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完美军人搞叛逆


美国队长3

开箱新耳机,重温了这部MCU系列中举足轻重的内战篇,浑厚低音和扎实打斗声响回绕耳际,极爽一下。
MCU前三阶段23部电影之中,《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肯定排在个人前五名。

有人认为以这部的阵仗,根本就能称之为《复仇者联盟3》,将之归类在美国队长名下,美队“捡到了”。
不过本片虽精英倾巢而出(美队、钢铁人、黑寡妇、鹰眼、冬兵、猎鹰、战争机器、女巫、幻视、黑豹、蚁人、蜘蛛人),生力军黑豹和蜘蛛人都是首次登场,但地位显赫的复仇者联盟一代的雷神和浩克却在天外天归隐当中,这肯定是本片之所以不归类为《复联》系列原因之一。


其二是本片故事确实是以美队为中心人物,复仇者联盟出现分歧,主要就是美队不肯签署联盟受制于联合国的合约,以美队的完美军人个性来看,这不服从上头指示的叛逆行为,不失为美队成长的一大转捩点,也让他的形象更加鲜明和人性化。
他不再指示一个听命于政府的“傀儡”,这显然与当初打造他这位超级英雄出来的本意不同。

第二条线是延续第二集的冬兵事件,讲完了忠,就轮到义,美队没有愚忠,却对讲义气这件事固执无比,甚至到不惜与战友决裂的地步,到包庇挚友隐瞒钢铁人杀父之仇真相的地步。
可惜这方面的挣扎,影片并没有太多的描述,要不然美队这个人物的性格形象可以更加饱满,结果反而被钢铁人的气势和魅力分薄了主角的气场。


作为超英电影,本片算是突破了一般正邪对战的公式,全片没有任何反派,精彩的战斗完全来自于自家人的内讧,也并非因为谁谁谁被黑化,而仅是基于不同的立场开打。
相信这样的剧情在MCU电影中不只史无前例,也将后无来者吧。
* PS. 可怜的蜘蛛仔上不了海报,连大名都没有。



9/10


The Descent 2:找戏来做


黑暗侵袭2

距离第一部《黑暗侵袭》/《The Descent》的四年后,趴兔生出来了。
而且还是直接延续第一部,讲述女主角Sarah死里逃生(诶,第一部结尾不是没掏逃出来吗?),但失忆了,当地警方为了寻找其余失踪的五人,组织了救援队,却因为找错地方一无所获。
警方之后无意中发现了当初六人探险的地下岩洞,假厉害的警长却不通知大队,只带了副手、三个探险员和Sarah就敢敢冲下去。
这么无脑的行动,不用想也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啦。

续集很明显找戏来做,因为:
01 Sarah明明在上一集就没逃出来,这集却硬硬让她获救。
02 警长又假厉害又要扮大佬,脑残程度让人严重怀疑他的警长是不是花钱买来的,最后在岩洞里已经知道有怪物危机,还要跟Sarah铐在一起……根本是找死吧。
03 上集六个,这集又是六个?是Lucky Six?还是取个六六大顺好兆头?模式一样,还有什么新鲜感?
04 更扯的是Juno竟然也没死,请问她是活下来的?而且如果当初Sarah都找得到出口,她在地下多时哪可能找不到?
05 结局的老头是怎么回事?养怪物当消遣吗?这“逆转”怎么看都不合理啊。


至于看本片的观众最关注的残杀画面,倒是跟上一集差不多,却也可以说没突破,而且感觉血浆的颜色有点偏向粉红,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减低血腥感。
上一集的复仇女神在这一集良心发现,大发慈悲原谅了小三,还牺牲小我拯救队友。
不过以这部片的逻辑来说,Sarah下场也未必就是完蛋,可能第三集又不作解释让她逃出生天——如果有第三集的话。



5/10

切肤之爱:切肤刺骨的幻乱冲击


Audition

1999年的日本诡异恐怖片,改编自日本作家村上龙的小说《再婚惊魂记》。
故事说男主中年丧偶,儿子长大之后,萌生再婚念头,于是借着电影试镜机会,物色再婚对象。
他很快就锁定了一个叫山崎麻美的24岁气质型少女,并主动约她出来见面。
麻美温文优雅,很快虏获了男主的心,看起来两情相悦。
实际上麻美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童年,更被继父虐待,导致她心态扭曲,对男伴有强烈的占有欲。
换句话说,就是恐怖情人。

本片节奏偏慢,近两小时片长,前一个多小时几乎像是普通老少配的爱情片,很容易让人不自觉快转。
最后半小时左右才真正进入戏肉,喜欢虐待、肢解、变态的观众会收货。
导演使用了大量幻觉与真实交叠的画面,让整个过程疑幻疑真,可能不是每个人可以接受,起码我个人就不喜欢这样的手法。
如果你只是为了看变态美少女处理猎物的戏码,建议前面真的可以快转,免得你失去耐性。

本片导演三池崇史是日本知名导演,作品大多是邪典风格,1998年时曾经被《Times》评选与吴宇森同列为十大未来最值得关注的亚洲导演。
2007年《Times》选出25大史上恐怖电影,这部《切肤之爱》榜上有名,它也同时是许多十大禁片榜上常客。



6/10

WandaVision:趣味开路,平淡结束


旺达幻视

早在这部漫威电影宇宙第一部连续剧上线之前,官方释出的预告和海报中浓浓上世纪50、60年代黑白情景剧氛围,已吊足了瘾。

对漫威粉来说,这与我们所理解的漫威宇宙风格大相径庭的一幕,并不难理解,尤其知道了《WandaVision》背景是建立在《Avengers: Endgame》之后、幻视已死,加上旺达本身就是幻术高手,不难猜到葫芦里在卖什么药。

复古风有创意
好些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表示看不懂前两集,甚至将之归类为美式幽默,似乎有点错误分类,旺达和幻视在家庭、事业、邻里各方面闹出的笑话,虽不至于让人捧腹大笑,要会心一笑倒是可以,其中的笑料其实蛮日常,共鸣不难,并非美式独有。


不少人也认为,复古黑白的前两集是大赌注,要不是看在漫威品牌份上,要不是前两集一起播且加起来不足一小时,捉不到点的观众可能会就此弃坑。
不过我个人倒觉得不错,不只是因为Elizabeth Olsen魅力无法挡,也因为这么独树一帜的创意表现手法,由非常商业化的漫威玩出来,有一定的意义,值得看下去表示支持。

最大敌人是人类
第三集以后开始揭露真相,该玩的玩完,正规漫威元素陆续登场,包括首次出现的神剑局,一批自以为是的情报人员,死板地秉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态,以拯救全人类的伟大情操,硬是把行为超越常人理解的旺达当作异己目标,非除之而后快不可。


这与《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里出现的联合国不再视复仇者联盟为绝对地球守护者,反把他们列为危险人物的基调一致。
正面来说,这样的内容统一性高,反过来说,则是老梗缺乏新鲜感。
好坏见仁见智,无可避免的是,这设计普通的“正邪对抗”,将成为《WandaVision》剧情主线之一,人类又是掀起争端的最大敌人。

平淡无奇的大结局
铺了一整季的大结局,非常平淡无奇,平心而论是失望的,却并非有如某些网友所说那样,只是基于所有猜想预测没如愿出现而失望。

我不是一个喜欢每隔七天才追一集剧的人,可以的话我宁愿等一季播完才一次过过瘾。
《WandaVision》我是等到第八集上线后才开始看,之前社交平台的讨论剧透我都是能闪多远就闪多远,更不会去看那些为了冲流量假厉害乱吹一通的YouTuber的什么解析视频。
所以天地良心,我确实完全没去设想大结局会怎样怎样,更遑论会因设想失误、期待落空而失望。


幻视之战、女巫之争无惊喜
我的失望,完全来自于大结局剧情的“朴实无华”。
两个幻视的对战,战果早已明了:虚拟幻视肯定不会提前领便当,因为还要留着在旺达面前随结界一起消失,好制造煽情效果。

白幻视只是一个听命于神剑局指示的傀儡,但拥有随时搞叛逆的思维,要让他倒戈相向一点不难,更何况两个幻视都是本性善良,虚拟幻视即使打赢了,也绝对不会向白幻视狠下杀手。

说到底白幻视就是为了制造一点飞天遁地、开山劈石的战斗效果而设定;为了一定要在结局搞一点“正邪之战”而安排,殊不知这跟《WandaVision》开播以来辛苦建立的创意趣味背道而驰,这连打斗场面都豪无吸引力的幻视之战,破坏的不只是结界内的环境道路,还破坏了这部剧的整体格调。


旺达与邪恶女巫Agatha Harkness之战,同样难逃为打而打之嫌,而且旺达承载着满满的主角光环,这场战斗结果如何还会有悬念吗?
所以,我失望的是大结局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逆转和惊喜,一切都按照最稳当的发展进行,包括一开始就知道的旺达迟早会梦醒、结界迟早会瓦解情节,也很遗憾地仅是四平八稳无意外展开。
看来漫威依旧被困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结界之内,要破茧而出还须努力。

旺达身份和魔力来源是未知数?
《WandaVision》虽然是《Endgame》的后续,实际则是绯红女巫的前传,描述旺达如何从复仇者联盟二军的魔法少女,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绯红女巫。
剧中也涵盖了一些旺达的成长过程,但对她的魔力来源却始终语焉不详(无限宝石只是启动了她体内的魔力,并非赐予她魔力)。

漫画原著里旺达原本是“变种人”(X-Men),不仅是Magneto的手下,还成为他的女儿。
后来故事发展成旺达出生后,曾被黑暗神书撰写者Chthon祈福过,也接受过女巫Agatha的指导,才成为魔力强大之人。
不过最新设定则说绯红女巫是一个罗马家族的称号,族人血统里与身俱有魔法天赋。


旺达从漫画中粉墨登场以来的“变种人”设定延续了50年,却在迪斯尼和漫威影业为避开版权问题下,修改了身份背景,也因MCU的成功,致使漫画竟然也做出了相应的更动。
或许这就是为何《WandaVision》剧里不将旺达的魔力来源说死,因为一切都还可以有变数。

作为一部漫威迷引颈期盼的MCU作品,《WandaVision》的爆炸力和精彩度显然不足;但作为一部趣味小品,《WandaVision》倒是胜任有余。
如果漫威一开始就将这部剧集定位为剧情片,抛开老套的超英片元素,专注于诠释旺达的心路历程,成绩可能会更亮眼,可惜都让仅是一集的公式化大结局给破坏了。


7/10




漫威电影宇宙电影:

The Descent:看太清楚反而太直接


黑暗侵袭

2005年的恐怖片,当时有评语说是《异形》之后最恐怖。
故事说女主遭逢致命车祸,老公孩子都保不住,只有她活下来。
一年过去,朋友为了让她散心,一行六个闺蜜好友,决定去进行地下岩洞探险,找回曾经拥抱大自然的欢乐,没想到去到无人开发过的地底深处,竟然发现有人……

还是少不了一些公式化设定,如团队里面一定会有一个假厉害的家伙,不听指挥结果扯后腿;在还没遇到真正危险之前,一定先有人因意外遭殃;主角光环一定大过天,全部人都逃不过的劫难,同样模式却克不到她等等。
地底下的不知名族群,名为“crawlers”,数目如此庞大,不知如何生存;要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生活,双眼退化至全瞎,但只单靠听力(如片中所示,怪人族的嗅觉似乎不太好),会不会有点勉强?
怪人族也没有特别能力,为何可以在地下峭壁之间如履平地?
像这些完全不做解释的设定,如果不去理会当然就会看得比较开心。


除却上述不到之处,本片惊吓指数(虽然不少只是jump scare)还算可以;血腥指数算中上……之上,越到后面血浆越是不用钱挥霍;恶心指数中等。
喜欢这种pattern的观众应该可以满足。
为了增加戏剧张力,还设计了团队之间矛盾重重,以及各种自私自利的人类劣根性,穿插在外敌环伺的情况下,建构出更多层次感。
结局算是比较不一样的处理,可以赞一个。

不像《异形》那样乌漆麻黑,绝大多数时候都看不到怪物全相,这部的怪人族倒是很大方地让你可以从头打量到脚,清清楚楚见识他们与众不同的样子。
好处是满足好奇心,坏处是什么都摊开来之后,反而少了神秘感。
本片是泡制《Saw》和《Hostel》的工作室搞的,但我觉得《Saw》和《Hostel》比较好看。
* 注:不是外语片,选这张海报只是比其他的好看罢了



6.5/10

Resident Evil电影系列:6部各有优缺,游改电影难得长命


Resident Evil
生化危机  
2002
研究生化武器的Umbrella Corp,在浣熊市地下建设庞大研究中心,一次事故导致病毒外泄,数百员工遭殃。
保安主管Alice失忆后,随特种部队进入中心深处,发现罹难工作人员全都变丧尸。
系列第一部,略为交待了起源,虽然破格以游戏中没有的人物Alice为主角令一些玩家粉丝不开熏,但保留了游戏闯关feel,还是让不少观众奉为无可取代的经典,更有人因此开启了观看丧尸片的大门。

7/10



Resident Evil: Apocalypse
生化危机2:启示录
2004
丧尸祸延到城市,始作俑者Umbrella Corp决定封城之后摧毁整个城市掩盖真相。
Alice此时被注射了T病毒,却没发生副作用,反成为能力超群的女“超人”。
与其他人联手寻找出路时,遇上组织派来的改造“邪神”拦阻。
续集添加了几个游戏中的重要人物,包括Jill Valentine,她原本是上一部主角,但Paul W.S. Anderson接下导演筒后决定以虚构的Alice代替。
本片从之前的密室困兽斗换成了户外,格局更大,丧尸更多,Alice也变得战力非凡,动作打斗场面也更爽快,不过剧情则相对单薄,少了第一部营造的悬念,成了爽片。

7/10



Resident Evil: Extinction
生化危机:灭绝
2007
三年后,地球在丧尸肆虐下几近毁灭,内华达州幸存者结成联盟,一同对抗源源不绝的丧尸。
Alice隐瞒身份跟着联盟行动,凭借体内T病毒攻无不克,终于找到了一切灾难的源头Isaacs博士。
节奏偏慢,着重地球毁灭后连拉斯维加斯都变成一片黄沙的苍凉感。
Alice进化成女战神,与同样进化但变成丑陋怪物的博士对战,一次过解决三集以来的宿怨。
这部是个人觉得比较沉闷无感的一部。

5.5/10



Resident Evil: Afterlife
生化危机:战神再生
2010
Alice远赴东京追杀Wesker上尉,却让对方逃脱,之后独自到阿拉斯加,寻找经由Arcadia发出信号指示的生还地,发现原来是一艘邮轮,而且是Umbrella Corp研究生还者的实验基地。
Alice最终联同伙伴一起对战打不死的Wesker上尉。
电影系列始创者Paul W.S. Anderson回归当导演(2、3集他都只监制兼编剧),拍摄手法和技巧明显花俏许多,特效场面也更纯熟浩大。
不过剧情bug也更显眼,像Alice在直升机上明明被打了还原针,失去超能力,坠机后却还能生还;
世界明明毁灭了,上一集连车子汽油都找不到,这一集却可以悠然开着小型飞机漂洋过海?
动作场面更多样化,除了灭杀丧尸还要打大boss,但大boss战力反复无常,以各种神技大败Redfield兄妹之后,对上Alice时变身怪物反而一下就被KO掉。
本片整体就是打game般闯关,Milla Jovovich短发新造型没加分,反而多了大婶味。

6/10



Resident Evil: Retribution
生化危机:惩罚
2012
这一集红女皇程序出错,下达了毁灭人类和地球的指令,Wesker上尉反过来协助Alice逃脱秘密基地,并与前员工Ida携手合作,与从外部进攻的友军里应外合。
Alice和Ida将面对的是海底基地仿造的虚拟东京、纽约、华盛顿、莫斯科四个城市的海量丧尸。
进一步成为打game电影,设计四个城市让Alice过关斩尸,完全就是动作游戏里的闯关模式。
红女皇程式和Wesker上尉从第一集到现在多次登场,但立场反复到令人生厌的地步,感觉就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饰演Ida的李冰冰当然是大看点,样貌原本就偏冷艳的她诠释女特工很贴切,不过也只是会打架的花瓶。

6/10



Resident Evil: The Final Chapter
生化危机:终章
2017
要终止一切,Alice必须回到原点浣熊市,并与昔日战友一起对抗丧尸大军,同时破坏当年Isaacs博士设下的一切毁灭机制。
最终章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旧账一次过清算,重点是居然真的找回了原本已在第三集阵亡的Isaacs博士,然后一句“你当年杀死的只是老子的克隆人”,就这么便利无比地交待了何以死人还可以复活回归。
既然使用了克隆人概念,还就真的玩够本,真假博士像真假孙悟空那样搞到唐三藏头很大,Alice也一样差点被玩死。
最后一集明显疲态显露,无论是丧尸、打斗,都没什么新意了。

5.5/10


Resident Evil
生化危机
2021
片商于2017年宣布重启拍摄计划,由温子仁监制,不过隔年就改为执导《47 Meters Down》的Johannes Roberts接手。
之后对外声称这部重启电影将把背景拉回1998年,更原汁原味地呈现游戏原著故事,也将更着重恐怖感。
虚构的Alice不会再出现,改为游戏正宗主角Jill Valentine和Claire Redfield担大旗。
去掉了招牌的Milla Jovovich,新版《Resident Evil》会多有看头?
如果真可以改变风格,倒是可以期待一下。



本文发表于T网站

Coming 2 America:尴尬到不行


美国之旅2

本来没想要看,因为看到某报导说是Eddie Murphy睽违六年、告别烂片王的回归之作,就……给个机会啰。
剧情说Zamunda王国的Akeem国王为膝下无子烦恼,闻得再美国居然有一个从未相认的儿子,于是再次踏上西行之路(诶怎么讲到像是去取经)。
结果,好可怕,节奏像上世纪烂笑片,尴尬到离谱,完全笑不出。
真的没什么好说,要看的话自己负责。



2/10(片名有2就给个2吧)

封神纪 · 黑天龙 7:老套、沉闷、失望


失望。
是的,《黑天龙》已经出到第七期,无论是剧情、战斗、人物描述,可以说是普普通通,平淡无奇,甚至可说是差强人意。
写上述那句话之前,有想过是不是因为我已经升任老司机(自己讲的),看的漫画多了,胃口养刁了,才会要求也变高了?
但我很肯定不是,为什么?因为我不久前才重温了《封神纪》,依然觉得很好看,可见并不是我要求高了,而是《黑天龙》真的没达到“应有的水平”。

怎样才叫“应有的水平”?
有看过和仔作品的读者应该心里有数,《杀道行者》和《封神纪》肯定是和仔巅峰之作。
很可惜的是,之后就没再出现过能望其项背、与那两部争一日之长短的作品了。
即便是正式打入中国大陆、好评如潮、IP不断的《西游》/《西行纪》,我也觉得尚逊《杀道》和《封神纪》一筹,更别说《大军阀》、《三国志异》、《阿修罗》了。
所以“应有的水平”,大家心照不宣。


这部《黑天龙》我之前就不太看好(真的之前有讲过),因为这类“前传”、“外传”,历史前例已说明一般很难突破或比正传写得更好。
事实上至今出了七期,故事无爆点,完全地意料中发展,坏人原来是好人、好人当坏人;然后兄弟阋墙、信念崩解这种剧情实在太老套了,一度怀疑和仔是不是在致敬粤语残片。
人物出了一堆,却像走马灯一样没个性,连大主角黑龙也像路人,跟《封神纪》里的恶霸 · 天给人的印象完全没得比,也远远不如阿狗那自私自利、狡猾捣蛋的鲜明跳脱。
战斗更加沉闷之极,这么多期以来没一幕让人留下印象。
诶,别又来跟我说什么给时间它进入状况,去看看《封神纪》吧,开场的纣王和神族大战就已经爆发力十足、好看到爆了ok。

反正就是失望。
和仔神话或许就此结束了,当然那绝不是我想看到的情况。


追回:

山海逆战 223:炎帝终于看到死期?


打了不知多少期,闷了不知多少期,终于见到一点曙光——是的,炎帝“不负众望”,自己突破了极限,冲破一直以来就想冲破的最后一个封鼎,功力终于能够恢复到有生以来最强时期。
可惜的是,这恰如回光返照,最巅峰之时,也是绝命一刻。
诶,慢着,是不是有点熟悉啊?
当然是啦,这跟《风云》里的剑圣使出剑廿三的概念不是一样吗?
什么致敬还是抄袭还是如有雷同就不说了,时至今日,这巅峰=毙命的idea,也不只是剑圣才有,没记错的话,《黑豹列传》的神武不死好像也是走这条路。反正老司机应该都知道还有其他类似情况。


所以,耐着性子等了这么多期,炎帝的结局,竟然是一个炒冷饭的idea,我不说失望就真的是太假了。
不过龙少似乎又留了一手,因为远在不知何方的炎帝之子,对炎帝的即将“度化”深有感应,会不会来得及去制止他老爹魂归天国呢?

还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山海》的武功招式似乎不怎么有辨识度,也可以说没记忆点,说实话伯益和勾彻的绝招,我一招都记不得,不只是招式名称,连招式本身的特色都不太有印象,不然就是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现在想想,龙少的作品好像都有这个问题,像《铁将》里除了雷九天和赤杀王那各别由七个“雨字部首”组成的那两招,还有李建成的神速之外,其他的都不太记得。
回溯到更早的作品,包括《神兵4》,也是如此。
当然你也可以说那是我年老记忆衰退的问题,但《龙虎门》、《中华英雄》、《醉拳》、《风云》中的重要招式我又都记得喔。

好了最后说说《山海》这期几个小问题:


创世大计从炎帝登场以来,就一直不断地着重,也用来了大量的篇幅描述,连看守句芒之叶这样的琐事,前前后后也写了不少情节,可见在炎帝心目中有多重要。
今期为了便是炎帝对勾彻等人的深恶痛绝,居然说炎帝不顾姜铮毁掉句芒之叶,坚持要杀光敌人,个人是觉得人设上有点不太对,尤其他当时最后一个封鼎还没粉碎,生命还没走到尽头,如此罔顾自己毕生心血,似乎有点不通。


这个就有点生物合理性问题,心脏被削去了四分之一还可以没事?
想象一个苹果被吃掉了四分之一,你就知道一颗心脏少了四分之一是什么样的概念,心脏不是肝脏,就算被割去一小部分也活不成吧?
即使勾彻是半神,似乎也说不通?还是视肉可以修补心脏?


最后这个是分色错误,炎帝吐的神血应该是蓝色的。
这期其他炎帝溅血的部分,蓝血色都对。


追回:

Cosmic Sin:老布继续烂上新高峰


外星罪孽

公元2524年,世界进入太空时代,不只是人类向外太空拓展视野,外星生物也可莅临地球。
一群能够剥夺人类肉体并加以控制的外星物种入侵地球,负责守卫的战士和科学家们奋力对抗,却发现实力悬殊,最终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这部伏味很重的《Cosmic Sin》,如果不是打着Bruce Willis和Frank Grillo的旗号(有一版海报更完全以这两人设计),相信是不会有太多人明知山有伏,偏向伏山行的。
尤其老布近年来爱演烂片,早就让人不怎么敢有所期待,不过冲着交叉哥也出手的份上,抱着最多就快转到底的最坏打算,以及神农尝百草的情操(呵呵),就用力地给他看下去。(注:本片是Direct-to-video贩售模式)

结果还真的是痛苦的体验。
之前老布演过的一部同类的太空科幻异形电影《Breach》已经不行,没想到一山还有一山高,一烂还有一烂烂,《Cosmic Sin》竟然远胜《Breach》


剧情千篇一律不说,节奏是慢到离大谱,文戏竟然占据大部分篇幅,角色之间一大堆完全没必要的互动,口水多过乌龙茶,偏偏对白内容无料到,闷到抽筋。
我说大哥,你起码也给打怪物的动作戏码大家看爽一下啊,这婆婆妈妈、啰里八嗦的缠绵悱恻、无聊说教是干嘛呢?

几场几分钟搞定的打怪情节无力之极,更好笑的是利用“外星物种可以占据人类肉体”的设定,省下了一大笔怪物特效后制费,所有外星人都是人类外形,连丧尸化妆都省了,结果打怪场面像警匪枪战,请问看到这一幕是要怎样嗨起来啊?

老布戏份不算少,但作用等于零,真的就只是玩一下巨星效应。
交叉哥更惨,镜头只比路人甲多一点点。
这两位大牌就这样被影片消费了,我人生里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也被他们消废了。

最好笑的是整个场景的设定,那是公元2500年,世界居然跟现在没什么两样,除了酒吧里那蹩脚无比的机器人酒保,基本跟限世一模一样。
连人物穿着造型也跟今天没差,我敢打赌戏里的车子都还是柴油驱动的,而且别走眼哦,还有摩托车呢。


导演,你是不是完全不了解人类文明进展啊,距离现在500年前的公元1500年,中国还在明朝诶,明朝跟现在有多大分别你不会看不出吧?
那请问距离现在500年后的公元2500年,世界的样子还会跟现在一样吗?
你想象力是被局限到什么程度啊?

枪械也还停留在火药子弹模式,人物纷纷穿上那骨灰级的太空衣,除了笨重滑稽之外,就只剩下传送作用。
是的,看起来像战甲的太空衣,防护力糟到不行,其中一个角色才一脚踏入战区就被射倒,没眼看。

唯一有所提升的是人类穿梭空间的能力,穿着那破太空衣,就能像复仇者联盟那样咻一下就被传送到光年以外。
诶,好样的,又省下了后制太空梭的费用了。
如果人类过了500年,还是如片中那样形同原地踏步,那大家还努力个屁,早点收工洗洗睡算了。


1/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缉魂:演员救了精神分裂的剧情


《缉魂》是中台合拍的悬疑犯罪电影,改编自江波小说《移魂有术》,由凭借《红衣小女孩》成名的程伟豪执导,张震、张钧甯、孙安可、李铭顺等主演。

故事以大集团董事长王世聪在自家住宅离奇死亡开场,负责此案的是原本休假养病的检察官梁文超及刑警妻子阿爆,凶案目击者为王世聪妻子,嫌疑犯却是王世聪的儿子。

梁文超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三人加上王世聪的前妻与合伙人万宇凡,全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整起事件隐藏了一个惊人内幕,更直接影响了梁文超的未来。


与Less is More背道而驰
本片前半段节奏偏慢,除了通过闭路电视看到王世聪现任妻子李燕晚上睡觉时如鬼上身那段有点阴森感之外,基本进展让人昏昏欲睡。
为了让悬疑片有更深层的社会意义,为了让人性刻画更有内涵,添加了检察官身患癌症,两夫妻终日愁眉深锁的苦情设定,可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分割了影片调性和节奏,削弱了悬疑犯罪的专注度和统一性,让人不禁问:检察官身染重病的人设,真的有必要吗?

除了悬疑、犯罪、推理、伦理、苦情,本片还加入神秘咒术、诡异灵异、未来科幻,这些随便哪一样都可以贯串一部影片的各种元素参杂在一起,不只显示导演野心太大,也印证了一句话:贪多嚼不烂。

像使用咒术的前妻和儿子,搞了一堆有的没的,结果却不了了之就很故弄玄虚。
后半部启动了记忆转移,又成了科幻,整部电影的状态犹如精神分裂,试问观众又如何看得舒畅?
导演是不是应该理解一下什么叫 less is more?


粗糙随意的科幻设定
记忆转移(片中称为RNA技术)是影片重头戏,属于未来医学技术,但设定非常“随意”,原本是从A脑中copy记忆之后,paste到B脑里,而B依旧保有自己本身的残留记忆。
但之后为了反转,就说残留记忆可以被完全剔除,至于是什么原因原理,完全不做解释交待,似乎只要一句“新技术就是会有许多未知的不定数”,就可以在编排上为所欲为。

记忆转移这么深奥的未来技术,在视觉呈现上竟然沿用老派的化学药剂粉末与注射来表达,对看惯好莱坞科幻大制作的观众来说,抱歉这是一幕笑话。
导演是没看过瓦干达医学特效吗,就算预算不足,也别把这么尖端的记忆转移搞得像上化学课那样啊。
连最重要的科幻设定也如此粗糙,要如何投入于电影故事中?


悬疑的破坏,情感的缺失
作为悬疑推理片,《缉魂》是有一定的程度,但就在精明的检察官剖丝抽茧,逐渐将事件还原之际,其中一名当事人却某天平白无故登门造访,然后说“我要讲一个故事”,就把真相全盘show hand?
这种最懒惰的解谜手法,对影片所造成的破坏,看来导演应该是没预料到,不然他也不会如此诠释。

作为犯罪题材,本片实则更着重的是人性和情感,一切事端皆源于那几位当事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人类情感威力无限大,既可让人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境界,也可一夕摧毁整个世界。

可惜的是,五位当事人的情感纠结,描述得并不深刻,甚至可说有点轻描淡写,像王世聪的BL只是突如其来的一笔,无法让人因感动而理解他与伙伴的所作所为。
王世聪和前妻的同床异梦,也缺乏深仇大恨的描绘,致使前妻放下科学家身段学习咒术,最后自杀诅咒王世聪的极端行为缺乏说服力;就连王世聪儿子的执念也显得突兀,合理性与情感面说明尽皆欠缺。
如果检察官和妻子的苦情戏,可以占据如此大篇幅,上述的各种情感纠葛却编排得如此仓促,很难不怀疑导演的重点是否放对了位置。


至于影片带入的LGBT,不晓得这是台湾自2019年通过同性婚姻法之后的应援,还是有任何政治正确意图,又或仅是为了哗众取宠,增加故事反转性(影片后半部有为了反转而反转之嫌)。
更想问的是,之前管家供证时说,前妻因王世聪衣服上有口红印而怀疑丈夫出轨,而王世聪与前妻的儿子也确实是两人所出,请问这是bug,还是王世聪其实是双性恋?

演员演出是全片看点
张震为了更贴切演出患癌病人,3个月减了12公斤,还剃了光头,片中瘦骨嶙峋的病容,配合内心的苦楚隐忍,对妻子的痛心疾首都非常到位,完成了让人赞赏的演出。

张钧甯一改之前在《唐人街探案》网剧里的长发飘扬与风情万种,剪了利落短发,呈现女警的干练算是成功,不过以泪洗面镜头有点太多,不知是要表达再坚强的外表褪去后是掩饰不了的脆弱,还是真的就是哭过头。


23岁的中国女演员孙安可,演绎不同个性集于一身,很有得发挥也很有挑战性,虽然该狠的地方不够狠,该邪的时候也不够邪,演技还须多磨练,但以她年资来说算合格了。

李铭顺虽是大配角,在戏里的身份却举足轻重,甚至可说一切源自于他,几场内心戏诠释得不错,但流马尿镜头还是略嫌多了一点,或许下回再有类似角色,可以挑战一下非哭哭啼啼的内敛悲痛感。


5.5/10




张震演出电影:
道士下山

张钧甯演出影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