺地表最强老爸荣衔(当然东方还有一个宇宙最强甄子丹的叶问也晋升父亲位置了),老布要先一步当阿公,坐上最强阿公宝座,不失为一个突围的管道,但本片中老布戏份少就算了,枪战搏斗的部分更是令人鼻酸,完全没看头。
我说导演啊,理解你成本预算问题,但既然都找来Bruce Willis了,怎不好好花心思让他展现老廉颇的威力呢?

话说,老布近几年有份演出的电影都差强人意,口碑票房较好的只有《Glass》,再不慎选剧本,可要晚节不保当烂片王了。
一直狂炒冷饭的好莱坞据说会开拍老布成名作《Die Hard》(虎胆龙威)全新一集,真不知道还该不该期待。
你是老布铁粉的话,本片可以看一看……哎,算了,还是不看也罢,免得偶像形象破灭。


2/10



本文刊于T网站

旧著《龙虎门》回顾 + 封面/内容大事纪


说对《龙虎门》没感情没感觉是骗人的。
毕竟从小看到大,用省吃俭用的零用钱,真金白银买了十多年的童年、少年、青年的回忆。

1980年代时,《龙虎门》一期销量可以高达12万本,很可怕。
别忘了当时玉郎机构还有《醉拳》、《如来神掌》、《中华英雄》、《李小龙》,都是赚钱的书。
老黄最巴闭的时候是一家独大,所有漫画都由他公司出版。
玉郎集团后来挂牌上市,老黄身价一年就暴涨至20亿。

1987年股灾,老黄深受其害,1991年亏空公款坐牢,公司旗下作品包括《龙虎门》都卖给了文化传信。
李高接手主编的《龙虎门》,我硬是啃了几期,实在看不下去,终于忍痛放弃这青春期的好朋友。
两年后老黄出狱,东山再起,成立玉皇朝,更把昔日手下几乎全部拉去帮他打江山,出版了《天子传奇》,打响第一炮。

2000年,他终于从文传手上买回了亲生子版权,宣布出版《新著龙虎门》。
不过,新龙我一本都没买。
一来是热情冷却了;
二来是时光倒流,把龙虎门带回到王小虎初到香港,一切重新来过的idea我不喜欢;
三来是家里也没地方再给我开始收藏漫画书——而且是这种长寿型的。
老黄的《新著龙虎门》上周走入历史,文传又再接回,会是一个全新局面,还是越来越烂?(预感是后者)
此际,让我们一起回顾从《小流氓》开始的旧著《龙虎门》。

创刊号:一般都说《小流氓》始于1970年,其实是1969年12月出版,
封面极其血腥暴力,也不能怪家长都不给小孩看。

合订本第一期封面。

70:当年这种crossover应该是很前卫的做法。

99:香港政府通过颁布“不良刊物条例”,黄玉郎遂正式将地痞味浓烈的《小流氓》
改为《龙虎门》。《龙虎门》最受欢迎反派火云邪神登场,开始时只是黑脸,
看不到面相/面具。

100:当年老黄对于百期还没有marketing概念,所以封面跟一般期数没什么分别。
* 此图为多年后的复刻版优化封面。

200:同样没什么特别,因为回目是《大会战》,
刚好放了三皇在封面,背景也只是单色,很boring。

300:跟一般封面没分别。故事讲到龙虎门对抗罗刹左密使白鹫与黑白双狮。
王小虎初练成九阳神功,正式跻身武林高手之列。
石黑龙当时最高功力易筋经蓝级,金钟罩只练到四关。

325:《龙虎门》有史以来最正、武功最高妹子——慕容玉儿登场。
王小龙走桃花运,不仅此后有美女相伴,还练成金童宝典。
龙虎门也多了剑痴这个外援高手加盟。(可惜新龙的剑痴被改得无眼睇)

344:在老邪神安排下,王小虎单挑火云邪神,被打到扑街断气。
龙虎群英紧急送他到韩国找药神明镜救命,正式开启白莲教篇。

377:白莲教主“圣上”东方无敌初登场。
大家应该还记得,他出场时是大娘炮,有点抄袭东方不败的设定,
后来不知是被遗忘还是故意排除了。
揭露九阳神功有“火云掌”、“烈阳刀”、“乾坤大挪移”(抄袭《倚天屠龙记》的武功)、“九阳神剑”(抄袭《天龙八部》的武功“六脉神剑”)、“九阳霹雳”五种武技。
就这方面来说,老黄改编的九阳神功,其实已胜过只有内功的易筋经。

400:白莲教篇越来越精彩。


467:晴天霹雳,玉儿被假扮东方无敌的火云邪神强暴,羞愧自杀。
话说,龙虎门女角多数都没好下场。(除了失踪的)

478:又一个红颜薄命,“公主”东方雪莲替王小虎挡下致命一击后身亡,
相当俗套的设定。
东方无敌也在龙虎群英围剿下玩完,白莲教篇完结。
故事再回到未完的罗刹教篇,跟火云邪神做终极了断。

497:开展五大世家篇,绝世大奸角陈傲云登场,这个搅屎棍搞到满城风雨,
是写得很精彩的反派,很多读者非常喜欢这个角色。

500:罗刹教故事进入尾声。

561:《龙虎门》创刊以来最大冷门——全世界都以为领了免死金牌的三皇之一,
王小龙领便当,而且不是死在火云邪神或哪个绝世高手手下,
而是被高科技杀人激光射穿身体。

566:叱吒风云的火云邪神阵亡,罗刹教篇兜兜转转还穿插了白莲教篇,正式完结。王小虎为追杀陈傲云,远赴泰国,开启通天教篇。

600:通天教故事历经了白骨丞相叛变,引出了垂帘听政的老天尊。
这个父子两代教主设定,有点重复火云邪神和老邪神,还好不同的是,
文殊天尊铁五郎和老天尊铁令公的矛盾冲突很严重,不像邪神父子这么齐心。

677:让龙虎门世界观翻天覆地的天下无敌老祖宗傲视登场。
这褒贬参半的人物,在旧龙里是继火云邪神和东方无敌之后,最受欢迎的反派。
不过因为他的出现,龙虎门整个武功系统被打乱,从此就一直往武功不断无逻辑突破提升的不归路前进,严格来说老祖宗其实是《龙虎门》的破坏者/毁灭者。

700:老祖宗开始成为“主角”,之后杀银铃取胎,致使石黑龙和蚩尤千里追杀。
文殊天尊铁五郎奸杀老祖宗爱人美姬,被老祖宗折磨至不成人形。
铁五郎央求龙虎门和蚩尤给他个痛快,但众人不值他所为,不愿出手,最后由慈悲为怀的戒仔送他上路。铁五郎成为龙虎门历来死得最窝囊的反派教主。

780:黄玉郎入狱后,张万有当正主笔,据说他嚣张跋扈,
得罪高层,后因撕毁第780期封面引众怒遭革职。

796:李高正式接手主笔,《龙虎门》从此万劫不复、辉煌不再——
看封面就知道水平差多少了。李高画工差,度桥差,
是砸烂龙虎门招牌,把龙虎门推下深渊的主笔。

800:多么值得庆祝的期数,封面却做到毫无收藏价值,
也算是厉害。故事依然围绕在老祖宗。

900:这封面到底谁设计的?你会想收藏吗?

1000:里程碑,好威啊,可是这封面⋯⋯返璞归真?简单就是美?
起码也要美好不好?画条四脚蛇在封面就算庆祝1000期?龙虎门喔,虎咧?


1012:文传向销量现实低头,找了张万有回巢当主笔。
《杀性回归》,应该是张万有的心态写照吧。

1089:赵汝德担任主笔,直到旧著完结。呃⋯⋯不愿置评。

1100:实在是随随便便的封面。(人物面相早已大不如前)

1200:依然是随随便便的封面。(连身型都畸形了)

1280:一阵白光过后,随之而来的不是一切毁灭,而是一切重来——
到现在还是很多读者觉得好揾笨。更清楚看到三皇面相身型与当初老黄时代的差距。当然,各花入各眼,你比较喜欢这样子的龙虎门也没错啦。
当然这期还是很值得庆祝——可怕的后时代旧著终于完结了。

Westworld:节奏慢又故作高深


西部世界


Michael Crichton1973年同名影,目前已出了三季。

故事建立了能以假乱真的西部牛仔主公园,里所有NPC都是如同真人的机器人,游客可以任意开玩。

但是AI出了问题致个机器人思跳脱出既定程式,甚至开始找自我。


本来对这的科幻蛮感趣,果却是扎着看,因为节在太慢,情拖泥水,人物口水多茶,一些似佛偈或有禅意的白,故作高深,太刻意。

又一直疑幻似真,故弄玄虚,却玄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反正就是一面看,一面周公不断来jio下棋。


第一季看了五集半决定弃坑。(一季有十集)

Christopher Nolan的弟弟Jonathan Nolan编导,可惜此Nolan非彼Nolan,水准差很大,即使有Anthony Hopkins也救不了。


新著龙虎门 1046:放手前先玩残三大高手


黄玉郎正式与亲生子脱离关系的最后一期,不过文传已释出消息,会像旧著那样,由其他主笔接手继续画没有原著精神的龙虎门。
既然是玉郎味最后一期,封面当然还是要意思意思摆出龙虎三皇,这期标题《天下第二》只好图文不符了。


石黑龙的罩门
石黑龙的罩门几时跑去涌泉穴了?不是在咽喉吗?是之前被发现过所以换了,paiseh不记得了——新龙就是酱,看过即忘。
先说这个涌泉穴,随便看过几本武侠小说的现代人都知道这脚底的穴道啦,这么明显,怕敌人找不到咩?

想当年旧龙练过金钟罩的角色,阿柴的罩门一分为二,分藏两臂腋下;金罗汉的罩门藏在肛门,有厚厚的臀肉保护;狂僧罩门则藏在额头,以肉瘤玩虚则实之诡计。
至于黑龙的是藏在咽喉里,要张嘴才戳得到,后来被元始门的火狐发现。
当年的故事人可说花了心思,都有好好构思这些罩门所在,反观新龙编剧实在有够懒 / 烂,涌泉穴?随便到酱你好意思。


不一样的十一关
我也要问玉儿问的问题:同样是十一关,为毛金罗汉的强这么多?
(这问题上一期我就问过了)

当家的一个个扑街
老黄真够狠,王小虎跌到七阳练不上,石黑龙直接破功,还有个韦陀也筋脉尽伤。
龙虎门Big 5中三个玩完,丢酱大的烂摊子出去,是想搞死接手的主笔吗,老黄有多恨文传,摆到明啊。

罗汉战邪神
看不到金罗汉大战火云邪神,还是有小小失望,虽然以新龙现在的编剧,也可能编出一个令人大吐口水的战果。
相信新接手的主笔一定不会放过这高潮戏,但感觉就是不一样啦,你懂的。

* 一直讲港漫买少见少,现在龙虎门一开二,既有“新新龙”,还有老黄亲自操刀的《龙虎5世之3世仇》,嫑再讲没有了哦,问题是,你会支持吗?


追回:

1917:一镜到底是必要还是炫技?


1917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和德军陷入胶战,两名年轻英国下士接获后方将军指令,要传递给前线上校,阻止英军进攻,以免落入德军布下的圈套。
两人在烽火连天中,冒着生命危险前进,只为拯救1600前线英军,以及其中一人身在前线的哥哥。

“使命必达”(不是打广告)就是这部电影《1917》的主旨,加上置生死于度外的英勇伟大情操,在过往战争片中经常见到,老实说很普通。
不普通的是本片表现手法,事到如今,大家也已都知道,“一镜到底”就是《1917》最令人惊艳的地方。

同样地事到如今,两小时的一镜到底伎俩也已被破解,那是由好几个长镜头,经过巧妙剪辑,近乎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让人错以为是全片一镜到底。
不过即便如此,那些个长镜头拍出来也还是很厉害,而且整部片的场景没有重复,加上人满为患的军人及壮观的大场面,其中的协调有多困难可想而知。


长镜头的优点是一气呵成,尤其是跟踪式长镜头,会让观众有身历其境的带入感,在动作场面上可以大大增加刺激度,紧张的时候会看到眼睛也舍不得眨一下。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长镜头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缺点就在画面调度上产生了极大的局限性,它无法通过切换镜头,同时表达单一镜头以外的人事物。

比如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前线的Schofield下士,当他把半路牺牲的同僚的遗物交给他哥哥时,只能看到哥哥的表情,却无法同时看到Schofield的反应,相当可惜。
事实上很多场戏,包括那极其少有的枪战戏,都因为迁就长镜头而看不到主角表情,感觉是增加了打game的意味,却减少了人情味。

长镜头在文戏方面的局限性就更明显了,像在贫民地窖里Schofield遇上女子那一场,又是为了迁就长镜头而无法好好表达两人的“感情戏”。
《1917》如果不执着于全片都用长镜头来表现的话,用更多篇幅来描述人物的情绪和反应,情感的饱满度应该会做得更好。
一开始的确觉得这异于寻常的长镜头很酷,但看久就成了视觉疲劳。
如果故事的叙述没有因这表现手法而加分,那一镜到底到头来也只是炫技而已。


说到故事内容,个人觉得真的是乏善可陈,简单说就是一个半下士(因为一个半路死掉了)的战场历险记,这种过关式进展本来就没什么特别,而且还知道最终使命得以达成。
隧道、小枪战、溺水、黑夜奔逃那些,也没营造出了不起的紧张感,再配以一路上喋喋不休却表现不到什么的闲话家常,讲真的看得挺郁闷。
要讲战场上视死如归精神的主题,远的不说,三年前的《Hacksaw Ridge》就更加好看;半年多前上映,以事后追述旁侧角度讲故事的《The Last Full Measure》也更感人。

本片在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和奥斯卡都有所斩获,不过看来是奥斯卡颁发的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和最佳特效三个技术层面的奖比较合理。
至于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等大奖,与去年上映的众多好片比起来,真的轮不到它。


6.5/10



本文刊于T网站

Human Capital:糟糕的翻拍


人力资本

一场司机撞后逃的车祸,一名脚车骑士无辜受害。
两个貌似暧昧的年轻男女,两家产生纠葛的不平衡家庭。
一部remake电影,一个半小时人生成为过去。

翻拍自2013年意大利得奖电影《Il Capitale Umano》(英译《Human Capital》、中译《人命大富翁》),故事取自美国作者Stephen Amidon的同名小说。
今年上映的英文版,故事说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年轻男女成为情侣后,两家人从互不相识到开始有了联系。
女生父亲高攀上豪门,妄图获得投资好处,但人算不如天算。
一场凌晨发生的车祸,肇事司机潜逃,经由种种指证,矛头直指声称当晚醉得不省人事的豪门少爷。
两家人命运因而起了大转变。

本片找来不少知名绿叶演员担演,包括在《X-Men Origins:Wolverine》里饰演金钢狼宿敌Sabretooth的Live Schreiber,以及蜘蛛侠的辣姑姑Marisa Tomei。
影片以想发财的父亲、年轻女儿、豪门怨妇三人的各自视角,通过正叙倒叙交错的方式,推展剧情。
这种手法玩得高明的话,可以相当有趣,可惜导演似乎太着重于表达这是个平凡人的故事,以至该高潮的地方高潮不起来,该刺激的处理也处理得不刺激,变成平淡无味的白开水描绘。


本片想要探讨的课题很多,像中年大叔急于摆脱财务困境安享晚年;青年男女的异性恋与同性情谊;老夫老妻的感情生活;豪门婚姻是否建立在金钱上等,以及各种亲情、友情、奸情之间的纠缠不清,包括互相利用的价值。
这些随便拿一、两样来讲,都可以拍一部深入细腻的片子了,又很可惜的是,导演贪多嚼不烂,点到了很多,却又仅是点到即止,而且也不是说要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感觉只是搔不到痒处。

很多时候真的不晓得电影remake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是致敬,那翻拍出来的成果糟糕的话,是要致什么敬啊请问?


3/10



本文刊于T网站

Saw:神结尾太厉害


电锯惊魂 / 夺魂锯

马来西亚出身的华人恐怖片导演温子仁成名作《Saw》,昨晚心血来潮重温了一遍。
16年前电影未上映前,在丽都戏院外的墙上看到了海报,就已经觉得有看头。

因为一向来不太喜欢在看片前知道太多讯息,所以公关发来的新闻稿,也只随便扫了两眼,就在下班后带着小妹妹同事去看预映,完全没想到剧情会是如此展开。
片中惩罚人不爱惜生命的残酷游戏方式非常新奇,看得毛骨悚然。
而全片最屌的,当然就是搅屎棍最后盎然站起身来那一趴,配合震撼人心的BGM,当时真的吓傻戏院内所有人。

不过重看之后,就觉得其实这很不合理,Jigsaw是个患有末期脑癌的虚弱病人,有可能在那斗室地上屏息静气好几个小时不被人发现?
所以结论是,这一段为什么会成为神来之笔,因为它本身就不合理,既然不合理,当然就不在我们认知和正常思维之内,所以就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了。😁✌️
作为非灵异型凶杀恐怖片,《Saw》绝对是我个人首选之一。



9/10

Into the Night:怎样才叫夸张荒谬?


绝夜逢生

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为生的能源之一,自古以来也是邪灵恶鬼的催命符,像西方的吸血鬼和东方的鬼魂如聂小倩,都是见光死;还有狼人和僵尸也不喜欢太阳公公。
《Into the Night》反其道而行,做了一个有趣的设定——太阳突然成为剥夺一切生机的天灾杀手,日光所照之处,万物皆殁。

一名北约上校无意中得知这秘而不宣的惊人消息,从布鲁塞尔机场挟持了一架飞机逃生。
当时机上只有十来名来自各国的乘客,在确定了“太阳会杀人”的可怕认知之后,只能与夸父逐日相反,拼命向西飞行,务求一直处在黑夜之中。

逃亡过程当然不会顺利,不然还演什么戏?
除了燃油、食物、药物成为必须沿途补给的主要考量之外,还要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躲避太阳灾害,毕竟总不可能一直开着飞机一路向西啊。
在这些基本款危机之外,还不断出现突发状况,包括人性卑劣和高尚之间引发的冲突,以及各个人物对不同事件所做决定形成的影响,造成了一波接一波的紧张感。
第一季只有六集,每集只约30分钟,但集集都有高潮,有些虽然老梗了一些,但还是能让人追看下去。


《Into the Night》是Netflix首部比利时制作的原创影集,第一季一上档,就在各地十大热播榜上留名,声势不小。
披着末日求生戏的外衣,实际玩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矛盾,这样的故事编排,肯定有些人不喜欢,认为是找戏来做。
就如Netflix大受好评的西班牙剧《Money Heist》,也有人认为剧中角色既冲动又感情用事一样,然后就此判定剧情不合理甚至荒谬。

其实人的思想行为、情绪变化,本来就会因为背景、环境、事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比如“吵闹”,对你来说是吵闹,但对他来说可能只是热闹;比如“安静的环境”,对你来说或许是宁静平和,但对他来说却可以是孤单寂寞。
所谓“合情合理”或“不合情理”,该由谁来定义?

批评剧中人物行为不经大脑非常荒谬无稽,但看美国总统就冠病事件整天乱讲话,还因此害死人,这不荒谬?
印尼烧芭引发烟雾祸及东南亚,其部长却说,“大家一年已享受到十个月新鲜空气,才两个月空气污染有什么好吵?”这不荒谬?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说,喝温水可以杀死冠病病毒,这不荒谬?
新加坡奶粉商因花钱收买医生而抬高奶粉价格,其部长却说,可以改喝便宜的奶粉,这不荒谬?


比起这些现实生活中天天上演着的荒谬,剧中的荒谬只是小巫见大巫吧。
真的要说不合理,或许矛头可以指向关于科学理论的部分,比如身处室内的人,如果也逃不掉太阳灾害,那水堤下的地堡为何能幸免?
不过一来我们不是科学家,二来这种科学理论bug要是每一样都刁难,大概很多科幻片都拍不成了。

反正啊,剧中人物要是都不冲动,都冷静行事,请问那还有戏做吗?
剧情要是不带点夸张成分,营造张力冲突,请问会好看吗?
要完全合情合理,那不如去看纪录片算了。
看戏是很个人的,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我不会无聊到叫你一定要认同我的看法,同样的,请你也别无聊到拿无聊的理由来企图说服我同意你的意见。


6.5/10



本文刊于T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