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se
医学发达,如今孩子在娘胎之中,已可通过各种扫描检测,探查出未出世的胎儿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若不幸确认,父母是否还愿意把孩子生下来面对更艰苦的未来?
而身为父母,又有多大权力决定自己的孩子该不该被生下来?
去年播映的犯罪韩剧《Mouse 窥探》)以此为主题,创下tvN近两年最高收视,大结局的实时线上收视率高达90.6%,刷新记录。
灵感源自真实案件
此剧灵感源于2017年韩国仁川国小女童分尸案,凶手为17岁金姓少女。
经医生鉴定,金的基因中缺少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一辈子都无法感知他人痛苦,即使是自己附加痛苦在他人身上,也不会有任何负罪感。
金被捕后被问及什么事会让她感到痛苦,她说:“天气这么好,我却无法去看樱花。”
对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完全不在乎,只在乎没得去赏樱。
如此无情的答案,当然惹恼了全韩国,却奈何不了金,她的意识之中,根本不存在后悔,更不会忏悔。
被害女童的父母“希望被告能够了解我家孩子是多么珍贵的存在”,最终也只会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期望。
《窥探》编剧以此发展出一个正邪理念对立却又交错的犯罪故事,背景设定为通过检测,可确认胎儿具备(犯罪倾向)精神病基因的时代,政府也为此内部投票表决是否对此进行强制堕胎。
颠覆性反转是重点
本剧一开始就出现冷血连环杀人案,凶手更早早落网,以快节奏和充满视觉刺激感的凶杀画面引人追看,同时也为犯罪基因这个主题埋下伏笔。
接下来时间快速推进15年,当年的凶手在牢里已双鬓苍白,当年凶杀案下幸存的小孩长大当了警察,因自身经历,特别关注变态杀人犯。
一名深得邻里欢迎的善良警察,则开展另一条故事线,并阴差阳错介入新的连环杀人事件,因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警察追查凶嫌的猫鼠情节,属于一般犯罪片常见模式,没什么特别。
是当凶手“意外”伏诛后,剧情才急转直下,出现颠覆性反转。
剧中穿插的几个“邪恶小孩”画面,成为悬念担当,一直也不揭晓谁是谁,让观众不停猜猜猜,还刻意制造混淆。
反复不定显得拖戏
中段的反转自然是全剧杀手锏,但之前的铺陈和往后的发展,则显得过于冗长。
尤其查案中各种抽丝剖茧,很多时候都源于查案者的疏漏和盲点,甚或不愿接受不想接受的事实,造成过多重复性,难逃拖戏之嫌。
男主遭逢人生剧变,当然难以承受,需时间来缓解也是应该,但经历怀疑、求证、后悔、接受等渐进过程巨细靡遗,又是犯上了反复不定的毛病,有点拖拉婆妈,大大影响整体紧凑度,甚至让人在观剧时生出到底“有完没完”的心里OS。
女主是另一个充满质疑性的存在,戏份不少,但对剧情推展没什么实际作用,刻意制造的悬念和冲突也不特别吸引人,感觉是为了让整部剧阳刚味不要过重而添加的调剂线。
最后的阴谋论,让原先还觉得有趣的主题,落入老梗套路。
暗里行事的地下组织成员以纹身做标记更是老派作为(而且还纹在如此显眼的部位是怕人看不到吗)。
20集剧,若去芜存菁缩减成10-12集应该会精彩得多。
必要教育存在价值
人的基因潜藏犯罪性,有点类似荀子所说的性本恶。
在确认胎儿有犯罪基因之后强制堕胎,等于认了人性本恶,也抹煞了所有日后可能左右孩子的教育与环境改造。
若是如此,父母和教师还有教导的责任吗?孩子还有学习的必要吗?
既然先天已注定,又何必后天努力?教育还有存在的意义?
反之,若还相信初来乍到这世界报到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基因不影响长大后的认知和意识,那犯罪基因的研究就是多余,执政者也无须辩论该不该落实强制堕胎。
这课题其实可以有不小的探讨空间,可惜编剧似乎志不在此,开了个头之后,就往犯罪悬疑爽剧走,专注打造出其不意的反转效果,希望观众看了会拍案叫绝。
这目的,倒还真达到了。
6.5/10
本文发表于8视界专栏《满城三带黄金甲》
朴柱炫演出剧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