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著龙虎门 016-030:为龙虎门去养一身伤


好久没写金龙,上次写是罗刹总坛和火云邪神玩完之时。
之后就开天窗到现在,没写,是因没动力,金龙节奏实在是阿婆缠脚布,每期看到意兴阑珊,没有一丝追剧的兴奋和期待感,自然也不想写。
不晓得是不是真的还有读者对现在的金龙大呼过瘾?还是老黄依然执迷不悟?


彬龙金龙,人走茶龙
当年新彬龙虽烂,却能烂到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话题,也算功德无量。
之前FB有两个港漫群组,总是每星期满满都是新彬龙各种相关讨论、开骂、嬉笑贴文,持续了三年。
因为几个月没写金龙读后感,也就好一阵子都没再去刷群,前些时候心血来潮,再进去逛了一下,竟发现根本没人在谈论金龙。
前后对照,只能说,人走茶凉,亦可看出金龙究竟有多无聊,连引起丝毫话题的功能都欠奉。


格数多了
先说我看到金龙的好,反正不多,很快说完。
第一点是每页格数变多了,或许是因为文戏增多,往事细说,老黄没有要跟往事干杯,反而大肆拥抱往事,每个新出场人物角色,都狠狠细说从头一番,偏偏这些角色的往事不堪回味,大都千篇一律,严重欠缺新意,残过粤语残片……
诶抱歉抱歉,说好是要先说优点的,忍不住顺手弹了一番。


见招拆招
另一好的,是武打有回复旧龙时期那种功夫片式的见招拆招方式,少了摆pose纯画气势的问题。
老黄对此也在后记自吹自擂过,宣称要想这些招对招的武打画面,死了很多脑细胞,很有讨拍的意味,但我就想问:啊这不是你作为龙虎门作者的本分、该做的事吗?
港漫已很久很久很久不守这本分了,现在只不过做回本分,好应该的,别再叫苦了。


一期分两半
优点说完,说回刚才没讲完的缠脚布。
从白莲教篇开始,老黄将每期故事一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现在式,一条是往事。
感觉有点像以前旧醉拳初出版时那样,半本醉拳,半本中华英雄。
当时一开始很不习惯,毕竟每周只看15页醉拳故事,很不过瘾,到中华英雄越来越好看之后,不过瘾变成双倍,醉拳不够过瘾,中华英雄也不够过隐。
如今的金龙,正走回当年的老路。

花了点时间,做了个约15期小统计,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会说剧情节奏慢如龟(期数以半本为准):

王小龙孤身到韩国,与王海蛟开战,打了期;
王海蛟斗刀痴,打了期;

石武夫和碎骨门主的恩怨往事,讲了期;
石黑龙恶斗碎骨门,打了期(其中四期是独斗碎骨门主);

细说媚娘,细说了期;

石黑龙+王小虎恶斗鬼将军+黑白无常,打了期(最后一期是斗毒将军);

三个白莲将军往事占了期;

银鹰往事讲了期。

以上,就是罗刹扑街后,进入白莲篇的约15期故事进展。
说进展都太抬举了,根本是原地踏步,现代线的剧情简直慢到顶不顺。
单是营救石武夫一役,就打了13期,正派只有石黑龙和王小虎两人,反派主要也就碎骨门主、鬼将军、黑白无常……13期(近三个月),有必要吗?


一条战线打太久
而且这13期之间,每期都用半本来讲老掉牙的角色往事,严重打乱现代线故事节奏。
以前旧龙一场战役,是分多线战事,各别叙述,不同的人物打斗,外加意想不到的战斗过程和结果,即使打了好几期也依然不减精彩度(但肯定不会打足13期这么夸张),这次金龙的游乐园战役,由始至终都同一条战线,打得更多夜又长,还打得不好看,不视觉疲劳才怪。

往事不回味
那些往事,难道不能缩减或干脆不要吗?
从旧龙到新龙,各种往事模式早已消耗殆尽,金龙所写的往事,只是在重新包装旧人物,故事并没有推陈出新,实在很没看头。
若按照同样操作,再每一个新人物出场都这么介绍生平重提往事,那金龙早晚变成残龙。

封面图文不符
金龙还是改不了封面与内容图文不符的坏习惯,这15期里面,就有三期封面大剌剌摆着新人物(上图),但实际当期内容中,这些封面人物只出场一页。
这种封面党行为虽非大问题,但还是会引起不佳观感,有种被骗的感觉。

金龙画风明显与新彬龙不同,虽然我很不喜欢新彬龙如草图般的潦草画风,但金龙的鲜肉型画风又有点过于卡通化,只能说,两龙各走极端,中庸之道果然是不好掌握的门道。

手指功
有点好笑的是主笔似乎很喜欢让人物讲话时伸出食指,似乎是为了让画面不至于都是单调的大头照而做的调整。
但出现率太频繁,会觉得这些人物很造作,讲话时都像戶外新闻播报员,一定要配搭一定的手势。
注:上图下排是觉得小虎在感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时,还能顺便叹咖啡,有点滑稽。

说到手指功,上图这位好莱坞巨星就很经典。
不过这种手指手势,相信大家还是会不期然想到下图这位哎哟不错哦。

最后还是想说之前就说过的:为什么要重启?
同一人物有三代不同造型背景人设,学漫威蜘蛛侠吗?(现在是几乎每个新登场人物,都会有读者在群组分享三代比较)
若将现在的金龙故事里的反派人物,全都换成新角色,不会更好吗?
剧情和故事都全换新的了,却套用在旧人物身上,变成半新不旧,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还是说,没有了这些旧人物的黄金包装,金龙的故事,其实根本老套到没人想看?

最新消息:勇哥复活?
火云邪神要复活了,当初他死于冰封,没被千刀万剐,就猜到是为了让他日后有机会还阳所铺的屎桥路,证明老黄所想的,大家早已看透。
最新后记如此写道:“邪神真係好勁好好睇”、“重未去到黑級,好想睇佢無敵天下”⋯⋯
讲真,有人这么说?谁?请站出来自首。
热烈讨论?期待邪神回归?真的假的?
这个后记专栏名称我看还是别叫《画后炮》了,干脆叫《大炮仙》吧。

最后送出一首歌《修炼港漫》,献给龙虎门及港漫旧时光同好:

修炼港漫的心酸   学会放好旧龙的渴望
我们那些信仰   要忘记多难
远距离的欣赏   近距离的迷惘
谁说圣上会练到十阳
邪神有的爱   我们不可能模彷
修炼港漫的悲欢   我们这些努力不简单
快乐炼成泪水   是一种勇敢
几年前的幻想   几年后的原谅
为龙虎门去养一身伤
别讲想念它   我会受不了这样


追回:

Clown in a Cornfield:力图赋予意义的砍杀片


玉米地小丑

日落西山的小镇,当年辉煌的象征,成为今日的杀人祸害。

十足十的砍杀类恐怖片常见操作,一开始是一对情侣在无人的角落坏坏,然后遭残杀——可惜的是竟然没有任何色情或裸露镜头。
接着是一对父女从他乡搬来定居,颜值不错的女儿初来乍到,就与一班捣蛋鬼同学厮混。


据说黑人角色总是最先遭殃,直到DEI盛行后才免除了这个惯例,但本片居然还是延续传统,两个黑人男女同学,分别成为男女阵容中率先当炮灰。

杀人魔是眷恋过往的旧人——们,为这部砍杀片增添了一丝讽刺意图和犯罪动机,虽然并不重要。
血量算充足,但杀戮新意不高。
导演15年前执导的《Tucker & Dale vs. Evil》,还比较有趣。


4/10


导演过往电影:

无赦之仇:用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Mercy for None

漫画改编的黑帮动作剧,拳头就是一切,武力说了算,再有脑,再多的老谋深算都不管用。
故事骨架是隐居高手复仇记,枝节是黑帮内讧+争权夺位+黑警搅和。

这部剧我看得很忙,因为要一直转换速度——打架时1.0,文戏时1.25 / 1.5。
如John Wick一样的打架戏都能拍七集剧,但里头所有文戏真的都不重要,因为到最后还是苏志燮的拳头话事。


因为是漫画改编,所以打架也满满漫画感,男主的打架方式与地表最fit马东石大叔一样,都是话不多说,一拳KO掉一个喽啰,都是很明显的送人头操作。

男主只有几个能与他分庭抗礼的对手,一个是窄巷困兽斗的大汉,但男主拿着刀狂砍,对方不闪不避挨刀,不死才怪。
一个是格斗家,男主一面倒被揍,貌似无法力挽狂澜,但其实在看这幕戏时就在想,会不会又是用利器突围逆转?
结果果不其然,这取胜方式几乎是必然,否则一个精神爽利,一个筋疲力尽,两个都赤手空拳的话,男主不可能打得赢。


最后一个是杀死弟弟的小刀杀手,这个就更没悬念,双方条件均等,单对单基本没人打得过男主,是传说,也是事实。

被揍、被刀刺、中枪,之后都还能一边气喘如牛,一边继续打架赶路。
铁拳不死身的存在,已是武斗戏的一种常态模式,但这趋势还能持续多久?
看John Wick明明在第四集死了都还要翻生拍第五集,就是答案。


6/10


苏志燮演出电影:
局中局

李浚赫演出影剧:

藏海传:靠顶流男主撑收视的权谋剧


人生苦短,要看的影剧太多,曾经有段长时间,我已完全放弃追剧,因为所须耗费时间太长。

近年重新“投入”看剧,但仍会先观望网上评论评分,才决定是否下手,更关键的是剧集长度,但凡25集以上我都尽量回避,免得赔了时间又看不爽。

最近看了40集的《藏海传》,真可说大手笔了,当然不是为了肖战,我对他无感,尤其看过他在徐老怪拍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演出郭靖的表现。

会入坑完全是因该剧打着古装权谋大戏名堂,对这题材,我还是有所偏爱的。


本文发表于8视界

The Ugly Stepsister:暗黑版一朝变凤凰


丑陋的继姐

挪威女导演编导的北欧电影《The Ugly Stepsister》,以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灰姑娘》为蓝本,集合黑色幽默、肉体恐怖、讽刺元素,打造暗黑版灰姑娘,将美好童话幻想,颠覆成残酷无情的血泪故事。

别说没提醒,这是一部分分钟会被恶心到的电影,但你若想见识一下女为悦己者容能去到什么极致,倒是可以看一看——记得别边看边吃就对了。


本文发表于8视界

Sinners:吸血鬼的自由


罪人

执导过Rocky外传《Creed》及两部《Black Panther》的美国黑人导演Ryan Coogler操刀超自然恐怖新作《Sinners》,开出红盘好评。

IMDb平均7.9分,烂番茄影评人97%新鲜度、观众96%,豆瓣7.7分。
电影耗资9000万美元,至今斩获3.5亿票房(电影仍未下画),可说叫好叫座。

故事说1932年,黑人孪生兄弟Smoke和Stake在芝加哥黑道混了几年,回到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尔的家乡,用偷来的钱买了一间锯木厂,改造成只服务当地黑人的歌舞娱乐场所。


本文发表于8视界

雄狮少年2:我辈岂是蓬蒿人


故事延续上一部,阿娟、阿猫、阿狗三人完成了舞狮比赛,因阿娟要筹钱为父亲治病,于是来到据说遍地是赚钱机会的上海谋生。
人生地不熟,三人处处碰壁,阿娟到工地做粗活,却被工头把钢筋遗失的账算到他头上,无辜被开除。

正当三人走投无路,意外获得一次参加格斗大赛的机会,阿娟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再次化不可能为可能,踏上格斗选手之路。
从舞狮到格斗,形式虽变,但精神依旧,其实舞狮基础也是要练武术,而舞狮练就的超强腿力和灵活度,正好也为武术腿法加分,两者并无冲突,且相得益彰。


落魄武馆遭大型格斗俱乐部打压、潦倒格斗家寄望重振雄风、无名小子一夜成名、竞赛幕后黑箱作业等等,都是很俗套的剧情,比较有新意的是拳套内加石膏粉。

影片胜在出色剪接、配乐,以及功不可没的格斗设计,过招堪称行云流水,且集结西洋拳击、巴西战舞、泰拳、传统中国武术,相当赏心悦目。


美中不足的是阿娟最后使出的三绝招,并没有太让人惊艳,有点可惜。
野草堆后的奇招,让人期待,但只是意象型显示,少了令人出乎意料的设计。

不过整体而言仍是很不错的格斗动画片,比那些what if的好得多。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就很热血。


7.5/10


前作:

铁拳驱魔:一拳把恶魔打回地狱


Holy Night: Demon Hunters

铁拳大叔马东石身兼制片、编剧、主演。
基本没什么故事可言,就是一组三人各司其职的驱魔团队,为一个被凶猛恶灵附身的少女驱魔。
虽然有一些主角过往的阐述,但并没有为之后的驱魔产生什么callback作用。

驱魔采取很西式的模式,过程耳熟能详,到最后依然是恶灵被叫出名字就会退散。
驱魔六步骤算是比较新鲜一点的点子,剧情推展期间也会打上字幕,科普一些驱魔知识——当然会有乱掰成分,不过说得头头是道基本可以加点分,好过那些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驱魔片。


马东石虽是主角,但他擅长的是物理攻击,在驱魔的时刻就显得没什么用,只能硬搞一些邪教成员给他当拳靶,让他这个男主角有用武之地——感觉他在本片比较像驱魔师的打手。
驱魔重任落在团队的女成员身上,虽然手法都西式套路,但还算胜任了这个重要位置。


因为马大叔功能低落,只好在结尾部分让他变身,逐之一拳将恶魔打回地狱——其实看了蛮滑稽的。
影片用大量闭路电视画面来呈现灵异现象,但依旧没啥新意,吓人只靠鬼上身跳吓。
马叔揍人揍腻了跑去揍鬼,效果实在不怎么样,还是回去揍人吧。


5/10


马东石演出电影:
鱿鱼游戏2

景收真演出剧集:
窥探 MOUSE

郑知苏演出影剧:

魔鬼的计谋 · 死亡密室:游戏是其次,人性是看点


The Devil's Plan: Death Room

韩国实境游戏综艺节目《魔鬼的计谋》第2季,定名《魔鬼的计谋:死亡密室》),全12集本月上映完毕。

上季找了12位各领域高智商参赛者,密闭7天,在设计精巧的各个游戏关卡厮杀,播出后大获好评。

新一季增加2位玩家,14人在近似环境和环节中激战,争取唯一优胜,再次展现各种善恶光暗的人性冲突。


本文发表于8视界

前作:

执法者们:嚣张反派无法无天,执法单位无能为力


香港邵氏与中国杭州优酷合制警匪港剧《执法者们》,由黄宗泽、马国明、陈豪、宣萱、吴启华、罗子溢等主演,讲述警廉律三大部门携手合作,长期追查犯罪集团首脑,经历连场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次跳开惯例,先从角色与演员说起,因演员阵容正是本剧吸引人观看的一大因素。

黄宗泽饰演重案组高级督察周俊杰,是热血干探,虽为高级督察,却事事亲力亲为,身先士卒,不过黄宗泽演技甚为木讷,与角色的热血本性不太相符。


本文发表于8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