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兽:人类才是祸害,寄生兽是解药


作者:岩明均
类别:日漫 \ 科幻恐怖
卷数:10(完全版:8)

原版于1990-1995年间出版,曾获讲谈社漫画赏和星云奖。
故事建构在人类祸害大自然的议题上,地球自然产生出怪虫,会从人的耳朵钻入体内,进而谗食大脑,虽是寄生于人体,意识上却已取而代之,成为一种全新的寄生生物。

寄生兽有思想,会思考,肚子饿会吃人,这些都是寄生兽与生俱来的生存指令。
它们外形与人类无异,头部却能变形为软硬兼备的武器,能轻易杀人,因此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威胁。


寄生兽出现的那个夜里,一只寄生兽企图钻入主角泉新一的耳朵和鼻孔不果,被迫钻进他的手臂寄生,并迅速成熟。
泉新一自此成为绝无仅有的人类+寄生兽的混合体(后来有另一个类似他的变种人出场)。

表面是怪物吃人,人类与之对抗的故事,实则作者带出了很多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性课题,主要通过泉新一和他的寄生右手的对谈,实现思想撞击。


对人类来说,寄生兽非除不可,因为它们吃人。
但对寄生兽来说,吃人是它们DNA中的指令,没有针对性,肚子饿了就吃人,纯粹是为了生存下去的行为。

但某些寄生兽在得知人类对吃人这件事强烈抗拒后,也会思考是不是可以不吃人,比如泉新一的寄生右手就只是借用宿主进食后获取能量。
另一个特殊例子是田宫良子,她为了与人类共存,决定放弃吃人,改为吃人类会吃的食物,并且发现其实是可行的。


但田宫良子的共存行为,其实违反了寄生兽存在于世的目的——寄生兽会出现,就是因为全球人口过度膨胀,危害地球,寄生兽吃人,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为了减少人口,减少大自然祸害。
所以田宫良子后来也开始被“保守派”的同类针对,认为她有“叛变”倾向。

右手曾经问新一,为何不能接受与寄生兽共存,新一不假思索回答:谁要跟吃人的怪物共存啊?
但右手的反驳,却不禁让人语塞:牛羊鸡猪也跟人类共存,但人类却吃牛羊鸡猪,在牛羊鸡猪的眼里,人类不也是吃它们的怪物?


田宫良子是极少数思想已进化到高阶的寄生兽(她甚至主动怀孕,生下人类小孩后养育),她会思考,寄生兽究竟为何来到世上,寄生兽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要回答这问题,书中倒是有一个论点,或许能解答:人类一直谴责寄生兽,但对地球而言,不断肆无忌惮破坏地球生态的其实是人类,会不会人类才是大自然的恶魔,寄生兽其实是解药?


本书画风偏简单,甚至可说简陋粗糙,对比较偏爱精致画风的我,其实有点看不入眼,但因为故事性实在太强,已经大大盖过了画功上的瑕疵,达成了瑕不掩瑜。

剧情几乎从头精彩到尾,唯独完结篇用了相当大篇幅来描写新一劫后余生的心态和日常(还有交待他跟女友的爱情),以及借助人类杀人魔来隐喻那段,我是觉得没什么必要,有该完结不完结,刻意拖长之嫌(很多畅销长篇日漫都有这毛病)。


9/10


杀戮题材日漫:

The Hijacking of Flight 601:劫机非我所愿,人质救还是不救


凶劫601航班

哥伦比亚制作的西班牙语剧,改编自真实事件。
上世纪1968 - 1973年间,全球共有384起劫机事件,堪称空中海盗的黄金时期,当中一半发生在拉丁美洲领空。

1973年5月30日,哥伦比亚航空HK-1274,被两名来自巴拉圭的足球员骑劫,80多名乘客成为人质,劫匪要求政府释放50名政治犯,以及付出20万赎金。
谈判期间,飞机于各地机场添油修理,同时释放不定数目的乘客,历时超过5天。
本剧即改编自这个史上最长劫机事件。


故事焦点围绕在两名空姐身上,由于劫机者并非恐怖分子,也非穷凶极恶之辈,于是给了机会让两名空姐与之斗智。
整个过程处理得相当紧凑好看,特别是劫机者与航空公司及地方政府的谈判破裂后的发展。

地方政府坚决不向恐怖分子低头,罔顾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性命,很叫人咬牙切齿。
不向恐怖分子妥协,或许是全世界各地政府的共识,但毕竟人命关天,当关系到近百人命之时,原则是不是还这么重要?
作为一国领导,你会先选择救人,还是与恐怖分子硬干到底?


飞机因燃料耗尽,不得不在经过的机场降落,但多地机场都不采取救援行动,反而表明不欢迎立场。
甚至宁愿免费提供燃油,喂饱飞机后,即下逐客令,有一种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自私冷酷。
当然这个烫手山芋,谁接都必然惹上一身蚁,只是不接,道义上说得过去吗?


本剧也特别注重角色刻画,尤其两位空姐与航空公司经理,演员也都演得出色。
两名劫机者也花了一集来阐述他们的经历和心态,当然此举明显是要塑造坏人被逼上梁山的无奈。

事件原型是最终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获救,两名劫机者则在中途逃离。
本剧亦以此改编,呈现了一个可能不是皆大欢喜,却是求仁得仁的结局。


7/10


更多劫机题材影剧:

Sleeping Dogs:阿兹海默的前警探为死刑犯翻案


沉睡烈犬

前警探Roy患有奥兹海默症,在治疗期间,一名死刑犯要求他为其翻案。
本着人命关天信念,Roy接受委托,开始拜访当年案发事件的相关人等,并逐渐拼凑出意想不到的真相。

肥罗从头演到尾,节奏偏慢,有一种往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氛围。
推理悬疑,文戏主导,想看警匪动作片的话可以略过。


其实主角失忆,本身就是一种暗示,很大可能最后的真相与一直看起来有如局外人的主角息息相关,老司机观众应该会猜到个八九不离十。

反转是有点力度的,可惜回过头想想之前发生的一切,就觉得不太合理。
比如相关人等明明知道真相,为何一直不跟主角明言?
相关人等要除掉主角,要自相残杀,水落石出后也让人觉得动机不明确。


Karen Gillan演个大配角,算是有小惊喜,但角色人设有点古怪,片中某些行为搞不太清楚到底为了什么。
踏入花甲的肥罗,近年产量不少,完全没要停下来的感觉,是在赚养老金吗?
钱很可爱,相信罗影帝不乱花的话,应该三辈子也吃不完,所以剧本和导演是不是该挑一下咧?


5.5/10


Russell Crowe演出电影:

寄生兽 · 灰色部队:韩剧已到管爽不管脑的地步了?


Parasyte: The Grey

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岩明均作品《寄生兽》,韩版剧集《寄生兽:灰色部队》故事完全与原著无关,只能说是借用了寄生兽的概念,要说两者属于同一个宇宙都有点牵强。

先说可看点,第1集二话不说寄生兽在大型户外派对大开杀戒,大吸眼球;之后很快轮到专门处理寄生生物的灰色部队出场,并且大肆捕杀寄生怪物,确立双方的势不两立。

雷厉风行快节奏,基本奠定动作爽片基调,若只求看一部无脑怪物爽片,《寄生兽:灰色部队》应该可以满足,前提是你不能是易晕体质,因为本剧导演(也是《尸杀列车》和《地狱公使》的导演延尚昊)对摇晃镜头情有独钟,举凡一进入动作戏码,立马将镜头晃到看了都想吐。


本文发表于8网站

The Walking Dead · The Ones Who Live:高开低走,拖泥带水


行尸走肉:存活之人

2010年首播,美剧《The Walking Dead》横跨11年11季177集,成为广大粉丝心目中无可比拟的丧尸经典剧。

之后《The Walking Dead》开拓宇宙,先后制作了3部衍生剧,但因口碑大不如前,制作组于是开展“应急”策略,改为推出正传主角挂帅的“后传”系列,包括Maggie和Negan这对宿敌合作的《Dead City》,以及弩哥的独立外传《Daryl Dixon》

今年AMC继续相同模式,《The Walking Dead》正传最大主角Rick Grimes与黑人刀女老婆Michonne的夫妻档外传《The Walking Dead: The Ones Who Live》强势上线。

作为剧里的常驻领袖,Rick的存在,已等同《The Walking Dead》精神象征,所以他在本传第9季退场后,接下来没有他的两季,似乎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


本文发表于8网站


《The Walking Dead》系列:

麻辣教师GTO 复活:美好回忆,该留在哪里?


GTO Revival

日本漫画家藤泽亨的代表作《麻辣教师GTO》,于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出版,缔造了销售佳绩,本传加《GTO湘南14日》和《GTO失落的乐园》三部累计销售超过5000万本。

1998年日本关西电视台推出12集同名改编剧,收看率报捷,为全年最高收视剧集。

饰演男主角鬼冢英吉的反町隆史,人气扶摇直上,与木村拓哉和竹野内丰并列当年日剧天王兼一代男神。他演唱的主题曲《POISON》仅出版细碟就卖出27万张。

饰演女主角冬月梓的松岛菜菜子亦不遑多让,剧集高收视大大增加她知名度,在幸运女神眷顾下,往后她参演的连续剧几乎都大受欢迎,成为名副其实的日剧女王。


本文发表于8网站


超意神探:超忆、催眠、多重人格,一盘大杂烩


一个不知名城市,发生疑似与灵异现象挂钩的凶杀案,嫌犯自首后,指明要见患有超忆症的重案组前刑警郭文斌。
郭被重召入伍,利用自己的强项,侦破这起扑朔迷离的奇案。

先说说超忆症,是指大脑异常,能记得发生在自己身上所有事,巨细靡遗,无一遗漏,即使是很小的时候,或很细微的细节,都能记得一清二楚,简单来说,可以用过目不忘来形容。


或许有人会问,那不是很好吗?为何会被归类为病症?
原来超忆症者没有遗忘的能力,也即是说,无论好的坏的、开心的悲伤的记忆,都会一直留在脑海中,而且在记得不好的回忆时,会再次涌现当时的负面情绪。
根据资料,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症,全球的超忆症者只有约80人。

说回电影,本片主角有超忆症,可惜导演没能力描述好,也刻画不出主角如何运用超强记忆力来协助破案,结果玩来玩去,更像是多重人格——是的,就如刘青云的《神探》那样。
还要穿插催眠,但都是老梗,只能说编剧(也就是导演本人)没什么创意,只是拾人牙慧,炒出一盘冷掉的大杂烩。


拍摄手法很网大,各种凌乱的剪接来表达混乱处境和精神状态,但诠释得很糟,感觉又cheap又无聊。
剧情很废,资讯量大却处理得极为散乱,硬反转,推理过程不清不楚,看得相当痛苦。
其实单看开场无聊的装神弄鬼凶杀案,就不太想继续看了,如果不是张家辉主演的话,不会看下去。


渣渣辉依然很敬业,各种幻想中的自我,算是极有诚意的表演。
可能他近年都在演严肃角色,难得可以“乱搞”一番,当作是重拾一下过去搞笑时期的自己吧。
不过还是想说:张先生,你也到了饥不择食的时候了吗?


2/10(3分给渣渣辉,但扣一分因为他乱接戏)


刘青云的《神探》系列:
神探

神探大战

催眠相关犯罪电影:

出租家人:我有家人,你想租吗?


香港英皇电影制作的剧情片《出租家人》,曾志伟监制兼主演,伙同陈家乐、周家怡、恬妞,描述了一个先喜后悲,结合诙谐和温馨的“家人”故事。

甘草级临时演员志光,对演戏无比热忱,却一直不受导演青睐,因从不计较酬劳,让偶遇的家聪颇感兴趣。

原来家聪经营“出租家人”公司,经常需要临演协助扮演家人,于是邀请志光加入,后者自此找到有用武之地。


本文发表于8网站

哭声:哭弄玄虚


The Wailing (2016)

广受好评且获得不少韩国大钟奖和青龙奖,但不好意思我又要反其道而行了,因为我认真不觉得有啥特别好看。

先说题材和剧情,就一般恶鬼附身和法师驱魔片,过程毫无新意,依靠演员演得好撑场,以及血浆量充足罢了。


男主角定位为警察,明显是要塑造迷信与非迷信的对立冲撞,因为警察办案讲求科学验证,不能搞牛鬼蛇神,但这已是老梗了。
然后警察必定是一开始不相信怪力乱神,之后亲身体验后,不得不相信,才开始寻求相关救援,拜托,这更是老梗中的老梗。

片中被鬼附身的受害者的癫狂模样,不就是丧尸样,还是一点新意都没有。
看到片长两个半小时,其实已心感不妙,果不其然,节奏慢,剧情拖,很多情节根本没必要,很多时候边看边滑手机,还数度更专注在手机上,若删成一个半小时,可能会好一点点。


最受不了是故弄玄虚,为误导观众,一直不揭晓谁才是恶鬼,又刻意将一些角色弄成似乎是恶鬼又不是恶鬼,但前后设定完全无法自圆其说。

比如日本人一开始就已红眼吃生肉,摆明是恶鬼,但中段又刻意将他刻画成很可能只是一个怪人,或巫师。
如果他是恶鬼,就是不死身,为什么跌下斜坡时惊慌失措,还要躲避追捕?
如果他是恶鬼,还需要暗地里做法吗?做法是人的行为好吗,鬼还做什么法?


后来又借黄政民饰演的法师,说日本人其实是在帮忙驱魔。
但到最后又揭示日本人就是恶鬼……整个乱七八糟,不懂到底在讲什么鬼。

神秘女子是不是恶鬼,也是一个谜,或者应该说,又是导演刻意搞来误导观众。
如果她是鬼,要对付她要对付的人还不容易,要如此大费周章?
如果她是鬼,为什么会放过日本人?
如果她是鬼,干嘛最后还跟男主讲那么多废话?


而且她说女儿回家了,但在鸡叫两声之后男主要回家时,又大叫男主不要回家,如果不想男主回家,干嘛要说他女儿已经回家,这样男主当然更想尽快回家了不是吗?
如果她不是鬼,那为何法师见了她就狂吐?
如果她不是鬼,那她是谁?

反正谁是鬼这主旨,在片中被玩得很不聪明,反反复复唬弄观众,却在剧情上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


结局更是故意扰乱,弄一些模凌两可的五四三画面,搞到好像很烧脑酱,其实就没把故事讲完讲好,乱留一个模糊不清的结局故作高深——最讨厌就这种,根本是摆烂手法。
PS1:小女孩演得好。
PS2:导演的处女作《追击者》我是喜欢的。


5.5/10


导演罗泓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