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 Kills World:终局打戏有看头


灭世男孩

背景是反乌托邦架空国度,男主天生聋哑,但懂得看唇语,童年时家人被暴政统治者杀害,男主逃脱,得到一位武术高手抚养。
他在艰苦训练中成长,终练就一副好身手,并决定不惜一切为家人报仇。

又一部打架片,故事千篇一律,后面虽有一些反转,但都属于意料之中。
好莱坞近年钟情于精壮瘦子杀神,不再眷恋肌肉男,正宗杀神Keanu Reeves是典型,不久前的《Monkey Man》也是瘦子,这部的男主Bill Skarsgård也是(不过他身高1.92米),配上与生俱来的小狗眼,还真有反差。


动作是重点,本片打戏比较偏电玩和动漫风,运镜和设计都不错。
拳拳到肉之外,鲜血淋漓飞溅,断肢爆头样样有,暴力指数高标。
男主在片中除了不少跑酷镜头,也打得像习武高手,武术指导应记一功。

最后的三人大战,主角兄妹双斗五短身材的印尼武打演员Yayan Ruhian,相当精彩,有爽到。
男主挥出Game Over一击那一刻,我少有地心里说:先别结束啊,这打戏我还能再看个几分钟。


6.5/10


今年的打架片:

黄金神威 · 北海道刺青囚犯争夺篇:沉闷缓慢的序章


Golden Kamuy

改编自野田智的著名日本漫画《黄金神威》。
原著漫画单行本共出了30卷,我只看了大概一半吧,也只看过一次,所以故事几乎忘光光,直到看着电影,才一点点想起。

故事说主角杉元佐一拥有传说中的不死身,无论受多重的伤,都能快速复原。
他从陆军第一师团退役后,到了北海道,听说了密藏黄金事件,就开始寻找身上有部分埋藏黄金地点刺青的越狱囚犯,并在途中认识了阿伊努族少女阿席莉帕,两人结伴同行。


很简单很老套的寻宝主线(原著漫画于2014年开始连载,并非很久以前,这样的故事真的算老套),过程就是看主角如何与同样想集合刺青地图的坏家伙们对抗。
其实蛮无聊的,所以我只看一半就放弃。

电影仅是序章,只讲述了漫画前段一小部分,动作戏普普,配上蛮大量的文戏,看到昏昏欲睡。
看漫画的节奏是读者自己掌控;看电影的节奏则由导演操纵,观众属于被动。
所以改编漫画的电影,绝对不能照搬,不然就会出现如本片中的沉闷情节。


唯一优点是造型还原度算高,起码不会像那些改到乱七八糟的辣眼睛。
剧终彩蛋预告,续集角色先亮相,包括有在《叶问》饰演日本军官的池内博之。
然则第一部已闷到抽筋,有下一部也应该不会捧场了。


4.5/10

支配物种:支配食物者,支配众生


Blood Free

韩国原创剧《支配物种》由韩孝周和朱智勋主演,故事围绕目前相当夯的生物科技议题——人工培植肉能否代替鲜肉?

由此发展成支配权谁属的商业斗争,以及延长寿命的方式能否平民化等课题。

“Blood Free”意指无血,也是牛肉beef的缩写代号,正是剧中引领业界的生物科技企业BF命名之初衷。

BF成功研发出品质、口感、味道都与一般牛肉无异,甚至更胜一筹的人工培植肉,自此有望完全结束人类长期食用动物的历史,让厨房不再见血。


本文发表于8网站

Godzilla x Kong · The New Empire:怪兽宇宙转型成宠物乐园


哥斯拉与金刚:新帝国

3年前,地表最强两大巨兽金刚和哥斯拉在《Godzilla vs. Kong》同框,不打不相识,对手变战友,共同摧毁邪恶野心家操控的机械哥斯拉。

同时正式揭露金刚的家园——地心世界,那是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怪兽世界,与哥斯拉同族的泰坦巨兽在地表生活截然不同。于此,传奇影业和华纳联手打造的“怪兽宇宙”基本架构成型。

《Godzilla vs. Kong》塑造的怪兽打架,打得灿烂,观众大呼过瘾,仿佛为制作团队点亮了一盏明灯,今年上映的《Godzilla x Kong: The New Empire》不仅延续怪兽互殴路线,还一进步扩展怪兽戏份、地心世界篇幅,大量减少人类的“插科打诨”,务必要观看《Godzilla x Kong: The New Empire》的观众,更沉浸在“人类完全不重要”的怪兽宇宙中。

但这么做是否有利无弊,或利大于弊?


本文发表于8网站


怪兽宇宙作品:

韩国三大悬案改编的电影


这三部电影皆取材自韩国史上三大悬案,或许因此在普遍观感上,会有附加情绪分(或同情分),毕竟想到原型真实事件,难免会感到心有戚戚焉。
另外也觉得这三部影片中的警察都不太厉害,相信导演们不会刻意丑化警方,那会不会是有意为之,以避免造成罪犯能力被放大之嫌?


杀人回忆(2003)
Memories of Murder 
原型为1986年至1991年,发生在华城的10宗连环奸杀案。
凶手穷凶极恶,被害女性最小13岁至最老71岁,可说丧尽天良。
本片为双主角,一是在地警员,另一名是首尔派来辅助的刑警,通过两人对案件的侦查,带出整个事件的可怕。

我不会说案件扑朔迷离,因为犯罪事件其实很直接,凶手都是弃尸荒野,也不遮掩其一贯犯案手法,死者尸体也都有被找到。
破不了案,是当年科学验证方式还不发达,即便要进行DNA比对,也要送去美国做检验,而且还只是单一辨识。


本片上映后普遍被认为神作,但恕我不会欣赏,只觉平平无奇(当年我第一次看就已这么觉得,最近重温,感觉依然没变)。
前一小时多剧情乏善可陈,都在讲两个警察如何碰壁、相互指责吵架,过程乏味。
宋康昊饰演在地警员,一直有猪队友倾向,另一个在地小警员更死,动辄出手打嫌犯,完全是现代版屈打成招。

要到后段唯一幸存者露面后,剧情才比较紧凑一点,但也还是一般侦查形式,外加一个疑似真凶被发现的情节。
被吹到上神台的雨景那幕,原本一直冷静的首尔刑警因DNA比对不成立而大暴走,但也就这样,没啥特别。


最后宋康昊20年后重回故地,得知犯人样貌平凡,然后猛地面向镜头,戛然而止——意谓凶手可以是身边任何一人。
这一幕同样被封神,但正如前文所述,若非因为这源于真实悬案,不会有那样的效果。
注:本案已破,真凶于2019年承认罪行,但已过15年追诉期。

6.5/10


那家伙的声音(2007)
Voice of a Murderer
原型为发生于1991年的9岁男童李亨浩诱拐事件。
真实事件是男童被绑架后,其父母便陆续接到绑匪打来的电话,要求交付赎金。

男童父母报警,警方大肆追捕绑匪,据说前后动用超过一万警力,逮捕300嫌犯,但始终捉不到真正绑匪。
男童尸体于44天后被发现,根据法医判断,可能在被绑第二天已被杀害。
整个过程绑匪打了60通电话给男童父母,不断威胁耍弄,最后成功取走赎金。


电影以男童父母的角度诠释被害人悲痛无助,拍得“四平八稳”,却也平平无奇。
警方在片中显得不太聪明,最后逼得父亲自己解决。
其实绑匪始终都得现身取赎金,警方如果很好地利用这点,或许不至于连劫匪身影都没看到。

其中一名刑警一直执着于藏在后车厢,但最后徒劳无功。另一个态度欠佳,频频跟受害父母起冲突。
这些描述段落不知是否艺术加工,若真实事件也如此,很难让人不对警方办案失去信心。
剧终时播出了真实绑匪电话中的声音。

5.5/10


孩子们(2011)
The Children
原型为1991年于大邱市发生的城西小学生失踪事件,五名小学生结伴到山里找山椒鱼时离奇失踪,当时媒体误报为抓青蛙,故至今仍被称为“青蛙少年事件”。
此案当年造成轰动,总统卢泰愚下令大搜索,据说动员超过30万警力,可惜一直一无所获,直到2002年才发现五人已白骨化的遗骸,经法医鉴定,认定为他杀。

电影以一名“被发配边疆”的电视制作人为主角,他来到案发当地,发现此案仍有卖点,于是联合当地的黄教授,主张孩子是被其中一家的父母藏起来而展开现场勘查拍摄。


本片应该是三部中改编度最大,前半段黄教授突破框框的想法,以至实行,还算引人入胜;对受害者父母二次伤害的控诉,也描绘得不错。
可惜这一段情节结束后,跟着的节奏和剧情都大幅减弱。
最后的嫌犯演得够狠恶,有不寒而栗之感,无法将他绳之以法让人倍感无奈。
注:真实事件的凶手并未被侦破。


6/10

七人的逃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The Escape of the Seven

一名女学生失踪后生死未卜,与之相关的七人因而卷入危及生命财产的各种后续事件。
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发展至极致的剧本,疯狂,近乎变态,韩国影剧真的是题材无极限。

各种阴谋、心机、说谎、嫁祸、陷害,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完全泯灭人性。
亲情、友情,一切皆不存在。
各种反转,多到你会好奇编剧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


七人中有妇产科医生、教师、警察局长、经纪人、娱乐公司老板、学生(后来成为明星),全都是专业人士,却全都可以为了一己而丧尽天良。
七人中唯一的混混,反而是唯一心存善念之人,极尽讽刺。

剧情bug超多,不该死的人怎样都死不了——包括一个老富豪没来由独自到独木桥上,从桥上掉到石头堆里也死不了。
女学生完全没任何十月怀胎迹象(还一直唱歌跳舞霸凌同学),就在校内自己产子,然后隔天去选秀。
诸如此类要编就来编的无逻辑操作,很多很多。


当初随便开来看看,以为两下子就会弃坑,没想竟一直看下去。
因为剧本实在写得太奇葩,也就难得糊涂地嗑完整季(17集)。
第二季《七人的复活》即将完结,又有得送饭了。


3.5/10(带脑看),6/10(不带脑看)


金度勋演出韩剧:
Moving 超异能者

黑洞

赵在允演出韩剧:

Sting:没事不要随便养蜘蛛


屋中异蛛 / 蜘蛛惊

以执导《Wyrmwood》(《僵尸来袭》)闻名各地奇幻影展的澳洲导演Kiah-Roache Turner,再次操刀怪物恐怖片,这回拿近十年来少人问津的蜘蛛(除了漫威蜘蛛人)来搞事。

故事说一名12岁女孩,无意中捡到一只稀有品种小蜘蛛,决定带回家饲养。
没想蜘蛛以惊人速度成长,几小时就大了一倍,根据同栋公寓居民的生物学大学生所说,自然界生物没有这样的先例。


除虫专家也警告女孩,蜘蛛不该被当成宠物,因为蜘蛛不像狗儿猫儿那般有爱,蜘蛛只懂两件事:吃、杀。
当然女孩对忠言置若罔闻,以至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果然,蜘蛛并没有因女孩常带给它食物而感恩图报。

超小规格,人物少,场景也只在公寓以内。
但影片整体氛围和音效其实还不错,某些画面也看得出导演有想法。


缺点是蜘蛛从头到尾只有一只,捕猎镜头也不多,黑茫茫的都看不到蜘蛛全貌。
人类炮灰只有三个,对嗜血的观众来说肯定不爽。
主角一家四口,除女孩,其他都被蜘蛛叼走,但最后都没事(包括一个婴儿),光环太强了。

蜘蛛既设定为外星异种(开场怪蛋打开一幕是致敬异形吗),就该玩得更大一点,但除了成长速度快以外,没什么特别异能,跟地球蛛没啥分别。
最后的打蛛过程太快太轻易结束,不过瘾。


6/10


蜘蛛电影:

Abigail:不要惹小女孩


噬血芭蕾

我没看预告,没看简介,但不小心瞄到Abigail的尖牙利齿剧照——或者比较正确地说,是那些剧透照,因FB演算法出现在我的墙上。
本片的观后感,我已经直接刷过不去看内容了,但一张张剧透满满的剧照就在眼前,躲不过,被爆雷程度其实是一样的。


说回《Abigail》,中文片名也剧透了一点,芭蕾只是一个噱头,搞一点同类题材中与众不同的新意,其实整部片跟芭蕾没啥关系(我还一厢情愿期待她最终会用什么芭蕾舞大招来收拾对手)。
故事很简单,也很常见,胜在气氛做足,开头以为是犯罪绑架,歹徒之间的互动和整个氛围都掌控得不错,有吸引到我看下去。

中段传出一个都市传说,制造悬念,然后在Abigail爆发后全面改变影片调性。
双人组导演曾执导《Ready or Not》,如果你有看过,就能预见《Abigail》是什么样的一种呈现。
后面几次反转,主要是庄闲对调,玩得不错,最后再来个girls help girls,居然让人类和非人类携手收场,没有壁垒分明到底。


主题有提到亲子关系,被老爸忽略的女儿,才会自己找乐子,以至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老爸要出手时,女儿挡在女主身前大声道:“你不能杀她,因为我需要你时,你没在,但她在。”
老爸愣了一下,反驳:“我这不是来了吗?”


立场问题。
对孩子来说,总是缺席的父母很讨厌;但父母却会想,我要工作,都已经尽快赶来了,迟到总好过没到吧。
女孩演员只有14岁,演得好。
比较好奇的是,她父母是基于什么心态同意让她演噬血僵尸的?


6.5/10


导演前作:

The Ministry of Ungentlemanly Warfare: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盟军敢死队

改编自英国著作《Churchill's Secret Warriors: The Explosive True Story of the Special Forces Desperadoes of WWII》,背景为二战时期。
当时德军准备占领欧洲,英国负隅顽抗,纳粹军于是派遣U潜艇截断英军补给线。

英国多数高官认为胜利无望,建议向德军投降。
首相丘吉尔不赞同,更秘密下令一组非官方小队,前往U潜艇的维修港口进行破坏。
小队最终成功偷走德军船只,英军补给线得以继续,致使德国难逃日后败亡的结局。


剧情看起来好像可以,但影片相当沉闷,想当无趣——或者导演自己觉得有趣,但我不会欣赏导演的乐趣。
过程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虽有枪袭、打斗、色诱、爆破,但感觉就像掺了气泡的白开水,有漂亮泡泡,但喝下去就是白开水。

突击小队两次行动,一是到德军军营救出队友,一是在港口进行破坏行动,皆如入无人之境,见到敌人就开抢解决,几无遭到强烈反抗,一路通畅到底。
小队执行任务时还谈笑风生,轻松得不得了,正应了苏东坡的词: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或许导演想营造诙谐效果,但牺牲的是紧张感,当你完全不为片中人物提心吊胆,试问怎会好看?


亨超这次以大胡子造型亮相(海报乍看还以为是Mark Ruffalo),人设是胸有成竹、轻松应对的队长,跟《Enola Holmes》里的福尔摩斯感觉差不多,本片并没为他加分,他也没为影片加分。
导演是大名鼎鼎的Guy Ritchie,但我对他执导的电影普遍无感(包括RDJ主演的两部福尔摩斯),本片依然没让我改观。


5/10


Guy Ritchie执导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