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saw Ridge:战争片可以可怖,更可以热血


血战钢锯岭

血淋林的战争片,比恐怖片更恐怖。战场上的人类,比鬼怪更可怕。

所以需要英雄——真实的英雄。

我们是幸运的。
没经历过战争,无须体验那种无法想象的可怕杀戮。
身处在敌我分明的修罗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当下,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不要携带任何武器,不会伤害任何人,包括敌人,你即使不觉得他是白痴,也会认定他是疯子。
“不打倒敌人,你要如何保护同僚?”
“我是去救人,不是杀人。”
“战争的残酷不是你所能想象的,放弃吧。”
“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如此残破,我才需要尽一点绵力去修补。”
这,并不是虚构情节,是真人真事。

二战时期,冲绳岛上美日交锋,双方死伤数以万计。
钢锯岭一役,美方军医Desmond Doss中士赤手空拳在战场上独力救回75名同袍。
战后,受颁国会勋章,是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曾有拒绝服役记录而获此殊荣的军士。
他秉持的,是坚定无比的信念。


如果你以为他一路走来通顺,那就错了。
入伍后Desmond不碰枪械的古怪想法,给他带来了一大堆麻烦,同僚对他拳打脚踢,上级想尽方法逼他退伍,但皆无法令他动摇。
最后将他控上军事法庭,幸好及时到来的特赦,让他获得史无前例的优待,得以只携药品不带枪支上阵。

本片是Mel Gibson继《Apocalypto》后十年磨一剑的导演作品。
提名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虽都无斩获,却也可见受关注赞赏的程度。


影片前半部都在交待主角的成长,以及信念的形成。
穿插了动人的爱情与亲情元素,让这部战争电影情感更丰富多样,而不仅是同僚间的战斗情谊。
最震撼的当然是后半部的战争场面,枪林弹雨、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导演坚持不靠特效后制,全实境拍摄,逼真到你绝对目不转睛。

Desmond在钢锯岭上独自进行救援,即使随时送命,筋疲力竭,仍然不停地告诉自己“再多救一个”。
你会不禁审视自己,是否也会对自己的信念如此坚定不移。
如果你看过《Braveheart》,一定要看《Hacksaw Ridge》,让Mel Gibson带你再一次感受久违的热泪盈眶与热血沸腾。


9/10


本文刊于i周刊


Allied:荡气回肠比枪战动作更憾动


间谍同盟

不着重动作,复古式的浪漫谍战片,荡气回肠或许更震撼。


习惯于视觉效果的现代观众,几乎已将谍战片等同于动作片或枪战片。
执导过《Forrest Gump》的奥斯卡大导Robert Zemeckis不随波逐流,拍出浓郁复古情怀,文戏居多的特务电影《Allied》。

盟军特务Max到摩洛哥,与在当地行动的法国女间谍Marianne假扮夫妻,行刺德国大使。
事成后两人金盘洗手,更因合作时产生情愫而结为真实夫妻,于伦敦定居。
好景不长,Max某天被上头召见,指Marianne其实是纳粹特务,若情报证实无误,Max得亲自手刃爱妻,否则就被判以叛国罪。


首先,不得不赞美的是美术、服装、场景等等的视觉设计,让人犹如进入时光隧道般去到1942年,极其真实地参与了当时的上流社会奢华,让一直以来只能通过文字和想象的二战时期情景有了画面上的对照。

Brad Pitt饰演久经训练的内敛特务,非常称职,看他明里暗里对付敌人的果断老练,到得知爱妻的谜样身份时的痛苦挣扎,情绪掌控到位,若非俊秀脸庞有面包发酵迹象,分数会很高很高。


奥斯卡影后Marion Cotillard在电影前半是一个执行任务时精明干练八面玲珑的女特务,后半成了相夫教女的贤惠妻子,尽管转变大,却演绎得顺畅合理。
她由始至终身份不明,导演也不显露蛛丝马迹,让观众悬念一直维持到底。
甚至最后在车上顾着女儿,眼见敌人环伺,知道车里有手枪的她,仍然让人猜不透她会如何处理最关键的一刻。

影片节奏明快起伏大,有人觉得前后不呼应,基调不统一,我却认为是对这对战地鸳鸯人生不同阶段的描述,并不突兀。
当然明显的缺点还是有,如Marion身份交待不明确,谍对谍手段也没令人惊叹,但作为不只是充斥甜言蜜语的爱情片,无奈又遗憾的揪心,更动人。


6.5/10


本文刊于娱乐周刊


心灵时钟:走投无路还会准备礼物?


有些伤痛,很难愈合。
所以只能被动地仰赖时间缓慢地治疗。
总是会说,逝去的亲人绝不想看到你沉沦。
但也只能,努力。


九岁男童叶蓝与父母姐姐同住在海边屋,一家人单纯快乐过日子。
某天,父亲骤然逝世,余下三人从此活在悲痛之中。
叶蓝生日之时,收到了父亲生前寄来的礼物—— 一台已停止操作的怪钟。
他决心找到修好钟的途径,解答心里的疑问。

这是导演蔡银娟继2012年《候鸟来的季节》后,执导的“心灵三部曲”第二部。
本地观众看本片,目光当然在所难免聚焦在阿姐范文芳身上。
文芳饰演强忍伤痛,努力带领两个孩子继续正常成长的母亲,算称职,演技没啥好挑,虽然觉得哭少一点,悲痛到要崩溃的内心戏再多一点会更好。
真要挑的话,是她与妹妹深夜同榻而谈,说“如果不是为了两个孩子,早就一起去见他了”的对白有点粤语残片,不过不是她的问题。


李李仁戏份不多,他戏中自杀,导演仅在几个回忆片段中交待了原因,力度似乎不够,让人置疑如此爱家爱妻爱子女的人自寻短见的可能性。他自私地求一己解脱,留下妻儿承担痛苦,却又想方设法在死后让家人振作,真的是让人不知该骂还是该赞。

饰演叶蓝的谢飞,一开始觉得他外型并不讨好(虽然这样讲一个小孩好像很不好……),所幸他把失去父亲的难过、自责、茫然,以至仅有的两三次爆哭,都掌握得不错,分数有加回。
姐姐叶澄似乎是配角式地存在,处在尴尬年龄,夹在母亲和弟弟之间。
她为父亲的死,一面指责曾与他大吵架的母亲,一面又自责没去跟心情低落的父亲讲话,且完全没地方倾诉发泄,或许,才是最痛苦孤单的一个。
大家看本片时别忽略了这个人物和饰演她的余若晴。


本片剧情上有两个相当碍眼的瑕疵。
一,是与怪钟有渊源的父子突然出现。本片重点放在感人肺腑,就该让情节越自然越贴近生活才好,太转折巧合的设计,并没有让剧本加分,反而是一种破坏。
二,是决定了以自杀解决问题的人,在走投无路寻死前,是否真的还会苦心积虑安排三份礼物,在自己死后的三个特定日子寄送给家人?(尤其给女儿叶澄的礼物不是要就有的)

当然,如果不嫌太催泪,看戏时感动还是会的。
因为人生最痛之一,就是永远来不及向你生命中最重视的人说,对不起。


5/10


本文刊于i周刊

三少爷的剑:风格强烈的是尔冬升、徐克,还是古龙?



好看的武侠片近年来太少了。《三少爷的剑》让人寄予厚望。
虽然有徐克,但有尔冬升,所以,这其实是一部古装爱情片。

公认武林第一剑的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厌倦了武斗生涯,诈死退隐,甘心当一个平凡百姓。
武林世家家主慕容秋荻曾遭谢晓峰悔婚抛弃,却始终念念不忘,希望谢晓峰回心转意。
在发现一个青楼女子可能是她的新情敌后,动了杀机。
同时,剑术高手燕十三为了印证自己的无敌,千方百计寻求与谢晓峰决斗的机会。

《三少爷的剑》是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计划中“江湖人系列”的第一部,却因古龙英年早逝而成了唯一一部。
也由于是古龙晚期作品,他有别于一般传统武侠小说的新派浪漫风格非常强烈。
古龙作品何其多,尔冬升为何选这一部?
原来,1977年邵氏开拍《三少爷的剑》,当时饰演谢晓峰的就是尔冬升,他也因此一炮而红,后来开始执导演筒之后,就一直想重拍此片,几十年后终于实现。


如果你看过古龙的小说,就知道他写法很另类,几乎看不到招来招往的描述,两人对决往往在电光火石、刀光剑影中就分出胜负。
拍成电影,当然很难这样处理,要不然就变成只看得到文戏的武侠片了。
所以在保持古龙原著精神和满足观众视觉之间取得平衡,显然就是尔冬升和徐克的最大挑战。
徐克在《黄飞鸿》系列后的武打设计上无甚大突破,反而非常期待首次拍古装片的尔冬升能否展现新意,像当年李安的《卧虎藏龙》带来的震撼感那样。
结果,看到了行云流水的动作场面,但,不觉得特别。

古龙小说中的爱情非常重要,甚至很多时候成了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
电影里的爱情当然也举足轻重,慕容秋荻因爱生恨,却不愿承认自己爱的只是三少爷的显赫身份地位,从可怖到可悲,都相当深刻。
江一燕拿捏到位,可说是全片亮点。
反倒是青楼女子小丽与谢晓峰的淳朴爱情发生得太快,以及慕容秋荻书童对女主的死心塌地,都太刻意。
而书童最终身份揭露更是最不具说服力的转折,为本片剧情最大败笔。


林更新和何润东对当世两大高手的演绎都还好而已,前者其实诠释心灰意冷又颓废的“没用的阿吉”时很自然,但一恢复三少爷后就显不出应有的气派;后者则是在过招时表情过多,很不符合高手风范。

本片导演虽然是尔冬升,但片中偶尔冒出来的小诙谐还是让人觉得很徐克。
远景大场面都拍得幽美有气魄,但整个观影过程总是有一种在看1980年代武侠片的感觉。
有人说是导演和监制刻意营造的复古感,是对当年《三少爷的剑》的致敬。
你觉得呢?


5.5/10


文刊于i周刊

冲天火:等不到久违的港式暴力美学


说到香港大导,林岭东当然占有一席地位。
这次一票帅哥美女在他手下,能否唤起久违的港式暴力美学体验?

从事再生学的潘教授在一次工作室意外大火中丧命。
数年后,大富豪投资的机构“天空一号”,由潘教授的两名得力助手掌舵,并成功研发出治疗癌症的方法。
潘教授之子深信父亲当年是被谋杀的,并组队抢夺“天空一号”的干细胞样本。

同时,一个青年带着癌症末期的妹妹求医,卷入了干细胞样本的争夺战。
一直秉持正义而为的潘教授女助手和良心发现的保安主任,决定与惟利是图的机构管理层对抗。

香港导演之中,徐克、吴宇森、林岭东是奠定港式暴力美学并发扬光大的佼佼者,虽然他们近年来作品水准参差不齐,甚至还被批无复当年之勇,但有经历过他们年代电影的观众,想必还是憧憬的。


《冲天火》剧情非常简单,简单到让人置疑这个年头还在拍复仇、争夺、欺师灭祖、大义灭亲的戏码是有多怀旧。
老实说一开始看到“再生学”和拯救人类,以及“天空一号”这么“怂”的名称,已不难猜想到故事的发展及必然随之而来的尴尬了。
片中飞车追逐、肉搏打斗、枪林弹雨,纯视觉而言其实还是过瘾的,只是一到剧情推展交待,整部片子精彩度就被削弱,因为“做戏”及不合理的地方实在太“耀眼”。

林岭东这回找来两岸三地当红俊男美女,确实为影片总体颜值增添了吸睛度。
吴彦祖的帅无须多说,已经到了观众基本可以原谅他没演技也ok的地步,片中的内心挣扎虽然不到位,但起码耍帅部分及格了。
张孝全为救妹妹赴汤蹈火的硬汉形象极为讨好,可惜剧情不足处让他变得有勇无谋,名字叫“家家”更是叫人头上三条线。
张静初基本只算称职,最后为了突显坏蛋的邪恶而落得的夸张下场,很……让人无语。
郭采洁整部戏里就只看到她哭着叫着冲来跑去,虽然一直说心疼哥哥、心系朋友,给人感觉却是添乱多过建设。


叫人眼前一亮的反而是饰演杀手“大狼”的李海涛,不多话、视死如归、不问对错只要完成任务的个性,配上利落身手,很赞。
结果网上搜寻《冲天火》主要演员名单中,竟然没有他,着实是欠了他一个公道。

港式暴力电影未来依旧还会是重要片种之一,因为娱乐性跑不掉,能确实满足很多爱看中文电影的观众。
只是要再碰到一部好的,就不得不怀抱耐性了。


3/10


本文刊于i周刊

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反市场的任性之作



是否延续冯式黑色幽默,是能再次突破?

冯导终于要一次任性之作了。

 

官压民冤案自古多不胜数,于是也成就了反面的民告官热血对抗事迹。

 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就是一部讲述现代含冤村妇,循级向上告状还清白的故事。

 

李雪莲和前夫想要有两个孩子,为了逃避违反一子化政策的罚款,决定假离婚。

岂料前夫期间与另一女子结婚,被抛弃的李雪莲前往告发,唯法庭判处之前的假离婚有效。

她深深不忿,从法院院长、县长、市长,一路上述,却都被敷衍了事。

李雪莲希望前夫亲口认错后她就放弃追究,岂料前夫反指她是潘金莲,令她一怒之下跑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前拦住首长的车子喊冤。


首长听闻后,下令撤销了办案不公的市长、县长、法院院长,但并没有翻案。

拖拉十多年,李雪莲年年在人代会期间上京告状,令各级政府头痛不已,遂决定要一次过根除这个烦恼。



本片表面说的是一农村弱女子如何坚毅地替自己申冤,实则极大篇幅描述的是官僚生态及政府官员的办事态度,不乏匪夷所思之处。

如县长公然说自己不是县长只是秘书;市长一句话层层下传后,竟演变成李雪莲被收关派出所。

继任市长口中道理一箩筐,结果只是推托给下级处理;继任县长还首肯下属采取欺骗手段;法院院长则不停说不关法院的事。

一幕幕可笑可耻的画面,编织出现代官场现形记。

 

范冰冰继《手机》之后13年,再度与冯小刚合作,饰演李雪莲,眉宇间就透着一股倔强。

你可能会觉得她把小事化大,但她坚持对错的信念,不正是现代人凡事圆滑处理,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最佳的一记当头棒喝吗?



本片表现手法最大
卖点,是近80%使用圆形遮幕,中国电影史上是头一遭,据说拍摄前曾遭众人反对。

圆形遮幕挑战了电影必定是长方形的惯性视觉概念,导演在运镜、构图、采光、剪辑上,都耗费心思,效果好不好,甚至有没有必要,终究是见仁见智。

但最起码,经常被说成过度考量市场或适应性妥协的冯小刚大导演,终于可以硬起来,完全地做一回自己想做的事了。

 

 

6.5/10


本文刊于i周刊

 

Jack Reacher Never Go Back:不老帅哥终于认老演暖爸


侠探杰克:永不回头

成功打造系列电影才是(赚钱)王道?
借助智勇兼备的前海军陆战少校,阿汤哥有望继《Mission Impossible》之后,开辟新卖座大道。


前美国海军陆战部队少校Jack Reacher,退役后成了社会隐形人,但才华横溢的人是很难避开人群纠缠的,尤其是在科技发达的今时今日。

Jack受到旧部的新任指挥官Susan Turner邀请回巢,但当他抵达总部,却发现Susan因叛国罪被捕,自己也无端被卷入谋杀案而遭到拘捕。

当职业杀手也来围剿时,嗅觉灵敏的Jack意识到背后必有重大阴谋。

他与Susan成功越狱后,立刻进行调查,却意外发现自己可能有个已17岁大的女儿,而女儿也迅速成为凶徒目标。


Jack Reacher》小说系列是畅销作家Lee Child的作品,1997年出版第一部就获得专为悬疑小说而设的安东尼奖的最佳首发小说奖。

如果你有看四年前的电影第一集,必定对五个路人被狙击手射杀的开场画面记忆犹新。
相对来说,《Never Go Back》的开场吸睛度则薄弱了一些。
即使Jack一开始遭受不白之冤,但观众知道他一定能沉冤得雪。
影片早早“提示”了部队高官黑化,也让人不难预料到事件始末。
作为悬疑小说改编电影,本片悬疑性确实有待商榷。

或许导演和编剧早已心里有数,这一集发挥更多的是动作场面,主角与职业杀手的连番追逐打斗倒是漂亮达标。

女主角也不再是只会等待英雄救美的弱势族,片中Susan少校英姿煞爽,与敌殴斗不手软。
雌雄互补其实本来就比男主大英雄主义地一个人耍帅来得好看。


好莱坞动作巨星之中,“前辈级”的史泰龙、阿诺、Bruce Willis等,早已个别在自己的电影中扮演父亲。
54岁不老帅哥Tom Cruise凭着越老越帅模样和健硕身材,要继续在戏中谈情说爱并不产生违和感,但他最终也选择“认老”,以父女情重新诠释铁汉柔情。

与一般动作片在歹徒伏诛后即结束不同的是,导演给了阿汤哥和女儿不少的温情画面,让Jack Reacher得能摒弃人肉武器的冷称号,当个有血有肉的暖男昂哥。
这个处理,值得肯定。

至于未来开拍新集,究竟该着重悬疑还是动作,就要看个人喜好了。
小说已出版了21部,电影系列要继续长寿下去,应该不难。


6.5/10


本文刊于i周刊


The Accountant:自闭会记师截然不同的白天黑夜


会计刺客

拥有双重身份的自闭症患者,展现亦文亦武的天才神技。
正邪观念,再受考验。

Christian Wolff是自闭症患者,不擅与人沟通,表面上是个照本行事的普通会计师,暗地里却为犯罪组织洗黑钱。
他接下了为一家制造机器人的大型合法公司查账的任务,以其对数字惊人敏锐的分析能力,查出账目上出现几百万美元漏失,继而令自己和另一名女会计师陷入致命危机。

财政部犯罪稽查局也正于此时发现了
Wolff双重身份的秘密。
黑白两道追击之下,在阴谋漩涡中的Wolff,逐渐接近答案核心。



如果剧情就这样,或许你会觉得也不过如此,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是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所能透露的剧情,实际故事枝节不少,而且环环相扣,有几个点都相当令人意外。

据说本片观后褒贬极端,有人觉得剪辑怪异凌乱,也有人认为是神作。
我个人比较趋向于后者,虽不至于认为有到神作的水准,但影片前后呼应,制造悬念的同时,再层层揭开的出色剪辑手法,是本片除故事以外,获取高分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美国医学报告,当地每68名儿童中,就有一人是自闭症患者。
10名自闭儿童中,可能有一名会表现出学者症候群特征,即某种艺术或学术上超乎常人的能力——也就是天才。


影片主角就是一名数学天才,可以在一夜之间,翻遍一家即将上市的大公司15年的账目,并找出几乎瞒过所有人的漏失。
这是他先天的能力。
有人说,就像盲人的听觉特别灵敏,有些自闭者拥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也是造物者对于他们的一种补偿。

除此,Wolff还具备连职业杀手也惊叹的搏击身手和射击能力,这却要“归功”于他当军人的父亲。
因为不希望不擅交际的儿子日后被人欺负,于是委任专人从小就给予地狱式训练。

Wolff不平凡的身世和经历,使他过着异于常人的生活,游走于正邪之间,不问对错,只知道该做的事,就必须做,让人不禁重新审视社会既定的道德规范。


7/10


本文刊于i周刊

Imperium:毫不震撼的政治黑暗面


绝对统治

被定型,演员都不想。
所以小“哈利波特”也努力转型,挑战有内心戏的认真卧底角色。

种族极端份子,什么时代,哪个角落都会有,古今中外皆然。

近代最恶名昭彰的例子,当然非二战狂魔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莫属。

作为电影题材,并非导演们所热衷的,因为拿捏是关键,吃力不讨好的可能性太高。

Imperium》以真人实事改编,讲述资浅的FBI探员Nate,接受上级指示,混入种族极端地下组织当卧底,试图找出幕后领导,并制止一场潜在的恐怖袭击。

Nate在卧底期间,多次产生观念冲突,成为他毕生难忘的经历。


或许基于真实事迹的桎梏,又或许政治正确始终是最后考量,本片对于政治黑暗面或种族观念的刻画,并没有预期的深刻和震撼。

无论是种族极端份子在街上挑衅异族夫妇,游街示威引发喋血冲突,或是主角通过层层考验以接近组织核心人物,以至美国联邦调查局内部对案子的不协调,以及导演试图制造的主角天人交战的画面,都相当可惜地让人意犹未尽。

最后幕后黑手揭盅虽算是有一点点转折,但随之而来应有的大高潮(是的,既然思维上的震撼不足,还是希望起码视觉感官上图点快感),却处理得意料之外地简单。

换句话说,本片并非你想象中有枪林弹雨、警匪追逐的动作片就对了。

破案的“明快爽利”,也让一直以来铺陈的案件难度,相对地削弱了很多。
但因标榜了是真人真事,所以也有了“破案一分钟,查案十年功”的领悟。


男主角Daniel Radcliffe的演出尚算称职,只是他犹如少年般的身高和身型,稚气未消的浓眉大眼,加上太深入民心的哈利波特光环,硬是满嘴脏话耍狠,实在是欠缺了很多点的说服力。

其实他让我想到了当年同样是矮小娃娃脸的Michael J. Fox,或许走他那邻家、诙谐的路线会更适合。

不过勇于突破和摆脱,总是值得给一些掌声。

成功与否,可以留到日后来定夺,重点是没试过,又哪会有被评定的机会呢?


5/10


本文刊于i周刊

Florence Foster Jenkins:这样的爱是可怜还是可怕?


走音天后

唱歌每个人都会,好不好听是另外一回事。
追梦每个人都会,用什么方式,有多坚持,因人而异。

上流社会名媛Florence热爱音乐,梦想成为古典乐女高音,可惜天生音痴,聘请了最顶尖老师教学苦练,依然不见成效。
她坚持开办闭门演唱会,老公亲自过滤观众,谢绝不熟不相识,并上下打点音乐人、评论家、媒体等,务求让老婆持续做最美丽的歌手梦。
Florence自信心爆棚,76岁高龄时,决定在最高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举办公开售票演唱会,完成终极梦想。

这样的“童话”故事,并不稀奇,但如果说是真人真事,就无法不啧啧称奇了。
作为与权贵保持友好关系、推动音乐艺术不遗余力的有钱人,Florence的成功,以及他丈夫背后做的手脚,都可看成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宣扬。
出席她闭门演唱会的人当然都不是聋子,她歌声有多恐怖是不争的事实,但上至著名大作曲家,下至每天喝高档下午茶的贵妇,都不约而同心里有数地睁眼说瞎话。
该解读成善意的谎言,还是丑陋的人性?


Florence的老公为了她离经叛道,但无怨无悔,全心全意,无微不至。
这种完全只为爱人付出的最巅峰爱情,让人动容的同时,也不禁好奇,他到底看上她哪一点,因为由始至终,都看不到Florence让男人死心塌地的魅力。

至于女主角本身,你不得不敬佩于她坚持追梦的积极人生态度,但又会很矛盾地置疑,做人何必如此不自量力?
活在谎言中的人生,即使你得到了所要的,又有何意义?


戏精Meryl Streep如火纯青的演技再次淋漓尽致,业界也一片看好她可再凭本片问鼎小金人。
最厉害的是她特意唱走音跑调不跟拍,拿捏恰到好处。

Hugh Grant演绎深情而多计的老公很称职,更吸睛的却是饰演钢琴伴奏的Simon Helberg,他将得悉Florence声音真相时的不知所措、见识到男主人瞒天过海时的瞠目结舌、要不要继续“为虎作伥”的内心挣扎,通过各种脸部抽搐表现出来,觉得夸张,却又不得不承认那是最适当的夸张。

如果你还记得十年前因《美国偶像》而莫名其妙全球爆红的孔庆祥,对Florence这个早在19世纪就出现的同类奇人异事,也就觉得,合理了。


6/10


本文刊于i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