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被误杀的是观众


如果你看过两年前同是陈思诚监制、肖央主演的《误杀》,带着看续集的期待观赏这部《误杀2》,除了失望,你不会有其他情绪。
当然,还可能为制作团队的刻意误导而不满。

是的,《误杀2》与前作无论剧情、人物都没半毛钱关系,全片甚至连“误杀”的行为都没有。
所谓误杀,是一种刑事罪行,指主观上无杀人意图,却因失误而伤人致死。
在这里解释“误杀”的定义,当然不是讥讽陈思诚他们没读书不识字,就只为了证明一件事:片名与内容“图文不符”,投机取巧意图明显,观众不爽,完全理直气壮。

误杀01:原创的精神
好,先不说片名,看内容。
《误杀2》故事说肖央饰演的小老百姓,一家三口生活不富裕,却和乐融融,直到某日,孩子突然晕倒,才发现他患有极为严重的心脏病,须要进行换心手术方能保命。


昂贵手术费让夫妻俩穷尽一切方法筹钱,最后还不惜找上高利贷,可是能与孩子匹配的心脏,却在最后一刻被他人捷足先登。
男主气急败坏下,决定铤而走险,带枪挟持医院内的人当人质,要求警方将心脏带来给孩子。

影片故事翻拍自20年前由金像奖影帝Denzel Washington主演的电影《John Q.》。
如果你没忘记,第一部《误杀》也是翻拍片,故事源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看来陈思诚食髓知味,省水省力的翻拍模式拍出心得来了,居然乐此不疲。

之前的《误杀》印度原著或许华人比较少接触,这回却敢敢找了部票房破亿美元的好莱坞电影来照版煮碗,可见陈大监制不仅丝毫不觉得这种抹煞原创精神的翻拍有问题又不值得鼓励,甚至还打算更厚颜无耻地将之发扬光大,只差没公然高呼“我翻拍,我骄傲”。


误杀02:质朴与格局
两年前的第一部《误杀》,除了结局和拍摄手法,剧情和流程几乎是一比一翻拍印度原著。
《误杀2》虽加入更多改编,但故事主线、人物设定,情节桥段,甚至支线、对白,很多都还是直接照搬自《John Q.》。

从生产至赚钱的商业角度来说,是无疑省下很多时间和脑汁,但以创作者和电影人的立场而言,除了没搞懂“误杀”的定义,是不是连荣誉感和羞耻心也可以假装不理解?

《John Q.》的叙事手法趋向质朴,直线发展;《误杀2》则添加不少花哨效果,事件缘由以倒叙方式穿插也让情节画面多变。
坦白说,《误杀2》娱乐性是比较丰富一些,但也因此削弱了影片主旨所要带给观众体会的撼动性,有点得不偿失。


《John Q.》讲述的是老百姓需要援助时求助无门的极端窘境,以及最终对医疗系统及社会体制的控诉。
《误杀2》则将一切归咎于一两名贪官污吏私下指使的黑心作业,格局小了许多,虽尝试以天下父亲维护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来试图呈现反思作用,可惜这种“我也有我的苦衷”的说法流于俗套,达不到预期的思考效果。

误杀03:冲天大计划
《误杀2》也设计了好些反转,同样是为展现剧情华丽性,可能还期望观众会在意想不到情况下拍案叫绝,可惜斧凿痕迹太重,过于刻意经营,再次除了哗众取宠之外,没达到实质作用,无法留下值得回味的深刻印象。

本片打着男主为救孩子而实行“冲天大计划”来吸引观众,结果看到的只是不上不下的美其名冲天计划,不失望都难。
反观《John Q.》老老实实循序渐进,反能让人感受主角一家的天伦情感、男主与其他人的关系冲突,以及小市民都能感同身受的无力和绝望。


《误杀2》从原著那里还搬了好些支线和配角设定过来,但明显《John Q.》的串场角色处理得更立体,看完电影之后还历历在目;《误杀2》那一群医院内的人质,除了戏份较多的主治医生以外,感觉就只是一票工具人,相当失败。

误杀04:角色的刻画
本片好些桥段也令人不解,如人质中藏了一个要为老婆报仇,企图刺杀医生的男子,对故事推展并没有帮助,也不有趣,充其量就是最后用来反衬主治医生是好医生如此而已,但手法拙劣,设计多余。


人质中还有一个家暴男,也是《John Q.》也有的角色,但在《误杀2》改编后,竟是用来制造反差笑果,可惜编得太无聊,无厘头搞笑气氛与影片基调格格不入,非常突兀。

通风管道里爬行,准备突袭男主的特警,竟是被媒体的无人走步机上的鬼脸面具吓到撞破天花板后掉下来?
原版里也有这段情节,但合理性天差地远。

女记者为获得独家新闻而紧迫追踪,合情合理,但最后甘冒奇险深入险境,比警察还牛逼就难以自圆其说,尤其所要机密资料轻易到手,更显剧情编排极为粗糙。


肖央的“老百姓脸”很契合主角的小人物人设,他在片中演技不算亮眼,各种心情与挣扎的表现属于预期之中,不特出,不失望。

任达华饰演老刑警,衬衫不扣扣子、里头穿件背心、颈上一串佛牌的造型,俨然就是唐人街第一神探的拉风样,我就问:要咩?刻意让他蓬头垢面加胡渣,搞得如此邋遢也不觉得有这必要。


任达华在本片演了一个经验丰富,在上司搞砸事情之后能有效擦屁股的资深警探,但人物平面,没什么触动人心的时刻,不是他演得不好,而是他被剧本对这角色的肤浅刻画给误杀了。

误杀05:看戏的我们
《唐人街探案》大卖之后,陈思诚就视泰国为幸运地,毫不掩饰他的恋恋不舍,两部《误杀》即使如此地风马牛不相及,依然极度专一地将泰国设为故事发生地。
或许一开始玩泰国梗还有些许新鲜感,但陆续有来之后,只会让人心生“怎么又是泰国”的厌倦想法。


尤其《误杀2》里的华人华裔、泰国华侨、貌似泰国人的华人,全都聚集在一起用各种腔调的华语交谈,不时又转成泰语沟通,实在很牵强。
如果陈思诚以为这就是代表他作品的注册商标,只能说是弄巧反拙了,再这样下去,让人深刻感受到的是他黔驴技穷,来来去去就只这两道泰国板斧。

当陈思诚连在《我和我的家乡》这样的国庆电影里执导的单元,都还是要找王宝强和刘昊然来演一出唐探双簧,两部《误杀》又都是翻拍片,我们还能期望小陈能耍出新把戏吗?
如果你只冲着娱乐性,《误杀2》尚可看看图个过时间;但如果你认为电影应该“思”考“诚”意,那就别让自己被诚意欠奉的片子给误杀了吧。


3/10




前作:
误杀

陈思诚的电影:

The 355:打架好好打,镜头不要晃


355:谍影特攻

又是有一台可以操控世界的仪器,又是坏人要得到它为所欲为,又是你争我夺。
故事,老套。
有时真怀疑为什么这种陈腔滥调的剧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各大老板大监制大导演的法眼。

Anyway,不管故事,就看爽。
之前看过一些人给劣评,但自己反而觉得还好,这就是不期待就没伤害,又一例证。
基本爽度有做到,闹市追踪那一场戏个人觉得拍得最好,起码不会无脑。


不过打斗时镜头一直晃,看到很不爽。
如果导演你以为这样晃晃晃能增加激烈感,那你就大错特错不要来了。
就像《Red Notice》开场那场爬高爬低的动作戏一样,晃到真想关机。
老老实实地打不行?还是武指你对自己没信心?还是导演你对武指没信心?

范冰冰下半场才出场,虽然海报上五美并列,但范爷比较像客串。
起码比古天乐的张翠山强,有让范爷秀了一下身手,虽然看得出有用替身,但拍到脸的几幕,她的功架都还算不错的。
重要的是有打赢,不像古翠山那样乱打一通还打输,真的多块鱼。

旨在看爽片,我觉得可以。


6/10

极刑:我看的第一本卫斯理小说


作者:倪匡

《极刑》是卫斯理小说系列第67本,最早在1984年于明报副刊连载,之后才结集成书。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卫斯理小说。
是的,大名鼎鼎的卫斯理系列,我并非从第一本《钻石花》看起,当年久闻系列大名,但不知为何就迟迟没能拿起一本来看。(现在回想,可能因为当年还是武侠小说迷的关系,对时装小说没什么感觉)

与这个系列的渊源,始于求学时代。
记得那是在一次讲堂课,我瞥见坐在左前排的女同学在偷看小说。
奇怪的是,她脸上展现的并非阅读的愉悦,而是紧锁眉头,不时露出不安神情。
我一方面纳闷,一方面无聊,就问她在看什么书。
她暂停阅读,举起了手上的书封朝着我:就是这本卫斯理的《极刑》。
记得她当时的表情依然不安(当然不是因为我),更记得她说的那句话:“这本,看了很怕。”

我虽然之前没看过卫斯理的书,却也曾听闻它是科幻小说,怎会“看了很怕”?
当下好奇心大起,厚着脸皮请对方一借以解我心疑问。
女同学毫不犹豫把书递给我,完全不介意我打断了她书看一半的兴头,感觉有三分是想分享她的恐惧,有七分则是像不小心拿到了死亡笔记,巴不得快点传给其他人一样。
卫斯理宇宙,就此开始占据了我阅读人生一个比重蛮大的部分。

那一本《极刑》,一开始看,就停不下来,当天就一口气啃完了。
之后就如所有故事的正常发展:我意犹未尽,决定找出之前的66本卫斯理小说,一圆那突如其来欲罢不能的阅读梦。
当年还没有网路,要看完整个系列,并不容易。(也没钱可以买完整套)
但这条不归路,尽管崎岖坎坷,还是就这么走了下去。
一直走到了2004年,倪匡出版最后一本卫斯理小说《只限老友》为止。

《极刑》当年为什么深深吸引了我?
它故事说卫斯理参观了一间古怪的蜡像馆,发现当中的四间展览室,分别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四个受尽冤屈折磨而死的名人,包括明朝的抗金名将袁崇焕。
(看过《碧血剑》,一定知道谁是袁崇焕)
因蜡像是如此真实,连血都仿佛是真的在流,让卫斯理心生疑虑。

与此同时,卫斯理的妻舅白奇伟在南美发现了一个神秘山洞,会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令人大惑不解。
两件古怪的事貌似无关联,当另一人参观了蜡像馆之后,偷取了一些展示的血液出来,经化验后发现是人血之后,事情有了难以预料的发展。

当年看的时候,的确有感受到一丝恐怖感(这应该是卫斯理系列中恐怖感描述得最浓烈的一部),也能够理解为何那位女同学会说看了很怕。
当然更是佩服倪匡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往后追看了其他卫斯理小说之后,更觉如此。
(不过佩服的只限系列前期,后期的作品,当陈长青、温宝裕、红菱那些固定角色出场之后,就越来越不喜欢了)


9/10

团圆饭:吃得好辛苦


看片名,已觉不妙。
就算摆明贺岁功能,总该有点创意吧,取“团圆饭”这片名,不觉得太普通?

故事说一对谈婚论嫁的年轻情侣,男主因与母亲感情欠佳,于是在岳父远道而来拜访时,策划了一场假亲家的团圆饭。
OMG,有没有更老套的?2022年了喂,还这种故事不嫌闷?
再说,男主为什么要骗?没听过纸是包不住火的吗?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想问在座各位,都要跟女朋友结婚了,你会在这种事情上骗岳父?
这是上世纪6、70年代的家庭伦理搞笑桥段吧?

Ok要搞笑就来搞笑,问题是,bo ho chio leh。
所有应该是要笑的戏码,无论笑点或节奏,都难笑到不得了。
搞笑担当的李国煌和朱咪咪,看得出已很卖力,奈何剧本不给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力挽狂澜。


一般这类片子也很讲究笑中有泪,可同样感动不了,什么母子情的实在是不行。
饰演男主母亲的向云,也是尽了力,同样救不了。
还有,为什么一定要拍到像新加坡旅游宣导片一样?鱼尾狮还看不够?
各种置入可以不要酱明显吗?很不高明。

男主角王冠逸受访时说,为了拍这部片,推掉了三部大陆剧,讲真,不值得。
话说回来,一直以为凭借海兰察爆红(我没看延禧攻略),应该是很厉害的事,遗憾的是,好像感受不到厉害在哪里,或许海大人不适合演喜剧?


他在片中饰演广告公司创意总监,要卖一个idea给鲍鱼客户,先不说这设定有多老梗,令人傻眼的是,最后sell出去的idea,竟然是要直播吃团圆饭……
然后expect观众在除夕吃团圆饭的当儿,拿着手机看他们直播?
哈啰,这有促进到家庭关系和和乐?吃团圆饭时不要看手机!

这位导演,麻烦以后别再拍贺岁片了,这样子蹭新年热度,不行啦。


2/10

僵尸校园:有丧尸就给赞,其他都无关


All Of Us Are Dead

《尸杀列车》《尸战朝鲜》等丧尸怪物影剧的成功,即便同类题材已泛滥,韩国在这方面还是没有要收手的意思,继续打造更多人咬人的血浆爆棚影剧。
上星期才上线的《僵尸校园》,与《甜蜜家园》一样,都是改编自Webtoon的同名漫画。

故事说孝山高中爆发丧尸病毒,全校成了丧尸乐园,全体师生近乎沦陷,只剩两组学生苟延残喘,竭力抵抗群尸。

于此同时,某位身中病毒的学生被意外送出了校门,导致社区也遭感染,整座城市面临堪比战争肆虐的巨大危机。


丧尸大场面,故事无逻辑
全剧丧尸场面不少,规模也不小,可说按照着电影规格在拍,气势磅礴的群尸乱舞画面,毫不吝啬地让你看饱看满。
韩国丧尸是出了名的运动神经超发达,本剧的也不例外,奔跑速度随时刷新奥运纪录,撕咬力度堪比雄狮猛虎。

血量从头到尾破表,怕血的朋友不建议看,好此道者则会笑着收货——前提是你要能忍耐各种主角光环,以及女主跌倒了、丧尸近在眉睫要咬她了(不过还是没咬),她还是一副刚睡醒+“诶你怎么来了”的面瘫表情,看了拳头还真是蛮硬的(不是想打丧尸,是想打女主),别说事先没提醒。


除此之外,剧情实在不忍卒睹,当然打着丧尸名堂的影剧,本来就不该在故事上奢求,但最起码总不能离逻辑太远,人物即使不讨好也不该性格混乱,要找戏来做至少也要做得好看吧?

实验大出错,尸王假降临
先说丧尸病毒起因,它源于孝山高中某位科学老师的儿子长期受到霸凌,尝试过各种方式皆求助无门之后,科学老师决定研发药物,让儿子变得更强大,可惜最后出错,导致儿子成了丧尸。

这样的“起源”有多没新鲜感先不说,重点是如此重要又危险又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的极端实验,居然可以大剌剌地在学校科学室研发,还大剌剌地把失败后的丧尸老鼠随处放(导致一名学生被鼠咬了感染成丧尸)?
要设计感染源头,是不是可以更合理一些?


该名科学老师后来也难逃劫数,被自己种下的孽尸咬了。
他异变成丧尸后的画面,结合了之前叙述过的一直以来对国家、社会、政府、群众的怨恨,气势十足,有如率领群尸挑战全人类的尸王降临,谁知这股气仅是昙花一现,直到剧终都没再见他出场。

用力铺陈,不了了之
如果你以为这或许是编剧一时失误,那你就太低估了他的能力,类似的“不了了之”事件在全剧出现的几率,还真不是普通地高。


像那个陷害同学变丧尸的心机女,搞一堆事情后自己跑去躲在储藏室,之后忆起了同窗美好,想把食物饮料拿出去分给大家,却又在听到了某些同学依然对她心怀愤恨而放弃赎罪机会。

如此来来去去反反复复弄了半天,终于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踏出门去找回同学们……就被丧尸咬了。
那前面一大堆感情铺陈+心理挣扎,到底是铺来干嘛啊?

还有个未婚生子的女学生,在厕所产下婴儿后,在群尸汹涌的街上乱跑拼死保护孩子,之后不了了之。
大义凛然的警察,坚持将丧尸情报带到军方总部,沿路还不断救人,包括那女学生的弃婴,也同样不了了之。


配角桥段,先有后无
女主的消防员父亲,为了赶到学校救女儿,违反戒严令,避过了军部的如雨子弹和沿途的丧尸大军,单枪匹马翻山越岭,历尽艰难,终于见着了女儿之后,就被咬了?

我还真是到他遭丧尸围攻的最后一刻,都不明白为何他硬要把自己关在门内,明知丧尸不会开门,为何不先逃出门再找东西把门反顶,旁边还好几个同学(包括他女儿)可以帮忙啊?
壮烈牺牲的戏码这么硬拗,谁看了会感动啊?


霸凌原本是剧中一个探讨的课题,开始时也确实是故事重要元素之一,但丧尸出现之后,所有的血泪控诉,就被掩没得荡然无存。
被霸凌的女生,到头来似乎也只纠结于不让自己的裸露视频被放上网,更大的霸凌根源问题和解决方案,又是被淹没在尸海中,仿佛在告诉观众,都丧尸屠城了,谁还理什么霸凌?

男主的母亲在全城戒严封锁期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学校找儿子,明明就见到群尸环伺,还大叫曝露自己行踪,有这么自投尸网的吗?
反正全剧不少配角,虽然设计了各种桥段给他们事前发挥,最终都只剩被感染成丧尸的统一下场。
全剧设计了几条故事线,最终也都无所谓地蒸发掉了。


女主人设,高深莫测
剧中各种人设亦经常让人傻眼,尤其是女主,明明就圣母担当,发现闺蜜被丧尸咬了,不尝试掩饰反而爆料;之后闺蜜发作了,她才来拥抱表现姐妹情深?

闺蜜之后异变成丧尸,女主不但阻止男主杀她(完全无视其他人安危x1),还在闺蜜跌出窗外后,死命拉着不让对方掉下去……请问你是打算把一只活生生的丧尸硬生生地拉上来追咬大家吗(完全无视其他人安危x2),此时导演还播出各种女主与闺蜜的美好回忆,这操作是要让大家感受到女主重情重义?


经历各种蓝瘦香菇过后,女主心情不漂亮,开始闹情绪、耍性子,为了表现姐难过是因为姐乃有血有肉之性情中人,硬是坐着不动不逃生,要男主好说歹说地劝说,结果差点就害了男主(完全无视其他人安危x3)。
难为男主还喜欢她到死去活来,真不动到底看上她哪一点(男主在剧中也说不出喜欢她的理由)。

饰演女主的朴持厚颜值普普,演技犹如初出道新人,无数可以惊恐、忧伤、焦虑、难堪的时刻,都只有一个横看竖看都差不多的表情,面瘫程度严重到让人怀疑她是不是演个出家人比较适合。
这样一个无颜值、无演技、无个性的女主角,是要反其道而行,弄一个毫不讨人喜欢的女主角出来刷纪录?


若只想看丧尸追咬,人类顽抗,这部剧算是可以满足(顽抗合理性不论);想看穿校服的漂亮美眉们嘛,可能会失望;想看鲜肉嘛,饰演男二的朴所罗门还不错——其实以他颜值和在剧中的人设,都要比男一强许多。
想看好故事的话,没有;想看到翻白眼的话,随时。


5/10




文中提及的丧尸影剧:

Final Destination 1 - 5:西式的阎王注定三更亡


死神来了 / 绝命终结站 1 - 5

Final Destination
原本是开开心心去毕业旅行,飞机起飞前一刻,男主预见了飞机会失事,坚持下机,连带几个同学和一名老师也被带下去。
结果空难真的发生,被阻止上机的数人捡回了条命。
古怪的是,幸免于难的生存者,在事后轮流发生意外身亡。
应了一句东方俗语: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全片精华,就在于看各个被死神盯上的角色,如何一步步走向黄泉路。
各种意外环环相扣,还会故意吊一下瘾,让你以为会这样玩完,结果却在那样的情况下领便当。
主角如何向命运挑战,抵抗死亡帖,反倒变得不这么重要。

本片开启了“连环意外 --> 无形力量掌控死亡顺序 --> 破解”的恐怖片模式。
当年千禧年开年便来玩这种吓人梗,回响还不赖。

7/10



Final Destination 2
基本遵循同样模式,有预见能力的主角从男变女,角色们从学生变大人。
再把第一集唯一逃过劫数、但终日惶惶不可度日的女主角当成这一集的救世主。

6/10



Final Destination 3
看海报就知道,这一部重头戏是过山车,相信当年看过本片的观众,应该事后有一阵子都不敢随便去游乐园玩roller coaster。
另一相当经典的意外画面,是两个女配角做人工日晒那一段,被活生生烫熟也TM够变态的。
不过有露奶,算导演有点良心回馈了一下被吓的心情。


这一集将主角的预见能力,改成了从照片中发掘死亡线索,可以感受到导演有想创新的努力。
来到了第三集,血量大增,这操作应该也是突破前作的一种表现方式吧。

6.5/10



The Final Destination
又回归一开始的预见能力,角色死法更残酷,也更不避忌。
各种爆头、肢解画面都敢敢秀在你眼前,没有想一笔带过的意思,就怕你嫌不够重口味。


同样大玩吊瘾让你猜不透,刻意安排各种死亡陷阱,却让人物千钧一发之间安然度过,然后故意在你松了一口气时突然灭杀。
片中那两个孩子的妈就是例子,她在美法院内各种惊险过关,结果在付款后安然走出大门时飞来横祸。
解谜模式还是一样,看来导演只关注呈现各种死法,懒理其他。

6/10



Final Destination 5
玩了四集,连观众都熟悉方程式了,在一贯的开场预言过程中,也会开始留意各个角色被死神召唤的顺序。
结局竟然回应首集的飞机失事,算是小惊喜一下。


这一部疲态尽显,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这类血腥片,应该不会想看。
片尾字幕彩蛋是1-5的所有死亡画面回顾。

5.5/10


第6部在制作中,可能会在今年上映。

中华英雄之风云再起:魔改新高之面目全非


《中华英雄》是香港漫画家马荣成的爆红之作,曾创下单期销售20万本的惊人辉煌纪录,至今无人望其项背。

如此大红大紫的现代武侠漫画,影视改编却不多,只有1990-91年何家劲版的两季连续剧、1999年郑伊健版的电影,以及劣评如潮的2004年何润东版剧集。

时隔20年,爱奇艺推出新鲜热辣的胡兵版《中华英雄之风云再起》,即使片名(“风云”很易与马荣成另一部大作《风云》混淆)、选角、造型都让人觉得不妙,但身为还珍藏着《中》第一期的骨灰级粉丝(当年《中》一开始是附在黄玉郎的《醉拳》之内),还是想看看心爱的平面作品再次影像化,会呈现出什么景象。
可惜,这回是即使不期待,还是深受伤害——而且是大重伤。


人物背景设计与魔改
这个胡兵版,编剧下手之重,完全是没在管原著,除了人物名字之外,情节、背景、人设几乎能改就改,根本是拿了个“原创”剧本,硬冠上《中华英雄》的名号。

我很怀疑导演、编剧,以至整个团队有没有看过原著漫画,以剧本的魔改力度及取巧程度,他们应该也不曾花时间去啃完连续剧,充其量就是看过郑伊健版的电影,再以该版本做参考。
只要对这部新版和原著做一个比较,你就会理解,何以我会这么认为。


华英雄
原著:清溪村一名打铁匠的少年儿子,冲动跳脱,好打不平,有武学天分,但未充分展露,直到遇上金傲。
魔改:富家少爷,锦衣华服,一心想当大侠,实则一副讨厌的二世祖嘴脸。
演员造型:佩服剧组找来50岁胡兵演18岁华英雄,当年37岁吴启华饰演20岁张无忌,已经被猛酸大超龄,如今这老牛演嫩草的纪录被刷新,是该替胡兵高兴,还是替华英雄难过?


电影中的华英雄,历经人生数十年,中年复出时由胡兵诠释当然没什么问题,但前半段少年老成实在是看到顶不顺,就不能找个年轻演员先演少年期?
也搞不懂造型师想法,为何华英雄从年轻到老出入都是穿着长袍?为何假长发永远都像一辈子没用过护发素那样犹如一头干燥乱草?

金傲
原著:隐居龟岛死林中的剑术高手,独门绝学为五式四季剑法,是华英雄第一位师父。
魔改:不知名门派掌门,修习独步天下的“中华傲诀”,死前将功力传给华英雄。
演员造型:原著中高大魁梧,须发喷张,魔改后成为身穿道士服、嚼吃鸡腿的侏儒。

无敌
原著:日本绝顶使刀高手,远赴美国寻找对手,血洗唐人街,逼华英雄决斗。
魔改:金傲的师弟,只想争夺“中华傲诀”,练成后帮日本皇军屠杀中原武林高手。亲杀妻儿绝情绝义,竟只是为了金傲一句酸言酸语。
演员造型:从原著的浪人形象,魔改成武士服饰,外貌只看到邪恶,感觉不到绝世武者的偏执。

生奴
原著:金傲的忠实仆人,金傲死后,跟随华英雄,之后一手带大华剑雄。医术通神,因有恩于无量门的司徒无量,学会一式无量神掌“大海无量”。
魔改:华英雄富裕之家的管家,不会医术,也不会武功。
演员造型:原著是忠厚老实的老人,魔改后是啰里八嗦的中年大叔,看着都嫌烦。造型还真与郑伊健版《中华英雄》里的生奴相似。

鬼仆
原著:金傲另一忠心耿耿的仆人,与生奴是“病有生奴,死有鬼仆”的组合。同样在金傲死后跟随华英雄,主仆俩后来以兄弟相称。
魔改:全片算改动最少的角色。演技也最好,因为一直戴着面具。

五术人
原著:隶属日本罗修门,金木水火土五人。首领金太保是美国人,也是美国黑龙会扛把子的儿子,与华英雄是宿敌。
魔改:成了无敌的徒弟。金太保是普通日本人;木修罗改名木罗刹;擅长易容术的水贺男改成妖媚的女忍者;火四郎打酱油;土原权改成诡异老太婆。(搞不懂这些改变的意义在哪里)


原著的木修罗钟情于华英雄,之后失身于易容成华英雄的同门师兄,这一段保留在电影版,不过逞兽欲者从原著的水贺男,改成金太保。

元武
原著:守护美国唐人街的青年高手。
魔改:中华楼掌柜,不谙武功,收留了逃难的华英雄一家。注:原著中华楼幕后老板是隐居的剑圣,地点在美国唐人街;电影魔改成泰国唐人街,我差点以为唐人街第一神探王宝强会出场,耳中仿佛已响起《往事只能回味》BGM。


演员造型:元武原型是李小龙,到了这部电影却成了个生意人的中年大叔……唉,情何以堪哪。

华剑雄
原著:华英雄儿子,从小由生奴在中国带大,十多岁才远赴美国找父亲。与地狱门有一段极深渊源,差点当上门主。原著中分量极重。
魔改:可有可无,存在感低靡。


演员造型:袁福福饰演,不得不再次佩服casting,明明就十多岁的少年角色,放着通街小鲜肉不找,偏偏硬cast了个30几的来演,还不是baby face那种,而是明摆着“我就长急了”的老脸,好心,是跟胡兵演父子,不是演兄弟好吗。

琼天
原著:华英雄失散多年的女儿,工于心计,处心积虑当上地狱门主,与父亲的恩怨情仇难解难分。
魔改:可有可无,存在感低靡。
演员造型:老实说,完全分不出琼天和木罗刹的两名女演员。韩国整形技术都未必做得到。


整部电影版和原著可说风马牛不相及,套句目前流行的影视用语,就是属于两个不同宇宙。
要改编得好也算了,问题是改得面目全非,却又槽点百出、漏洞处处,还可笑连连。

硬是将原著横跨上百期的情节,包括历经父母双亡、龟岛之行、五术人恩怨、决战无敌等挤进80分钟,这已不是囫囵吞枣能形容了,只能说是乱掰一通。
原著中与武打同样精彩的人物关系与情感,也在这蹩脚的魔改和生硬的演技中,制造出惨不忍睹的戏剧效果——如果还有效果可言。

武功武打设计与魔改
原本应该令人瞩目的武打场面,结果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中华傲诀”在原著中,是华英雄决战无敌之前自创的剑法,有“东方浩然”、“剑气长江”、“虎啸神州”、“龙跨千山”、“傲气中华”五式。
魔改之后成了不知名门派的镇山之宝,也不是剑法,而是不知名的力量:在金傲手中,可变幻出乐高积木;在华英雄手中,可转化成困敌枷锁;在无敌手中,可分为“天魔之面”和“无剑之剑”两招,前者从天上召唤三首巨蛇,后者则从地下召唤巨型武士守护神。
这是武功吗?绝对不是,这是仙法、魔法、咒术。


“大海无量”原著中是南神掌绝技无量神掌其中一式,电影却魔改成了“中华傲诀”的入门心法……欧买尬,真不懂到底为什么要这样改。
武术人的五行功法,完全成了超能力,后来瘸了腿的金太保(只限电影版)坐在轮椅上发功凌空操控枪支的架势,你说不是致敬X-Men里的X教授和万磁王,打死我也不信。

讲真,现在的武打明星也太好赚,不只不用花几个月时间练拳keep fit,拍摄时也不用拳来脚往,连套招都免了,只须帅帅或美美摆个pose,事后就有电脑后制解决,还原打斗画面。


是的,本片全片就充斥着各种五毛特效,你熟悉的“火海无边”、“万剑归宗”都一一呈现在你眼前,甚至还有Venom式的毒液攻势,包你大饱眼福。
当然脑洞开最大的,莫过于火忍者那烈焰焚烧的神火掌劲,原来浇上一盆水就可以淋熄,真是名副其实泼冷水。

反正这部《中华英雄之风云再起》啊,已在我心目中建立了漫改电影中暂时无可替代的标杆。
马荣成先生,你任由他人践踏……呃不,是对阁下著作进行开放式改编的大方程度,真是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