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
奇异博士之前在《Spider-Man: No Way Home》里施法控制宇宙时空的余威犹存,《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因此备受看好。
果然,甫一上映,即在多个地区成为继《Avengers: Endgame》后首日票房最高电影(也要归功于某些地区影院还原100%座位率)。
可是,不少人在观影后却难掩失望之情,对这部原本寄予厚望的MCU第四阶段重头戏,打了不太高的分数,让人不禁好奇,究竟哪里出了差错。
这回就通过奇异博士第二部独立电影,谈谈漫威电影宇宙潜藏或已相当明显且有待改善的一些问题。
动作场面绚丽但没新意
作为商业动作大片,《Dr Strange 2》在视觉制作上交足功课,各种特效后制绚丽多彩、目不暇给,正邪双方连场打斗高潮不断、毫不欺场。
加上以恐怖片《The Evil Dead》闻名的导演Sam Raimi操刀,为影片注入不少漫威电影此前没有的恐怖元素(包括jump scare操作),不但将奇异博士丧尸化,还把Wanda黑化得犹如贞子般令人望之惊恐的女鬼,给了观众非一般的新漫威体验。
但即便如此,要挑还是能挑出毛病来的。
首先,奇异博士的法术攻防,来去似乎就只剩观众耳熟能详的那几道光圈和斗篷板斧,与邪恶博士的音符对战虽算饶有趣味,但规格出奇地小,让人难以相信当世(不同宇宙)两大法术顶尖高手的对决,仿如在玩家家酒。
Wanda虽是魔法系能人,但攻势几乎也都是由魔法促成的物理攻击,缺乏新鲜感。
丧尸化的奇异博士冤魂缠身,以四处飞散的幽灵攻敌,根本是上世纪就已见识过的画面吧,拍过卖座恐怖片和三部初代蜘蛛侠的导演,只拿得出这种过气手法,如何叫人信服?
话说Sam Raimi也有近十年没出手执导电影了,莫不是手脚生疏了?
相比之下,第一部《Doctor Strange》的扭曲镜像空间,更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震撼;《Spider-Man: No Way Home》里奇异博士与蜘蛛侠对战的幻象空间,都远比这部奇异博士续集里的打斗场面华丽精彩得多。
反派不是弱就是自己人
再来说故事,漫威剧本经常差强人意,会进场看MCU的观众,抱持着什么样的心态,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故事方面多数睁一眼闭一眼,反正超英除了正邪对决,还能玩出什么出格新路?
只要不是太烂太闷太无聊,基本都会做好迎接老梗剧情的心理准备。
但这样的心理建设究竟还要做多久?
尤其漫威大肆扩展影视作品,未来企划琳琅满目,要是还玩不出新意,恐怕审美疲劳会是必然结果。
漫威电影反派孱弱也是一大问题——这里说的弱,并非指战力低,而是角色塑造没力度。
DC单是一个蝙蝠侠,不同时代 / 宇宙的黑暗骑士催生出许许多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反派,反观漫威用了四部复仇者联盟总动员,才逼出一个Loki和Thanos。
过往20多部MCU电影,你还清楚记得每一部漫威超英独立电影里的反派?
我先坦诚:印象不深居多,有些根本想不起来,还有一些纯粹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遗憾的是,上述两大剧本毛病,《Dr Strange 2》都集齐了。
本片故事从头到尾就只是奇异博士和Wanda之间立场相左的缠斗,一个誓死要掌握穿梭宇宙的能力,一个决心拨乱反正,简单直接到要谢谢导演和编剧如此体恤不想动脑只纯看爽片的观众。
片中反派就是黑化的Wanda,完全不用再费心思塑造一个全新角色,反正复仇者联盟人多势众,每一个又都事先介绍过给观众了,借一个来用用既方便省事,还能吸引Wanda的粉丝捧场,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绯红女巫突变过程被省略
Wanda这条线在影片中举足轻重,角色发挥和情感塑造,绝对比主角奇异博士更丰富(如果漫威电影中的反派都能这么精彩该多有看头)。
问题是,片中的Wanda,并非Endgame后的Wanda,而是紧密衔接漫威头炮连续剧《WandaVision》后的Wanda兼Scarlet Witch。
没看过《WandaVision》的观众,必然对她在电影中的虚拟苹果园,跟奇异博士提到的Westview一头雾水,更不会明白在Endgame之后,虽然悲痛欲绝却还是隶属复仇者联盟一员的正义Wanda为何会变节,包括Wanda突然多了两个小儿子的设定,也只能囫囵吞枣硬受。
当Wanda向奇异博士说:“你破格,但成了英雄;我犯规,却成了敌人;这公平吗?”
相信有看《WandaVision》的观众,必定会对Wanda的忿忿不平感触良深;但没看过剧的话,对这句意味深长的心声,肯定毫无感觉。
其实即便你看过《WandaVision》,也会觉得Wanda的偏激和黑化来得太突然,几乎没有任何铺陈,就宣布她站在奇异博士的对立面。
《WandaVision》剧终时,Wanda虽然还是无法接受幻视逝去,但思想仍未走入死胡同,手上的黑暗神书也仅是初涉,可惜这原本应该处于进行式的一切,在电影中完全被略过,观众都被迫接受突变后的完成式。
不顾前传那还不如重启
据消息说,《Dr Strange 2》在筹备之时,剧组就已经有人提出要包容没看《WandaVision》的观众,为此在剧本上下功夫,务求不知来龙去脉的观众不会感觉突兀,可是这承诺不知是导演和编剧力有不逮,还是压根儿没放在心上,到头来没有付诸行动。
令人更意外的是,导演Sam Raimi日前接受外媒采访,坦言他居然没有完整看完《WandaVision》。
他说,当初《Dr Strange 2》剧本写了近一半或四分三时,才晓得有《WandaVision》剧,虽然他知道电影的故事将会衔接剧,也非常清楚有必要研究剧中故事线,才能更好续写角色动机,但最终他只看了别人所说会影响电影情节的几个剧集关键点。
身为《Dr Strange 2》导演,明知片中的Wanda将处在连续剧后续状态,却不看完“前传”不做功课,实在很难不置疑Sam Raimi的专业度。
说观众没那么多时间追剧可以理解,但你是导演,怎么可以不把“原著”放在眼里?
那你跟那位胡兵版《中华英雄》的导演、不看原著就魔改瞎拍有什么分别?
摆明了你就只想拍出你自己心目中的Wanda,而罔顾之前塑造的个性,罔顾漫威电影宇宙十多年来辛苦建立的统一性。
难怪电影中的Wanda不顾一切邪恶化会让人感觉如此突兀,这下真相大白了。
雷米导演,建议你还是不要再拍漫威,去DC吧,他们喜欢重启,会更适合你。
到时不管你要怎样把家喻户晓的角色重新洗牌,无论你将前传原著如何抛诸九霄云外,都不会有人表示震惊或骂你,可能还会有人来拍拍你的肩膀说一声:干得好啊你。
故事连贯有利亦有弊
漫威电影宇宙14年前开启,第三阶段之前的作品都无碍于独立观看,但如今MCU的连贯性越来越强烈,尤其第四阶段开始引入剧集之后,大银幕上的主故事线,几乎都由小银幕的“周边故事”来衔接。
当初以为的各自为政,早已不复存在;当初以为的少看几部也没关系,也已另当别论,《Dr Strange 2》正好印证了这点。
漫威影剧越来越多,家里的屏幕又不可能只被你漫威一家独霸,要实时跟上,开始变得捉襟见肘,最终仅剩MCU粉丝还在兴致勃勃,但更多恐怕已兴致缺缺,干脆不追了。
作品之间的连贯性固然会让故事更有凝聚力,也让粉丝对剧情和角色更有归属感,但同时无可否认的是,半路放弃追随的观众人数很可能日益趋多,这个漫威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统一宇宙策略,终将得不偿失。
多元宇宙不够疯狂
多元宇宙这个词,最早于1895年由美国哲学家兼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提出。
将这个Multiverse概念沿用到影视作品中,当然并非漫威首开先例,但玩得如此尽心尽力、发扬光大,MCU绝对功不可没。
蜘蛛侠敌人之一的Mysterio在《Spider-Man: Far From Home》曾谎称自己是来自另一个宇宙的编号833地球,算是为Multiverse搞了个小预告。
到了《Spider-Man: No Way Home》,漫威正式把多元宇宙概念放大,集结了三个宇宙的蜘蛛侠与各自的反派,缔造出一场空前奇迹。
但其实在此之前,漫威第一部动画剧《What If…?》就已将故事建立在多元宇宙基础上,发展出更多脑洞大开的多元宇宙概况。(不过这部动画剧看的人不多)
既有珠玉在前,奇异博士还打着Multiverse旗号,大张旗鼓开展多元宇宙论,自然分外让人引颈期盼,以为还会有更有别于之前的创意,可惜影片在这方面的呈现,并没有什么突破,来去又是涉足不同宇宙,见到不同的地球环境和人物,以及不同的自己罢了。
如此要说“疯狂”程度,还远不如《What If…?》和《Spider-Man: No Way Home》,电影名称中两大关键词“Multiverse”和“Madness”,尽皆不如人意,也难怪抱着大开眼界的观众会失望。
如今这亦是漫威要面对的另一大难题,标杆越立越高,观众期待值也水涨船高,今后作品要如何更上一层楼,是迫在眉睫所须探讨解决的课题。
毕竟像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群侠传大规模,大概只能十年玩一次,蜘蛛侠三代同堂的噱头则可一不可再,未来MCU还能如何给出惊喜,而不是宣传得有龙有凤之后却雷声大雨点小,只能拭目以待。
超级英雄们被秒杀
多元宇宙概念还能不能继续玩下去,除了要有能突破框框的新意,也不能忽视现有的槽点,如Wanda坚持要得到穿梭宇宙的能力,是为了要见到其他宇宙里真实存在的孩子,却何以只字不提她深爱的幻视?
为什么没想到去其他宇宙寻找可能还活着的幻视?
别忘了,幻视之死,才是她入魔的主因。(会不会正是因为导演没看《WandaVision》才忽略了这一点?)
因蜘蛛侠多元宇宙的成功,令到观众不停猜测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惊喜人物登场,《Dr Strange 2》虽没出现万众期待的汤哥版钢铁侠和复活金刚狼,但光照会高层出马(特别是X教授)还是让粉丝嗨了一番。
不过搞笑的是,绯红女巫的强大战力堪比Thanos,一票该宇宙最顶尖的超级英雄,砍瓜切菜般,完全无还手之力就被KO掉,看了都替他们难过。
讲真的,这么无厘头被秒杀的安排,就我是汤哥或金刚狼,也不会接演啦。
其实不只光照会高层,Kamar-Taj的术士群也好不到哪里去,说什么从英国香港远道前来支援,结果无论法力多高,都只会一招画光圈立护罩,这么多人只是其中一个被女巫迷惑就立马兵败如山倒……
哈啰,明知女巫手段高明,一大群人是连战术策略plan A plan B plan C都不会事前讨论一下?死死就只靠打出防护罩?
就奇异博士还有能力用幻象困住女巫,其他人是连战力和法力都差这么多就对了?
要突显主角和大boss的能耐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罔顾战力系统到如此不合常理的程度吧?
最后要说的是老生常谈,但还是想再酸一次:在《Endgame》出场的复仇者联盟成员多到数不清,但每逢各自的独立电影里就算打到山崩地裂,搞到天下大乱,但凡主角以外的superheroes都永远处于神隐状态。
目前为止,只有《Eternals》有对这件事,以他们的立场稍微细圆其说了一下。
6.5/10
本文发表于8视界专栏《满城三带黄金甲》
本文提及的漫威影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