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龙虎门 1046:放手前先玩残三大高手


黄玉郎正式与亲生子脱离关系的最后一期,不过文传已释出消息,会像旧著那样,由其他主笔接手继续画没有原著精神的龙虎门。
既然是玉郎味最后一期,封面当然还是要意思意思摆出龙虎三皇,这期标题《天下第二》只好图文不符了。


石黑龙的罩门
石黑龙的罩门几时跑去涌泉穴了?不是在咽喉吗?是之前被发现过所以换了,paiseh不记得了——新龙就是酱,看过即忘。
先说这个涌泉穴,随便看过几本武侠小说的现代人都知道这脚底的穴道啦,这么明显,怕敌人找不到咩?

想当年旧龙练过金钟罩的角色,阿柴的罩门一分为二,分藏两臂腋下;金罗汉的罩门藏在肛门,有厚厚的臀肉保护;狂僧罩门则藏在额头,以肉瘤玩虚则实之诡计。
至于黑龙的是藏在咽喉里,要张嘴才戳得到,后来被元始门的火狐发现。
当年的故事人可说花了心思,都有好好构思这些罩门所在,反观新龙编剧实在有够懒 / 烂,涌泉穴?随便到酱你好意思。


不一样的十一关
我也要问玉儿问的问题:同样是十一关,为毛金罗汉的强这么多?
(这问题上一期我就问过了)

当家的一个个扑街
老黄真够狠,王小虎跌到七阳练不上,石黑龙直接破功,还有个韦陀也筋脉尽伤。
龙虎门Big 5中三个玩完,丢酱大的烂摊子出去,是想搞死接手的主笔吗,老黄有多恨文传,摆到明啊。

罗汉战邪神
看不到金罗汉大战火云邪神,还是有小小失望,虽然以新龙现在的编剧,也可能编出一个令人大吐口水的战果。
相信新接手的主笔一定不会放过这高潮戏,但感觉就是不一样啦,你懂的。

* 一直讲港漫买少见少,现在龙虎门一开二,既有“新新龙”,还有老黄亲自操刀的《龙虎5世之3世仇》,嫑再讲没有了哦,问题是,你会支持吗?


追回:

1917:一镜到底是必要还是炫技?


1917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和德军陷入胶战,两名年轻英国下士接获后方将军指令,要传递给前线上校,阻止英军进攻,以免落入德军布下的圈套。
两人在烽火连天中,冒着生命危险前进,只为拯救1600前线英军,以及其中一人身在前线的哥哥。

“使命必达”(不是打广告)就是这部电影《1917》的主旨,加上置生死于度外的英勇伟大情操,在过往战争片中经常见到,老实说很普通。
不普通的是本片表现手法,事到如今,大家也已都知道,“一镜到底”就是《1917》最令人惊艳的地方。

同样地事到如今,两小时的一镜到底伎俩也已被破解,那是由好几个长镜头,经过巧妙剪辑,近乎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让人错以为是全片一镜到底。
不过即便如此,那些个长镜头拍出来也还是很厉害,而且整部片的场景没有重复,加上人满为患的军人及壮观的大场面,其中的协调有多困难可想而知。


长镜头的优点是一气呵成,尤其是跟踪式长镜头,会让观众有身历其境的带入感,在动作场面上可以大大增加刺激度,紧张的时候会看到眼睛也舍不得眨一下。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长镜头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缺点就在画面调度上产生了极大的局限性,它无法通过切换镜头,同时表达单一镜头以外的人事物。

比如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前线的Schofield下士,当他把半路牺牲的同僚的遗物交给他哥哥时,只能看到哥哥的表情,却无法同时看到Schofield的反应,相当可惜。
事实上很多场戏,包括那极其少有的枪战戏,都因为迁就长镜头而看不到主角表情,感觉是增加了打game的意味,却减少了人情味。

长镜头在文戏方面的局限性就更明显了,像在贫民地窖里Schofield遇上女子那一场,又是为了迁就长镜头而无法好好表达两人的“感情戏”。
《1917》如果不执着于全片都用长镜头来表现的话,用更多篇幅来描述人物的情绪和反应,情感的饱满度应该会做得更好。
一开始的确觉得这异于寻常的长镜头很酷,但看久就成了视觉疲劳。
如果故事的叙述没有因这表现手法而加分,那一镜到底到头来也只是炫技而已。


说到故事内容,个人觉得真的是乏善可陈,简单说就是一个半下士(因为一个半路死掉了)的战场历险记,这种过关式进展本来就没什么特别,而且还知道最终使命得以达成。
隧道、小枪战、溺水、黑夜奔逃那些,也没营造出了不起的紧张感,再配以一路上喋喋不休却表现不到什么的闲话家常,讲真的看得挺郁闷。
要讲战场上视死如归精神的主题,远的不说,三年前的《Hacksaw Ridge》就更加好看;半年多前上映,以事后追述旁侧角度讲故事的《The Last Full Measure》也更感人。

本片在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和奥斯卡都有所斩获,不过看来是奥斯卡颁发的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和最佳特效三个技术层面的奖比较合理。
至于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等大奖,与去年上映的众多好片比起来,真的轮不到它。


6.5/10



本文刊于T网站

Human Capital:糟糕的翻拍


人力资本

一场司机撞后逃的车祸,一名脚车骑士无辜受害。
两个貌似暧昧的年轻男女,两家产生纠葛的不平衡家庭。
一部remake电影,一个半小时人生成为过去。

翻拍自2013年意大利得奖电影《Il Capitale Umano》(英译《Human Capital》、中译《人命大富翁》),故事取自美国作者Stephen Amidon的同名小说。
今年上映的英文版,故事说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年轻男女成为情侣后,两家人从互不相识到开始有了联系。
女生父亲高攀上豪门,妄图获得投资好处,但人算不如天算。
一场凌晨发生的车祸,肇事司机潜逃,经由种种指证,矛头直指声称当晚醉得不省人事的豪门少爷。
两家人命运因而起了大转变。

本片找来不少知名绿叶演员担演,包括在《X-Men Origins:Wolverine》里饰演金钢狼宿敌Sabretooth的Live Schreiber,以及蜘蛛侠的辣姑姑Marisa Tomei。
影片以想发财的父亲、年轻女儿、豪门怨妇三人的各自视角,通过正叙倒叙交错的方式,推展剧情。
这种手法玩得高明的话,可以相当有趣,可惜导演似乎太着重于表达这是个平凡人的故事,以至该高潮的地方高潮不起来,该刺激的处理也处理得不刺激,变成平淡无味的白开水描绘。


本片想要探讨的课题很多,像中年大叔急于摆脱财务困境安享晚年;青年男女的异性恋与同性情谊;老夫老妻的感情生活;豪门婚姻是否建立在金钱上等,以及各种亲情、友情、奸情之间的纠缠不清,包括互相利用的价值。
这些随便拿一、两样来讲,都可以拍一部深入细腻的片子了,又很可惜的是,导演贪多嚼不烂,点到了很多,却又仅是点到即止,而且也不是说要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感觉只是搔不到痒处。

很多时候真的不晓得电影remake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是致敬,那翻拍出来的成果糟糕的话,是要致什么敬啊请问?


3/10



本文刊于T网站

Saw:神结尾太厉害


电锯惊魂 / 夺魂锯

马来西亚出身的华人恐怖片导演温子仁成名作《Saw》,昨晚心血来潮重温了一遍。
16年前电影未上映前,在丽都戏院外的墙上看到了海报,就已经觉得有看头。

因为一向来不太喜欢在看片前知道太多讯息,所以公关发来的新闻稿,也只随便扫了两眼,就在下班后带着小妹妹同事去看预映,完全没想到剧情会是如此展开。
片中惩罚人不爱惜生命的残酷游戏方式非常新奇,看得毛骨悚然。
而全片最屌的,当然就是搅屎棍最后盎然站起身来那一趴,配合震撼人心的BGM,当时真的吓傻戏院内所有人。

不过重看之后,就觉得其实这很不合理,Jigsaw是个患有末期脑癌的虚弱病人,有可能在那斗室地上屏息静气好几个小时不被人发现?
所以结论是,这一段为什么会成为神来之笔,因为它本身就不合理,既然不合理,当然就不在我们认知和正常思维之内,所以就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了。😁✌️
作为非灵异型凶杀恐怖片,《Saw》绝对是我个人首选之一。



9/10

Into the Night:怎样才叫夸张荒谬?


绝夜逢生

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为生的能源之一,自古以来也是邪灵恶鬼的催命符,像西方的吸血鬼和东方的鬼魂如聂小倩,都是见光死;还有狼人和僵尸也不喜欢太阳公公。
《Into the Night》反其道而行,做了一个有趣的设定——太阳突然成为剥夺一切生机的天灾杀手,日光所照之处,万物皆殁。

一名北约上校无意中得知这秘而不宣的惊人消息,从布鲁塞尔机场挟持了一架飞机逃生。
当时机上只有十来名来自各国的乘客,在确定了“太阳会杀人”的可怕认知之后,只能与夸父逐日相反,拼命向西飞行,务求一直处在黑夜之中。

逃亡过程当然不会顺利,不然还演什么戏?
除了燃油、食物、药物成为必须沿途补给的主要考量之外,还要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躲避太阳灾害,毕竟总不可能一直开着飞机一路向西啊。
在这些基本款危机之外,还不断出现突发状况,包括人性卑劣和高尚之间引发的冲突,以及各个人物对不同事件所做决定形成的影响,造成了一波接一波的紧张感。
第一季只有六集,每集只约30分钟,但集集都有高潮,有些虽然老梗了一些,但还是能让人追看下去。


《Into the Night》是Netflix首部比利时制作的原创影集,第一季一上档,就在各地十大热播榜上留名,声势不小。
披着末日求生戏的外衣,实际玩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矛盾,这样的故事编排,肯定有些人不喜欢,认为是找戏来做。
就如Netflix大受好评的西班牙剧《Money Heist》,也有人认为剧中角色既冲动又感情用事一样,然后就此判定剧情不合理甚至荒谬。

其实人的思想行为、情绪变化,本来就会因为背景、环境、事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比如“吵闹”,对你来说是吵闹,但对他来说可能只是热闹;比如“安静的环境”,对你来说或许是宁静平和,但对他来说却可以是孤单寂寞。
所谓“合情合理”或“不合情理”,该由谁来定义?

批评剧中人物行为不经大脑非常荒谬无稽,但看美国总统就冠病事件整天乱讲话,还因此害死人,这不荒谬?
印尼烧芭引发烟雾祸及东南亚,其部长却说,“大家一年已享受到十个月新鲜空气,才两个月空气污染有什么好吵?”这不荒谬?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说,喝温水可以杀死冠病病毒,这不荒谬?
新加坡奶粉商因花钱收买医生而抬高奶粉价格,其部长却说,可以改喝便宜的奶粉,这不荒谬?


比起这些现实生活中天天上演着的荒谬,剧中的荒谬只是小巫见大巫吧。
真的要说不合理,或许矛头可以指向关于科学理论的部分,比如身处室内的人,如果也逃不掉太阳灾害,那水堤下的地堡为何能幸免?
不过一来我们不是科学家,二来这种科学理论bug要是每一样都刁难,大概很多科幻片都拍不成了。

反正啊,剧中人物要是都不冲动,都冷静行事,请问那还有戏做吗?
剧情要是不带点夸张成分,营造张力冲突,请问会好看吗?
要完全合情合理,那不如去看纪录片算了。
看戏是很个人的,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我不会无聊到叫你一定要认同我的看法,同样的,请你也别无聊到拿无聊的理由来企图说服我同意你的意见。


6.5/10



本文刊于T网站

谁是被害者:拖拖拉拉还一堆bug


台湾悬疑推理犯罪剧《谁是被害者》,由张孝全、许玮甯、王识贤、林心如等主演,以台剧来说,题材算新鲜大胆,所以推出后台湾当地评价颇高。
既有好评,当然就看啦,结果说长不算长的八集,断断续续五、六天才看完,如此龟速,意思浅浅。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平霖市,张孝全饰演患有阿斯伯格症的警队鉴识官,在一宗溶尸案的证物中,发现可能与失联女儿有关,当下决定隐瞒实情。
另一方面许玮甯饰演的嗜血记者,对案件很感兴趣,无意中与张孝全合作调查。
当被害者陆续增加,案情愈趋复杂,真相即将大白之际,张孝全也将面对纪律处分。

直接吐槽吧。
*以下有雷*
整部剧建立在一个你有压力我有压力,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世界观,几乎所有人都有不堪回首或正痛苦面对的困境。
五个自杀者不消说,各自有不得不自我了断的原因,就连其他主演也是:
张孝全抛妻弃女,导致女儿心态不正;
许玮甯父亲也是自杀,当年还想把她们母女也一并带入黄泉;
就连警察队长王识贤,也有一个患有忧郁症、坐着轮椅的儿子……
我说,我明白导演编剧想营造同理心,但会不会太多太刻意了?
尤其王识贤家庭那一段,就只出现个几分钟,很没必要。


整部剧的人为什么终日都摆着臭脸?
许玮甯不管对谁都同一个翻白眼表情,面对上司也是如此,哈啰,明星记者了不起?拽什么啊?
王识贤这新晋警察队长的人设更好笑,脾气暴躁到一个不行,真怀疑他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还能否好好思考,果不其然,全剧看不到他任何精明的表现,只像无头苍蝇冲来冲去。
新升任队长?升得好啊。

还有那个私下提供情报给记者的小警察小廖,又是另一个全天候厌世脸,同样不管对谁都一样(除了上司),到底生活欠了他什么啊?
而且演技浮夸到没眼看,偏偏戏份还不少,重点是,为什么要让他从头到尾口操闽南语啊?
为了接地气?完全接不到好吗,只听得很烦很腻。
台湾警察有可能无论工作或日常,不管对同事或外人,都只讲闽南语的吗?
最好笑是连上司跟他讲华语,他都用闽南语回答……他当初考入警校是用闽南语考的?
顺带一提,林心如后来突然讲那半咸不淡的广东话又是要干嘛?抱歉完全体会不到这么转换语言的必要性。

剧情方面,张孝全和许玮甯各自以他们的专业查案,过程几乎都合情合理,直到他们偷上安光疗养院楼上,林心如恰好这时开门走了出来,不仅让原本不得其门而入的两人可以进去,更让张孝全发现了林心如衣服上有锈迹,从而开始怀疑并跟踪之前从未露出任何蛛丝马迹的林心如。
导演编剧,如果你是坚持运气也是种实力的话,那我没话说,要不然,用这种千万分之一的瞎猫撞上死老鼠的几率来破案,我还真难被你说服。
林心如在释出自杀者遗愿录像时,竟然用自己家里的电脑IP上网,结果让警察两下就查出来,合理?
还有她之前精密部署了一切,最后却去自首,又是为了什么?
照她说她不觉得自己有罪,她是在帮助自杀者解脱,那干嘛自首?


至于拍摄上的不合理,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就是口罩。
林心如一次是在医院走廊上,走着走着就拉下口罩;另一次是当她隔着房门玻璃看着江晓孟的时候,也拉下口罩。
呃,那是口罩,不是眼罩咧,拉下来是会看得比较清楚?
当然我也知道是为了拍她的表情,但这么刻意,看了很别扭。

网上一些人说,这部剧里的演员都演得很好,“演员演技令本剧更精彩”云云,老实说我个人觉得只是一般,看不到很亮眼突出的演绎。
不过倒是要称赞一下张孝全,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有社交困难症,也可能有情绪管理障碍,张孝全在这方面诠释得不错。
不过他妻子在愿意和他结婚还生下孩子之前,就应该深刻了解患者的问题,事后才来难过哀怨置疑他“到底把她们母女当什么”,不太合情理。


本剧节奏偏慢,个人觉得无须拉到八集,作为悬疑推理犯罪类,因为冗长的叙述,大大减低了紧张感,实为可惜。
因涉及自杀的社会课题,成为它受到好评的因素之一。
一个人要走到自杀这一步,当然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个中经历必然异常痛苦。
能探讨这样沉重的社会课题是好事,但这题材其实也不新鲜,也还是要看表达的方式。
简单来说,鲍鱼炒饭不能因为有了鲍鱼,就直接说它好吃,最终要看烹调之后味道如何。
林心如坚持自己是在为自杀者寻求最好的解脱方式,让人反思她行为想法的合理性,甚至引导旁观者对她起同情心,这种让犯罪者有机会“澄清”的手法,在推理领域里也算蛮老梗了,著名日本推理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就经常出现同类情节。

全剧唯一触动到我的地方,就是当张孝全对她女儿说:“我很努力,但我不知道怎样让别人快乐,我以为结婚生子,就能跟别人一样,但我只是一直在伤害你们,我以为我离开,就能让你们过得更好。”
这真的是阿斯伯格症患者的心理写照,可惜,这段高潮戏被不协调的配乐给破坏了。
结局是所有人都变成天使,散播善心散播爱,皆大欢喜,好有正面意义。
不过我不喜欢……你喜欢啊?哦,喜欢就好。


5.5/10



本文刊于T网站

新著龙虎门 1044:天下无敌十二关


出现了。
金钟罩顶级十二关。

在龙虎门宇宙里,金钟罩顶级十二关一直只是个传说,只有创功者达摩练成。
(旧著后期那些故事走钟、怪力乱神的不说)
石黑龙在旧著最多也只徘徊在十关,因为当年旧龙作者还做了另一个设定:除了达摩,十一关也只有石黑龙的师父慈云大师练成。


新著的石黑龙终于练上十一关,不上也不行啦,正反双方武功实在强得太离谱,到后来连路人随便都有同等八关的功力了。(不是我讲的,是作者这样写的)
但十二关,依然是个遥不可及的境界,因为金钟罩就是门超级难练的武功,功成十二关据说不只「刀枪不入、水火百毒不侵」,还可不饮不食,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这么神奇,当然还是留在传说中就好。


没想到新龙最终还是突破了,而且不是应在石黑龙身上,而是让大反派金罗汉给练上了。
又再一次证实,龙虎门里坏人的武功永远比好人高。

金罗汉一出关就找上北太极国的铁万山。
作者甚至懒得细述两人的战斗,直截了当让金罗汉拿了铁万山人头还恩老邪神,因为KO没什么好画的。



下期预告,金罗汉对上石黑龙,金钟罩对金钟罩,但十二关对十一关半,有得打咩?
没得打,也没眼看,黑龙等着变沙包。

还是老老实实等金罗汉去找火云邪神报仇比较有看头。
反正这戏码读者向往已久,易筋经黑级对顶级金钟罩,想要销量往上冲的作者必定不会漏掉的。


追回:
新著龙虎门 1043

Money Heist Seasons 1 - 4:太精彩好看追不停


纸房子 第1 - 4季

西班牙抢劫犯罪剧《Money Heist》,原于西班牙电视台播出,并没有太大回响,之后Netflix取得全球播映权,重新剪辑,先后于2017年12月与2018年4月上线,结果大受好评,成为Netflix非英语剧观看率冠军,以及Netflix最多人观看剧集之一。

第一、二季故事说一名自称“教授”的天才型策划人,招揽了八个身份背景相异的犯罪份子,进行大规模抢劫。
八名劫匪各自以城市命名,成功进入西班牙皇家造币厂,挟持67名人质,驻守厂内,日以继夜赶印纸币,企图卷走24亿欧元。

唯一在外头发号施令的教授,其计划堪称完美,但还是出现人算不如天算的变数。
劫匪不仅要与警方斗法,还要与人质较劲,更甚的是劫匪之间也开始出现矛盾。
最终抢劫计划被迫提早结束,虽然还是成功劫走了近十亿欧元,却也付出了人命伤亡的代价。


第三季于去年7月上线,第四季则刚在上个月新鲜热辣推出。
这两季说原本各散东西的劫匪,因Rio被逮捕,教授再度召集众人聚首,计划救人。
依然是通过抢劫,这回目标是西班牙银行内的黄金。
警方也派出了比上回更辣手的负责人,加上人质中有逃脱的银行保安,里应外合下令劫匪吃足了苦头。

《Money Heist》有别于一般抢劫犯罪片,虽是群戏,但绰号Tokyo的女劫匪是主要贯串的角色,全剧也以她的想法和角度,来做事件进展的旁叙。
本剧很多时候也会加入女生习性,让剧情与男性主导的犯罪故事不同,比如强悍的Tokyo,也有跟一般女生一样柔情和浪漫的一面,她甚至承认:爱情往往就是一切被破坏的因素,包括抢劫。
结果爱情这东西,确实就令教授完美的计划遭到始料未及的重挫。

与警方斗智方面,编剧用正叙倒叙穿插的手法,让教授的运筹帷幄起到令人拍案叫绝的效果。警方偶尔的反击与突如其来的事态变化,则不时让人为在外孤军作战的教授捏一把冷汗。
一向杜绝七情六欲的教授,与女督察的暧昧,也一直让人猜测,究竟只是计划的一部分,还是动了真感情。


造币厂内同样状况连连,主管和女下属的婚外情;人质和劫匪发展的恋情;人质中的高官女儿成为定时炸弹;劫匪之间互相猜疑等等,都成功制造了一波接一波的戏码高潮。

第三、四季的人质中多了一个高手——银行行长首席保镖,在他成功逃脱后,掀起了与劫匪的连场激战,大大加强了满足感官刺激的部分。
不过唯一也是最大的缺憾,是编剧把这保镖神话了,竟然两次在众人围剿、枪林弹雨中全身而退,实在太扯,哈啰,这位仁兄只是穿了避弹衣,不是钢铁人的无敌盔甲好吗。

情感,个人认为是这部剧最厉害最攻心的部分,无论是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深深触动人心。
你会不自觉将自己视为主角们的一份子,将他们当作自己的伙伴:为他们渡过难关而兴奋;为他们做了愚蠢行为而生气;为他们痛失伙伴而难过;为他们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挑战而惊心动魄。


尤其当你一口气叼完四季38集,真的很难抽离。
是的,你可以说我入戏太深,就像许多看完第四季的观众不约而同反应:脑海里都还一直萦绕着教授、Tokyo和其他人的样子呢。
甚至还发出哀嚎:没得看了,好失落啊!
相信我,这部剧,真的就有这个魅力。
对了,我脑子里到现在都还浮现着:Bella ciao,bella ciao,bella ciao ciao ciao。(原为1943-45年间反法西斯主义运动的歌曲,作者不详)


9.5/10



本文刊于T网站

龙岭迷窟 网剧:胖版胡八一 + 最神似Shirley杨 + 终于胖的王胖子


《鬼吹灯》影视IP何其多(有多少?可以点这里看),可惜的是滥竽充数居多,绝大多数评分偏低,直到网剧《龙岭迷窟》今年4月上映,豆瓣评分8.3/10,才算扬眉吐气。
(之前最高是8.0分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及7.1分的《怒晴湘西》

《龙岭迷窟》说的是胡八一、胖子王凯旋、Shirley杨从精绝古城回来后分道扬镳,胡八一和胖子回到北京古玩市场,无意中发现背上长了鬼眼红斑,竟是中了诅咒。
只有找到传说中的雮尘珠才能解咒,而雮尘珠下落只记载在龙骨天书上,胡八一与胖子于是再度会合Shirley杨,深入陕西龙岭的西周大墓,寻找唐代风水大师李淳风的陪葬品龙骨天书。

导演费振翔和监制管虎,曾联合执导阮经天主演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成果相当难看,豆瓣也只有5.3分。
费管两人后来再合作拍了《怒晴湘西》,吸取教训后忠于原著让灯迷收货,选了潘粤明和高伟光主演,也很贴切地展现出陈玉楼和鹧鸪哨的风采。
两次尝试先后掌握了拍摄《鬼吹灯》的优缺点,也难怪第三次拍《龙岭迷窟》可以收视评价皆报捷。


这回依然尽可能地原汁原味,小有改编当然难免,像放大了马大胆一群人和胡八一团队的互动,连深入龙岭迷窟也变成一半是因贼人所逼,还好这些都没对剧本造成大损害。
或许是因为《怒晴湘西》的成功,导演编剧索性又加了一段Shirley杨口述,她外公鹧鸪哨当年与摸金高手了尘共同前往西域寻找雮尘珠的往事。
喜欢看盗墓故事的粉丝,对盗墓情节当然不会嫌多,虽然这一段盗墓规格小了一点,但可以看到帅到没朋友的高伟光,以及搬山道人魁首的精彩身手,还是不得不给个赞。

故事之后回到主线,古代坟墓原本就危险重重,更何况是经过高手李淳风挑选及打造过的古墓。
于是各种各样的考验接踵而来,迷宫、大蜘蛛、悬魂梯、棋局、深渊机关,可说相当精彩。
美中不足的是每一段都拖得太长,像迷宫里各人慌乱跑来跑去就上演了好几回,演员跑不累观众看了都累。
大蜘蛛空群而出场面壮观,但打来打去也花了好长时间,最受不了的是胡八一和Shirley杨就像变身蝙蝠侠和神奇女侠,随便拿只冷兵器,就能打得大蜘蛛满地找牙。
胡八一更扯,一个人一条绳子就能牵制住比坦克车还大的蜘蛛……
哇靠骗谁啊?他是摸金校尉,不是超级英雄好吗?


潘粤明演胡八一受到广泛好评,甚至压过了《精绝古城》的靳东。
大多评论认为靳东的胡八一太像正规军人,少了流气,但个人还是比较中意靳东,觉得潘粤明由始至终那种懒洋洋的神情与语气有点太过刻意,也不能适时表现出胡八一精明的一面。
当然重点是:潘粤明你真该减肥了,《鬼吹灯》里有一个胖子就够了!

至于胖子嘛,不知道为什么所有《鬼吹灯》IP里演胖子的演员根本就不胖,(电影《寻龙诀》还找了黄渤演王胖子……)还好这次姜超算是体型上最到位的了。
另一个同样不知道为什么的,是影剧里所有胖子都被塑造成冲动无脑、严重嘴炮的家伙,原著里的胖子虽啰里八嗦(其实这方面原著胡八一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只是贪财并不傻,还很讲义气,可惜目前影剧看到的胖子,几乎都只有惹人厌的功能。

唯一女将Shirley杨,这次找来张雨绮担演,个人觉得是目前为止最顺眼,起码表现出Shirley杨既刚强又温柔的两面性,不像舒淇只给人刁蛮的感觉,而陈乔恩又从头到尾只懂摆一张臭脸。


整体来说《龙岭迷窟》最大缺点就是拖,只要是跟主线没关系的情节都显得多余,没提供情报和资讯的对白也像是只为了讲而讲。
大金牙和陈瞎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他如李春来、陈教授,以至马大胆和他的一帮兄弟们的戏份不少,但到头来只会想说他们到底是干嘛的。

有消息说,这部剧里的“铁三角”已签了五部《鬼吹灯》作品,感觉是认真要拍完原著所有故事。
紧接着《龙岭迷窟》的《云南虫谷》听说也已拍竣进行后制,排期在明年上映。


7.5/10



本文刊于T网站


Extraction:雷神化身蓝波+杀神


惊天营救

电影工业目前遭受严重打击,观众没得去电影院看戏,这时期串流平台只要推出新片新剧,必定都吸尽眼球,就如这部《Extraction》。
还是好莱坞当红炸子鸡“雷神”Chris Hemsworth主演的动作片,不爆红才怪。

本片改编自漫画《Ciudad》,故事说印度黑帮老大儿子被孟加拉毒枭绑架,一批雇佣兵受聘去救人。
其中一名雇佣兵深入敌境后发现计划有变,被迫独自一人带着少年人质,想尽办法逃生。
故事简单直接,中段虽出现印度黑帮老大头马扯后腿的小反转戏码,之后依然都是以动作为主导的情节。

导演Sam Hargrave是动作演员出身,曾经担任过美国队长替身,也是《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和《Avengers: Endgame》的动作指导,扎实的经验使得《Extraction》虽是他处女导演作品,却满满都是精彩刺激、让人看得目不暇给的动作场面。
雷神饰演雇佣兵Tyler,穿上帅气军装,手持步枪,在丛林和钢骨水泥中以一挡百,颇有当年Rambo神威;近距离手枪激战搏斗,杀敌于无形,又有几分杀神John Wick的雄姿。
如果男主没死,如果Netflix打算拍续集,大可直接以《Tyler》命名,创造泰勒新宇宙了。


本片抢战动作镜头极多,不断在FPV和close-up shot之间切换,加上不时的long take,很有临场实景感,肾上腺素也飙升得特别快。
不过在网上被人津津乐道的那“神一般”的11分钟长镜头,其实还是有可以“取巧”的部分,只是导演和摄影师聪明地将它连在一起,呈现出一镜到底的观感,也就是俗称的“伪长镜”。

荣获今年奥斯卡最佳摄影及最佳特效的《1917》,就是以其神奇的一镜到底着称,但其实也是经过精心策划加以分镜剪辑的。
网上已有这方面的破解“教学”,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找来看,再对比一下《Extraction》,就会发现impossible原来是如此“possible化”的。

本片另一讨论点就是结局,被救出的少年从游泳池水里冒出来时,看到的人影是谁?Tyler最后到底有没有死?
不过在这之前,先说说Tyler怎么被杀吧。
堪比Rambo和杀神的Tyler,纵横于枪手和杀手之间,在枪林弹雨中带着人质过关斩将,最后,竟然失惊无神被一个无名小卒击中要害败亡?
导演,如果你是要让人觉得无敌战神死在小喽啰手上,可以增添一种捶胸顿足的扼腕感,那我想说,并没有哦,这无聊的安排只让我觉得不知所谓!


之后一手遮天的孟加拉毒枭在小便时,被雇佣兵女团长一枪搞定,请问这安排是想说恶有恶报吗?
觉得有必要?
而且女团长连乔装打扮都不用,就这样全副武女装走进男厕所去杀人?合理?

回到Tyler最终有没有死的问题,导演在回答访问时说,他其实拍过不同结局,但始终如一觉得,Tyler死去是最理想的句点,因为当Tyler通过牺牲来获得救赎时,他已经了解人生的意义,他的旅程也完成了。
不过在看过测试片的观众反应希望Tyler能活着,甚至连Netflix高层也建议折衷处理结局,导演最终“妥协”,采取了模糊笼统的方式完结,把球丢给观众去拼凑。
这样“皆大欢喜”,你buy吗?


7/10



本文刊于T网站

新著龙虎门 1043:老祖宗又来鸡婆了


旧著中身负金钟罩十关的罗刹教第一护法金罗汉,在当年是可怕的敌人。
当时龙虎门的蛇蛇猫猫武功都还不怎么样,被金罗汉打得满地找牙。
但旧著故事采过关式,金罗汉再厉害也难逃一败,最终罩门被破领便当,故事move on。


没想到新著开摊,金罗汉获得重生机会,而且一直活到现在。
如今更被老祖宗相中,有望突破金钟罩十一关。
(是的老祖宗结果还是出现了,不过是以灵能量方式存在,纯粹是老黄承诺不让老祖宗出场的漏洞,哎呀反正作者讲什么都可以啦)


在龙虎门宇宙中,金钟罩创功以来,只有创者达摩练成顶级十二关。
还有就是王风雷外传里的那个空我,不过空我不被正传承认,所以等于没有。


金罗汉能否突破成为自古以来第二人?且待下回分解。
对了,功力一直上一直上,新龙继续走回旧龙后期武功系统大走钟的老路,几率已经超过80%了吧。


追回:

Ready or Not:爆血刺激无厘头


准备好了没 / 弑婚游戏

当有人问你:“Are you ready?”是给你机会,表示还有商榷余地,还来得及改变主意的意思。
但当人家只是丢下一句:“Ready or not”,并且不带问号,那就意思浅浅,管你准备好没有,就受——死吧。

自小在寄养家庭长大的19岁少女,遇上真命天子,嫁入豪门,一切都如斯地美好。
新婚之夜,就是女主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的美梦成真一夜。
豪门规矩古怪,新娘一定得在新婚夜与夫家合玩一场游戏,命运安排下,女主抽到的是捉迷藏,却没料到那其实是魔王卡,等着她的是一场真人杀戮版的躲猫猫游戏。

这家Le Domas名门望族,以制作及贩售儿童游戏和桌游起家发迹,传统是举凡嫁入或入赘的新人,都要抽卡玩游戏,才能融入这个大家庭。
可玩游戏就玩游戏嘛,为何又会变成实取人命的生存游戏;又为何豪门全家会跟撒旦订下契约,非要将新人置之于死地,天亮前完成仪式才能活下去,就没交待清楚了。
反正这类电影的杀人动机,永远都不会有令人信服的原因,随便套一句影片中所说的“有钱人都是怪人”,就已足够成为理由。


原以为又是一部卖弄血腥的脑残片,却意外发现无论是剧情推展、气氛营造,都还做得不错,起码有吸引我一直看下去。
尤其恰如其分的音效和配乐,大大提高了影片可看性。
本片虽说是恐怖片,其实无厘头比例相当大,以至到头来即使画面上血肉横飞,都不会觉得可怕,反而好玩好笑。

对啦,就是有点像看《Zombieland》的感觉,但放心没那么多啰里八嗦的烦人嘴炮。
或许这就是导演的用意,要观众在观影后都加入他所塑造的“有钱人都是怪人”的行列(像看到爆血画面差点还鼓掌)。
可惜我被他改造的,只是怪人的部分,而不是有钱的部分,希望导演继续努力,下一部要达标(是说那个有钱人的部分)。

本片有一些隐喻,比如讽刺婚姻承诺总是比不上个人利益;
讽刺豪门古怪规矩特别多,身入豪门的平民百姓其实并不如外界所想的美好,很多时候是有苦说不出;
也讽刺三观不正的思想在上流社会竟然是一代接一代,无休止地传承下去,而身在其中的人为了财富地位都逆来顺受,从来没人提出异议。
不过这些隐藏的主旨,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了,即使看不出来也不重要,让脑袋放空让眼球enjoy就好。


女主角Samara Weaving曾经在《The Babysitter》里演过变态少女,看来这种血腥暴力片似乎相当适合她。
她在《Ready or Not》中虽然一开始被疯狂的夫家吓得不知所措(正常人在那情况下不被吓坏才有鬼咧),但随即便展现出勇悍不屈的个性,独自跟众人斗智斗力,无论角色设定或她本人表现都相当讨好。
而且她样貌酷似小丑女Margot Robbie,在厮杀中还真有几分哈莉奎茵的英姿。
这种“人有相似”的机缘,对她的演艺路也不知是好是坏。

本片比较可惜的是女主老公的人设,非常地摇摆不定,一开始不把实情告诉女主就把她带进这个坑,接着却在杀戮游戏启动后试图反抗援救女主;在跟母亲对峙时发狠说女主若遭不幸会不惜弑母,却又在目睹母亲被女主所杀后改变主意,活捉女主进行祭祀……
如此反复无常,如果不是单纯的人设崩坏,硬要说成是编剧的逆转设定,那也只能说是极为失败的设定。
除此之外,如果是要看一部气氛不错、血腥杀戮又带点无厘头的电影,是可以的。


7/10



本文刊于T网站

烈火英雄:煽情过头就失真


描述火灾的电影很多,最经典当推1974年的《The Towering Inferno》。
中文电影则有杜琪峰执导的《十万火急》、彭氏兄弟执导的《逃出生天》、郭子健执导的《救火英雄》等。
去年上映的《烈火英雄》,由刘伟强监制,网罗了黄晓明、杜江、谭卓、杨紫、欧豪等主演,将主战火场从一贯的建筑物内移到户外,也刻画消防员内心与情感。

滨海市原油储存区发生强烈火灾,10万立方米巨大储油罐面临炸毁危机,原油泄漏也导致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毗邻的化学物储藏区要是被波及,整座城市将如同被原子弹投中般摧毁。
市内消防员纷纷赶到现场,为家人为信念与火搏斗。

若你一心要看的是惊天动地的爆炸和火灾场面、消防员的奋不顾身,以及振奋人心又感动人心的情节,我敢说本片全都可以满足你。
可是,我却没有被感动。
为什么?以下就一一列出原因。


开场不久黄晓明饰演的消防队长,在初步解除火锅店火患后,即掉以轻心让一个菜鸟进场检查,请问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队长可能犯的错吗?感觉很做戏。
之后杜江接任队长,回到家中,含饴弄孙的老爸猛地冒出一句“如果不是别人犯错,你也当不上队长”,呃……太突兀太莫名其妙了,起码也该交待一下老父酸溜溜的前因后果吧?
黄晓明去儿子学校参加父子两人三脚赛,比赛中奔跑的同学突然冒出一句“你爸爸害死过人”,引发争端,搞到两个父亲当场动手……
诶,我明白导演想制造戏剧张力和效果的意图,但可不可以自然一点,不要这么刻意?

原油储存区的户外火灾,对比以往同类电影中被困室内挣扎求生的情节,有着完全不同的压迫感,但或许是户外逃生给人比较“容易”的感觉,所以导演不停想方设法,让本片的消防员们出现逃生无路的险境。
于是就有了杜江硬是率领同僚提着水管深入火区,结果水供中断,致使大家身陷火堆的情节。
我不是消防员,但不先将外围的火扑灭开展后路,反而直线深入火场增加被火包围的机会,这怎么看都不合逻辑吧?


关闭油罐阀门是本片其中一组重头戏,当然也是为了再制造多一幕消防员身陷劣境的场面,但单就这一场戏,硬伤就更多了。
首先,已经知道有四道阀门要手动关闭,为什么只派两个人去?
当然灾场危险,能少一个人犯险就少一个人犯险,但关闭阀门可是关系到整座城市几百万人的身家性命,一个人关一个,总比一个人关两个好吧,快点关上就快点解除危机不是吗?

再来,一个阀门要手动转盘8000转才能关上,也就是说,一个人关两个阀门要转16000回,而且是在没有氧气罩,火热冲天的情况下……
我不是置疑消防员体能,但真的有可能完成吗?
而且黄晓明空着双手抓火烫的铁转盘时,手掌肉都被烫熟烤焦了,还有可能继续转下去?

当原油储存区发生火灾时,就说市内动员了一千个消防员到场灭火,但全片由始至终,都一再出现只有几小撮人在奋力扑火,以致身陷险境的场面。
偏偏,这几撮人的任务,又都是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真的是最重要所以讲三次)的任务。
像杜江率领的小队被任命死守化学物储藏区,我想问,那一小队人要怎么死守啊?
到最后没水的情况下,大家手挽手挡在火前大喊“来啊!来啊!” (谁怕谁之类的)又是在演哪出啊?
视死如归吗?不是咯,事实根本就是死路一条了,这么精神喊话很难感动人有没有,而且肉身挡火请问是能阻止火势?


还有远程供水,明知道是很重要(好啦懒得再说三次了)的任务,也明知道海底垃圾太多,一直堵塞水管,害到前线没水扑火,却由始至终就两条友在哪里捡垃圾?
而且还是一人在水下操作,一人得在船上接应……
哈啰,前线有人因水供不足死掉,下令两人清垃圾的总指挥应该被控谋杀吧?

反正啊,就是一连串为了博取观众眼泪的不合逻辑情节,包括那杜江拿出手机录下每个队员跟家人最终道别后,下一秒,竟然是远远地将手机抛出去……
哦,我知道,是拷贝被困海上的人,将信息条卷入空瓶子后丢到海上,寄望被人捡到那样。
可是我说大哥,这一不是海上;二是你这抛法等手机掉地上怕也摔烂了吧;即使不烂,这火灾现场难道你还指望捡到一部烂手机的人,会拿去手机店修理还原再查看里头那些感人肺腑的视频吗?
真的太考人耐性了。

我绝对敬佩天下消防员的情操,也认为电影人确实可以用电影作品来让更多人了解和感恩,但还是要合乎情理好不好,不然一切都变白费会很可惜。


5.5/10



本文刊于T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