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想死的少年:新形态悬疑大作?比较像翻白眼大作


日本推理小说世界知名,大师如松本清张,目前销量保证的东野圭吾,都是名堂响当当;推理漫画也有一定地位,如《金田一事件簿》、《名侦探柯南》等。
但印象中日本的推理/悬疑电影,却似乎没有让我留下很深刻印象,这部声称“新形态密室推理悬疑大作”、日本新片首周票房冠军的《12个想死的少年》又如何呢?

故事说12个活得不耐烦的少年男女,聚集在一间废弃医院,打算集体自杀。
他们有的是寻求解脱,有的是借此控诉社会。
“行刑”当天,现场无端端多了一具不明来历的尸体,为了避免警方事后误会死者是少年们杀的,于是决定挪后自杀计划,先处理神秘尸体事件。
直接说翻白眼的部分吧:

老梗的号码牌
本片一开始表明,少年们都得按照抵达医院的顺序,各自拿号码牌进场,此设定明显就是一个陷阱题。
因为人类劣根性之一,就是不会老老实实、循规蹈矩,要不然孔老爷子所说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世界早就实现了。
果不期然,少年们一半以上没有一到场就乖乖拿号码牌,案件疑点以此大做文章,说直接一点根本是意料之中。
而且为什么要拿号码牌呢?若只为了鉴定身份,不拿号码牌也可以鉴定不是吗?
反过来拿了号码牌也未必能鉴定身份,现场多出了第13号,正好自打嘴巴,证明这程序多余。
翻白眼等级:🙄🙄


有事没事来乱的10号
10号正悟是不良少年代表,也是冲动无脑乱喊乱叫的典型,不知为何日本片群戏里,永远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角色。
好吧就算现实里可能真有这种人(应该是会有),但这样的设定很老派,很腻,也大大干扰了看片情绪。
翻白眼等级:🙄🙄🙄🙄

最强大脑5号
5号真次郎是少年们的推理担当,本来还有点期待他抽丝剖检分析案情,结果前头还在描述少年们各自寻找线索,后头突然就让真次郎像讲故事一般地结案了。
而且巨细靡遗、准确无误,根本是福尔摩斯水平,就只差没在破案前说出“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群体里有一个大脑角色是必要的,但这样的破案处理实在过于草率。
就只因为他父母都是警察,然后“思考是他唯一的乐趣”,就能够成为最强大脑?
观众不是傻子好吗。
翻白眼等级:🙄🙄🙄


隐形人9号
9号信男推着13号的“尸体”,在医院上上下下了好几轮,以当时已经陆续有少年进入医院的情况来看,有可能完全不会被任何人碰上吗?
转角都能遇到爱了,推着一个不醒人事的人,如此大动作却可以成功得像隐形一样,你信服吗?
我不信服。
翻白眼等级:🙄🙄

傻眼结局
12个原本人生黑暗,一心求死的少年,就在还计划集体自杀的同一天,就全部一致改变初衷、放弃寻死,一起踏着轻快脚步,笑着走出医院迎接灿烂阳光。
呃,这是童话吗?
当然也不是说黑暗主题影片就要黑暗到底,就要人物死光光才爽,但这励志的部分实在太假,完全大扣分。
如果让大家“改邪归正”、回心转意的最后理由铿锵有力,那还可能有一点说得过去的依据,但事实是从真次郎口中冒出来说服少年们的理由,却是苍白兼不知所谓到不行。
为了确认这不是我个人问题,我还重看了两遍,最终得出结论:还是不懂到底哪里激励了少年们的求生意志。
翻白眼等级:🙄🙄🙄🙄


导演意图
本片导演是否有探讨少年自寻短见课题的“野心”?
如果有,显然是失败的。
12少年各有烦恼,但他们的黑暗人生都仅是一笔带过,完全无法让观众有深刻印象或共鸣,更遑论有任何为他们反思的机会。
12人的群戏本来就非常难控制,还要在90分钟内搞悬疑、推理、破案、励志。
只能说:太、忙、了。
结果就是每个少年都是表面的,模糊的,粗糙的。
当然集体自杀这种东西,人数越多震撼越大,但如果最终都没能做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产生反效果,还不如务实一点改成五、六个就好,然后好好地把人物刻划做好做满更实际。
翻白眼等级:🙄

诶,一不小心翻了这么多次白眼,看来优点也不用讲了吧。
瑜不掩瑕的电影还真不好看。


5/10



本文刊于T网站

Black Mirror Seasons 1 - 5:脑洞大开的暗黑科幻


黑镜 第1 - 5季

与未来科技挂钩的影剧《Black Mirror》已播了五季,单元剧形式对缺乏耐性的观众来说是好事,但也因为是单元剧,造成各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惊为天人,有的则不值一看,不过整体来说,褒多于贬。

看过第一季第一集《The National Anthem》后,不觉得特别厉害(虽然跟猪性交算是比较大胆的题材),对结局的“平凡”更是无语。
不过看了第二和第三集之后开始有feel了,也抓到了这个影剧的主旨——暗黑科幻,主要阐述的是科技在未来如何负面性影响人类生活。
换句话说,不是外星人、特异功能、超级英雄那种天马行空的科幻。
它的天马行空,建立在一个比较写实的角度,极具讽刺意味,甚至黑暗。
听起来很玄?举几个例子就会清楚了。

Fifteen Million Merits
未来的普罗大众,每天都要骑室内脚车赚取点数,生活千篇一律,唯一娱乐就是“下班后”窝在斗室里看选秀节目(还要被逼观看广告,想跳过不看就要使用点数),或参加选秀节目成为明星。
男主使用了辛苦赚来的1500万点数,让拥有好歌喉的女性朋友得以参加选秀节目,谁知道她最终却被成人节目製作人看中,当了AV女优。
这其实讲的就是每天劳碌工作且no life的一般人(就是我们啦),跟片里情形一样,人生都操控在极少数几个高高在上的权贵手里。
无奈,却无可奈何。


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未来每个人都会植入晶片,让你通过眼睛,把所看到的一切都纪录下来。
甚至还可以随时回放观看,包括在大萤幕上播放,跟其他人一起看。
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就无须再担心遗漏或忘记了重要事项,也不会有口说无凭的情况,反正一切都有真凭实据纪录在案,赖也赖不掉。
是的,当一切都纪录在案,也等于说一切都无所遁形⋯⋯
你觉得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Black Mirror》五季共22集,之中脑洞大开的精彩单元,真的是不得不给一个大大的讚。
以下是个人比较喜欢的单元:


Be Right Back
女主对男友过世无法释怀,使用了友人推介的一个程式,发现该AI程式,竟然能通过读取男友生前资料,彷效男友声音和思维,通过电话与女主沟通,感觉男友依然在世。
当女主不再满足于语音,程式公司获得女主同意后,寄来了一个包裹——里面是彷造的男友肉体,以AI驱动,犹如男友重生。
剧情简单直接,情感深刻饱满。


White Bear
女主醒来后发现不断有人追杀她,弔诡的是周围邻居、路人不但不帮她,还一直拿着手机追着录影看热闹。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震撼,且令人唏嘘。
其实现代人已经有这种坏习惯了,只要一机在手,就当自己是公民记者。
当拍下了他人不当行为再在键盘背后谴责时,却不自问当时在场的自己为何什么都没做。


White Christmas
构思超厉害,随便讲一点都是剧透,所以还是什么都不说,自己去看吧。


San Junipero
一对女同志的邂逅爱情故事,前半段背景和氛围很复古,完全与科幻沾不上边,让你以为看错了片子,但最后一记神来之笔,会让你恍然大悟。


USS Callister
一个高级程式编写员,每天在公司受到同事轻蔑、欺凌,他唯一期待的,就是回家后一头栽入自己设计的电玩中。
原来,他偷偷把同事的DNA植入游戏中,在游戏里他就是老大,可以随意霸凌回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不好的同事。
更可怕的是,游戏中的复制人同事是逃不出去的,等于在游戏里永不超生。
现在的VR、AR技术越来越先进,不难想像有一天这样的情况也会出现。
尤其是Online Game,很多时候都会要求输入你的资料,或者直接从你的社交网站户口索取资料。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被“光明正大”窃取的资料,到底会(在日后)被如何使用。


Black Museum
女主无意中走入一间叫Black Museum的博物馆,发现里头收藏的东西都很匪夷所思。
不知为何博物馆乏人问津,无聊的馆长反而有时间一一介绍,以此带出了收藏品背后耸人听闻的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本身的变态程度,其实就足以让它成为一个独立的恐怖片了。
这单元最后的转折,其实不是前所未有的点子,反而有点美中不足。

总结:《Black Mirror》是一部很非一般的影剧,非常值得一看(再说一次,不是每个单元都精彩)。
也要注意剧中很多儿童不宜画面及思想,或许更正确地说,这其实是一部科幻+情慾/人性剧。


7.5/10(五季平均分)



本文刊于T网站

新龙门客栈:重温还是好看



之前跟网友聊起以前的港产武侠电影,后来有了mood,重温了这部由李惠民导演、徐老怪监制编剧、程小东武指,1992年上映的《新龙门客栈》。
除了主演梁家辉、林青霞、张曼玉,还可以看到演大反派曹公公的“叶问”甄子丹;
“我全都要”的“鳌拜”徐锦江;《倩女幽魂2》里的大蜈蚣国师刘洵,
以及吴启华等等。


以前的武打场面很多都借位,用镜头捕捉翻腾跳跃,再后制兵器碰撞声,制造出激烈打斗的效果,虽明知是假的,但就是看得很爽。
最后一战中的“庖丁解牛”设计,前所未有,成为本片最难忘一幕。
那个时代的武侠片好好看,可惜,现在没有了。


8/10

Jumanji: The Next Level:哪有 level up 啊?



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

如果你不晓得的话,现在跟你说,2017年上映的《Jumanji:Welcome to the Jungle》并不是《Jumanji》系列的第一集。
早在1995年,已故好莱坞著名喜剧演员Robin Williams,和当年只有13岁的Kirsten Dunst,就已主演过第一部《Jumanji》电影。

该片中扰乱时空的是一副名为“Jumanji”的丛林主题桌游,开局之后会在现实世界中出现匪夷所思的丛林危机,让玩者疲于奔命解围。
电影票房2.6亿美元,在当年算厉害,可奇怪的是,多年来始终没有拍摄续集的计划,一直要到24年后,才出现由巨石强森、Jack Black、Karen Gillan等主演的《Jumanji:Welcome to the Jungle》。
虽然还是以玩游戏为主轴,但因应时代变迁,“主角”改成了任天堂游戏卡机,还反过来将玩家吸入游戏世界之中。


《Jumanji:Welcome to the Jungle》票房近十亿美元,以好莱坞近几年来的作业方式,这样的好康不拍续集就不叫好莱坞了。
于是同一个导演操刀,原班演员人马上阵,《Jumanji:The Next Level》应运而生。
(看吧,片名也没叫Jumanji 2啊,所以不要在说这部是续集了ok?真不懂为什么大陆会译成勇敢者游戏2,明明就不是2)

因为《Welcome to the Jungle》的成功,《The Next Level》难免备受审视,最大的期待同时也是最大的疑问:能突破得了前一集吗?
要让人感受到诚意,而不产生“又是一部来坑钱的片子”的想法,如何在原有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就考导演功力了。
首先要做的,就是换背景,再傻也知道不能再玩丛林了,所以干脆来个极端改变——玩沙漠。
接下来就是换角色,除了加入Spencer的爷爷及爷爷的好友兼生意伙伴Milo,还聪明地把游戏中各人对应的avatar给打乱,借此制造更多新冲突和新矛盾。

《Jumanji》其中一大特色就是玩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The Next Level》也没放弃这个unique selling point,借助电脑特效便利,搞了个鸵鸟大军,如蝗虫过境般席卷沙地,虽然也只是不断逃命又逃命的老梗,起码鸵鸟算是大银幕上比较少玩的品种。
之后的悬崖断桥,继续玩稀有品种,成千上万的山魈出场追杀主角们,这一场历险戏码个人觉得是全片最精彩的。


说了这么多怎么好像没提到剧情啊?
没错,因为剧情乏善可陈,难听一点就是不值一提,就连Spencer没知会众人下自行进入游戏的原因,也非常无力。
反正啊,就是冒险闯关,老话一句:重点在过程。
不过导演最后也不忘延续温馨大团圆结局,着实强调了Spencer从软弱变强的自我肯定历程,歌颂了友情的可贵,并且继续告诉你:每个人的优缺点都不一样,善加利用方可无往不利。

本片比较让人不满意的地方,除了玩老梗的剧情之外,笑料没有上一集这么惊艳,感觉有点相似,也就比较难笑。
冒险桥段除了上述山魈那一段,其他都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基本上作为冒险喜剧本片可说是相当不合格。
顺带一提,新科金球影后Awkwafina在片中表现平平,演绎Spencer在游戏中的avatar,只看到一脸慌乱,表现不出Spencer那种有点小聪明但缺乏自信心的个性。

总结:1. 片名叫“The Next Level”,但感觉并没有upgrade到。
2. 作为爆米花电影尚算ok,如果你没看过上一部的话。
3. 如果一直是这个模式,那算了,不要想开启Jumanji宇宙了。 


5.5/10



本文刊于T网站

叶问4:6场决斗各擅胜场,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为《叶问》系列的完结篇,有满足到你吗?
看完之后是心满意足,是意犹未尽,还是怅然若失?

剧情就不赘述了,反正一定跟维护中华武术有关,借用洪师傅的话:“侮辱中华武术就不行!”
只要够热血,够振奋人心,基本上没人会对故事诸多要求的(当然也不要太烂啦)。
以《叶问4》设定的年份而论,叶问当时应该已71岁了,虽然甄子丹的造型看起来比较像60左右,不至于老态龙钟,但日常行为举止已带出浓浓的夕阳迟暮晚年感。
还好,练武之人年纪越大功夫越深厚,加上叶问实战经验丰富,所以身手依然了得。

《叶问》系列最精彩的,当然是它实牙实齿、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动作场面。
而这部完结篇不服众人所望,武打情节不少,依然看得人眉飞色舞,相信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带着“朝拜”这最后一部叶问电影心情入场的观众。
本片也舍弃了多人混战的桥段,不再宣扬成就叶问实力与地位的“一个打十个”。
为什么?因为叶问已是宗师级人物,街头混战有失身份,单对单无论是切磋或生死相搏,都更能表现一代宗师的气派。
片中唯一一场“多人战”,是叶问营救万若男,但也只是一个敦厚长者对小混混的小惩大戒罢了。
以下就让我们来谈谈各场对打武斗。


李小龙对空手道教头
片中没交待暗巷里埋伏的老外是谁,该是一班空手道大赛参赛者的教头吧。
这是一场压倒性对打,李小龙如日中天,学贯中西,可能叶问在他那年纪都未必这么强,老外当然只有被痛宰的份儿,也借此表达了咏春不仅后继有人,更会发扬光大之意。

叶问对万宗华
咏春与太极,两门都是著名中华武术。
咏春拳据说创始者是清朝的严咏春,她习自五枚师太,之后才将拳法传授给后人。
太极拳则是清朝武术家杨露禅发扬推广,后人声称拳法创自宋朝武当张三丰。
无论咏春或太极,根本没有哪一派比较厉害的说法,只有练者资质功力可分高低。
叶问和万宗华都是宗师级别,两人对战发挥了中华武术中的巧与美,有别于空手道的霸气纵横,招来招往、见招拆招非常赏心悦目。
这一战虽未分胜负,却是个人最喜欢的一场。


哥连对各大派掌门
Chris Collins饰演的哥连,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外聘格斗教练,本身是空手道黑带四段。
电影中各大掌门车轮战也撂不倒他,反被打得人仰马翻,让人置疑中华武术何以如此不济?
尤其还有与太极拳齐名的三大内家拳法的形意拳和八卦掌。
当然作为剧情铺陈,前头总要有人被狠K落败,才能衬托出后面登场高手的实力。
除此之外,空手道界中一般只有为空手道做出重大贡献的大师级高手,才会被颁予黑带五段以上,所以哥连的四段其实已经非常厉害了。
加上拳怕少壮,各派掌门多是人到中年,对比魁梧的哥连,吨位上已不平等,体力更是无法比拟,落败并不出奇。

叶问对哥连
一上场一句“够了”,尽显气势,对待打法刚猛进取的空手道,叶问肯定有足够经验化解,咏春最了得的“黐手”发挥最大克敌效果,让哥连的力道不是扑空就是回流到自己身上。
同样地,不能因此说咏春就比其他武术拳法高明,只能说叶问功夫确实比其他掌门了得。


万宗华对巴顿
Scott Adkins饰演的海军陆战队士官长巴顿,是习武狂人,虽然拿手的是以空手道为主的格斗术。
同样地巴顿不仅占有身型和吨位上的绝对优势,年龄和体力也肯定比万宗华有利。
万宗华是太极拳高手,深谙太极拳最了不起的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之法,本应是巴顿这种类型对手的克星,可惜这场比武,实在看不出万宗华的太极奥义,反而似乎都在很不智地跟巴顿硬碰硬。
是巴顿强到万宗华无法施展太极柔劲吗?
我们不晓得,只觉得万宗华仅是输给叶问半招,却惨败在巴顿手下真有点说不过去。

叶问对巴顿
在《叶问3》里会过泰森饰演的重量级拳王而不败,这世上大概就没有谁有能力绊倒叶问了。
不过那是在他壮年时的事情,如今叶问垂垂老矣,只差没问出“尚能饭否”,还患上癌症,能斗得过正值盛年的巴顿吗?
答案是:很难。
所以叶问经历了一场苦战,还被迫使出刮眼、撩阴的“茅招”才重占上风,虽然有点“出术”,但其实情有可原。
最后标指插喉,略显歹毒,全是因为巴顿滥伤无辜,才令到一向温文儒雅的宗师也狠下重手。


相较于之前已玩过的叶问得胜后广大民众雀跃欢腾戏码,这一次安排在闭门军营里,连最终阿兵哥们的鼓掌,也显得有点不情不愿(因为军队是绝对服从命令的纪律部队,兵士在吴建豪饰演的士官带领下鼓掌也未必出于真心)。
对于已荣获过很多掌声的叶问来说,这一段或许更能体现出一种人到晚年的落寞。

李连杰16年前演完《霍元甲》后,就宣称“退出江湖”;甄子丹在《叶问4》上映后也宣布是他最后一部武术电影,大家都不禁开始推测,谁会是接班人。
吴京当然是最受期待的,但他比较趋向动作演员,没有专攻“武术电影”这一块,近年来也比较热衷于演绎不同类型角色。
张晋虽可继续拍张天志系列,但能否有朝一日跨到与李连杰、甄子丹同等的国际武打巨星地位,仍言之过早。
虽然非常不情愿,但还是得很遗憾地说,我们似乎必须做好一个时代就此过去了的心理准备了。


7.5/10



本文刊于T网站

The Boys:反超级英雄剧够爽够呛,可惜剧名太普通


黑袍纠察队

单看剧名,本来是完全提不起什么兴趣,感觉像是漂浮于B、C级的麻麻地片子。
可是烂番茄给了82%高分,IMDb更给到了9/10,几乎满分的高评分,那就……给点面子吧。

这部改编自漫画的美剧讲什么的呢?
超级英雄。诶,又是超级英雄?莫非又是跟风之作?腻不腻啊?
非也非也,这部有点不同哦,故事背景是现代,不过跟现实世界不同的是,这个时代已接受了超级英雄随处可见的事实,而且当前存在于世上的超级英雄,都隶属于一个名为Vought的跨国集团,由专人管理和经营。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这家企业着力打造的“The Seven”,包括:
Homelander - 超级英雄七人组老大,能飞能打,双眼能发射致命激光,还能透视,基本上就像Superman。
Queen Maeve - 造型和实力都像足Wonder Woman。
The Deep - 水中蛟龙,能与海底动物沟通,能力类似Aquaman。
A-Train - 地表最快人类,有如Flash。
Translucent - 拥有隐形能力。
Black Noir - 全身包到像忍者一样的神秘异人。
Starlight - 能放射强光的女超人,是最新加入The Seven的成员。


所以,这就是一部七位超级英雄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故事?
非也非也,正好相反,The Seven里的超级英雄,原来都是一群心理变态、行为卑劣的小人。
他们平时在广大市民面前,做着救世救民的假动作,私底下其实都是为了赚取集团支付给他们的丰富酬劳,借此过着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
是的,所谓超级英雄,对他们来说,跟打一份工没两样。
更好笑的是,上班族熟悉的职场办公室政治,也在七人之间日常发生,大家都在勾心斗角,耍心机,玩城府。

像Homelander是最受市民爱戴的英雄,但他其实是一个极度残忍自私的傢伙,甚至可以为了自己的名誉,罔顾他人死活。
The Deep好色如命,在Starlight第一天上班就对她性骚扰。
A-Train则是一个为了虚名不择手段的小人。
是的,他们就是这么一群卑劣的“英雄”。


故事发生在一个在3C产品店打工,名叫Hughie的小伙子身上。
某天他在大街上跟女友聊天,谁知道下一秒钟一阵狂风掠过,女友就在他眼前粉身碎骨。
原来,是A-Train刚好奔驰而过,“不小心”把他女友撞散了⋯⋯
这意外该如何解决?
毕竟人命关天啊,但A-Train只在媒体面前一语带过,Vought公司则派人来要求和解,付了一笔钱给Hughie,却要他签下NDA保密协议,承诺终身不再提及此事。

就在Hughie为此彷徨失措之时,一个名叫Butcher的人突然出现,声称理解Hughie的感受,而他正在做的,就是探查The Seven和Vought集团背后的秘密,要揭穿他们丑陋的真面目。
由此,Butcher又召集了另外两个人,正式组成了跟超级英雄对抗的凡人组合“The Boys”。
他们通过各种管道深入调查,挖掘越来越多的秘密。
The Seven成员也感受到了来自The Boys的潜在威胁,双方开始斗智斗力。
本性善良的Starlight成为夹心饼乾,也因为她跟Hughie发展成情侣关系,让事态变得愈发敏感混乱。
Queen Maeve此时展现出良心发现的状态,可惜Homelander咄咄逼人,誓言对The Boys赶尽杀绝。


有点意思吧?
当然,如果你要看的是深刻的寓意,抱歉本剧没有。
但作为一部消闲影剧,无论故事精彩度、剧情张力、拍摄手法、人物刻画、惊喜程度,都做得很不错。
最起码,我一口气看完了共八集的第一季,已经迫不及待期待第二季快快播出了。
对了,剧里对白是F字满天飞的,还有不少血腥和性爱场面,绝对是儿童不宜的超级英雄片,别说没提醒你哦。


8/10



本文刊于T网站

Just Mercy:正义总在历经百转千回后胜利


正义的慈悲 / 不完美的正义 / 以公义之名

本片有什么看头?
由饰演黑豹对手而声名大噪的黑人演员Michael B. Jordan及饰演惊奇队长的Brie Larson主演,加上影帝Jamie Foxx,如此阵容的确有足够看头,但千万不要误会,看这部电影绝对不是为了娱乐,它的沉重,它的严肃,分分钟都让你揪心,但我保证你看玩之后,会觉得是值得的。

本片改编自美国律师Bryan Stevenson所撰写的《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里记载的真人真事。
年轻的Bryan哈佛大学毕业后,放弃前途似锦的工作,毅然到阿拉巴马州去为当地死刑犯辩护。
他的第一个事主是绰号“Johnny D”的黑人死囚Walter McMillian,于1987年被控谋杀18岁白人女生Ronda Morrison。
Bryan研究了案件后发现,Walter很可能是无辜被冤害的,于是下定决心为他讨回公道。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场翻案,竟然像鬼打墙似地延续了几年,他所要挑战的不仅是司法制度的纰漏,还包括当地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


本片节奏缓慢(意料之中),但细致地刻画了片中人物的个性及心路历程。
包括Bryan不断遭受失败打击后却屡败屡战的坚持;
Walter从开始对律师极度不信任与不屑,到后来开始相信奇迹可能真的会出现;
另一死刑犯Herbert Richardson最终难逃死神召唤被送上电椅的情绪波动,以及Bryan首次亲眼目睹死囚被正法的震撼;
做假口供指证Walter的罪犯证人Ralph Myers的挣扎等等。
这一切开展,要是不借助缓慢但强而有力的步伐,恐怕也难以营造出应有的酝酿效果。

片中Bryan对Walter说了这么一句话:“曾经有律师朋友告诉我,最好跟客户保持距离,别跟他们交朋友,但你让我晓得这是不正确的,只有了解他们的处境,我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们。”
就如职场上经理或主管会刻意与下属保持距离,但其实这种管理方式有点老派。
保持距离是未免下属爬上头,但太过于制造隔阂,又如何了解下属的性格和心态?
不了解下属的性格和心态,又如何能善用和激发他们的优点?


说回正题,Bryan终其一生与他设立的Equal Justice Initiative律师团队,总共为140个死刑犯伸张了正义。
但看这部电影,并不是要你从今以后开始置疑司法,而是让你对既定事物和观念保持开放心态,同时坚守信念。
“邪不胜正”或“正义必胜”这样的喊话,可能你觉得很老套,但它恰恰就是人之所以强大的最稳固基石。

最后要提一提电影片尾给出的讯息:
- 美国每九名死刑犯中,就有一人是无辜被控,错判率高得惊人。
- Bryan打赢官司的另一名事主Anthony Hinton,在错误证据下被控谋杀判死刑,检控官居然说单只看他的脸,就知道他有罪。他最终成功获无罪释放,但在此前已坐了30年冤狱。
- 1993年新调查证实Walter确实是无辜的,杀害女生的很可能是一个白人,但由始至终都没被提控。
- 那个有种族成见、没落力查案的白人警长Tom Tate,在当地任职32年直至2019年安然退休。Walter无罪释放后,Tom居然连续委任了六次。
我们都希望人生美好圆满,但真的不希望是要在历经了无比惨痛之后才获得。


8/10



本文刊于T网站

Doctor Sleep:续集就是要这样拍才对嘛


睡梦医生

你有看过1980年Jack Nicholson主演的恐怖片《The Shining》?
当年这种发自内心的不安继而聚结成的恐慌恐怖,已成经典,看过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
虽然发狂的杀人魔Jack在片中恶有恶报,但事情并没有结束——杀人魔妻儿往后日子过得如何?
儿子也拥有的“闪灵”究竟是什么?
雪山酒店Overlook Hotel到底是什么鬼地方?
这一切原本以为是原作者恐怖大师Stephen King说不得的真相和后续,谁又想到居然在39年后,在续集《Doctor Sleep》中解答。

首先要揭晓的,是让童年Danny当年在雪山酒店中不断看到幻像(其实都是聚集在酒店的阴灵)的奇异能力“闪灵”。
它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通灵”,但通灵指的是类似灵媒能与亡灵沟通的能力,而“闪灵”能做的却包括与活人沟通甚至操纵,力量比通灵强大得多,所以更正确来说,“闪灵”应该属于更广义的脑波型超能力。

《Doctor Sleep》以当年的小男孩Danny为主角,虽然发疯的父亲恶有恶报死去,他却未能走出阴影,所幸同样拥有“闪灵”异能的黑人厨师显灵(被Jack害死,以亡灵形式与Danny沟通),教导Danny以棺材盒子方式,将纠缠他的亡灵都收伏进去,等如埋葬了心中恐惧。


成年的Danny酗酒吸毒荒淫,生活糜烂。
一天他到了一个偏远小镇,获得了难得的平静,决定在此安居。
他在养老院工作,通过能知老人死期的猫咪的预示,让老人们安心过世,成了众人眼里的安眠医生“Doctor Sleep”。
小镇上也住着一个有“闪灵”能力的女生Abra,Danny与她成了隔空神交的“笔友”。
与此同时,一个以吸食闪灵能力来延年益寿的邪恶团体,盯上了灵能强大的Abra,后者往找Danny求救,令一心与世隔绝的Danny卷入事端,不仅深埋心底多年的恐惧又被导引出来,甚至令他不得不踏上前往雪山酒店之路,再次面对尘封多年的童年噩梦。

本片大张旗鼓以《The Shining》名正言顺的续集作为宣传重点,让人不得不佩服身兼导演/编剧/剪辑师的Mike Flanagan的勇气和自信,因为这意味着他必须承受观众携带审视甚至审判的眼光看待《Doctor Sleep》的压力。
还好,本片并没有让人失望。
故事虽围绕Ewan McGregor饰演的Danny的生活,但与女孩Abra的闪灵沟通,对邪恶团体的刻画,以至几场正邪斗法,都大大丰富了情节。
相较于《The Shining》只将场景和故事限制在酒店内及三个人身上,《Doctor Sleep》循序渐进的多线发展,显然更有挑起观众看下去的吸引力。


《The Shining》全片尽是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毁灭和绝望,而《Doctor Sleep》中无论是Danny在养老院以闪灵能力协助濒死老人获得心灵平静,Abra以闪灵能力勇敢与邪恶团体首脑Rose the Hat对抗,以及Danny最终决定不再置身事外,还利用闪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付Rose,都是对“闪灵”这一异能表达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正面意义,截然相反地呈现了对生命充满希望的救赎。

本片突破了《The Shining》的框框,却保留了精髓,更对前集遗留下的迷惑,给出了最完美完整的答案。
作为一部续集,《Doctor Sleep》肯定是成功的。
顺带呛声一下卡神:你那照版煮碗,换汤不换药的《Terminator:Dark Fate》根本不叫续集好吗!
注:虽非必要,但真心建议看过《The Shining》才看《Doctor Sleep》,不只更容易进入故事,也会看得更有feel。


7/10



本文刊于T网站

The Good Liar:不出色的骗局


谎言大师

先讲哦,如果你想看美女帅哥,或嫩妹鲜肉,那你可以直接跳过了。
《The Good Liar》只有阿公阿嫲级男女主角,而且从头演到尾,没有你要的颜值担当画面。
不过如果你不是外貌协会,那本片可能考虑一下。
考虑什么呢?就是一向来都相当受欢迎的诈骗题材。
《The Good Liar》改编自Nicholas Searle的同名小说,故事说Ian McKellen饰演的诈骗高手,在网上认识了Helen Mirren饰演的富婆,决定将她毕生资产骗到手。
两人接触之后,开始为对方的魅力倾倒,男主也差点无法抽离,致使骗局产生了变数。

必须说,如果你很常看这一类电影,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趣。
首先,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配合男女主角的年龄,电影节奏相当慢,即便是骗局的设计,也是在闲话家常的情景中展开,没有很吸眼球的行为和布局。
再来,本片骗局其实只有两宗,一是犹如题外话般介绍男主诈骗实力的先导骗局,但设计很熟口熟面,不难猜到男主使用的手法。
二就是针对富婆的诈骗,同样地你大概也猜得到这富婆必定有蹊跷,come on lah活了这把年纪还家财万贯,那道行距离成精也差不远了,哪有这么容易被骗?
可怜男主还真以为自己是Clark Gable。


不过虽然预料到结局会逆转,倒是没想到原来是为了复仇,还以为富婆只是要教训男主这种职业骗徒,让他懂得什么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两个人的渊源始于纳粹时期的过往,既是重点,也是本片剧情中比较独特的部分,可惜处理得有点突兀,觉得有点格格不入。
而且少年时期的男主只因为富婆的姐姐对他做了莫名其妙的行为,就视为大侮辱,不仅强暴了富婆报复,还告发她全家害她家破人亡?
这少年郎是有多小心眼,多人格扭曲啊?

高龄80的男主角Ian McKellen大家应该不陌生,他原本就是英国知名影视兼舞台剧演员,虽与奥斯卡始终插肩而过,但演技早已公认。
尤其近20年来先后演出《X-Men》系列的Magneto和《The Lord of the Rings》系列及《The Hobbit》系列的Gandalf,更是全球家喻户晓了。

74岁的Helen Mirren更不用说,影后头衔不计其数,当然也包括一座小金人在家摆着,堪称演什么像什么的戏精演技,驾驭力十足。
《The Good Liar》基本上就是两人互飙演技的舞台,却并不是借助爆发力十足的情节较量,而是在黄昏之恋那种淡淡的、悠闲的、优雅的情景下,诠释山雨欲来。
总结:不哈颜值,不常看诈骗题材电影的话可以一看。


5.5/10



本文刊于T网站


哪吒之魔童降世:七宗最


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单在大陆就狂收50亿人民币,不仅是中国最卖座动画片,票房之高也只在《战狼2》的56亿之下。
全球票房累积7.2亿美元,在50大最卖座动画片中排行25,是唯一入榜的非英语/亚洲/华语动画片,可谓战绩彪炳。
这也使得同一公司制作出品的另一部动画片《姜子牙》倍受期待,可惜因新冠肺炎肆虐,原定农历新年公映却被迫撤档。
且先回顾一下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顺便论述影片的七宗最。

一最:最被嫌弃造型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两眼无神还带黑眼圈,经常呲牙咧嘴,浑身上下散发一股邪气(也可说是流气),相当不讨人喜欢。
与传统动画、漫画、插画中灵气逼人、活泼聪颖的形象大相径庭,甚至有人看戏后最大的吐槽点就是哪吒样子不可爱。
其实这也难怪,电影中的哪吒由魔元所化,能长得人模人样已算不错了,难道还期望眉清目秀?
这也才显出由灵珠所化的敖丙玉树临风的合理性啊,要不然两人都丰神俊朗,哪显得出对比?
更何况,是谁说哪吒原本样子是可爱的啊?


二最:最如有雷同设定
说起哪吒和敖丙,两人一邪一正,一矮一高,一丑(诶?)一俊,一灵动一文静,一胡闹一正经,偏偏却又由同一个混元珠转化托生,这设定啊,不也太像已故武侠小说大师古龙的著作《绝代双娇》里的双生兄弟小鱼儿和花无缺了吗?
尤其敖丙在明朝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是被哪吒打死的配角,却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成为也可以角逐影帝的重要角色,真不免让人怀疑,编剧是否有受到《绝代双娇》的启发呢。

三最:最违背“原著”个性
哪吒的故事,当然并非起源于《封神演义》,早在宋朝的佛教和道教典籍里都曾有记载,据说更早则是在东晋时候就存在,不过到了明朝的《封神演义》,才将哪吒故事完整化,并于民间广为流传,所以姑且将《封神演义》当作“原著”看待。
与演义差别最大的人物个性,当属哪吒的父亲李靖。

在《封神演义》中,七岁的哪吒在东海戏水,惊动龙宫,龙王手下和三太子敖丙去查探,先后被哪吒打死。
哪吒老爸李靖知晓后大为震怒,同时复仇心切的龙王威胁水淹陈塘关,令任职陈塘关总兵的李靖更迁怒于哪吒。
后来哪吒自尽以息事宁人,母亲暗中建造行宫让哪吒魂魄安身,谁知道李靖余怒未消,烧毁了行宫。

电影中的李靖则360度转为一个沉默寡言,外表冷漠,实则内心暖热的慈父,甚至不惜以自己性命代替哪吒受天劫。
这样的改编,或许赢得了不少观众的热泪,但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演义里大义灭亲的封建严父李靖,所带来的父子冲突戏剧性也较大。


四最:最浪费情节
演义里的哪吒故事,还有两段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情节,一是哪吒为了让龙王放弃水淹陈塘关,最终“削骨还父、割肉还母”自尽,非常震撼感人。
二是在李靖烧毁了哪吒行宫后,哪吒师父太乙真以莲花莲藕塑造哪吒身体,令其复生。
这段在佛教传说中其实就已存在,只是施法者是佛祖。
我看戏时其实还蛮期待这两段的,虽然本片是彻头彻尾的改编,但要在故事里加入这两趴经典情节应该不难吧?
感觉放弃了这么耸动的桥段太浪费。

五最:最黑人问号设定
电影中元始天尊收伏了混元珠,却要在三年后才降下天劫咒毁掉魔元,可是,到底是为什么要等三年啊?

六最:最可怜人物
申公豹。
作为一个努力不懈,力求上进的门生,申公豹却仅仅因为是妖,而不被师父元始天尊看中,这就跟现代社会里,因为血统、种族、国籍被歧视的情况一样。
尤其是输给那个连风火轮也只能变成飞猪座骑的太乙真人,是人都会心理不平衡吧。


七最:最“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人物
背负着全族托付的使命,身藏着全族剖下鳞甲而成的万龙甲,最终却为了一己友情,放弃全龙族重奔自由的机会。
你或许会因为他的朋友是主角哪吒而感动,但换个角度来看,“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的批言,除了敖丙,还有谁更适合领受?
要我设想的话,还不如让哪吒为了敖丙的友情被天雷打死,成就敖丙救回全族的使命(反正万龙甲还是可以挡着天雷不让陈塘关受损),之后再让敖丙不辞劳苦历尽沧桑,寻得莲花莲藕复生之法让哪吒还魂。
这样会不会更好?(续集/番外篇就是敖丙求法的历险记啦)

当然电影还是感人肺腑、热血沸腾地好看,要不然票房也不可能开个满堂红。
只是想说,电影改编民间传说不是不行,也不是不好,但再这么改下去,后代会不会有一天再也不知道哪吒的经典故事了呢?
会不会就像大家有一天都会以为,孙悟空真的跟妖精谈恋爱有一腿那样了呢?
还有,电影里的哪吒,虽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很激动人心,但他的魔性最终还是要由乾坤圈来控制,这安排有点可惜,要是可以让他入魔之后全靠自己被父母感动而善性显现,会不会更能表达电影所要表达的主旨?


7/10



本文刊于T网站

Joker:同情重刑罪犯之风不可长


小丑

作为以反派为主角的漫改电影,《Joker》漂亮打赢了一场场战役。
傲视同业的十亿票房,不仅是惊人这么简单,还是以第一部R级电影打下的辉煌成绩。
在迪斯尼和漫威不停撒钱,以漫画正派人物的热血故事充斥大银幕之际,华纳和DC的《Joker》仅以7000万成本,以极少的动作和特效,以文戏为主的剧情,以一个更擅长公路电影和校园喜剧的导演操刀,成功突围,其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说《Joker》的成功,最大功臣是Joaquin Phoenix,相信没人会反对。
凤凰哥凭着这部片子的演出,在世界各地影展拿奖拿到手软,也成为最新一届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及奥斯卡金像奖的三料影帝。
他在片中精湛的演技,真的会让人因他而投入,事后更不禁在想,要是替换演员的话,有谁可以无缝接轨胜任?


相对来说,《Joker》剧本个人就觉得只是普通,虽然它也入围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对我来说,好剧本原创性和惊喜度非常重要。
一个反派的成长故事,大概也就离不开被压迫被欺凌被漠视被忽略的桥段,刚好这些老生常谈,全都乖乖地在影片里遵循流程一件一件发生了。
包括被上司误解解雇,在地铁被坏蛋们欺负,这些不都是很普通吗?

如果导演和编剧你们只是要非常非常写实,那你们是真的有非常非常写实到了。
我观影时其实从头到尾,都可以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样的剧本能入围奥斯卡老实说是赚到了。
还好,没得奖。
如果你问我那什么样的剧本才叫厉害,我的答案是,像《Get Out》这样的才堪称神作。

影片最终高潮,在Arthur Fleck于摄影棚里的自白,那是一段让他为自己的恶行辩解的时刻,让人从他口中了解他所受的委屈,让他有机会控诉社会的不公。
可惜的是,那一段自白依旧很普通,要说力度的话,大概只有40%-50%,真的很难被感动。
或许你可以说,当时Arthur根本已经懒得讲这么多,以行动来表示最干脆,但这是刻画反派迈向“成功之路”的电影,没有爆发出最终的感染力,又如何为DC宇宙里的最强反派鼓掌?
所以《Joker》没夺得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是对的。


在电影还未上映前,当华纳刚开始为《Joker》做官宣时,我就说了,这样的一部反派成长片,必定是用尽力气描述主角过往的不幸,来为他日后的行为辩解,虽然还不至于是洗白,但博取同情的意图很明显。
反正小丑原本就是一个好人,只是社会对他压迫,令他不得不反抗而改正归邪。
但请问这样是对的吗?
只因为同事害你丢了工作,你就可以杀死他?
只因为电视主持人当众奚落了你,他就活该被你一枪干掉?

你要说写实对吗,这种不公事件,天天都在上演着好吗,难道都可以用结束对方性命来解决?
我不是正义魔人,但如果接下来以反派人物为主角的电影,都用这样类似的模式来开展,那我真的要说:此风不可长啊。
暗黑系电影是着重在表达和诠释人类的阴暗面,而不是将这些阴暗面合理化。
就像这一届奥斯卡大赢家《寄生上流》里的主角一家,完全就是心存歹念地计划着寄生行为,甚至最后只因为受不了被鄙视有穷酸味而杀人。
有意图的犯罪,无论如何就是错,不然法治社会还有什么依据建立?
人们还有什么保障?


《Joker》当初在北美预映后就曾引发社会关注,因为七年前《The Dark Knight Rises》公映时,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生过枪击事件,当时一名男士在人群中开枪扫射,造成12人死70人伤。
发生枪击案的影院之后接受了受害者请求不放映《Joker》;美国好几个城市的好些影院也禁止戴面具、画油彩或穿着戏服的观众入场。
到最后导演和电影主创们都得出来解释。

导演Todd Phillips在媒体访问中说:“这部电影讲的是缺爱、童年创伤和缺乏同情心的世界,我认为人们是能够理解这个讯息的。”甚至还撂狠话说:“对我来说,艺术本来就是复杂的,如果你想要的是不复杂的艺术,那你去学书法好了。”
我说导演啊,缺爱、童年创伤和缺乏同情心的世界,我们当然get得到,但不表示缺了那些,就能以杀人放火来补偿,然后高调说“不能怪我”吧?
我要的不是不复杂的艺术,而是不扭曲的艺术。


5.5/10



本文刊于T网站

6 Underground:空出个让眼球痛快的位置


鬼影特攻:以暴制暴

以大手笔、大制作、大爆破场面、快刀手剪辑闻名的商业片高手Michael Bay导演,作品随便讲一部出来都是吓吓叫:《The Rock》、《Armageddon》、《Pearl Harbor》,还有《Transformers》电影系列。
虽然《Transformers》第五集被骂到很惨,但还是无法动摇他的地位。
去年他与Netflix合作,拍了一部耗资1.5亿美元的《6 Underground》,不在影院上映,直接让你在家边看边肾上腺素爆表。

故事说Ryan Reynolds饰演的亿万富翁One,感叹人生苦短,想要做一些事来改变世界,于是借由假死隐瞒身份,找了五个身怀绝技的同道中人,组成匿名侠盗团队,到处行侠仗义,还计划干掉施行暴政的突厥斯坦独裁者,还政于民。
都说了是爽片,你要计较剧情就是你不对了,再优秀的脑子,也请你在看戏的一刻先关机,做不到的话,那还是建议你别看这部片子了。
事实上导演Michael Bay连事情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懒得交待,包括One如何成为亿万富翁,他惊人身手从何学来;其他成员的背景及如何入伙的事迹,不是完全不提,就是用像是故意会让你自动放弃追究的散乱倒叙和剪辑手法来草草带过。


真的,别管文戏了,那真的不是重点。
《6 Underground》一开场的飞车追逐戏,就绝对可以让你相信,还是专注视觉爽感就好。
足足20分钟的佛罗伦萨街头生死搏斗飙车场面,紧张刺激、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程度不输《Fast and Furious》,搭配无限制血腥包你瞠目结舌。

之后的香港救援,加入了新来的狙击手,大楼泳池爆破虽然不是很新的点子,但还是满足了视觉感受。
所有的大场面都在告诉你,Michael Bay花钱绝不手软,也势必要你二话不说收货。

动作设计上,大概也觉得只是开枪射击和近身格斗有点不够爽,于是加入了编号四号的跑酷能手,大玩攀岩走壁的惊险动作,要你目不暇给就对了。
最后邮轮上来一个高科技的磁力控制,全员物品不受控翻飞,外加Ryan Reynolds彷如死侍上身,与成员之间的嘴炮搞笑,完成了一场疯狂刺杀秀。


有人觉得本片很乱,大动作太频密也变成疲劳轰炸,但个人觉得很痛快。
有美女,有酷男,有飞车,有搏斗,有床戏,有枪战,有爆破,有跑酷,即使看完之后你不会记得什么,who cares?
就爽在那看戏两小时的当下足矣。

在大家依旧沉浸在2020年奥斯卡成绩揭晓之时,在我们眼球里不断充斥着有内涵的剧情片之际,还有容纳无脑纯感受视觉飨宴的空间吗?
我是完全不介意空出这个位置的,你呢?


6.5/10



本文刊于T网站

吹哨人:哨子吹不响


“吹哨人”是什么意思?
这词源自英文“whistleblower”,最初取自警察发现犯罪行为时,会吹哨子引起同僚及路人注意的动作,后来引申为举报者或告密者,但并不是“二五仔”,而是特指对政府或企业试图掩盖不良秘密的揭露,属于正义的行为。

《吹哨人》故事说吕汉市向澳洲知名能源公司引进煤炭气化项目,但该公司技术上存在着足以危害吕汉市百万人性命的问题,公司高层为了达成大生意,极力隐瞒实情。
能源公司其中一名华人代表马珂,与吕汉煤炭集团主任周雯,发现事有蹊跷,进一步查探时,引来连串杀身之祸。
马珂还发现,周雯这位前任女友的实际身份,似乎没想象中简单。

看起来就是一部悬疑/侦探/犯罪电影对吧,还有不少飙车和爆炸场面,感觉十分紧张刺激。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本片有着一个奇怪的温吞节奏,每每冲向高潮的时候却冲得不情不愿;高潮前的过场低潮,又来得特别突然;叙事角度也显得零零散散,这里讲一些,那里说一点,感觉导演试图讲很多很丰富的情节,却无法决定重点到底该放在哪里。


导演薛晓路在《我和我的祖国》中执导其中一部短片《回归》,恰恰有着相同的“东西太多太乱理不清”的毛病,硬要鼓掌给予支持的话,可以说她有企图心,但也有一句话说:没这么大的头,就别戴这么大的帽子。
“Less is more”的真谛,掌握一下会更好。

据说薛晓路并不因为是女性就特别喜欢拍爱情片,反而喜欢推理侦探片,这回的《吹哨人》可满足了这方面的瘾头,可惜没满足到观众。
我们会设想一名女性导演,必定能从更细腻的角度来诠释推理故事,可惜《吹哨人》毫无这方面的优势。

本片也被誉为第一部“以吹哨人为主要题材的中文电影”,可惜就仅仅是由雷佳音饰演的马珂非常片面地担当了这个角色;仅仅是拍了大家都猜想得到的吹哨人所可能遇到的危险,却没有对吹哨人的意义做更深刻的刻画;仅仅是以马珂出轨来表达其内心挣扎,也未免太小家子气了。

雷佳音表现一般;许久不见的汤唯,不知为何觉得她演技不进则退,似乎变嫩了,演绎不出双面人的城府和痛苦,对马珂的爱也毫无感动度。
两大主演之外,反而是齐溪有将一个苦在心里的妻子诠释得不错。
总结:哨子吹不响的《吹哨人》。


5/10



本文刊于T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