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en Lake:孩子的邪恶,你无法想象


伊甸湖(2008)

热恋情侣Steve和Jenny到郊外湖边露营,以度过浪漫周末,Steve更计划在期间求婚。
谁知一群少年男女也来到湖边,大声喧哗,破坏宁静。

Steve与对方交涉不果,决定息事宁人,但不久后发现车钥匙不翼而飞。
一番寻找,发现是那群少年偷了钥匙,还开走车子。
Steve前去讨回车钥匙,却发生肢体冲突和意外,导致事件极速升级成回不了头的恶梦,一发不可收拾。


本片极度揪心、极度难受、极度绝望,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死了,如果你不太能接受这种类型的电影,建议避开。

片中的少年男女,尤其那个叫Bret的头领,简直是恶魔的化身,真的不要看轻小孩子,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天使。
叫Paige的少女亦不遑多让,一开始就对Steve恶言相向,之后从头到尾拿着手机录下伙伴们行凶的过程,冷漠无感得令人齿冷。(她后来被撞飞真是大快人心)
看片期间一直在脑中问天:十多岁的少年,为什么可以如此邪恶?


家长现身后,答案揭晓: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
我一直相信家教的重要性,孩子误入歧途,父母难辞其咎,即便没教坏他们,而只是不管他们,就是纵容他们学坏。
孩子如白纸,父母、朋友、环境,任何一方对之造成污染后,其他方不理不睬不管教不补救,都是罪过,等同帮凶。

两年前本地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中学生杀人事件:一名中四生,拿了斧头到学校,砍死一名中一生。
因被告受到少年法保护,又被鉴定为有严重忧郁症,控方还把谋杀改成误杀,被告因此逃过死刑和终生监禁,只被判坐牢16年。
被告犯案时才16岁,扣掉假期,做完牢出来也才30出,但被他活活砍死的13岁死者却就这么没了。

被告在行凶半年前曾尝试自杀不果,他也知道自己有忧郁症,但由始至终没寻求帮助。
所以,当时他父母在哪里呢?
被告还上诉要求减刑,还好维持原判。若我是三司,肯定加重刑罚——不是吗,杀人不用偿命已经捡到了,才坐16年,还想上诉?


说回电影,老祖宗说,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是对的。
少年当初在湖边喧闹,Jenny曾建议找另一个据点避开他们,但Steve坚持是他先来的,不肯屈就。

他们俩经过少年家时,Steve还要去跟他们家长理论,这更是错误的第二步:天下父母都是偏帮自己孩子的,你上门兴师问罪,很大的结果是自讨没趣。
片末那些家长不就讲了一句很刺耳的话:他们只是孩子啊。
意思就是:千错万错,自己的孩子一定不会错;即使真的有错,难道还不能体谅他们只是孩子吗?


最错的就是Steve自以为是大人,可以教训小孩,却忽略对方是一群他接触过就知道完全不讲道理的小孩。
想以少胜多?除非你是叶问。何况你还带着女友,最好的做法就是闪人,别自找麻烦。
当然,你不去阻止恶,恶只会肆意滋长,就如《Speak No Evil》里的恶人所说:“Because you let me”。
但勇敢阻止恶,却可能惹祸上身;到底该如何?这是一个无解的矛盾问题。

Jenny在片中战力不错,却也犯下一些错误,如Steve被卡在车里,叫她独自逃生去求救,结果她在树下过了一夜(猜想是太累睡着了),竟然没去求救。
本片是导演James Watkins处女执导作,一鸣惊人,但同时也遭受一些非议,被指影片影射英国蓝领阶级都是暴徒,以及英国大量青少年犯罪现象。


7.5/10


导演James Watkins执导影剧:

The Walking Dead · Daryl Dixon - The Book of Carol:久别重逢成套路,打人多过打丧尸


行尸走肉:达里尔 · 迪克森 第二季

美国著名丧尸剧系列《The Walking Dead》,去年开始陆续推出主要角色的衍生剧,挽回了一些外传不给力的声势。

《The Walking Dead: Daryl Dixon》让此系列的最佳助攻Daryl终于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叙述他漂洋过海到法国的冒险故事。

本剧比Maggie和Negan主导的《The Walking Dead: Dead City》迟播映,却更早推出第二季,甚至已签订第三季,预定明年播出,显见片商对之十分有信心。


本文发表于8视界


前作:

惊天大营救:戏来就打,钱来就干


首先,这么无聊普通重复性爆棚的片名,大概不会是什么好料,但看在Tony Jaa份上,就观赏一下。
故事说男主妻女遇害,矢志报仇的他找到了元凶毒枭贺老板,没想毒贩窝里反,男主无意中反救了贺老板的女儿。
更没想到的是,贺少女反过来与男主合作,一面帮男主报仇,一面也为寻找被绑架的父亲。

说了两个“没想到”,当然剧情绝对没有这么没想到,而是出现在你眼前的,大概你都想得到。
全片从头打到尾,Tony Jaa也尽责地打打打,但动作设计实在是千篇一律,毫无记忆点,来去都差不多架势招式,看到中后段我都开始玩手机了。


最尴尬的是充斥一堆可笑的镜头,如Tony骑电单车冲入贼窝救人那场,一堆打手喊打喊杀,但其时目标人物根本都还没出场,有什么好群情汹涌大喊“杀啊”的?
临演真辛苦,要对着空气喊打喊杀,没办法,收人钱财,替人喊打。

Tony比叶问还厉害,一个打几十个,前一幕还在拳打脚踢、打手前仆后继;后一幕突然打手们就躺了一地——是真的很突然。
啊原来“清场”是为了给时间让Tony跨上电单车;接着Tony发动引擎准备走人,诶,满地原本动也不动的打手,不约而同全都一起站起来,又再精神奕奕地“杀啊”追砍Tony。
真的笑死。


拿双斧的女杀手一直怪笑怪叫,烦死人,导演到底为什么要塑造一个这样的角色?
姜皓文演贺老板,只能算客串吧,钱好赚。
释彦能和Tony有打一场,但也只是交行货。
演贺少女的女演员不算漂亮,但胜在有清流感。

看完才发现,导演是《新精武门 · 武魂》的导演,难怪。
下次会注意,闪远点。


4/10


同导演电影:
新精武门 · 武魂

Tony Jaa演出影剧:

逆行人生:外送员有这么好当?


改编自同名小说,故事说徐峥饰演一名网络公司中层管理,被裁员后感到无所适从。
中年失业,难找工作,在生活和经济压力下,决定当外送员,以最纯粹的劳力赚取生活费。

本片旨在激励人生,讲外送员所遇到的各种艰苦,以及他们平日面对的外送问题。
可惜探讨面过于简单,只着重在外送员和顾客之间的相互谅解和不谅解,却对造成外送员工作矛盾的平台问题略过不提。


影片还让主角在白天送外卖,晚上窝在电脑前做地图攻略,不是说不可能,但要在白天冲业绩,晚上烧脑,持续几个月,还是发生在一个靠打胰岛素维持体力的中年男人身上,我觉得是神话了。

最后攻略做出来了,主角也无私与大家分享,让同事都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最多的单。
可是效率提高了,平台对外送员的要求也跟着提高,要外送员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制造更大问题。


片中交好的几个外送员之间的相互扶持,当然很感动,但根据一名真实外送员所说,那都是虚构幻象,真实世界里的外送员多数各自为政,鲜少会有这么真挚的交情,所以影片中呈现的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矫情罢了。

主角从一个从未干过外送员的初哥,短短几个月就当上整个平台的单王,根本天方夜谭吧。
最终他做的攻略被大公司高层看中,受邀回去当企业中管,开发让外送员更拼命的程式。
如果这就是本片宗旨,那是不是很有问题?
同是讲外送员故事,《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会更真实一些。


5/10


徐峥执导与演出电影:
囧妈

徐峥演出电影:
我不是药神

文中提及的电影: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辛芷蕾演出影剧:

爆款好人:宁浩和葛优造不出神话了


《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其一单元的主角——出租车司机张北京,因角色深获好评,这回正式演了一整部长片。
新片人设依然是他的“老好人”商标,但这次不再低调行事,而是上社媒,放大成四处替百姓申冤的爆款好人。


一个中年司机,人生不如意,突然爆成了网红,享受到从未想过会得到的名利,接下来的剧情,大概离不开主角先是大头症,然后乐极生悲,再在浮沉中找回自己,莫忘初衷。
没错,本片确实不负众望,毫无意外循着意料中的意料,走向了暖心真情结局,可说是非常地安于这类温情喜剧的舒适圈。

影片关于网红,寓意是在社媒的虚拟花花世界里,一个人可以火得快,也会凉得快。
只可惜这课题早几年可能还有点可看性,到今时今日,早就老生常谈了,观影体验自然也只能用兴致缺缺来形容。

雷佳音客串演虚构的《满江红2》

本片原属喜剧——前面搞笑,后面笑中带泪,但几乎所有笑料都很尬,演得也很浮夸,当然你可以说剧组很努力,但遗憾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桥段让我觉得有趣,或感动。
话说,宁浩和葛优,近几年作品严重走下坡,本片俨然再次肯定了这个趋势。
是终究到黔驴技穷的时候了吗?


4/10


宁浩执导电影:
红毯先生

宁浩和葛优合作电影:

Apocalypse Z ·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西班牙版行尸走肉


天启Z:完结的起点

一名男子丧偶后郁郁寡欢,姐姐举家迁徙后邀他前往共住,远离伤心地。
隔天男子抵达机场,却碰上紧急戒严,才知道一种丧尸病毒正迅速蔓延。

男子不得不独自生存,并等待时机前去安全隔离地区。
但在途中他必须克服种种艰难,随时送命,陪伴他的只有一只猫。


居家独活,粮食断绝,出外觅食,寻找出路,歹徒横行,结识伙伴,援救弱小。
各种丧尸片的经典桥段都集齐了。
开始是韩国丧尸片《活着》,中段是《The Walking Dead》,最后用铁架车的方式在韩国丧尸剧《僵尸校园》有用过。

本片含尸量出奇地少,只有结尾医院那段有比较大的群尸场面,如果你是奔着丧尸来看,conLfirm会失望。
男主战力极强,只用冷兵器与丧尸周旋都能一路力保不失;拟定攻防策略也不错,算是智商在线,除了在大船上自身难保还要鸡婆去救别人那趴。


5.5/10


文中提及的丧尸影剧:

Speak No Evil:两年就翻拍,导演想干嘛?


非礼勿言

James McAvoy主演的心理恐怖惊悚片《Speak No Evil》,翻拍自丹麦荷兰合拍同名电影,让人意外的是,原版于2022年分别在丹麦和荷兰上映,时隔不过两年。

翻拍电影取材,一般都有时间和地域考量,原版不是年代久远,就是与新版拍摄地的距离或文化相距甚远,如中国翻拍印度电影、新加坡翻拍伊朗片之类。

像《Speak No Evil》这样新旧版仅隔两年、语言相通(原版影片有3种语言,但以英语为主),且片名也一致的例子还真罕见。

不过新版却在影片约三分一的后段部分,做了颠覆性改动,等于是导演(他也是编剧)二创了自己认为更好的结局。


本文发表于8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