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ris:从商战变谍战


俄罗斯方块

上世纪80年代末风靡全球的Tetris,即使你没玩过,也不会没听说过。
全球至今卖出超过五亿份游戏,时至今日仍然没过时。

Tetris原创者为俄罗斯人(所以才叫俄罗斯方块),当年苏联解体前,所有知识产权都属于国家,也因此这款游戏在俄罗斯以外的全球授权,一度成为电玩界竞相争夺的宝物。
著名电玩巨头Nintendo、Sega、Atari都曾经出版不同平台版本的Tetris,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若仅是一般商战片,相信会让不少人觉得沉闷,所以导演和编剧索性大玩一番,加入了KGB,连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都在片中“露脸”,将整部电影拍得犹如谍战片。

必须说,导演做到了,这部传记电影,充满各种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节奏氛围都掌握得相当好,整体是好看的。
当然主演自己也说了,这终究是一部好莱坞电影,片中许多剧情都是加工杜撰,并未曾真实发生。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觉得夸张失真,接受不了,还是去看纪录片吧,不用纠结。


片中两首同为1986年推出的经典歌曲:瑞典乐团Europe的《The Final Countdown》与英国双人组合Pet Shop Boys的《Opportunities》,穿插得太棒了,音乐一响起,完全回忆杀啊。
借用灌篮高手的对白,看完这部影片后:好想玩Tetris啊!

** PS. 外插一下:《赌神》出场曲不是、不是、不是《The Final Countdown》,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7.5/10


电玩相关影剧:
游改影剧:

Murder Mystery 2:硬塞宝莱坞的耍宝闹剧


谋杀疑案2

业余侦探夫妻档又来耍宝了。
继第一部故事发生的四年后,这对当年无意破大案的夫妻决定全情投入侦探事业,可惜开门做生意以来一直乏人问津。

两人的印度王公好友邀请他们到私人小岛上出席奢华婚礼,没想到婚宴当晚,新郎被绑架,受邀出席的亲朋好友全都成了疑犯,侦探夫妻档再次展开侦缉追查。


从头到尾就是一场闹剧,Netflix居然时至今日还会花钱拍这种无聊戏。
好莱坞似乎对宝莱坞情有独钟,印度婚礼果然还是免不了来一场盛大的印度舞蹈——当然男女主角也会被逼下场乱跳一番。

过程有动作也有搞笑,笑料都属于冷笑话+调侃揶揄那种,或者说是嘴炮比较适合;动作上的笑料则是摆乌龙之类,演员很落力了可我都笑不出。
看来Adam Sandler和Jennifer Aniston也是江郎才尽了。


5/10


Adam Sandler主演电影:

深宵闪避球:披着运动外衣的说教片


一名社工为了帮助一群边缘少女,开办了深宵体育馆,让她们夜里有地方去,但管理层基于这个项目没有实际效果而决定废除。
社工于是让少女们组成闪避球队,参加比赛,望夺取好成绩后可保住深宵体育馆。

本片主要是励志和运动,但两样都没做好。
边缘少女们有各自的问题,却都仅是一笔带过,毫无代入感;后来的发奋图强也看不到激起她们向上的说服力原因。
多数时候还是老套的说教——不要逃避,要面对。
少女演员们的演技也不太行,跟找一群路人来演差不多。


闪避球方面很随便,没有任何比赛策略,也没有针对个别球员的特质做发挥和调配,来来去去就是什么无聊的“一字阵”。
比赛的过程更加儿戏,竟然有两次都是同样的一面倒之后才翻身,做不到紧张刺激是一回事,连基本的对战都拍得像练习,毫无可看性。
很怀疑导演到底懂不懂闪避球,懂不懂怎么拍运动比赛。

从英文片名《Life Must Go On》就知道导演根本志不在运动。
所谓深宵,也没有探讨到深宵人的部分,去掉深宵也没差。
香港今时今日还在拍出这样的电影,只能说“唉”。


4.5/10

On a Wing and a Prayer:哈利路亚安全降落


危急迫降

一名男子带着妻儿乘搭私人飞机回家,飞机上空后机师突然暴毙,男子被迫临危授命,担当开飞机重任,以确保安全降陆,拯救家人。

根据2009年复活节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男主只开过另一种型号的私人飞机,而且开得不好,这回全程需要地面专家遥控,一步步跟随指令,险象百出后最终完成使命。
导演掌控很有问题,完全拍不出应有的紧张感,劫后余生各方人物的际遇也没有让人感动。


影片前半小时文戏毫无必要,完全去掉也没问题,感觉是硬凑时间,其实会看本片就是要看空难罢了,谁耐烦前面一堆铺陈。
如果单是空难凑不到一个半小时,那编剧是不是要加油想想别的吸引人的剧情?

两个小孩的戏份不懂要干嘛,一开始还以为小孩会起到助攻作用这么神奇,结果完全没有,那又何必搞这出?
有一段是飞机要面对飞入雨云的窘境,以为雪上加霜,谁知一转个机身,就晴空万里……哈啰,那前面铺的一大堆雨云雷云哏是来干嘛?


差两年就古来稀的Dennis Quaid,觉得他这回演得不好,在飞机上一直觉得他处在精神涣散的状态,像磕药多一点,没有紧张慌乱害怕的感觉,不知是不是真人当时就是这副模样,而他是取经后刻意如此诠释。

片名有“Prayer”,没想到从头到尾都一直“God will help you”,虽然男主有申述他的父亲、叔伯、哥哥都心脏病发去世,让他很置疑神的存在及一直以来对祂的信念,但最后飞机安全降落,还是归功于上帝——不好意思我是无神论者,这让我有点翻白眼。


所有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为何全是上帝的功劳?
这是我无法信神的原因……之一。
插曲、片尾曲一直“Hallelujah”,听到耳朵长茧。


5/10


与空难有关的电影:

Shrinking:比病人更需要治疗的心理治疗师们


诊疗中

《Shrinking》号称是好莱坞老牌巨星Harrison Ford平生首部主演的连续剧,他戏份虽不少,却还是比较像大配角,Jason Segel的角色明显才是全剧围绕的焦点所在。

本剧于IMDb、烂番茄和豆瓣都获得8分以上佳评,但即便如此,网上讨论度并不高,或许是小品格局只能吸引小众,也可能设计廉价的海报一开始就让人望而却步。

故事说心理治疗师Jimmy沉溺于丧妻之痛,走不出来,与17岁女儿的关系也越来越糟。
当他开始不按牌理出牌为客户治疗,并与客户分享自身故事之后,他开始意识到,本身的问题是时候该好好理一理了。


本文发表于8网站

镖人:红到日本的武侠陆漫


作者:许先哲
类别:陆漫 \ 武侠
卷数:11(连载中)

广受好评的武侠漫画。
故事说大漠镖客刀马接下任务,护送神秘人知世郎到长安,原以为只是长途跋涉辛苦一些,谁知一路走下来,障碍与惊险重重,无缘无故惹来各种杀身之祸。
事情更牵扯到隋朝皇帝、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世距,以及关外西域的突厥。
各方风云际会,一场足以翻转中外的大事件在酝酿中。


本书作者许先哲从未受过正统美术训练,一直从事与漫画无关的翻译工作,26岁那年他决定画漫画,于是花了四年磨练绘画技术、阅读《隋书》和《资治通鉴》、考证隋朝兵器与建筑等等。

30岁时推出第一部作品《镖人》,广受好评,还被强推至海外,在漫画王国的日本引起高度注意,作品先后获得日本资深漫画家高桥留美子(《乱马》作者)和藤泽亨(《GTO》作者)推荐。


《镖人》走的是伪历史模式,以隋朝为背景杜撰故事,同时涉及多名真实历史人物,如隋炀帝杨广、宇文家族、尉迟恭、秦叔宝等等,熟悉历史的话就会觉得相当有意思。

主角刀马曾是骁骑卫一员,因各种因素流落关外,带着一个小儿子四处奔走。
他表面玩世不恭,实则心思缜密,处事极讲原则,有一种硬朗派令狐冲的感觉。


刀马虽是主角,其他人物的戏份也不少,可说是一部群像戏。
不少角色都有着不可告人的过往,如半途入队的神秘剑客竖、燕子娘,甚至反派谛听也与刀马有无法割舍的过去。
这些往事都会于故事进展的同时,适时逐步揭晓,既让角色更圆满,也丰富了整体故事性。

战斗方面多数与军事挂钩,少了一些纯江湖味,主要是因为目前为止出场的反派不是朝廷命官(还包括皇帝),就是关外部族首领,他们关注的也多是与国家部族利益有关的事。

正派角色

反派代表

敌我未明的人物

画风是所谓的硬派风格,就是画面予人豪迈粗犷的感觉,线条偏向潦草,习惯或喜欢精致画风的读者,可能会需要一些时间适应。
武打动作连贯性和分镜处理得不错,起码不只是摆摆款而已,而是有营造出连环动作、犀利感和爆发力。



目前出了11卷,刀马一行人才刚入关,但背后觊觎的势力,已在蠢蠢欲动。
知世郎最终目的是要颠覆朝廷,且看要到什么时候才做得到。


7.5/10


其他武侠漫画:

The Last of Us:高分剧竟是如此平淡无奇


最后生还者

没玩过游戏,所以不谈还原度,单纯以一个看过无数同类末世/丧尸影剧的观众角度,来聊聊这部网上高评分的游改美剧《The Last of Us》。

故事说虫草菌异变后在人体寄生、成长、影响,被感染的人类变成丧尸(或与丧尸同类的物种),全球崩溃走样,文明毁于一旦。
20年后,世界依旧衰败不堪,幸存人类主要分成两大类:在联邦灾难署(FEDRA)管制隔离区生活的人,以及常年在外打游击的掠夺者们。

男主Joel以走私为生,应反叛军“萤火虫”组织首领之请,护送一名14岁的免疫少女Ellie,到有能力生产疫苗的反叛军营区。
一老一少跋山涉水,从原本的彼此不爽,到后来患难与共,逐渐产生出真挚友情和亲情。

基本就一个老派无比的末世故事骨干,还要配上唯一在世免疫女孩这种万年套路,这架构完全没啥吸引力。


本文发表于8网站

A Man Called Otto:人生终站,你说了算


生无可恋的奥托

改编自瑞典作家Fredrik Backman的小说《A Man Called Ove》,影帝Tom Hanks继末世温情片《Finch》之后,再次诠释孤独和孤僻,这回还变本加厉,演出一个超级难搞的毒舌大叔。

孤家寡人的男主Otto,每日坚持将自己居住的小区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任何让他看不过眼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将被抱怨一轮。

与此同时,他也因深爱的妻子离世,感到生无可恋,悄悄计划着一次自杀行动,却在新搬入社区的邻居不断来“打扰”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是否有必要提早驶入终站。


本文发表于8网站


芬奇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