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ikon:太空人的矛盾


绝命空间站

女军人授命前往太空站,替换站上人员。
不料不久后地球出现不明毒雾,灭杀全人类,仅剩下300人苟活于地下碉堡。
太空站一直致力于研发能供给氧气的海藻,女军人决定携带海藻会地球,拯救那300人。
但当她无意中得悉这场灾难的真相后,她犹豫了。

故事主线不新,世界末日之后,有能力救援的人,是该冒着生命危险去挽救更多人类,还是留守在安乐区终老?
所谓戏剧冲突,依旧是三位太空人之间的思想矛盾造成:一个坚持A,一个坚持B,然后再加一个在A和B之间摇摆不定。
说是冲突,力度其实很小,所以也没什么紧张感。


奥地利电影,小本太空片。
太空站是全片唯一场景,剧情几乎以女军人、科学家、老博士三人开展。
无动作,几乎全文戏,节奏偏慢,不是很容易熬(我分了三次才看完)。


5/10

Ms Marvel:史上最难看漫威剧


惊奇少女

出现了。
第4阶段开始疲劳轰炸的MCU电影+网剧,终于泛滥成灾。
号称第一位穆斯林超级英雄、第一部巴基斯坦超英剧,《Ms Marvel》选择了青春路线,主角Kamala Khan就是一位在美国就读高中的巴基斯坦籍平民少女,对超级英雄有无限憧憬,尤其特爱Captain Marvel,把她当平生偶像。

惊奇少女与蜘蛛侠
Kamala的家庭背景并非如美国人般开放,母亲保守,对她严加看管,让她长期处在隐忍状态。
于是青春叛逆期的种种,成了这部漫威剧的主角人设与际遇。

要玩青春,当然无法不拿“前辈”蜘蛛侠来比。
Peter Parker在发现自己有超能力之后,就秘密苦练,矢志要成为friendly neighbourhood Spider-Man,虽然也是知好色而慕少艾,想与校内美女约会,但完全没影响课业,成绩能考上麻省理工,最后还凭借自己的实力,受到Tony Stark和其他复仇者联盟成员认可,昂然加入这个地球守护者大本营。


本文发表于8网站

旧著《龙虎门》:李高主编的黑暗时期


主编:李高
类别:港漫 \ 现代武打
期数:796 - 1011

终于看完了。
没错,我这追买旧龙十几廿年,每星期风雨不改,一书在手看了再看,直到每一格画面都深印脑海方休的旧龙粉,居然到现在才“认真”看完李高时代的龙虎门。
当年李高接手后,只跟了几期,就毅然决然放弃这位多年老友,可见其对老粉的杀伤力有多大。
从此,在我心目中,龙虎门等于完结了,从李先生开始主编后,我不再承认那是我曾经心爱的龙虎门。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若干年后(应该是新龙已经出版了),偶然心血来潮,萌生重新挑战旧龙后期的念头,但没能成功,虽然比之前硬是多撑了几期,最终还是放弃——实在看不下去。
然后一段时日之后,又再挑战,又放弃,又挑战,又放弃。
前前后后怕有四、五次吧。李高的后龙虎门杀伤力,再次证明可见一斑。

月前,再次升起了无穷战意,这回以无为心态,一期一期地翻,不否认不少时候,是真的就一页一页不停翻,尤其很多战斗情节,都是即翻即过,大大省下了一些时间。
就这么翻啊翻(虽然只是翻,也很考验耐性的,数次又差点想放弃),某日,翻到了“杀性回归”一期,诶,李高时代结束了,我成功了!
内心激动之下,决定振笔直书,以下,就是我的读后感。

年轻版老祖宗的脸部,很明显左右比例是错的

新封面新春感十足
当年黄玉郎入狱后,张万有从幕后主编转正,但搞了一堆事情,结果被fire掉,李高走马上任,接手主编《龙虎门》这块金字招牌。
(至于张万有搞了什么,资深读者应该知道,不然上网谷歌一下也可以找得到)

说是除旧迎新,当然应该大张旗鼓,给读者留下好印象,谁知道李高主编的第一期(第796期),封面即糟糕到让人大倒胃口。
标题《降龙再现》,寓意应景,但封面上的字体软弱无力,全无气势。
说是要让人刮目相看的一期,封面竟然没有三皇,或龙虎门中任何一个代表人物,反以老祖宗为号召,这是还要继续依赖老祖宗食胡的概念吗?
封面构图画功同样毫无气势,整体给人感觉,更像农历新年期间街上看到的新春插画。
反正当年看到这封面,傻眼之际,心里亦大呼不妙。

这样的封面,会不会简单过头?

只此一家经典面包脸
李高掌舵的时期,龙虎门画风剧变——变得很难看。
尤其人物,身型像木偶,面相更不行,最顶不顺的莫过于经典“面包脸”。
所谓面包脸,就是人物没有面骨轮廓,全都一律圆脸或圆角方脸,五官济济一堂,而且必定远离脸庞边缘,犹如脸颊下巴都无端多了一大块肉。
这横看竖看都无法开胃的面包脸,绝对是我决定弃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虎门大当家示范面包脸

印象中铁粉曾为李高辩护(记得李高本人似乎也说过),那是助理的问题,言下之意,画功差与他无关,是负责画脸的助理画得不好。
这说法真的是让我刷新三观。
我也做过出版社、办过期刊、当过主编,身为主编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我很清楚。
按照上述“助理问题”逻辑,那我办期刊,内容不好,文章文笔不通,身为主编的我,是不是也可以一句“那是写手的问题,与我无关”,就推卸掉所有责任?
你是主编,就是这部书的大小事都与你有关,都是你说了算,助理画不好,主编是不会开口,不会要求重画,就睁一眼闭一眼给它过?
说是助理偶尔为之、手民之物就算了,但主编给通关的绿灯可以连开200多期是怎么回事?主编都不看成品,都不检讨,瞎编?
在我的时代,助理是主编请的,表现好不好,主编都得扛,真的写不好画不好,主编也得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手把手教到他好为止。
要不然,就是主编自己觉得这面包脸没问题。

随手拈来面包脸

画不好,是助理问题,那做得好,主编也会很坦然地说是助理的功劳吗?
有功你领,黑锅助理背,哈啰,主编这么好当?
第1012期后张万有重新接回主编,画风明显又变了,开始几期还是有些不当,但几期之后即趋向稳定,最起码,面包脸终于消失,不复存在。
看了看工作人员名单,掌管“绘画”一职(应该就是后来称作的“主笔”)依然是赵汝德,助理名单也没什么变动,那请问原班人马上阵(除了主编替换),画风却能改变,作何解释?

左:蚩尤表演缩头龟神功?右:蚩尤扮浩克?

故事 & 打斗
或许有人会说,打书看什么故事?
错,故事、剧情,非常重要,没有好看的故事,如何吸引人看下去?没有精彩的情节,如何让你每星期按时追看?
可惜李高主编的龙虎门,故事同样烂到不行,最起码,平淡无奇,普通之至。
一言不合——打;言归正传——打;说来说去——还是打,反正就一直永无止尽打打打。
为打而打,根本不知打来干嘛。

经典中的经典:龙虎鬼书皇

好吧,没故事,只要打,那也应该打得好看吧?
还是没有,所有打斗,不是硬拼,就是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掌,然后双方轮流吐血,看谁先倒下。
偏偏很多时候大家都仿如一起练了金钟罩,打来打去,血吐来吐去,还是没倒,还是继续你一拳我一掌地打。
这样相同模式的打斗场面,持续200多期,谁能不放弃?
所有招式,都只是架势,没有设计(有看早期旧龙就会明白我所谓的招式设计的意思)。
所有武功,最终都是力强者胜,无聊至极。

这样的封面,真的不会欣赏

石黑龙的金钟罩,去到终极十二关(我知道,之后还会去到十四关),结果也没什么特别,金钟罩的防御特色,完全表现不出来,随便什么阿猫阿狗出来都可以把他打吐血。
总之故事和打斗千篇一律,即便隔个五、六期没看,还是接得下去,完全不会感到你miss掉什么重要讯息或觉得看不懂。
李高时期的龙虎门,除了“黑暗时期”、“堕落时期”,还能如何形容?


李高掰掰的最后一期

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忘掉原著就可以


改编金庸作品的中国网络电影,中伏机会当然很高。
看在《风起陇西》《刺杀小说家》、《绣春刀》导演路阳担任监制的份上,就瞧个两眼吧。

开场就是胡一刀和苗人凤的对决,武打设计又是人物摆pose加剪接加慢镜头,已经起了赶客作用,若非看在郑浩南和吴毅将客串演出,真的会就此别过。
(话说,郑浩南演苗人凤、吴毅将演胡一刀,个人觉得似乎掉转过来感觉比较对)


之后的剧情开展,除了寻宝主线,以及一些人物保留原著姓名之外,其他都改得面目全非。
如果你是原著粉,大概会边看边喷;但如果你不介意暂时忘掉原著故事,本片倒是意外地还可以看。

编剧和武指特别为片中人物设计了“秘技”,每个角色都具备表面功夫以外不为人知的神秘技法,非到生死一线不会轻易展露,而其威力也超出了武术范畴,有点类似特异功能。
但个人认为,这秘技设计,更像是日本作家山田风太郎作品《甲贺忍法帖》中的神奇忍术(该故事中也有奇诡忍术不让其他人知晓的设定)。


武打场面除了胡苗的第一场对决外,之后的其实还不错,觉得最精彩的是郑三娘那一场。
吕良伟和淳于珊珊有演出,而且不只是客串,但化妆到认不出。
改编得算有心思,放得下原著的话,可以一看。

注:还是要为原著背书一下,个人觉得《雪山飞狐》是金先生非常有创意的一部作品,悬疑性十足,反转接反转,通过各个角色来叙述、串连、推敲真相,当年都是相当奇特的手法。
“雪山飞狐”虽然是胡斐,实际上回忆中的胡一刀和苗人凤,才是此书主角。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这一刀,究竟砍不砍下去”的开放式结局。


6.5/10


相关影剧观后感 / 漫画读后感:

Stranger Things Season 4 | The Umbrella Academy Season 3 | The Boys Season 3:三部超能力美剧续季,越来越好玩?


Stranger Things Season 4
怪奇物语 第4季

Netflix旗舰系列之一,说是镇台之宝也不为过,“Stranger Things”从一开始以孩童为主,描述略带恐怖氛围的魔幻事迹,还带入一个超能力小孩“Eleven”,成功打造超现实的“怪奇物语”,让观众在4年内爽追3季。

时隔第3季3年,引颈期盼的第4季终于上线,编剧也很豪迈地将前3季的坑几乎都填好填满,给了观众一个事隔三秋后的满意答复。


The Umbrella Academy Season 3
伞学院 第3季

延续上一季故事,伞学院成员成功阻止了1963年的世界末日,满心欢喜回到现世,谁知他们已扰乱了时间线,回归的现世中,不只老爹还在世,还一手创立了同样拥有七名超能力学员的麻雀学院。

玩了两季的末日梗,第3季依旧是伞学院面临的大危机,虽然这回瓦解世界的是光黑洞,但万变不离其宗,直接点说就是耍不出新把戏,真的是有点腻了。


The Boys Season 3
黑袍纠察队 第3季

一票由集团企业化管理的超级英雄,原来都是伪君子,领导的Homelander更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因为他是用镭射眼杀人)的大魔王。另一群没有超能力的凡人,矢志对抗并揭发超英的伪善假面具。

如此反超英的故事主线,本已相当吸引人,加上本剧各种暴力、血腥、色情重口味画面充斥,怎一个爽字了得,于是理所当然不亦乐乎追了3季。


本文发表于8网站

相关美剧观后感:

烈探:雷神附身?任贤齐的武打独脚戏


东南亚某国华人干探,破获人贩子罪行后,自己的孩子也遭到恶意绑架,并准备被卖给非法移植心脏之人。
因跨国条文需时间批准,等不及的华探决定独闯龙潭,救回孩子。

简简单单的老套差佬救子故事,任贤齐从头演到尾,而且在片中是战神般存在。
有一幕在仓库里举起大铁锤,跳上空中,大力挥下,刚看完《雷神4》的我表示:这“致敬”成分也未免太明显了吧。

若你是任贤齐粉,绝对会收货;但如果你不是,可能反而会觉得56岁的任贤齐,还要全片进行他不擅长的肉搏战,会不会太吃力了?(当然还是有不少替身代打)


本片武术指导是谷垣健治,也就是甄子丹的元老级班底,也是《肥龙过江》的导演。
不过这回不走成龙杂耍式打斗,回归实牙实齿的拳拳到肉风格。
这种讲求原始爆发力的武打场面,看一轮是ok,但全片从开场打到完场,都是充斥着同样打斗方式,很难不产生审美疲劳。

重点是,如此讲求武斗至上的影片,为什么硬要找56岁、不是武术科班出身的任贤齐来担任主角?(虽然他是体育系)
是想告诉大家everyone can fight?
在高明的武术指导调教下,能化平凡为神奇?
现实是:结果只会像《一代宗师》那样,梁朝伟在银幕上再怎么“宗师”,都还是少了那股拥有常年武术功底的架势,欠缺一代宗师的说服力。

最后一句:所有的亡命之徒,包括黑帮大佬,连只手枪防身都没有,全都老老实实地靠拳头和冷兵器打架,脱离现实程度也太大了吧。


5.5/10


任贤齐演出电影观后感:

Unhuman:丧尸片已沦落到这个地步?


非人类

一群高中生乘搭大巴旅行,路上突如其来冒出丧尸攻击,幸存的几个男女生被困在废弃建筑物里,必须想方法逃生。

是的,简单到爆的故事,当然对标明是丧尸片的电影也没什么特别要求,只要够刺激就好。
问题是,一、点、都、不、刺、激。

小规格小成本也就算了,起码总可以拍出一些紧张气氛吧,结果都没有。
全程口水多过茶的嘴炮话痨,颜值普普的女主还要在这种危机时刻搞identity crisis,真的有够烦。


最后的反转,真他马服了编剧,丧尸竟然都是……(不破梗,自己去看吧)
提示1:看的时候一直想吐槽丧尸特效妆也太随便,原来原因是这样……
提示2:还以为是中国片商投资的……

整个丧尸动机完全撑不起来,根本就找戏来做,丧尸片已经沦落到要玩这种梗了吗?
导演竟然是执导过《The Collector》《The Collection》的Marcus Dunstan,功力退化太严重了吧。


2/10


相关电影观后感:

纸房子 · 韩国篇:新版哪有旧版好


Money Heist: Korea - Joint Economic Area

风靡全球的西班牙犯罪剧《Money Heist》,在Netflix购买全球播映权后,上线前两季,就出乎意料成为该平台最受欢迎非英语剧。
Netflix随后签订第三季,播出后更夺得平台有史以来观看率冠军。

前后四年,总共播映五季48集,不仅为Netflix缔造观看记录,也得过“International Emmy Award”最佳剧集奖,名符其实叫好叫座。

如此优秀作品,难逃全球影视业蹭热度和捡便宜的通病,Netflix“不负众望”宣布制作韩国版本的《纸房子:韩国篇 – 共同经济区》。


南北韩统一的架空背景浪费了
韩国篇在剧情与设定上都照抄西班牙版,包括整个抢劫与占领造币厂、不取钱却印钱的过程,全然依样画葫芦。

抢劫集团中以全球城市命名的主角配角们、警队负责人,以致造币厂长及女职员的婚外情,教授与女谈判官的假戏真做,甚至女长官在谈判时会先扎起长发这类小动作,都照搬无误。

基本上若你已见证过西班牙原版,再看这部韩国篇,等于是亲身到了马德里,美美品尝了一顿地道的西班牙海鲜饭之后,再到首尔一家仿西班牙餐馆,吃那里由韩国厨师烹调出来的仿西班牙海鲜饭。
同一道料理,品味过先后,东施效颦的滋味,不难领会。


韩国篇最大的韩国本土化改编,在于时代背景发生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南韩北朝鲜统一的架空年代,一个两韩共同建设的经济区之内。
可惜这与西版最大的时空分别点,并未被编剧好好利用,结果仅是为一心脱离北朝鲜的抢匪们,提供结伙打劫、铤而走险的老套理由——老子/老娘穷够了。

之后的过程,即如前文所提,非常忠于原版,即便人质中出现南北之分,也未能营造出韩国篇只此一家的特色情节。
换句话说,南北韩统一的假想,可有可无,浪费了。

韩版人物塑造不及西版
看过西版的话当知道,《Money Heist》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个性鲜明的人物之间各种矛盾冲突。
有些观众无法接受剧中角色(主要是劫匪群)冲动或降智的行为举止,只能说,别寄望如出一辙的韩国篇,会在这些戏剧张力上作出“更合理”的改动。
韩版编剧应该是宁愿被贴上照抄的标签,也不愿舍弃《Money Heist》剧本的魅力所在——当然,这算是明智之举。


Professor 教授
韩版教授没了标志性大胡子,眉清目秀,普通得犹如行销部上班族,虽说匪徒外型没特色是优点,但连“教授”的范儿和魅力都牺牲掉,代价未免大了些。
最让人不解的是,韩版教授的眼镜为何总是戴得歪歪斜斜?

西版教授无论在与警方谈判或同自己人讲解计划时,都显得成竹在胸、自信满满,但实则他个性腼腆,不善交际,时尔会展现焦虑和不安,所以也常被Tokyo和Nairobi戏弄。
韩版教授全无西版的性格特点,或者应该说,是这个角色被塑造得根本没什么性格特点。

Tokyo 东京
西版Tokyo,浪漫大胆,自由奔放,是天生的罪犯。
就如许多时下超英影剧所呈现的超级反派那样,罪行满满,但魅力十足,属于典型“女人不坏,男人不爱”的另类性感。


她愿意跟随教授,除了折服于对方的指挥领导魅力和诚意,更主要是她血液中流着的是“浪漫犯罪”因子,只有自由地做着她想做的事,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

反观韩版Tokyo,出身北朝鲜下层社会,以当过兵来解释她在枪械和战斗上的能力。
两韩统一后好不容易来到共同经济区,以为从此能过好生活,没想依旧脱离不了低下层阶级,洗碗陪酒,行尸走肉,忍无可忍下开始犯罪,却也未能成为风光大盗,最终在全城通缉走投无路下投靠教授。
两个版本的Tokyo人设,谁优谁劣,高下立判。

Berlin 柏林
造币厂内的总指挥,与在外围的教授里应外合,虽比其他劫匪更绝情,但没有妇人之仁的Berlin,其实比其他人更适合当领导者。


西版Berlin最大特色,除了优雅,还是优雅。
他赋予了犯罪一种唯有他本人能诠释到位的格调和诗意。
他的举止行为、说法方式,看着都是一种享受,是原剧中塑造非常成功的反派。

韩版Berlin在监狱度过多年,暴戾冷酷,完全与优雅沾不上边,充其量就是警匪片中常见的歹徒老大,特色差多了。

Nairobi 内罗毕
西版是伪造货币专家,因此被委以督促人质印制钞票的重任。
很懂安抚人心,劫匪团队中不少争端都由她搭建桥梁平抚,甚或适时震慑全场,是教授以外最让人安心放心的人物。


韩版Nairobi首先样貌上已不得观众心(虽然该演员是模特),个性亦不突出,西版中的优点完全没见到。
身份改成诈骗高手,但忠于原著的剧情让她英雌无用武之地,改了等于没改。

Nairobi在西版第四季领便当,让全球观众心碎;韩版故事暂时不会去到那一幕,未来若有机会,编剧记得花点心思塑造,不然别想到时观众会有感觉。

其他角色
Moscow 莫斯科:韩版与西版差不多,受剧集时长所限,少了很多刻画空间,流于工具人。
Denver 丹佛:韩版颜值比西版高,可说帅哥一枚,但相对就少了西版的憨傻直率。韩版演员似乎刻意模仿了西版的独特笑声,但高帅外型反显得与那傻傻的笑声不搭。


Rio 里约:在西版是纯真阳光大男孩,正好填补Tokyo失落的情绪;韩版Rio出身富裕医生世家,全因叛逆才加入教授团队,这改动反而让人置疑韩版教授组织团队的筛选标准。
Helsinki 赫尔辛基 + Oslo 奥斯陆:韩版暂时就如NPC。

女谈判专家:韩版着墨极多,连她家庭与个人生活也描述了一番,人物塑造算比较成功。颜值上或许稍胜西版一筹,但多了一份女性柔情,就少了一些高级警务人员的威严。


造币厂厂长:韩版这下找对演员了,难得看起来比西版厂长更讨人厌,貌美女职员愿意屈身当他小三,有点没说服力,但反过来比较韩厂长的猥琐和韩Denver的帅气,女职员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更说得通了。

小结:若你看过西班牙原版,韩国仿造版可以不用看;若你没看过西版,那建议还是看西版好了。


5.5/10




西班牙原版:

首尔怪谈:短小不精悍


Urban Myths

十部短篇结合成都市怪谈类的恐怖电影——重点是没什么逻辑可言,就是为吓而吓,jump scare类手法居多。
美女如云,女角颜值都至少中上,或许对于整形王国来说,这是基本款,但连恐怖片也沦为无脑网红视频,这似乎并非一个好现象。

01 隧道
看到车主移动身体来遮挡交警搜寻目光那一幕,就觉得不妙了——不是片中车主不妙,而是这部电影剧本不妙,如此拙劣的手法,居然还骗得到警察……
因为是鬼,所以无逻辑存在,最后用锥子杀车主,虽说是以牙还牙,但鬼拿工具杀人还是有点……

02 红衣女
也是鬼为了报复无所不在的逻辑,没什么特别意思。

03 齿虫
牙齿有寄生蛀虫侵蚀宿主的故事,一开始稍微有点意思,不过后来演变成丧尸,又怂掉了,可惜。


04 招魂
两个同性恋女生,其中一个为了拥有对方优点而入魔。
最后吃掉对方倒是比较像日本怪谈的手法。

05 隔墙
结合灵异和犯罪,美女邻居怎么出现的没解释。墙内藏“东西”也不是新梗了。


06 衣柜
灵异味最轻,要说是犯罪片也可以,只要能将卖主藏身衣柜内说通了就行。
女买主第一次看货时已发现男卖主不对劲,却还是要了衣柜,这点则说不通。
哦,因为免费,不拿白不拿是吧。
所以故事教训我们:免费没好货。

07 冥婚
民间传说发生在现代企业,没什么特别。

08 镜中女孩
揶揄网红的单元,故事如何发展大概看前面就知道了。

09 人体模型
惊吓感比较到位的单元,结局还不错。


10 密室逃生
以时下密室逃生游戏为题材,但同类影剧已经多不胜数,不容易推陈出新,本单元也没做到。

十个单元短小不精悍,虽然可以很快啃完,但看完也不会有特别印象。
还不如去年的五单元《怪奇宅》


4.5/10


相关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