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种谋杀:何谓绝望


Some Murder (2015)

女主求学时期是射击冠军,品学兼优的她人生美好。
一场车祸夺走父母性命,她成了结巴,无法正常说话。
毕业后在工厂工作,生活捉襟见肘。

她原本有绘画设计天分,应征相关工作后,幸运被录取,以为可从此脱离下层生活。
谁知就在那一个夜里,她惨遭三个歹徒轮奸。
事后到警局报案,却不幸遇上无良警员,一口咬定她诈骗。


女主绝望回家,不料捡到她身份证的歹徒找上门,企图再次侵犯,女主在挣扎中错手将对方杀死,自此开始慢慢转变心态,决定走上复仇之路。

前段叙事和剪接相当凌乱,女配角的学生时代、女工时期不太好联想,加上女警样貌也相似(尤其小眼睛),害我一度以为是同一角色。

女主其实一开始没有要杀人,三号歹徒和黑警都是她自我防卫下误杀。
她也确实花了相当长时间才决定以血还血,转变虽耗时,但比较有真实感。


最后一次复仇的“反转”有点刻意,女主把手枪丢地上,在地上的歹徒去捡枪,对面一堆警察居然没人看到?
女警过后开抢打地上的歹徒,是在歹徒举手投降之后,按照法律女警所为已犯法。
既然如此,女警最后不是更应该替歹徒拔管,而不是拔女主的吗?
杀了女主,歹徒搞不好还是会有从别人身上取得适合内脏,移植后继续活下去的机会。
女警反正都犯法了,还不如直接干掉歹徒,一了百了,反正那家伙就该死。

相当典型的韩式女性复仇电影,但不是爽片,更在于揭露社会黑暗,包括应该人民出头的争议警察也有很多害群之马。
所幸还是有像片中的女警那种好人。
女主角申铉彬样貌属于清秀型,不是大美女,但相当耐看。


6/10

Lift:传统盗窃,高空运作


偷破天际线

一帮专门偷窃文艺珍品的盗贼,被国际刑警“征用”,要他们偷取可能成为恐怖活动经费的价值五亿美元黄金。
难度是这次行动,需要在12000公尺高空进行。

传统式的犯罪盗窃片,依然是窝囊(或狡猾)的警方利用盗窃高手来达成目的——当然,理由永远都是冠冕堂皇的救世人救世界。
整个盗窃过程没什么新意,但基本算流畅,但过多无聊无谓的对白拖慢了节奏,编剧和导演想营造的幽默感完全失败,只有说不出的尴尬。


导演F. Gary Gray曾执导《The Negotiator》和《The Italian Job》,两部都不错,但之后就一直差强人意,包括上一部《Men in Black: International》更可说是毁了这个系列。

本片网罗了不少知名演员,包括美国喜剧演员Kevin Hart——但他饰演盗贼首领欠缺该有的气场,不太称职,也带不起氛围。
其他还有参演《Loki》的Gugu Mbatha-Raw、《Avatar》的Sam Worthington、《Money Heist》演Tokyo的Úrsula Corberó、金霸王Vincent D'Onofrio、在好莱坞混得不错的法国演员Jean Reno、蜘蛛侠的胖子死党Jacob Batalon等等。
可惜了。


5/10


Kevin Hart演出电影:
Jumanji: The Next Level

Gugu Mbatha-Raw演出剧集:
Loki

Sam Worthington演出电影:
Echo

The Unforgivable

Úrsula Corberó演出影剧:

死期将至:能活着的话,没人会想死


Death's Game

自杀,普遍被认为是要不得的错误行为。
但正如俗语所说:有头发的话谁会想当秃子;同理,能活着的话,谁会想轻生?

一个原本好好活着的人,为何走向自杀这条不归路,背后原因,才是值得并应该去探讨的。

韩国惊悚剧《死期将至》改编自韩国网络漫画《我死了又死》,男主角是一名7年都找不到全职工作的倒霉鬼,不堪精神痛苦后自杀。

他死前一番把自杀当成最后手段的言论,惹恼了死神(剧中称为“死亡”),后者决定给予他经历12次不同痛苦程度的死亡作为惩罚。


本文发表于8网站

涉过愤怒的海:父亲爱的是女儿,还是自己


经常出海的渔民父亲老金,得知在日本求学的女儿身中17刀被害后,矢志为女儿复仇。
最大嫌疑人是女儿的男友,此人母亲为保儿子的命,拼死维护,阻挠老金寻仇。

改编自同名小说,本片是导演曹保平的灼心系列三部曲之一(另两部为2015年的《烈日灼心》和尚未上映的《她杀》),也是中国首部被电影局要求标注建议观众年龄的电影。


本片节奏明快,开场十分钟就报出女儿失踪,老金往日本寻女,再七分钟后就宣布找到女儿尸体。
接下来就开展连串老金疯狂复仇,但导演没有拍成时下流行的复仇爽片,而是着重探索单亲父亲和女儿之间的爱、青年的心理挣扎、情侣的恋爱心态、母亲救子的执着、警方在情还是在理的立场。
男友究竟是不是凶手,可以猜一猜,提示是案情不简单。

老金为供女儿留学,经常长时间出海打渔,把年幼女儿一个人放在家里。
见到女儿尸首时,忍不住呕吐。
宁愿不送女儿上山,也要把握时间去找嫌疑凶手。
将女儿被强暴的视频播给人看,以证明自己寻仇师出有名。


以上,作为父亲,老金是不是及格?他对女儿的爱,究竟是不是真爱?这在片中都不断被直接或间接地提出来探讨。
甚至为女儿报仇的动机,从他对凶手说:“你怎敢动我老金的女儿”、“你毁了我老金的一辈子”,都一再让人怀疑,到底他生命中什么才最重要。
以至到最后,老金到底爱的是女儿,还是爱那长期为自己塑造的“好父亲”形象?

女儿和男友,也是值得关注的一对,他们代表了某些时下年轻人的想法和行为,可以形容为偏激,甚至在正常人眼里,是病态。
女儿因为缺乏爱,就在男性伴侣身上寻找补救,这可能是一种很刻板的表达方式,却也可能是一直以来缺爱的人从古至今都还持续不变的行为模式。


天上掉下大量的鱼,是有视觉效果,可是,意义何在?不懂。
周迅饰演的母亲角色,为儿子撒谎欺骗拼命,或许是有一定的戏剧冲突效果,但其实对本片的主旨,反而造成节外生枝的反效果。


6/10


黄渤演出电影:

海虎(I):为什么我不喜欢海虎


主编:温日良
绘画:邓志辉
(注:后来出版的复刻版《海虎无限》,封面上改成“创作:温日良”,离开海洋的邓志辉则名字完全被去掉)
类别:港漫 \ 现代武打
期数:48

《海虎》似乎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神作(还是那只是我的错觉),但我是例外。
曾经几次看《海虎》都半途而废,因为看不下去。
后来终于勉为其难嗑完(第一部),看完后完全没有任何喜悦之感,更遑论意犹未尽,只觉得浪费了我的时间。
所以这篇不会是赞赏文,如果你是海虎粉,诚心建议不要往下滑,就此打住,日后好相见。


为什么不喜欢海虎:

01 剧情和设定
不知从何时开始,作者和读者都开始对重要角色们的练功养成失去耐性和兴趣。
一书主角可以一开始站出来就是超级高手(甚至绝顶高手),然后开始他霸绝天下之路,挑战的也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为什么某些读者爱看这样的设定,因为他们喜欢书中角色举手投足就是山崩地裂、石破天惊,呈现无比劲爆的感觉,套句老黄口头禅就是:爆到七彩,劲到无伦,总之犀飞利啦!意思就是看了很“爽”。
但这样的设定,势所难免地导致剧情缺乏铺陈和起承转合,最终落入强者打来打去不断循环的套路,重复再重复,犹如七龙珠。

《海虎》的主线故事,落在海虎与蓝梦组织的对抗,再穿插蓝梦组织的内讧窝里反,基本就是没故事没情节的打架内容,没半点用到“智”的部分,只一味“用力”。
蓝梦在书中被塑造成智慧的象征,但表现出来的,仅是拿亲妹妹要胁海虎的下三滥手段,到底哪里高智商?


海虎的心仪对象小瞳,又是对头人蓝梦和奥加的妹妹,用这种老套到不行的桥段来制造戏剧冲突,真是有够土。
而且海虎和小瞳的爱情戏码也不好看,尤其是前期白军浪跟小瞳拍拖的时候,对白极其无聊,就一种说不出的尴尬。
总之《海虎》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无聊的套路,一点追看性都没有。

02 武功系统
《海虎》于1994年出版,当时温日良另辟蹊径,改玩超能力,算是港漫超能力题材先驱之一吧。
(后来郑建和与邓志辉合作的超能力题材港漫《杀道行者》,2007才面市,但当然《杀道行者》的成熟度和好看度不可同日而语)


《海虎》的力量单位是以“匹”来计算,也就俗称的马力 Horsepower。
如果你谷歌一下,会发现那是一种古老的功率单位,除了航空、造船、汽车的内燃机功率,以及冷气机制冷效能还会用马力以外,已经没其他用途了,现在普遍都以“瓦特”取代。
所以海虎世界如果是超能力未来世界,用“匹”来计算,显得很过气,不符合用“匹”来衡量力量的蓝道天武的高瞻远瞩。

超能力是一个可以兼容各种创意、脑洞大开的领域,可惜《海虎》设定的超能力,非常非常局限。
一开始的“磁场转动”,用来分解枪械、汽车,还有点超能力味道,但从“电流推动”开始,就走向了传统的武功力量型“超能力”。
奥加出场后,几乎就没有什么超能力可言了,都是以力取胜的单纯攻击型能力。
之后出场的超能力,也离不开冰、火、电、毒,这些老套到不能再老套的设定。


海虎的武功

海虎爆破拳、海虎爆破腿:直接就以海虎命名,不知该说是贪方便还是懒惰。
先有爆破拳,再有爆破腿,同样让人感觉作者没什么取名创意(或者就是懒惰),不能爆破拳和轰炸腿之类的有点分别吗?

磁场天刀:就是刀掌,硬要跟磁场挂钩,其实没什么特别。

极速子弹拳:就是拳头打出去跟发射子弹一样快,也没什么特别。

火极七重天:是海虎被首男冰封后,临阵想出来破冰的火属性招数。
为什么名称要跟王风雷的冰火五重天差不多?而且一出就是七重天,之前的一二三四五六重天咧?

五极:原本设定为海虎最强绝招,但又是无比老套的风火雷电,只有最后的“雪”以小瞳为招意算有一点点意思。
此招只出场一次就没再用过,之后依旧都是蛮力打架。


说到蛮力打架,《海虎》的打斗,几乎都是你一来我一往或硬拼,没看过有什么设计感的攻受对招。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有个充分的理由:因为全书的武功只空有武功名称,却完全没有招式,如海虎爆破拳,就是出拳;每一次出拳就都是海虎爆破拳。
啊我看了这么多期还不知道咩,需要你一直提醒,好心设计一些招式很难吗?是想不出还是懒惰,还是两者皆有?

奥加的杀鲸霸拳,天道的天武拳、巨鲨拳,雷文的雄狮盖世拳,都属同一问题。(而且都是“拳”,仿佛只有拳头能代表力量,能不能来一些掌、指、爪有点变化?)
天道曾修炼过中国武术,可惜没让他发挥,又或者作者自己这方面无能为力,到头来还是回到拳头硬干。


有武功无招式,看起来全都没啥分别,打出来都一样,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无招还会导致一个问题:一整出打架戏码,不断重复看到同样的武功名称,非常无趣乏味。
无攻防打斗尚有另一问题,是打斗画面几乎都只是摆pose,然后以旁白解释交代,港漫到2000年后经常出现这种架势十足但看点全无的毛病,包括《神兵》系列(老黄后来有隐约承认过),或许就是从海虎开始的。
所谓绝世强者,结果是在打街头烂仔交(还边打边讲干话屌脏话,根本就流氓在打架),超无聊的。

力量一直往上提升,往上突破,从最初奥加打出来的一万匹力量,到后来三万、五万、十万、十五万一直上,比喊标还厉害。
直到二十五万,还不罢休,最后一期奥加直接冲上六十万打造海虎的心脏,不愧是天下无敌。
这样有意思?跟旧龙的轩辕惊天诀从原本设定顶级三十三层天,被老天尊突破到三十五,再到四十,再到李高主编后的剑神六十三层天有什么不同?
(当然少不了持续给读者洗脑了几十年的顶级金钟罩十二关,结果硬是将顶关概念丢一边,冲上十三、十四关)


文字:
《海虎》的文字,是我见过最乱来的,句子结构错乱、主谓宾语不分、语法完全不通,真的是不只教坏小孩,也教坏大人。
不知是谁负责文字,既然没列出来,当然就算在温主编头上,他最喜欢用的就是“把字句”,并且乱用一通:
 - 更在这些日子里,军浪似乎已把伤势完全康复
 - 看小瞳的表情,她也该完全的把军浪原谅了
 - 连丑男也意外的把头脑立即清醒过来
 - 两大强者的拳力,把已接近的丑男和病毒之前进停止
 - 怒吼着,奥加把大屋破碎
(如果你认为上述例子没错的话,恭喜你,你已成功被肥良洗脑)

《海虎》本来就已算是口水多过茶,对白旁白一大堆,有时都觉得这不是漫画了,而是欧美流行的一种文体类型: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
硬要写多过笼的文字就算了,还要用狗屁不通的语法,真的是看到很煎熬。


画面:
很多大格,连文戏也出现大格,而且很多只是大头照一张,没有任何实景背景,真是省水省力到极点,看到这种懒惰画法,很倒胃口(这也是当年一直看不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例子,每一幅都是一整页,看,是不是垮龙到不行?:










封面也无可取之处,简单,无趣。
好啦虽然还有一些想说的,但算了,基本已表达了我的不喜欢,就够了。
《海虎 II》我看了一期,决定还是不要再浪费时间。


3/10


文中提及的漫画:

Society of the Snow:得救的是肉体,失去的是灵魂


绝境盟约

西班牙、乌拉圭、智利三地联合制作的生存惊悚电影《Society of the Snow》 ,改编自乌拉圭作家Pablo Vierci的同名著作(中文译名《雪下百态:世界上最伟大的生存故事的权威叙述》),叙述1972年的真实空难事件,当时乌拉圭空军571号班机,承载一支橄榄球队前往智利,途经安第斯山脉坠毁。

机上原本载有40名乘客与5名飞行人员,有些当场罹难,余下幸存者被迫在一望无际的寒冷雪山中等待救援。

这一等,就等了两个月,更多人在漫长等待中不敌饥寒和伤患去世。

这一场残酷的肉体与信仰搏斗生存战,最终于71天后结束,得救者仅剩16人。


本文发表于8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