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怪兽才是地球守护者


哥斯拉2:怪兽之王

Godzilla源于日本,1954年初登场,之后就一直屹立不倒,同名延伸的电影、电视剧、小说、漫画、电玩不计其数。
好莱坞在1980年代已有企划提交给片商,却都因预算太高而作罢。
直到1998年才由Sony Pictures发行第一部好莱坞制作的哥斯拉电影《Godzilla》。
2014年,Warner Bros推出了同名的《Godzilla》,算是重启,这部《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是承接2014版的续集。

哥斯拉到底是什么来的?
有说它是隐藏在深海里的一只爬虫类生物,因受核子辐射影响,不仅体型巨大化到跟高楼大厦一样巨大,还皮坚肉厚,张口能喷发核子砲,威力无比。
这样恐怖的生物存在于地球上,当然严重威胁到身为万物之灵、地球主宰的人类,自然也就遭到人类千方百计猎捕。

但事实是哥斯拉虽受核害,却对始作俑者的人类不含敌意,反而会对付其他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祸害,俨然就是地球和人类的守护神。
也因此,人类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坚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主张继续猎杀哥斯拉;另一派则是建议网开一面,反正哥斯拉经常躲在深海中冬眠,没必要赶尽杀绝。


《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对于这个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女主科学家甚至认为,哥斯拉与其他同类的巨大生物,才是地球原有生物。
把沉睡中的巨物们唤醒,让他们破坏一下现有城市,才能给一直损害大自然的人类一个教训,预防地球加速走向灭亡。

就这样,栖息于世界各地的巨物们相继被唤醒了,其中一只叫Monster Zero的三头龙,更有君临天下的架势。
它的出现,并不像是为地球洗涤罪孽,而是辣手无情肆虐。
女主科学家后悔已迟,但这烂摊子要如何收拾?
没错,就是靠救世主哥斯拉啦。

本片基本上就是一部纯视觉的娱乐片。
要说寓意,就是请人类不要再继续破坏地球,以免把自己推向灭亡之路。
不过再怎么热爱大自然,再怎么热爱动物,也不该太走极端,以至是非黑白不分那么偏激。
相信自己是没有错,提出大胆意见也没有错,三思而行则是一定要遵守的道理。


这一集里,从远古遗留下来的资料显示,哥斯拉与其他巨物们,很可能是地球的上古居民,或者说是第一批到达地球的远古神。
但记得哥斯拉电影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说它是因辐射而变种的吗?
怎么会成了比恐龙还早出现在地球的生物?
是bug?接下来导演和编剧要如何自圆其说?

下一部《Godzilla vs Kong》,两大同样对人类没敌意的王者对决,应该就是继续走视觉娱乐片路线。
刚刚那个问题,大概也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最大的可能就是将错就错吧。


顺带一提,章子怡在《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饰演另一名女科学家,不过属于可有可无的闲角,有点像景甜在《Pacific Rim:Uprising》里那样。
以她的江湖地位,出演好莱坞电影,不是至少该像李冰冰在《The Meg》担纲女主角,配搭国际巨星吗?


6/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声命线索:全女力够硬够惊悚


Call

韩国受瞩目新晋导演操刀,韩剧女王朴信惠、“怪物新人”全锺瑞、金成铃、李伊组成女力阵容。
故事说女主书妍离开老家多年后回来,家里旧电话还能操作,接听后发现电话另一头的陌生女子英淑,竟然是20年前同住此大屋的人。
两人接受了如此荒诞不经的超时空奇遇之后,成为朋友,开始通过电话聊天。
英淑在一次特意所为后,发现所做之事,都会影响20年后的书妍,甚至可以逆转生死……
书妍也逐渐查出英淑真实身份,同时令自己陷入任由对方宰割的绝望局面。

以电话或其他通讯器材进行超时空联系的题材当然不新,像Dennis Quaid主演的《Frequency》、韩剧《信号》都有类似设定,本片一定程度上算是旧瓶装新酒。
可喜的是《声命线索》在剧情推展、节奏、氛围上都处理得相当不错,让人有追看下去的欲望。

书妍和英淑都无法见到对方,表面上似乎是平等关系,但英淑生活在过去,她的任何举动都足以左右未来的书妍;反观书妍却无法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冲突一旦发生,英淑即占尽上风。
这一面倒的天秤,也被巧妙利用来设计了书妍的绝地反攻戏码,展现出女主劣势中迸发智慧与勇气的飒爽英姿。


一直接触不到对方,虽然能让心怀恶意者玩弄对方于鼓掌之间,但导演也不满足于两位女主“到老不相见”,遂安排了20年前年幼的书妍出现在英淑面前,甚至是在与20年后的书妍通话之时。
这犹如平行时空却又不尽然的情景,既平添影片中英淑的操控优势,也让原本无法碰面的超时空状况增加更多无可预测的可能性。

朴信惠演技早已受肯定,本片演出亦无可挑剔,难得的是饰演反派的全锺瑞,才出道两年,戏里锋芒却毫不逊色。
原来她主演第一部电影《燃烧烈爱》,不仅就让她有机会走康城红毯,还提名六个奖项,无怪乎会被冠以“怪物新人”称号,果非池中物。


本片除了这两大台柱,还有饰演书妍母亲的金成铃、饰演英淑继母的李伊,合四女之力,泡制以女性为主却不多见的惊悚片。
正邪双方都从女性心理与情绪来演绎与转折,确实与原始雄性爆发力主宰的凶杀/惊悚/恐怖片有不同的可观性,本片证明了全女班惊悚片模式也可行。

导演李重贤年仅30岁,之前以一部短片荣获多个电影节奖项,备受瞩目。
这回首次执导商业长片《声命线索》,虽选择了一个不创新的题材,但手法优秀,惊悚度达标,加上选对了演员为影片加分,以处女作而言,综合成绩算亮眼。


7.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龙虎5世3世仇 27:大格太多


这一期还是修罗老门主的专场,543从一开始设定的五种武功层次级数,最高为“臻神”,这期由老门主演绎。
仅仅27期,就晒冷最高境界,可见现在的作者都不再追求角色逐渐成长的过程,又或者说读者也没耐性,总是要看到天崩地裂的画面才满足。

以武打动作来说,虽没有旧着那种招来招往的“武术感”,但整体还算可以,画工也不差。
唯一要弹的是“一页大格”太多,31页纯内容(不算封面、下期预告、专栏等等)有5页大格,太多了,而且有几张根本没必要。

综合来说,目前战况543已胜过不知所谓的新新龙很多了。


追回:



John Wick Chapter 3 Parabellum:西方暴力美学遇瓶颈


疾速追杀3 / 捍卫任务3:全面开战 / 杀神John Wick 3

《John Wick》六年前上映时,暴力美学让人惊艳,不期然令人想起Keanu Reeves当年轰动的《The Matrix》三部曲里,同样令当时观众惊为天人的动作场面(该片武术指导是香港著名武指袁和平),以为这位颓废帅哥在拍了一堆烂片,沉浸了一个时候之后,是不是要东山再起了。
有了《John Wick 2》和《John Wick 3》,答案已不言而喻。

要说跟经典《The Matrix》相比,《John Wick》系列肯定还差很多,最起码故事上就差了一大截。
更直接一点说,《John Wick》系列基本上是没有故事可言的,会去看杀神的观众,也不会傻到期待新鲜特别的剧情。
不是吗?
相信大家都记得,John Wick一开始只是因为一隻狗,就展开了血腥暴力的复仇屠杀,才引出了杀手组织的背后操控者——The High Table(中译理事会)。

来到了第三集《John Wick: Chapter 3 - Parabellum》,依然离不开这条主线。
一开场John Wick在雨中狼狈奔跑,原来是因为上一集杀死了High Table成员之后遭组织通缉。
High Table更丢下了1500万赏金入“公开市场”,任何奖金猎人都可以买下他的人头——只要他们办得到。
这part 3的故事,就在说John Wick如何周旋、逃命、反抗。


简单吧?
故事没什么好说,那这部票房随便都破三亿的打架片,到底有什么好看?
就是看打架。
要只是借位打架,当然没什么好看,观众要的是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的感官刺激到饱的画面(但绝对不是假到可以看出喷血包那种),也因为电脑特效越来越厉害,这些在大银幕上都满足得到买票进场的观众。
于是本片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眼睛如何被生生刺瞎;一个人的头如何被远远抛来的斧头劈个正着;还有一个人的头如何被马后蹄给狠狠地踹个爆裂等等。
是不是很满足?

为了突显John Wick的格斗身手,当然不可以只是杂鱼来让他消费,还是得有高手敌人衬托。
据说Keanu Reeves本身热爱武术,也曾自导自演了一部《Man of Tai Chi》,不过票房很差。
如果他还有武术梦,《John Wick》系列显然就是让他圆梦的场所。


可惜,对于看惯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的华人观众来说,《John Wick》的格斗动作戏,实在不算什么。
尤其以寡敌众的枪战戏和打斗戏,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到对方特意冲出来被打,似乎没抓到一个打十个的镜头真髓。
一部凭借打斗而风靡的系列电影,来到第三集了还这水平?

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虽都先后跑去好莱坞,但都没什么表现精彩武打的机会,或许因此老外才对John Wick的动作戏感到很好看吧。
不过Keanu Reeves毕竟非打星出身,就像在看梁朝伟演叶问、彭于晏演黄飞鸿那样,在戏里打得再漂亮,终究还是觉得怪怪的。


6/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在劫难逃:时空交错这样玩谁要看?


会看这部剧,一来是当初随便找一部来过时间;二来完全就是冲着王千源。

鹿晗我没兴趣,鲜肉+毫无特点的脸,还要演心怀鬼胎的凶手,抱歉没feel。

看宣传说是时空交错的设定,加上爱奇艺“迷雾剧场”的招牌,有一点期待,虽然对陆剧一向有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破除的印象——拖。
结果完全没改观,就是拖,难怪广电局要插手限制陆剧集数,不然真是演到猴年马月,都可以媲美对岸乡土剧了。

那所谓的时空交错有什么了不起的吗?
没有,只有凌、乱、不、堪。兜来转去地故弄玄虚,看得蛋疼。
我时间宝贵。看五集极限了。
(总共12集,据说会有下一季)


Men in Black International:狗尾续貂又一例子


黑衣人:全球追缉 / MIB星际战警:跨国行动 / 黑超特警组:反转世界

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片多不胜数,绝大多数是灾难类型,描述地球人如何对抗或协调外星生物/文化侵门踏户。
1997年《Men In Black》上映立马吸引了广大观众目光,并且对它那搞笑诙谐的手法,觉得耳目一新,相当受落。
尤其当时当红的黑人演员Will Smith和老戏骨Tommy Lee Jones擦出了非常灿烂的火花,让片子加分加很大,结果全球票房报捷(9000万美元成本砍获5.89亿美元票房),让片商见牙不见眼。

有了佳绩,自然要打蛇随棍上,好莱坞一贯作业/赚钱方式绝不容许商榷余地。
可是MIB续集和第三集口碑却远远不如首集,以至于这系列成了反面教材,也是典型“见好却不收”的佳例。
偏偏好莱坞就喜欢挑战不可能任务,还是说他们秉持的是屡败屡战的精神,就不得而知。
只知续集中的续集、不断地续集下去,依旧是片商和导演们乐此不疲的表现方式。
说穿了就是吃老本,消费观众情怀,也可以说是原创剧本荒从没间断过。


第三集七年之痒后,毫无悬念诞生了这部第四集《Men in Black: International》。
这一集演员全换了人,主打男角由雷神Chris Hemsworth出演,女角则是“女雷神”Tessa Thompson担当,昔日的老少配改成了阴阳配,不变的是依旧一个白人搭档一个黑人。

为了让卡斯更具看头,还找来Liam Neeson和Emma Thompson饰演黑衣人上司。
话说,Liam Neeson属于多产演员,履历里还挺多这类不是非他不可的配角戏,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财富,真不晓得为何还要接演。

这一集依旧走这系列最大卖点的搞笑路线,不过男女主显然没能达到应有的笑果。
也或许是同样模式来到第四集还不换一换,真的是无论新意或诚意,都所剩无几,只残留了一点挑战观众接受老梗的能力。


视觉方面,以好莱坞现今CG技术的高超水平,尤其体验过各部超级英雄电影中第一流特效之后,本片视觉要令人惊艳也难了。
当年第一集现在再提及只余当年勇,若以为20多年后靠老把戏还能行走江湖,那也未免太小看江湖中人了。

影片最后的转折算是赶潮流,毕竟潮流就是要出乎观众意料,可惜大佬黑化这种设定老套到不行,观众看到一半相信能准确猜到了吧?
讲真的四大天王这样的卡司也救不了的话,这系列该做的就是到此为止。
真的,见好就收。虽然已经迟了。


4/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王风雷传奇 4:垃圾


实在是不想提及这本东西,却又实在忍不住,好吧就讲一次。
这是港漫吗?
傻眼猫咪可以十八连拍。
故事玩穿越、平行时空、多重宇宙、神话、时空交迭⋯⋯
再问一次,这是港漫吗——这是龙虎门的世界观吗?
要看上述那些元素,我难道不会去看漫威看DC?
重点是故事乱七八糟,完全让人看不下去。
港漫/龙虎门最精彩最招牌的元素一滴不剩。

画工——烂,人物造型彆扭难看。
分镜、构图、动作、连环图连贯性,可怕地烂,好像在看某国名不见经传的漫画。
袁家宝当年主编/主笔《天子7三国骄皇》时,我已经批过烂,当时就有一堆脑粉出来说什么不能怪他,只能怪助理等等等。
现在呢?又是助理的错?

这本垃圾,真的是垃圾。没有别的形容词。


追回:

The New Mutants:恐怖不恐怖,另类不另类


新变种人

三年前这部《The New Mutants》宣布开拍,相当期待,尤其释出预告后,有别于任何超级英雄电影的惊悚恐怖感觉,期待值又上升了几级。
毕竟超级英雄片玩到现在,无论是赞颂表扬的热血积极正面意识形态,或是阴晦深沉的黑暗世界观,大概观众都已耳熟能详,突然来一部号称是恐怖路线的另类超英电影,能不期待吗?
不过俗话“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用在《The New Mutants》身上还真贴切到不行。

故事说五个拥有超能力的少年,被关在一间医院(还是监牢),唯一的女医生一直宣称能帮助他们救赎。
此时一股莫名的邪恶力量蠢蠢欲动,威胁着众人安全。
五人只有放下对彼此的成见,共同对抗命运。

是的,极其无聊的剧本,脱离不了正邪之战、内心挣扎,当然青少年成长片离不开自我追寻,但说好的恐怖片咧?
搞这么多有的没的青春岁月老梗,有为影片增值吗?当、然、没、有。
要看青春片我还不懂去找正统青春片来看?要沦落到看这四不像的超英青春片?


本片规格小到离谱,一间医院/监牢搞定场景,更扯的是管理员除了那唯一的女医生就没了。
哈啰,不是说五个少年都有超能力吗?一个凡人女医生就制得住他们?
是对人性(或自己)太有信心,还是对变种人太没信心?
多善良有礼的人都可能会有暴走的时刻好吗,更何况是一群连女医生自己,以至她背后机构都还没搞懂的变种人?
太、不、合、理。

然后所谓邪恶力量,又是角色们的心魔,老套到不能再老套的老梗,真的不要再拿出来献丑了。
别再来告诉我漫威还是DC漫画有多悠久的历史,所以以前的想法/故事/内容/剧情就是这样,好,我就闭一只眼接受老掉牙故事,那起码拍摄手法、人物刻画、气氛营造、视觉特效可以给出个符合今时今日的水平吧?
没有,一、点、都、没、有。

拍摄手法依旧老派;人物性格平面苍白,模煳不统一,原本互不咬弦的五人,为何刹那间就可以像好麻吉一样,还可以一起开趴?
气氛营造也只是小学生,哦不,应该是幼稚园等级的惊悚/恐怖,即使心魔怪物出来之后,看着那小猫几只超能力孩子逃来跑去,也完全没有紧张刺激的效果。
原本期待的特效只是勉强合格,魔熊出场之后只觉得滑稽,同样还是电玩过场画面的感觉。
最后bear bear在Dani兵不血刃下瓦解,是要诠释什么叫“南柯一梦”吗?


据说本片在Fox手上是被定为《X-Men》系列第13部作品,片名原本是《X-Men: New Mutants》,但Fox被Disney收购后,这部电影也成了迪斯尼所有物,在新老板指示下重新剪辑,撇清了与《X-Men》的关系。
也有说是因为迪斯尼的合家欢品牌定位,《The New Mutants》好些惊悚/恐怖画面都难逃一剪,才“合成”现在大家看到的白开水状态“恐怖片”。

还好有安雅。
《The Queen’s Gambit》里的西洋棋女王,Anya Taylor-Joy在片中饰演Magik,毫无悬念在五人当中最吸睛。
这种有点坏坏贱贱,却又个性十足的女生,完全就是安雅的绝活。
其他四人?
抱歉,即使有凭借饰演《Game of Thrones》里的男仔头女儿的Maisie Williams,还是抵不过女王每一出场都杀死人的无敌光芒。
还好有安雅。


4.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Fast & Furious Presents Hobbs & Shaw:娱乐指数不输正传


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 / 玩命关头:特别行动 / 狂野时速:双雄联盟

《Fast & Furious》系列肯定是好莱坞影史上最成功系列电影之一。
2001年上映第一部,票房就破了两亿美元。
接下来16年内连续拍了八集,平均每两年一部,能够如此频密拍摄这么多续集的系列电影是很少见的。
同一系列拍了这么多集,难免有旧瓶装新酒之嫌,但这个品牌却毫不显露疲态,似乎还越战越勇。
证据就是,最新的第七集和第八集,票房都破十亿美元。

以每两年一部的方程式计算,去年该推出第九集,不过却没有,而是穿插了一部番外篇《Fast & Furious Presents: Hobbs & Shaw》。
如果你是粉丝,一定不会对Hobbs和Shaw这两个名字陌生;如果你不是,那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Hobbs是Luke Hobbs(巨石强森Dwayne Johnson饰演),前身是外交保安署特工,曾参与捕捉《Fast & Furious》系列里的超级飞车手罪犯男主Dominic(Vin Diesel饰演),后来双方握手言和,Hobbs算是正式加入了这个系列的阵容。
Shaw是Dekard Shaw(国际武打巨星Jason Statham饰演),曾是英国军人,后转当雇佣兵。


本片就是以这两个非Fast & Furious正选团员来当主角的外传。
故事说女主Hattie遭人陷害,被注入能伤害全世界人类的病毒。
她窜逃之后遭到莫名追杀,知悉事件的警方为了先一步找到Hattie,邀来Hobbs和Shaw联手处理。
但Hobbs和Shaw一向不咬弦,拒绝合作,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追查。
Shaw发现受害者Hattie原来是自己亲妹妹,而追杀妹妹的组织还雇用了他的死对头,权衡之下,他勉为其难答应跟Hobbs合作,一起设法取出妹妹体内的病毒。

这种一对活宝彼此看不爽,却被逼合作救人救世的故事,当然不新鲜,大银幕上也不知搬演过多少回了,所以这纯粹就是一部视觉消遣的娱乐片,对剧情就别抱任何期待。
如果你能成功把标准和焦点都集中在纯消遣,那本片娱乐性倒是有做好做满的。


Fast & Furious系列本来就是以罪犯为主的警匪片,主打卖点是飙车。
这么多集以来,这特色一直展露无遗,让人赞叹的是可以一直飙出刺激,飙出新意。
本片也不例外,飙车惊险度依然刺激着观众眼球,最后一段更大胆摒弃此系列一直采用的高科技和高端跑车,返璞归真使用原始方式决战,算是一个突破。

片中唯一反派Brixton,是Shaw曾经亲手射杀的仇敌,后来被一直躲在幕后的集团以高科技救回一命,并把他打造成拥有超能战力的改造人。
或许因为超级英雄风佔据了市场,连Fast and Furious也来玩一玩,不过只有反派具备这种超级战力,主角倒没有,借此带出一个讯息:科技再高端也没用,能做出改变的依然是人和信念。
之后Hobbs和Shaw两个“凡人”二打一,骄傲击败科技改造人,名正言顺完成使命。


这点或许是全片最不合逻辑的地方:财雄势大的高科技幕后集团运筹帷幄,既然能成功弄一个改造人出来,何不多弄几个?
再多几个相同战力的怪咖出来,Hobbs和Shaw哪还有得耍帅?
不过剧本当然不能这么编,不然戏也不用拍了。

Fast & Furious第九集暂定明年5月上映,10、11集已在计划中,由执导过这系列第3、4、5、6、9集的“常胜主帅”Justin Lin操刀。
外传方面《Hobbs & Shaw》续集已定案,外加一部据说以女力为主的番外篇。
厉害吧。
谁说冷饭炒不香?Fast & Furious宇宙显然就要让“神话”延烧到你无话可说。


7/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姜子牙:魔改演义,不热血,难共鸣


我命由我不由天!
诶等等,这是哪吒讲的,不是姜太公。
没错,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定对刚刚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印象深刻,但你若看过《姜子牙》,可记得它的slogan是什么?

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
对了,就是这句。
其意义其实跟哪吒的异曲同工,同样是说走出自己的路,不被传统礼教所支配,但语气差了十万八千里,热血程度不用比也知道哪一句更能让人心沸腾。

或许从这简单的一个“较量”,已可解读为何耗资5亿人民币的《姜子牙》获得近16亿人民币票房,而成本仅6000万人民币的《哪吒》,却全球狂卖7.25亿美元(约47.6亿人民币)。


《姜子牙》故事背景设在商周大战之后,观众无缘目睹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击败纣王,只见到他等待元始天尊册封为众神之长。
但当天尊命他斩杀狐妖立威时,姜子牙因看到狐妖体内的无辜元神而罢手,被天尊认为修道未成,贬下了凡间。
姜子牙多年来无法释怀,最终决定寻找自我,却意外地在前往幽都山途中,逐渐发现事情背后的可怕真相。

《哪吒》不同的是,《姜子牙》剧本与《封神演义》无关,改编幅度之大可说是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只保留姜子牙作为元始天尊的徒弟、苏妲己为狐妖替代、纣王成为姻缘神(《封神演义》中纣王死后被封为主掌姻缘喜庆的天喜星)这些基本设定,就连姜子牙的座骑“四不像”也变了一只似猫非猫、似狗非狗的萌宠。

《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也是改编,但本质不变,哪吒依然是个小屁孩,依然闹东海,抗天理,比较能让熟悉他的观众引起共鸣。
反观姜子牙个性原本就不鲜明,给人印象是周武王身边的军师,感觉可以像是诸葛亮那般睿智,但在电影里的表现却优柔寡断,甚至有时还仿徨失措。
虽然电影主创有说是要塑造一个更人性化的姜子牙,但不讨喜和不深刻的主角性格,又如何出众?


电影风格比较趋向阴暗深沉,这当然不是问题,问题是姜子牙和小九寻父的旅程处理得相当沉闷。
武戏缺乏留下印象的设计,文戏更加拖慢整个节奏,老少两人互动也无法触动人心,远不及哪吒和敖丙这么有火花。

姜子牙以其被贬凡间、失去神力之躯,最后却能独力对抗元始天尊以至整个高手如云的静虚宫,说服力实在不高,自然也难有feel。
如果不是动画精致度高超,本片分数会更低,不过奇幻场景的炫光效果还是觉得有一点像电玩过场画面,成熟度有改进空间。


5.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直腿才是真功夫



有人批评王风雷的姿势,说腿太直不正常,然后拿牛佬的王小虎来比较,觉得后者有弯曲比较正常。

不好意思,我肯定不是王风雷迷,但也忍不住要为他说句公道话:

没看过李连杰的黄飞鸿的腿可以伸得多直吗?(连那胖子的腿都这么直啰 😆

王小虎那张的姿势才怪吧,小腿像打横,跟大腿的角度不match,凌空的右脚掌还画得像左脚掌⋯⋯嗯应该说是鞋底。

新喜剧之王:星爷灾难之作


作为星爷铁粉,他的电影,不能不看。
作为星爷铁粉,很遗憾地对他近年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失望。

《新喜剧之王》仓促成军,无预警赶在去年农历新年上映,对星爷粉丝来说,当然是惊喜,毕竟前作《喜剧之王》可说是他经典作之一,有趴兔自然值得期待,搞不好又塑造出另一个影坛奇葩张柏芝。
何况续集是星爷自编自导自监制自出品,虽然缺了自演,却也可算挂足了“星爷保证”。

结果呢?
1999年上映的《喜剧之王》,说的是星爷饰演的咖哩啡/跑龙套/群众演员的励志故事;时隔20年的趴兔,说的依然是同样的群众演员励志故事,只是主角换了个新人女生,不再是千呼万唤也不出来的星爷。

于是开始又是述说这名女主有多么地“怀才不遇”,即使对演绎有多么地向往、努力、考究,却始终无法突破自己,甚至感情路上也遇人不淑,可说是人生大鲁蛇。
看到这里,我已经连续打了无数次呵欠。


事实上,本片前45分钟真的乏善可陈,根本就是一部随便谁都能拍得出来的C级片。
那转机是否出现在后45分钟?诶,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有是因为剧情终于开始有进展,故事张力也开始比较饱满,开始出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情节。
没有呢,是后半部整体感觉变了,变得很不星爷。

整部片偶尔出现的星爷式搞笑,都显得有气无力,接近尴尬的程度。
整部片想要表达的励志,都让最后女主突然间一炮而红而毁灭,因为爆红过程完全省略,根本看不到她凭借了什么成功。
之前的那些“辛苦奋斗”,讲真的实在没什么大不了,随便一个如今当红的影星,都可以说出当年没红之前所经历的类似痛苦。
整部片应有的星爷式笑中有泪,都没有成功展现,因为看完之后没有笑,也没有泪。


那“另一个张柏芝”有出现吗?答案是:没有。
女主鄂靖文不美不说,也没什么气质,又没观众缘(这不是我说的,是很多影评人说的),很难想像她会因此片走红。
男主张全蛋有点喜剧效果,但跟他撞型的演员,在星爷电影里太多了,多到他就像是个路人。
两个名不见经传的男女主角,虽然很符合本片要表达的凡人故事,但讲真的都不讨喜,也没留下什么印象。

片中唯一大咖是王宝强,当年看《天下无贼》时,对他的憨厚老实有点印象,后来才知道他自小习武,在一些动作片中看到他展露身手,又多了一些印象。
但之后再不时看到他其他作品时,就觉得来来去去都是饰演同类型角色,经常出现歇斯底里的浮夸演绎,对他开始视觉疲劳。
而他在《新喜剧之王》的表现依然是那四个字:视觉疲劳。
结果比较亮眼的反而是饰演女主爸爸的演员。(苦笑)


星爷之前在被问及是否江郎才尽时曾说:感觉每一部作品之后都江郎才尽。
《长江七号》之后,星爷就不再演戏,至今12年。
之后他参与制作的电影,虽都挂上他大名,但实质如何,相信观众心里有数。

《西游·降魔篇》还算可以;《伏妖篇》惨不忍睹,当然你可以说不是他执导的所以不算。
《美人鱼》呢?那是他执导的哦,结果真的是让人感觉他江郎才尽。
《新喜剧之王》如果硬要归类,可以归类为:周星驰作品中的灾难之作。


4/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Greenland:自私是希望之母?价值观是不是搞错了


末日逃生 / 天劫倒数 / 末日绿洲

彗星碎片无预警奔向地球,威力足以扫荡全世界,届时超过75%动植物将灭绝。
这无妄天灾的来临,正在倒数中。
建筑工程师男主是为政府挑选之市民,能带着妻儿撤离到安全之地,但基于各种原因,这一家三口无法如愿逃生,还被分散。
男主只有在有限时间内竭尽全力,才能与妻小活下去。

片名《Greenland》指的是格陵兰有一处地下基地,可作长期避难场所,也是片中男主一家披荆斩棘后的最终目的地。
本片宣称灾难片,难免让人有所期待,但真正彗星撞地球的场面并不存在。
想看高楼大厦崩塌、人群疯狂走避逃难的镜头?没有,只有零星如毛毛雨或冰雹散打在郊外高速公路之上。
想看各国领导与军事领袖共商解决彗星问题的场景?没有,只有男主一家三口苟延残喘的情节。
对重视觉的重口味观众来说,不给合格分数是意料中事。


本片实际是一部小品末日逃难片,借由主角的挣扎求生,添入人性的剖解。
只不过关于各种人性的诠释,相当流于一般,看来看去都是熟口熟面的操作,了无新意。
主角一家遇上的重重困难,有些其实也与人性无关,像儿子被拒上军用飞机,是因为身患糖尿病,违反了慢性病患者不能登机的准则。
站在诺亚方舟角度来看,选择健康之人延续后代并没有错,这是人类面临灭绝危机下该做的理性所为;严格执行规定的将士们无法通融更没错,要是通融的话才大有问题。
至于儿子从背包拉出毛毯,落下了药物盒子,导致之后的连串效应,只能说是父母粗心到不太合理,纯属“做戏”,无关人性。

男主在货车上遇到了想强抢他特选手环和身份证的坏人,他老婆另一边厢遇上了强抢儿子去当“人质”登机的坏蛋夫妇,这两幕大概就是全片所要表现的人性劣根性了吧,可惜力度之小而无劲,看惯黑暗面的老司机们应该只会嗤之以鼻。

其余一路走来,无论是卡车司机、各个军部将士、飞机师,全都是好人。
要说男主一家倒霉的话,我基本上不会认同,顶多可以说他们历经劫难、劫后余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与真正在天灾下束手无策等死,甚至死都不知为什么的其他人相比,是极为幸运的了。


勉强可以拿出来“玩味”的,或许是影片所要诠释的类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
一开始男主和妻儿离家时,邻居哭求带她女儿一起避难,男主狠心拒绝(其实他的决定没错,因为邻居女儿即使到了军事机场也过不了关)。
但最后当男主被小型飞机师拒绝让他们一家登机时,竟然耍起无聊,硬是将车子停在起飞道上挡路,还理直气壮扬言不带上他们,就大家一起走不了。

这现眼报的一幕,有稍微带出了人性自私的黑暗面(男主罔顾飞机超重是可能害死全村人的),不过男主却没有为他的行为付出任何代价,反而得以成功逃生,罹难的反而是好心的飞机师。
好心没好报?
希望是建立在自私上?
所以,本片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还真不好懂(当然也没必要花时间去搞懂)。


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Toy Story 4:见证Pixar 25年发展轨迹


玩具总动员4 / 反斗奇兵4

《Toy Story》系列几乎可说是Pixar Animation的发展轨迹。
1995年上映第一集,耗资3000万美金,以一部精致动画长片来说,算中规中矩价,结果小刀锯大树,票房狂收3亿7000多万,是预算的十倍。
确定了观众缘之后,迪斯尼四年后推出趴兔,预算提高到9000万,票房也提升至近五亿,成本回收完全成正比。

2000年开始,好莱坞动画片呈现百花齐放,Pixar当然也不局限自己,不落人后制作了其他动画片。
《Toy Story 3》因此要到11年后的2010年才推出。
结果两亿预算,造就了十亿票房。

不过个人不太喜欢第三集,一般听到的评语也不如前两集,相信第三集的好票房,该是建立在前两集余威和粉丝鼎力支持下。
第三集里玩具们的主人Andy也已长大成人,当了大学生,意味着一群曾经与Andy共同度过快乐童年的玩具们,也是功成身退的时候。
但是在九年后、距离第一集24年,迪斯尼和Pixar推出了《Toy Story 4》。
今年正好是玩具总动员25周年,就来这据说是最终章的第四集吧。


既然Andy已脱离了玩玩具的年龄,玩具就理所当然地被易主了,如今的主人,是一个名叫Bonnie的小女孩。
不过Bonnie似乎不太喜欢主角牛仔Woody,经常把他冷落在衣柜里,造成他心里不平衡。
但基于对主人的忠诚,Woody一直都保持乐观心态。

Bonnie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规定孩子们不能带玩具去学校,但担心Bonnie的Woody,偷偷躲进了她的背包,跟着她去上学。
幼儿园的第一天,Bonnie用塑料叉子手工制作了一个玩具,取名Forky,但Forky却不认为自己是玩具,一直坚持自己是垃圾(因为那只叉子本来就是垃圾桶里捡出来的)。
Woody为了改变Forky的消极想法,费尽了心思鼓励对方。


在一次Bonnie全家开车出游时,Woody在途中巧遇失散多年的老友Bo,更发现Bo在过去七年,一直过着自立且没有主人照顾和疼爱的日子,而且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爱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碰撞之后,玩具们开始反思,自己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玩具人生。

这一集里原有的卡斯和观众熟悉的玩具们,几乎都退位让贤,让新故事带出了好几个全新角色。
难得的是,新角色都各有特色,相当讨好,有后浪推前浪的架势。
尤其是牧羊女Bo,英姿飒爽,独立坚强又重义气,完全巾帼不让须眉。
两只绒毛玩具兔子和鸭子,插科打诨,搞笑满分,为影片增加了很多趣味。


Pixar,或者说《Toy Story》一贯发人深省的寓义,还是很能做到寓教于乐;温馨感人部分也依旧到位;紧凑紧张好玩滑稽的情节仍然饱满饱足。
必须说,因为不喜欢part 3,所以原本对这第四集不抱太大希望,但看过之后,真心觉得好看。
如果这确定是《Toy Story》系列完结篇,那它绝对是绝佳的句点。


8/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Us:寓言式电影Bug太多,差了Get Out好多条街


我们

冲着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得主Jordan Peele,看过他平地一声雷的《Get Out》之后惊为天人,所以一定不能错过《Us》。
片名“Us”是什么意思?
最直接就如中文片名《我们》的字面意思,也有说是“United States”,因为片中红衣人曾说过,他们是美国人。

故事说某黑人一家四口,到郊外别墅度暑假,到了晚上发现四个跟他们长得一模一样的红衣人来袭击他们。
之后发现,遭到袭击的不只是他们,而是小镇所有居民住客,也都被来历不明的“分身”给干掉了。
最后黑人妈妈鼓起勇气直捣黄龙,才发现这些分身的秘密。

原来数十年前,美国政府悄悄进行人类克隆计划,为所有美国人复制了分身藏在地底,希望借此控制地面上的本尊。
但计划最终失败,分身们从此被遗弃在地底,过着行尸走肉生活。
直到黑人妈妈的分身发动叛变,带领地底分身杀上地面,意欲改朝换代成为大地主人。


利用克隆计划控制人类的科幻故事有过很多,这部则是被导演包装成了恐怖片。
当初看预告时觉得挺恐怖,结果看完全片一点都不觉得。(所以说预告很多时候都是骗人的)
《Us》也很不幸地揭露了一个Jordan Peele作品的致命伤/缺点:本片并没有很长的铺叙,很快地(在我意料之外)便进入了分身和本尊的对抗,反而是这耗费了相当多篇幅叙述的正邪对峙情节,让我觉得是全片最闷的地方。

Jordan Peele很擅长打造精神层面的恐怖,就是那种让你自己疑心生暗鬼,不断怀疑这怀疑那的恐怖,但一到双方正面对抗或追杀时,反而流于众多为杀人而杀人却一点都不恐怖的普通场面了。
就像他之前的奥斯卡得奖作品《Get Out》,全片一开始就令人毛毛的莫名不安,直到真相揭开,恐怖感也达到最高潮,非常神来之笔,但结尾一场追杀戏普普通通,反而成了全片最多余的败笔。


《Us》的设定本身也存在很多bug,比如全美国人都克隆分身,那地底下是要有多大空间才能容纳?
影片中出现的地底空间小到离谱,却显得空旷无人,很不合理。
虽然影片一开始就以字幕说美国有不计其数的地下废弃地铁轨道、维修栈道等等,来解释地底分身的所在,但想想也觉得不可能吧?

再来就是分身的基本生存问题,就如黑人妈妈的红衣分身所说,分身也是人,有血有肉,那他们要如何在地底生活?
影片的解释是,分身都吃兔子过活,而且是生吞活剥。
兔子繁殖虽然快速,但毕竟是胎生哺乳动物,请问是要有多少兔子,才能养活如此庞大数量的人类分身?
食水又如何解决?
吃了生兔子不会生病?生病了怎么办?
兔子自己又在地底吃什么?
分身和兔子的排泄物如何处理?
分身衣服哪里来?造反时全部身穿的红衣服哪里来?
一人一把的剪刀又哪里来?

由始至终导演所塑造的地底分身,都是智商低,甚至连话都不会讲的行尸走肉,又怎么可能数十年来在地底安然生活,把地底环境打扫得如此干净,还能跟地面本尊一样繁殖下一代?
这些环环相扣的bug,大大减低了本片的说服力,成了天马行空的寓言故事。
但即便是幻想故事,也不能超出基本逻辑,如果硬是要观众接受,那这故事本身就已失去成功的基础了。


影片结尾有一个转折,解释了为什么当红衣人跑上地面造反时,只有黑人妈妈的分身会讲话,可说延续了《Get Out》大转折取胜的作风。
不过效果比较没前作那么震撼,有点像《Sixth Sense》最后揭露男主老布的真相。

《Get Out》讲的是种族问题,《Us》讲的是阶级问题,两部作品都有政治涵义,也用了很多隐喻(也可说是彩蛋)如:
《Us》一开始黑人小女孩赢得的T恤奖品上印着Michael Jackson经典歌曲《Thriller》字样,后来的红衣人只戴一隻手套的造型也和《Thriller》MV如出一辙,都是为了致敬人道主义者Michael Jackson。
有影评因此说《Us》的表现手法比《Get Out》成熟,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没这么刻意的《Get Out》。


6/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急先锋:电影不好看都是成龙的错?


好莱坞有史泰龙,东方有成龙,两条巨龙都是家喻户晓的superstar。
撇开私生活、言论及政治立场不谈,成龙在亚洲电影界(尤其是香港)的贡献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绝对担得起大家尊称为“大哥”。

不过成龙近年来似乎雄风不再,2012年最后一次自编自导自演《十二生肖》之后,就不再执导演筒。
接下来主演的电影如《铁道飞虎》、《功夫瑜伽》、《机器之血》、《神探蒲松龄》等都差强人意、为人诟病,砸烂了自己多年一手建立的卖座品牌,随时(或已经开始)登上烂片王宝座。

今年推出的《急先锋》,原本属意贺岁片,剧情也不断与华人农历新年挂钩,片末还来个传统大团拜,可惜受到疫情影响,电影延迟到9月尾才上映。
票房收了看似还不错的2.87亿人民币,但对比4亿人民币成本,其实是扑街到不行。


《急先锋》是中国出资出品的电影,但由香港着名动作导演唐季礼操刀。
唐季礼与成龙从《警察故事3之超级警察》开始强强联手,之后《红番区》、《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神话》,可说合作无间,也是信誉保证,但为何《急先锋》却火不起来?

本片故事说中国富商秦国立遭雇佣兵团“北极狼”绑架,国际保安队伍“急先锋”接到委托救人。
于是由成龙饰演的总指挥唐焕庭,带着鲜肉美女部下、重装武器及高科技前往英国、迪拜等地进行援救。
剧情可以直接不讨论,因为无转折、无爆点,简单到只差没提醒观众别带脑子去看戏,真不晓得这样的剧本如何可以过关……诶不好意思,原来是唐季礼本人编剧的。

影片有相当浓郁的当年成龙电影feel,像一开场老外歹徒计划干坏事、万人空巷的街景、主角们原本放假却被急召归队,甚至反派boss边吃牛排边审问的画面,都能勾起观众旧情怀。
不过是致敬还是老梗就真不好说,开放给观众自行解读。


接下来是连场“好戏”,动作满满,像极了成龙作品。
不只是枪战、飙车和近身肉搏,还包括野生肉食动物的逆袭、急流上的拼搏,甚至动用到尖端武器、战斗机、飞弹等等,总之不叫人目不暇给誓不罢休。

可是呢,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热闹闹,却不觉精彩刺激。
就像另一位到中国发展的香港导演林超贤,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那样,像是在秀武器,也像在拍军事宣导片,有视觉,没感觉。
处处俗套的《急先锋》,唯一让人有点印象的,大概就只有那几架黄金车。
只是歹徒开着一列黄金车企图脱逃,却不分道扬镳提高警方追捕难度,傻傻乖乖地一条龙在路上飙,比较像是在show off,不合逻辑。

说到情感,或许观看唐季礼和成龙合作的电影,本来就不该期待太多能触动人心的情节,但本片文戏实在惨不忍睹,对白空洞乏味,角色对戏苍白无力,看在眼里就是无尽的尴尬。
加上本该挑大梁的鲜肉男主和女主的演技真的不怎么样,尤其新人徐若晗表情完全不对,一看到她就让人很出戏。
与杨洋讲着智障式对白,硬弄着僵硬无比的暧昧,除了“可怕”两个字,想不到还可以怎样形容。
还好女配角母其弥雅能打能看,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成龙在本片“挂名”大主演,实际上比较像重量级配角,不过他的动作戏还是很多,起码没叫为了看他的观众太失望。
他充满喜感的招牌杂耍式武打动作,虽然岁月痕迹明显,却依然有一丝令人回味的地方。

只可惜戏份吃重的杨洋没继承成龙风格,只打出一般的认真拳脚,虽然是帅(见仁见智),但能表现同类动作的演员何其多,试问要如何突围?
反倒是艾伦的动作戏有设计了一些喜感,不过只是小菜半碟,与成龙全盛时期天差地远。

就如前文所述,成龙近年来主演的片子真的不行,但把电影不好看都归咎于成龙,对他又是否公平?
别忘了《十二生肖》之后,八年来他不是导演,也不是编剧,也不是监制,只是跟着剧本及导演要求,把本分做好的演员,要怪,就只能怪他都不选好剧本。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是看成龙电影长大的,也很怀念以前一定要在戏院看成龙电影过年的感觉。
甚至单是看他电影必备的片尾拍摄花絮,看他的NG镜头、玩命受伤的侧拍,都能被触动。
这部《急先锋》,抱歉我只能毫不留情给差评。


4.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