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法|咒术尸战:邪术比较有趣,还是丧尸比较吸引?


谤法 The Cursed

韩剧《谤法》由《尸杀列车》导演延尚昊编剧、《筋力王》导演金容完操刀,打造了一部社会版记者为揭穿大企业黑暗作业,联同能以咒术杀人的超能少女,一起对抗邪恶势力的密法玄幻剧。

因评价不错,隔年炮制续作电影《咒术尸战》(中国译为《谤法:在此矣》),除了原有邪术,还添加延尚昊拿手的丧尸元素,上映后相当受瞩目。

正义记者 + 神秘少女
《谤法》一开始即悬念重重,韩剧拿手的时间线上乱序剪辑手法,在观众眼前呈现的零星片段支离破碎,宛如一块块小拼图,等着你入坑追随谜团解锁,才能逐渐砌成一副完整图画。


对喜欢剖丝抽茧猜测情节发展的人来说,确实会达到引君入瓮的效果;若耐性不是很好,这种吞吞吐吐只说三分话的方式,也可能让人打退堂鼓加谢谢再联络。

故事主线围绕在充满正义感的女记者,调查一起企业案件时,发现提供情报的前员工都离奇毙命,顿生疑心。
女记者勇于发掘社会不公的良好名声,引出一名神秘少女,语出惊人声称企业会长“不是人”。

更惊人的是,少女原来身负“谤法”之术,只要取得目标照片、汉字姓名和随身物品,就能加以咒杀。
少女视为目标的会长,确实不是省油的灯,本身具备不凡邪力,加上雇用巫婆为他办事,实力坚强,故事就在正邪双方斗法之中展开。


谤法 + 跳大神
谤法,意即“诽谤正法(佛法)”,是一种诅咒术,施术者并非使用本身法力,而是借助附身的神灵来达成目的。
剧中超能少女并非天赋异禀,而是神婆母亲在她年幼时,错把神灵附在了她身上,从此才能使用谤法之术。

本剧频繁出现的术法,还有中国北方民间艺术“跳大神”,据说源自萨满教,施法者通过舞蹈及奏乐,请神降临附身,可祛邪治病。
会长麾下的巫婆和超能少女的母亲,都擅于跳大神,对这方面好奇的话,或可满足一下。


术法决战的桥段并不多,总共就三场,第一场是巫婆初登场,为显示实力,让她凭借越洋运来的法器,阻挡了少女的第一波谤法。
第二场是地铁上的对决,少女原本落单遭巫婆和手下围堵,但她借助了地铁上拥挤的人潮及冷静的策略,反将一军,整段戏气氛紧张又大快人心,堪称全剧最佳。

最后的大斗法,反派请来各地高手,包括日本来的大法师,准备绝地一战,可惜雷声大雨点小,貌似法力无边的大法师,聚众结阵还斗不赢一个势孤力单的谤法少女。
虽然这结局在意料之中,还是对这期待已久、蓄势待发的正邪之战失望。


特定时间 + 放虎归山
还有一些情节令人不解:为何要将会长身上的恶神转移到诅咒林,还要将所有被诅咒者一并谤法,目的不详。
若此为必要,又何须一定得在上市之时才处理,之前和之后进行有什么分别,也不清楚。

少女之前曾被会长逮个正着,基于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会长竟就此把少女给放了……
没听过放虎归山?明知少女能耐大,就算不能/想伤害她,难道不能先绑着她软禁到会长最重视的公司上市之后?


此类槽点很多时候相当侮辱观众智慧,看了碍眼不说,还直接影响对剧集的整体观感。
若喜欢咒术密法类故事,不介意剧情有点拖,重复回忆画面有点多,还是可以捧场一下。

5.5/10


咒术尸战 The Cursed: Dead Man's Prey
原班人马 + 运动丧尸
续篇《咒术尸战》电影,原班人马上阵,正义记者、瘸腿警探、超能少女全部回归。
故事依然是发掘企业黑心作业,同样又有神秘咒法作祟,不过这回出场杀人的,是被称为“在此矣”的怪物,就是经由巫师操控的活死人。


本片的丧尸发挥出群策群力精神,空群出动,声势骇人。
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们在被破法之前,外观与常人无误,还能说话思考,而且成群结队身穿划一运动装制服(这点个人觉得蛮好笑)。
运动装也不只是穿好看而已,这群丧尸还真的犹如运动员般动如脱兔,奔跑姿势还用专业手刀,跳跃跑酷难不倒,犹如《尸杀列车》的upgrade版本。

与《谤法》剧同样毛病的是,前中段百人丧尸大阵追杀目标,壮观刺激,尾段斗法反而流于一般,操控丧尸的东南亚巫师真身被发现后根本不堪一击,有点可惜。


好在是电影,等于是《谤法》缩短版,节奏上比较适合繁忙都市人。
没看过剧集影响不大,有看剧则更容易明白,因电影中的“老朋友”出场都没多做交待,不知来龙去脉可能会不太好啃。
两个片尾彩蛋,一个暗示剧集的重要往生者可能回归(也可能是后继有人),看来第三部指日可待。

6/10



Resident Evil Welcome to Raccoon City:重启版比魔改版还烂?


生化危机:浣熊市

《Resident Evil》电子游戏系列是日本大咖电玩公司Capcom的台柱游戏,全球出货量超过一亿套,也是Capcom旗下第一个卖出一亿套的游戏系列。

20年前,导演Paul W. S. Anderson看中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拍成电影,但大肆加入自己的诠释与风格,还硬是虚构了一个全新角色Alice当女主角。

虽然乌克兰动作女星Milla Jovovich从此成为电影版《Resident Evil》的活招牌,但保罗导演下重手改编还是让许多玩粉不爽,拒绝接受电影版是游改,而批评为魔改。


即便如此,由保罗掌舵的电影版,却得以一拍再拍,15年间上映了六部,已是游改电影的一项纪录。
要不是这系列已疲态尽显、无以为继,保罗可能都还不打算见好就收。

保证原汁原味
正当大家以为电影版就此寿终正寝,没想到在保罗系列最后一部《Resident Evil: The Final Chapter》上映之间,制作公司Constantin Film就官宣将打造重启版,还声称恐怖大师温子仁有兴趣参与。

但隔年传出编导最终由惯拍恐怖片(包括两部鲨鱼片《47 Meters Down》)的英国导演Johannes Roberts操刀。
温子仁也随后解释当初的“加盟意愿”,其实八字还没一撇,过后出任另一部游改电影《Mortal Kombat》重启版的监制(该片上映后劣评如潮)。


生化危机重启版制作公司信誓旦旦宣称,新作《Resident Evil: Welcome to Raccoon City》绝对会与保罗版本不同,会更忠于游戏原著,更原汁原味,更着重恐怖元素。
结果,只有与“保罗版本不同”这点有做到,其余三项挂保证,却是挂了羊头卖的狗肉,看到票房和口碑之后,恐怕面子先挂不住。

丧尸忽隐忽现
首先整部片子的大环境就已不尽人意,浣熊市是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影片却只呈现了个残破小镇……这是Raccoon City,不是Raccoon Town好吗,我英文再不好起码也懂得这两者在规模上的区别。

然后非常方便地塑造了人去楼空的残景,一个死镇(不是形容死气沉沉,而是真的死剩没几人)应该省下不少制作费吧,但搞到一间小警察局成为整个镇上人气最旺的地方,也太离谱。


说气氛,好吧这重启版的确还原了该有的恐怖氛围,但来来去去就是乌漆麻黑里搞各种jump scare,老派又老套,会被吓到才怪。
各种丧尸择人而噬的画面,很多时候也是在阴暗环境中笼统闪现,配以不时close up来close up去,既取巧又廉价。
那种灯灭无声,火光出现就冒出来叫几声,就叫恐怖?这叫幼稚吧。

在丧尸片满天飞满地走的今时今日,导演你到底是太低估观众的涉猎能力,还是阁下没upgrade自己?
有时间看一下《尸杀列车》或《尸战朝鲜》吧,韩国丧尸片都拍得比你好上百倍了。

主角光环爆表
说角色,几乎全体“主要”人物的身份背景来历,都模糊不清兼无趣。
Claire算是第一顺位女主角,孤儿院的童年反复出现,却带不出什么耸动过往,看了都觉得浪费时间。
被卡车司机摸大腿没反应那段是要表达什么?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还是见惯大风大浪?我没看懂。


雨伞企业的阴谋揭穿,活像发现了原来是你偷吃了我的薯条一样,如此平铺直叙,是小学生讲故事比赛吗?

Chris的人设倒还像样一点,不过个性依旧不鲜明。
鲜明的是他和另一警员进到古堡内,遭受丧尸围剿,两人都弹尽枪绝,警员束手无策惨成丧尸嘴边肉,Chris却不仅能全身而退还毫发无伤?
不是不能接受主角光环,但麻烦check一下光环亮度好吗,太亮很刺眼,尤其是在跟别人排排站的对比之下。

大boss说挂就挂
Jill在本片存在感低到无语,想必玩粉会大嚷:说好的忠于原著、原汁原味呢?
Wesker作为二五仔,还真是很有古惑仔般的二五仔范儿,由始至终都一副TM到底发生什么事、怎会这样的表情,看了都替他难受,不是应该城府很深的吗?


Leon肯定也是另一个玩粉看了会大叫退票的角色,菜鸟归菜鸟,外型也跟原著差太远,连警察局外近在咫尺的大爆炸也听不到……什么耳机隔音设备这么牛,我也要一副。

最后那变异体大boss,魔神般降临,对着镜头震耳欲聋吼叫,让我想起Venom的好孩子Carnage
这凡人遇上了大概也只能俯首称臣任由宰割的怪物,结果出场不到几分钟,就傻傻站在那里给菜鸟一炮KO,菜鸟还故作幽默说什么是在头等舱找到的炮弹……(额上三条线)


《Resident Evil: Welcome to Raccoon City》就是要故事没故事,要反转没反转,要恐怖不恐怖,要精彩不精彩,反正你要什么它就偏不给你什么。

片尾彩蛋暗示会有续集……只想说,我宁愿重刷一遍保罗的魔改版,看爱丽丝大开杀戒都要痛快得多。


2/10




前作:
Resident Evil 1 - 6

文中提及的影剧:

鬼同你住:可怕。


金马金像导演又一探讨香港小市民思维力作。
看过《九龙不败》和《三夫》,见过鬼还不怕黑?
讲真,纯属好奇,这位香港草根导演又要拍出什么惊世之作。

结果是,套句网友的口头禅:可怕。
既然是鬼片,可怕是必需的,然则此可怕非彼可怕。
真不明白当年怎么拿到金马奖和金像奖。
是当年太厉害,如今太随意?


故事分几个部分:房仲为了赚钱,明知是凶宅,也极力出售;几个姐妹加个弟弟,为了豪宅天天寄望年迈母亲驾鹤西归;收租佬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房子改装成十多间小房间出租牟利……

本来看起来是都可以反映现实的题材和故事,但到了陈导手里,却呈现出惊人的意想不到的创作力——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
佩服。
1.25倍数边刷手机边硬挺了37分钟。(全片110分钟)
极限了。



不给分(本片根本不该存在)

The Matrix Resurrections:狗尾续貂,消费情怀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

那年观看第一部《The Matrix》之前,没看过简介也没看过预告,冲着科幻片和Keanu Reeves,就买票进场。
结果傻乎乎地完全没料到剧情如此走向、动作如此设计、视觉如此震撼、故事如此烧脑。

当时是千禧年末,《The Matrix》呈现的哲理式宇宙观,正好契合人们对廿一世纪新未来的未知,以及电脑科技迈向新纪元的期待。

虽然那时离开影院之际是一头雾水,只知道那弹盖式手机我也要有一支,只想跟Neo一样酷到没朋友,其余的意象,都要在二、三刷之后,甚至在四年后看过第二、三部,才愈变清晰。


完美不完美
我很少用“完美”这个词,因为“完美”在我心目中的标准,大概属于非人境界;但我却愿意用“完美”来形容《The Matrix》三部曲——并非因为它拍得完美,而是这故事已经由这三部电影完美演绎,多一部嫌多,少半部嫌少。

当华纳宣布开拍敢敢打破完美的第四部黑客帝国,我无语了,对这不少人期待的新续作,一点信心也没有。
原因无他,好莱坞近年不是搞重启经典,就是拿多年前卖座大片来玩续集,有多少部可列为成功例子,相信影迷心里有数;片商是不是吃老本和消费旧情怀,观众也心知肚明。

纵使当年的两大主演回归,即便昔日的导演再度操刀,我依然对《The Matrix Resurrections》的“复活”保持极度怀疑的心态。
事实证明,这并非多虑。


改变不改变
《The Matrix》三部曲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其一为真实与虚幻的混淆交错,因为真实遥不可及而变得虚幻,虚幻因入戏太深而变得真实,两者在愚昧的世人看不清真相的眼里,难以区分。

庄生晓梦迷蝴蝶,悲哀的是,人性糜烂,向往安逸,未来连机器AI都能掌握到人类爱贪图眼前的弱点,加以掌控。
在《The Matrix》电影之中,这段庄周梦蝶的寓意,经由各种充满禅味的对白加持,编排得十分出色。

全新的第四部,这Matrix世界观的奠基,被照板煮碗拿来用,复活的Neo不再是Neo,而是世界知名电脑游戏设计师Thomas Anderson,但同样只是一个活在虚拟世界的虚拟身份。
但这一段无论导演玩得多痛快,也于事无补——既然都见识过前三部曲了,依样画葫芦的一套还能有什么作为?


更何况,整个虚拟世界的论述及这位虚拟顶尖设计师的生活,是如此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即使幽默地自嘲又如何?依旧改变不了拾自己牙慧的事实。
新作的世界观,基本没变,唯一的改变,来自Neo当初的牺牲,换来短暂和平及人类苟延残喘。
机器依然是主宰,目的仍然是操控。

Neo重生,不再是救世主,而是情圣;他战斗的原因,不再是全人类,而是一个Trinity。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以情为出发点,everything is about love的动机很感人,我却无法认可一部经典电影的续作,居然是将原有宏大莫测的格局,反变得渺小、变得个人、变得俗套。

武打不武打
杰出无比的动作设计,也是《The Matrix》当年风靡全球的原因之一。
香港大名鼎鼎武术指导袁和平的精彩设计,让好莱坞以至全世界见证了奇迹——以往不曾在西方电影中呈现过、连华人观众也不得不叫好的武打与动作场面,出现了,而且还是出现在一部科幻片之中。


机关枪弹壳如雨落下,分身式神速闪躲子弹,翻墙走壁般突围反击,以及各种犹如中国武术的拳来脚往,每一个在前三部曲中堪称经典的动作设计,导演都毫不吝啬地继续沿用在第四部之中。

但我们除了看了个情怀后变得更寂寞,就没别的了——因为第四部的武打动作,除了重复重温重现,真的就没别的了。
或许动作指导满脑子只想着延续前人之作,感怀往日风采,却没想过时隔廿年的续作,不能仅仅重燃经典而毫无新创就了事,以为这样就能让老粉满足,then you really need to try a lot harder。

角色不角色
长发胡渣的颓废Neo,当初定装照一出街,立马就产生和杀神John Wick傻傻分不清楚的外型纠结。
不明白导演何以明知相似度极高仍执意如此的原因,结果被戏称是这样Keanu Reeves才比较方便两边同时轧戏。


要表现Thomas Anderson的无趣人生,方式很多,未必一定得蓬头垢面。
救世主还是当初那种神清气爽的模样才对——哦对了,已经不救世了,现在是为情所困,难怪,难怪。
见到54岁的Carrie-Anne Moss脸上的岁月痕迹,就更明白重生的Neo不得不刻意显老一些,否则一觉醒来变成姐弟恋就尴尬了。

说到Trinity,表面上是后救世主时代的重要契机,说穿了是工具人一个。
矩阵程式设计者利用她来刺激Neo以获得更大能量,Neo也有赖于她以再次成功破解新一代Matrix。

Trinity最后的觉醒来得突然又突兀,是要表达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阴阳协调理论;是要世人感受爱情的伟大;还是女权抬头又一例证?
这双宿双飞的未来版神雕侠侣,太刻意,没必要。


曾是不可或缺指路人的Morpheus,新生代的他又是另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人。
前三部曲中Neo的宿敌Agent Smith的新生代,同样存在感极低,无论长相、气势、手段都与前辈不可同日而语。

英籍华裔演员Jessica Henwick饰演的新角色Bugs,是新人物中唯一值得赞赏的,虽然演绎太空船长略嫌年轻,还好相比于其他配角有较鲜明的个性,挽救了这位Neo的信奉者。


懂得不懂得
当年科技业巨子Steve Jobs领导Apple,打造各种前无古人的硬体器材,以iPod改写随身听、以iPhone建立智能手机时代、以iPad颠覆个人手提电脑,以自身创造力改朝换代,改写历史。

但今天的Apple,每年秋季新品官宣大会,只能在前人之作上加加减减,美其名曰upgrade,实则再拿不出能与iPod、iPhone、iPad相提并论的不世创意巨作。
诶,为什么突然提起苹果?你懂的。


4/10




前作:

The Animatrix:黑客帝国的背景补充


黑客帝国动画版

《The Matrix》三部曲的导演Wachowski总制作的动画片,网罗了日、韩、美三国的七位动画制作人,分别打造九部短片,合成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

Final Flight of the Osiris
Osiris战舰队员发现机器帝国准备进攻人类据点Zion之时,他们的行踪也被机器乌贼察觉,并遭到围攻。
其中一名队员须即刻进入母体,发出通知人类的紧急讯号。
3D动画,情节最接近电影三部曲,也可说是第二部《The Matrix Reloaded》的前奏。


Second Renaissance Part 1 & 2
三部曲前传,始终搞不懂电影在讲什么春的,看了这两集短片就会恍然大悟。
其中描述的机器惨遭人类迫害的事迹,被视为准确性受置疑的“历史”,因为Zion曾经被攻陷数次,就如古代帝皇改朝换代之后,都会叫史记官记录对他自己有利之事、掩盖事实一样。

Kid's Story
一个少年常梦到自己从高空坠下,特工们在他觉醒前找上门,少年最终得Neo之助脱离母体。

Program
一对男女觉醒者进行武斗训练途中,男的竟然要说服女的跟他一起回归母体,女方失望下杀了男方,才发现事实并非眼前所见。


World Record
一般觉醒者都是因为对“现实”产生怀疑才逐渐脱离,片中这名运动员却是因突破本身极限,才得以产生脱离母体的机会。

Beyond
母体设置的世界,有一小块瑕疵,几个青少年发现这快土地会产生各种奇异现象,故称之为鬼屋。
这块神秘之地最终被修复,但人们已开始产生怀疑。

A Detective Story
一名侦探受雇寻找一个叫Trinity的黑客,之后侦探发现Trinity身怀秘密并遭追杀。
侦探在得以窥探到终极秘密之时,也可能没命知道真相。


Matriculated
人类反抗军捕获了一个机器人,企图让它变节,但当机器人终于改变“想法”,倾向人类时,反倒是人类无法排解对机器人的恐惧。

总结:
九部短片故事可看性参差不齐,个人是觉得没什么开脑洞的创意,主旨几乎都是在补充电影版的背景,或者像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番外篇,主题离不开人类和机器人的对峙,以及如何摆脱母体的操控。
画风介于日漫、美漫之间,画功对看惯动画的现代人来说,也就差不多,没什么惊艳之处。
对《The Matrix》感兴趣的话,或许会看得比较开心。
* 《Star Wars: Visions》动画短片集也是同样模式,应该就是以这部为依据的吧。



6/10

新著龙虎门 1129:等不到的新气象


好有圣诞氛围的封面,好温馨的大当家和压寨夫人。
可惜,翻完这一期,我却开心不起来。

王小鹰
小鹰在龙虎群英中,因内力不足,始终上不了一线A咖,不过之前总算给了他一个比较不一样的食脑功能,充当龙虎门军师,让这班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小流氓,不至于总是不分青红皂白乱打一通。
但在凡事以武力解决的龙虎门宇宙,不打还是不行,慢慢练又来不及,所以就夹硬给了他一个什么“皇极臻神道”,让力量可以倍数增加,不用练到死就可以跟Big 5他们平起平坐。

话说这“皇极臻神道”的理论很简单,就是在体内多几个气海罢了,跟之前提到的神脉、真元差不多,都是内力外挂,要用时就拿来用,可以瞬时增加内力。
但别忘了,老黄掌控的新龙时代,曾经有一期是“王小鹰的武学之道”,讲述的就是这位动脑不动手的高手,如何在内力不足之下,还能另辟蹊径,达成一流高手境界。
结果这设定到了新主编手里,又是忘了干净,结果又是单调乏味地仅是让他提升力量,浪费了难得又少见的特殊武学模式。

德川家康 / 达摩
这个神武家的十战之一德川家康,是新彬龙原创新人物。
外型不怎么讨好不说,武功强得这么离谱是要怎样?
就因龙虎门一家都是教主级高手,只好硬是搞一个老祖宗等级的高手来“平衡”?
这个龙虎门宇宙永远都改不掉的烂毛病,经历了多少个主编主笔,还是一样改不了。
德川家康的武功,其实又是让力量几何数提升的屎桥,却硬要包装得像前无古人的理论。
拜托,这种运劲方式,旧龙的天地尊者玄劫练的无极心法就有了好吗。

飞妖
新龙对旧人物的设定中,飞妖是个人觉得改得不错的一个。
目前为止,新龙的飞妖,轻功无人能敌。
他为人低调,虽然资深,却从不对龙虎门的任何决策给意见,只是默默支持,当最有力的后援。
可惜这设定又被新主编破坏了——至少是轻功的设定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理论,在龙虎门宇宙当然是狗屁,因为龙虎门宇宙崇尚的就是以力破强,没有别的。
然后这狗屁达摩,为了让他打遍龙虎门无敌手,连飞妖的无敌轻功也被拿来消费。
“霸力够强,就能制衡一切速度”??什么狗屁理论。

《中华英雄》有南神掌、北腿王;南神掌精通的是力量称雄的无量神掌,北腿王吃胡的则是以快见称的无影腿。
两者武功的专注点截然不同,为什么可以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相信常看武打漫画、小说、影剧的人都知道,不用多说。
霸力制衡速度?那你也要先打得到对方啊?
那请问你打得到轻功无敌的对方,凭的不是比对方快的速度是什么?
你有力,等到你力出去的时候,对方已不见人影,你的力是要打个屁?
新彬龙要推捧这不知所谓的达摩可以,但情别这么随便又唬烂可以吗?
想个更有说服力的方式,很难?

霹雳禅震
看到这个,我真TM难过到鞋底。
请问龙虎门粉丝,有谁不知道“霹雳禅震”是反震的功法?
新彬龙竟然说它是“同样以威力见称”??是在哈啰?
“霹雳禅震”是借力打力的巧劲,类似移花接木,类似乾坤大挪移,根本就跟施功者本身力量没半毛钱关系好吗?
强如邪神和老祖宗,硬顶一记霹雳禅震,都要被震退,这达摩什么“收拳、再起”,写的是什么鸟反应?
邝彬强跟你的团队,你们到底是有没有看龙虎门的?

提升
我就想问:这达摩是易天行?摸个头就能感知对方武功底细,你以为你是X教授?
我就想再问:王小鹰的多过一个气海法门,这达摩是想学就能学?
如果如此简单,那小鹰干嘛不把这功法全教给龙虎门所有人?
玩够了吸星大法、飞升诀,现在又来开发新不劳而获方法,这速食面是要吃到什么时候?

教主级之战
十二关的金罗汉斗九阳顶级的东方真龙,这应该是新彬龙上阵以来最强一战。
可是,我一点都不期待,一点都不感兴趣。
理由很简单,新彬龙的武打,画得很没劲;金罗汉的“新人设”,看得很无感。

之前寄予厚望的新彬龙,也给足了接手时间,结果,剧情不行,武打不行,人物刻画不行,武功设计不行。
龙虎门这金漆招牌,只剩苟延残喘四个字可形容。



追回

逃狱兄弟2:再逃一次就是烂了


去年上映的《逃狱兄弟》,没想到这么快就拍了续集,而且是原班人马上阵,故事也紧贴上一集。
话说逃狱四人组之前虽一一得偿心愿,却也一一被捉了回来,增加刑期,而张继聪饰演的陈浩正则过不久即将出狱。

此时一个知名的有钱佬新入狱,凭着银弹策略,给每人一个月两万港币,买通了监狱内几乎所有罪犯,迅速当上了老大,还直接动摇了有大佬滚筒的地位。
有钱佬因可能被判谋杀,决定逃狱,于是找来了那昔日曾经成功逃狱的逃狱兄弟来策划,新一轮逃狱风云就此展开。


相比上一部,新鲜感少了许多,越狱方式也无聊了许多,几乎是在看“情怀”,但问题是前一部也不过是去年的事,又哪有什么情怀可言。
加上第一部的口碑也没有好到有需要敲完拍续集,这部实在是有点找戏来演。

吴卓羲饰演反派有钱佬,嚣张的气势确实是让人看了想狠狠K他一顿,不过故事所限,这个角色并没有加什么分。
无论是剧情、逃狱构思、人物刻画都普普通通,属于打发时间的无聊片种。
可怕的是,结局打上了两个大大的“待续”,暗示还会有第三部。

5/10


第一部观后感:

Hawkeye:最被忽略的复仇者依旧被忽略


鹰眼

漫威第五部网剧《Hawkeye》,以初代复仇者联盟中最被忽略的鹰眼为主角。
他既是六位成员中唯一没有独立电影,也可说是唯一拥有个人剧的元老——全都要谢谢串流平台崛起,迪斯尼开发Disney+,不然还真的会有点尴尬。

六集剧呈现的故事是,鹰眼必须解决那五年弹指期间所造的孽,期限是圣诞节之前要遵守诺言回到家与妻小共享天伦。

这个看起来挺小家子气的任务,从剧集开播就被不少观众嫌弃,尤其相比之前Wanda蜕变成绯红女巫猎鹰转型成新美国队长的大动作改变,更别说《Loki》的天外天宏大宇宙观,以及《What If…?》的各种脑洞大开。


不过相反《Hawkeye》剧也显露难得的接地气与平易近人,亦符合初代复联中最早成家立业的爱家男人形象,加上配合年尾圣诞佳节氛围,倒也宛如一股清流,让人倍觉清新温馨。

从小启发的理念
另一主轴则是介绍新人出场——Hailee Steinfeld饰演Kate Bishop,一个22岁的鹰眼超级粉丝。
阴差阳错下(也可说是命运驱使),终于接触到偶像本尊,还不可违逆地继续与对方纠缠下去(当然也要归功于她的死缠烂打),一对师徒佳话,就此产生。

说是师徒,似乎又有些名不符实,鹰眼由始至终都没传授过任何技术给这位徒儿,Kate的箭术和搏击术都是自己从小练成,真正从鹰眼身上学到的,是开发与制作不同功能效果的箭,以及那看似小儿游戏的掷铜板巧劲。


人生阅历、江湖经验、信仰理念的传递也几乎没有,鹰眼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希望Kate跟着他,当然也不会跟她多聊。

Kate的人生观都是从小自己培养出来的——不过那倒是多亏了鹰眼当年以凡人之躯对抗外星怪物及超能者的坚毅和勇气,让年幼的Kate亲眼目睹后深受启发,才能一心坚持到底。

宛如父女的师徒
要说传承,该算是身教不如言教吧,Kate从鹰眼身上学到的,并非外在的技巧,亦非每个处在相同环境下的人都能领略得到,这与生俱来的慧根,或许正注定了这神箭手的超级英雄身份,终将在这两人之间有效延续。


相比之下,MCU中另一对师徒钢铁侠和蜘蛛侠,模式就比较像严师出高徒。
钢铁侠严厉,蜘蛛侠恭敬中带点小叛逆;两人虽然都对彼此具有发自心底的珍爱,但也有一种双方不轻易逾越的尊卑隔阂——唯这道隔阂在弹指之灾解除后,钢铁侠拥抱归来的蜘蛛侠时完全消除,感人画面历历在目。

鹰眼和Kate则更像可以无话不聊的父女,已有三个小孩的鹰眼对敌人下手不留情,对孩子却宠爱有加,对非亲非故勉强算一见如故的Kate也是慈父mode大开,即便Kate耍叛逆也对她凶不起来。

Kate初次见面就直呛鹰眼人气不够旺,名号不够响,辨识度不够高,并坚信是品牌宣传不够的问题,让这个未来师父哭笑不得,此后就只剩让Kate继续爬上头的份,不过从后续发展来看,老鹰眼该是甘之如饴。


带人出场的功能
说了这么多师徒情谊,只想带出一个想法:《Hawkeye》看来又犯上与黑寡妇电影同样的毛病。
Black Widow》声称是Natasha Romanoff的独立电影,但事到如今大家都看得出,它也是为了带出下一任黑寡妇Yelena Belova而做的超前部署,与《Hawkeye》剧让鹰眼带出接班人目的一致。

更凄凉的是,Kate几乎主导了整部鹰眼剧,连带她母亲、家族、未来继父都是剧情重要元素;反观鹰眼的家人第一集就被赶去边疆远离前线,只稍微认证了鹰眼夫人不简单的人妻前身份。

剧中原本当反派的失聪黑手党首领Maya,本剧新登场,有一定戏份。
饰演此角色的24岁美国演员Alaqua Cox本人天生失聪,装有义肢,这也是她第一次演戏。
Maya未来将转变为女超级英雄Echo,同名独立剧早已正式官宣制作中。
为此,她在《Hawkeye》出场也被视为热身,更再一次印证鹰眼不是抓小鸡,而是带小鸡的老鹰。


加上新黑寡妇Yelena也以大配角身份现身,抢走大量风头不说,她跟Kate夹缠不清的互动既充满动作效果又趣味满满,相当讨好,隐然比鹰眼和Kate的交集更胜一筹。

种种迹象显示,《Hawkeye》就是一部功能剧,用意是介绍新秀,放眼未来。
至于老鹰嘛,反正随时要告老归田,就借来过过桥吧。
漫威聪明的是,无论《Black Widow》或《Hawkeye》,两代都是继续沿用同样绰号,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显得合情又合理。

吃快熟面的最后一集
本剧前中段节奏偏慢,但如果你像我一样能悠闲一下欣赏慢慢煲的师徒父女情,应该还能接受。
大结局倒变得赶场一样,之前用文火熬的粥,突然像三分钟到了就要捞上来吃的快熟面,所有悬念和问题,都在这最后一集揭盅和解决。


Kate母亲真实身份揭穿,但一点都不意外,因为饰演母亲的是Vera Farmiga,谁会没事特地找一个大咖来跑龙套,没反转才怪吧。
就像找Chris Evans出演《Knives Out》等如暗示他是凶手一样自己先破梗。

Kingpin作为大咖反派,最后一集才登场,没看过《Daredevil》的观众都还没认识他就下场,知道他的厉害的粉丝则更无法接受如此草草带过的金霸王,这编排堪称最不知所谓。


寡妹Yelena的心结纠结了几集,在鹰眼几句口哨声中瓦解。
她要从鹰眼口中听到的答案,其实还是没回答出来,感觉是“好啦可以了啦,move on了吧”就化干戈为玉帛。
本来还满怀期待吃死猫的鹰眼要如何说服寡妹放下要宰他的屠刀,如此结果,真心觉得不行。

如有神助的钢铁之躯
鹰眼和Kate最后一场群架以二挡百、以寡敌众,却由始至终稳占上风,发挥了“危险的箭”的各种效果,但一直“原地踏步”看了不够爽,还是在高楼大厦、屋顶墙边,飞檐走壁、奔跑跳跃中弯弓射箭比较赏心悦目。

顺便挑一下小毛病,师徒俩随手拿取身后箭壶里的箭就用,到底要如何确定拿在手中的是什么功能的箭?鹰眼或许还可说已驾轻就熟,Kate的初体验要作何解释?


漫威炮制的超级英雄,到目前为止都是个个体质超人,被打永远不痛不痒,不然就神速恢复。
Kate也是如此,明明就凡人之躯,却无论经历多激烈的打斗,也活像只是打了一场安全措施做足的拳赛。

最离谱是被天生神力的Kingpin暴打之后也没事,还能单凭一己之力将他击败,真叫夜魔侠情何以堪。
结尾大团圆收场是本剧一开始就知道的必然结果,好吧,都是为了配合圣诞,算是漫威带给观众的Holiday Special,这我认了,那请问片尾字幕彩蛋放了一整段近五分钟让人鸡皮疙瘩掉满地的歌舞剧是啥意思?


6/10




文中提及的MCU影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