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猛士:大格巅峰期,臭虫一把抓


主编:黄玉郎
美术主笔:夏伟义
编剧:文敌
类别:港漫 \ 武打
期数:16

老黄于《天子8苍天霸皇》《神掌》《皇朝君临》之间出版的短篇。
书名《春秋猛士》容易让人联想起《春秋战雄》,虽然两者毫无关联,但总会让人置疑是否有要沾前作之光。

春秋外族为主角
故事背景为春秋时期,重点聚焦在当时中原外患夷蛮戎狄四大族中的赤族,主角赤破就是赤族少主。
将主角设定为外族,算有心另辟蹊径,毕竟再讲春秋时期中原内各诸侯国的纷争太老套。
《天子8》也是以外族为主角,卖得不好,证明此路不通,再次拿外族当主角,会不会又一次搬石头砸自己脚?(当然《天子8》卖不好不单只是这原因)


又是武力报仇,为何不玩智斗?
故事主线依旧是千篇一律的报仇,赤族长年驻扎大燕山,是为中原与外族的兵家必争之地,毗邻的燕国为此进军大燕山,将赤族赶尽杀绝。
赤破家破人亡,自此开启他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复仇之路。

春秋时期是百家思想争鸣的时代,也出现许多思想家与智者,若要故事更有趣,应该包含大量谋略与智斗,可惜不知是主编志不在此,还是编剧无能为力,结果又回到港漫最爱的武力解决一切老路,相当无聊。


力士斗士武士猛士
其实书名已透露讯息,“猛士”就代表着猛武勇士,无关智商,谁战力强谁说了算。
为此还设计了“力士——>斗士——>武士——>猛士——>青龙猛士”的武值升级系统,彰显百家争武局面,以及万中无一的青龙猛士的珍贵(但全书完结了这青龙猛士都没出场到)。


不过这系统有很大的bug,书中解说:“能举千斤者为力士,万中挑一为斗士;斗士千中挑一为武士;武士百中挑一为猛士”,“单一诸侯国中猛士不超过五人,有些举国只有一个猛士”。
据历史记载,春秋各诸侯国兵力,介于几万至几十万,小的诸侯国甚至只有几千。
好吧假设一个坐拥百万兵力的诸侯国(已超出历史所载的可能性),百万军中能举千斤者有多少?


假设为一半,就说此国有50万力士,万中挑一方能为斗士,意即50万力士中只有50人能成为斗士,但斗士却要千中挑一才能晋升武士……
以此类推,问:要生出一个猛士,一个诸侯国需要多少基本兵力?
这算数不难算,但整个创作组没人认真去计算过,主编编剧想掰就掰,完全不顾逻辑。

唱喏
这是另一个bug,唱喏是古时下属对上级的应答之声,类似清朝官员所说的“喳”。
唱喏实际起源于东晋,春秋时期根本没这东西;而且是唱“喏”,书中写“诺”是写错字了,但这唱错的“诺”,从第一期到第九期依然故“诺”,时隔两个月,居然都没人发现纠正,主编编剧以至整个创作组都难辞其咎。
(让我想到老黄的《英雄十八》,把重点介绍的武学“沾衣十八跌”写成“拈衣十八跌”)

长孙
另一个历史bug,此姓氏起源一说为北魏孝文帝为推行汉化政策,将鲜卑族的拓跋氏改为长孙;另一说是源于《汉书》记载汉人中有长孙姓。
无论哪个说法,都不早于汉代之前,春秋时期更不可能。


《春秋猛士》剧情不精彩,甚至很拖泥带水,一直都围绕燕国王寻找青龙猛士和赤破报仇,各个人物角色之间关系,都是港漫一向来的套路(如敌方女角没来由地对赤破青眼有加),看得很闷。

最无法忍受的是大格图,平均每一页只有两、三格,连文戏都不能幸免,可以说本书是港漫大格弊病的巅峰期,此时的老黄对此不加约束,甚至变本加厉,可知已无心做好漫画。

左:一个毫无意义浪费版面的“扉页”
右(两页):大格大脸文戏

燕国次子密会妃子鬼混,只是“前奏”都花了三页,才画了五

赤破暴怒杀人,三页三格

主角不讨喜
主角赤破的人物性格与以往港漫主角没差,他在家破人亡、一心复仇之后,变得冲动莽撞,做任何事都仅凭一股蛮劲,毫无卧薪尝胆的忍耐力,也没有全盘计划等待良机的冷静,俨然就是一个无脑家伙,若非主角光环,早就跟他家人阴间团聚了。

不是空洞的超大格,就是这样整页文字密密麻麻

经常浪费篇幅重复之前已描述过无数次的局势状况

之前已解释过力士到猛士的系统,过了几期又重复,连旁述文字都copy paste

草率结局
结尾暗示赤破死过翻生,令人啼笑皆非,等于说这16期百忙一场。
虽说第一期老黄就有说这会是一部试水温的短篇,但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结构,而不是这种留待下回分解的半路砍断式结局?
总之本书就食之无味,弃之毫不可惜。


3/10


黄玉郎主编漫画作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