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特效非常牛逼?翻拍理直气壮?


刺杀小说家
改编自同名短篇小说,故事说异世界天神赤发鬼残暴专政,少年空文被迫以凡人之躯挑战神威,这一切却原来只是小说家路空文笔下的奇幻故事,没想到竟实质影响了现实世界中的权贵人士,作者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原著我没看过所以不谈,单就电影来说,故事貌似奇诡特别,实则不然,像现实与虚构两个世界互通、慈父救女、富人不择手段续命、凡人挑战大神逆改命运这些元素,其实无一不是老调重弹,就如用不同佐料合在一起炒出的一盘大杂烩。
即便是“以小说内容改变现世”的设定,也并非新鲜点子,早在过往电影中就曾出现。

煎蛋叉烧饭?
好吧炒饭虽是炒饭,但各家各法,只要色香味俱全,继续用食客耳熟能详的材料也是ok的,就像《食神》里面最好味的,也就是一碗再普通不过的煎蛋叉烧饭。
 
可惜《刺杀小说家》似乎没有炒出让人食指大动的美味,影片整体叙述相当凌乱,开场后十多分钟搞不清楚在干嘛,若不是先对故事有概念,不排除会就此弃坑的可能性。


两个不同世界的叙述篇幅比重差不多,但既已知道异世界只是小说内容,就容易对之失去观看的耐性。
尤其冗长的异世界剧情,真正影响现实世界的部分却极其微小,浪费了这个设定,到头来异世界的作用,就只剩炫耀特效罢了。

特效神作?
网上有人赞誉此片为特效神作,我只能说,如果不是水军所为,就是他还真没看过什么电影,再不然就是他要求不高。


不少中国电影都很爱玩怪物特效,但逼真度到目前为止依然不达标,即使是高预算砸大钱的大片也是如此。
像本片的“黑甲”和“赤发鬼”,一看就很假,完全没让人觉得是“生物”,就这水平的特效讲真的别再吹了。

被吹捧到天上有地上无的赤发鬼,体积像山一样,却无法秒杀如蝼蚁般的空文,还跟他打了老半天?
说什么法力无边,结果只像大猩猩一样爬来爬去……最扯的还是造型,脑门上自带一把刀作为弱点,等着被人抓住刀柄痛宰,这是当观众弱智吗?


剧情取胜?
这原本该以奇特剧情取胜的电影,依旧免不了一堆bug,像以一介没功夫没本事没超能力的凡人去挑战大神根本痴人说梦。
最后打不赢了就让现实中的主角续写小说改变结局,那既然作者手操生杀大权,直接写两行字挂掉赤发鬼就完啦,还打个屁?

权贵一直不解释非要主角关宁去刺杀小说家的原因,神秘兮兮到头来理由却无聊到令人傻眼:一个富可敌国之人,都能指派超能力者去进行狙杀任务了,暗杀一个平民小说作者,须要如此大费周章?未免也太找戏来做了吧?

5/10


人潮汹涌
翻拍自广末凉子主演的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讲述一个想自杀的落魄群演,到澡堂与误踩肥皂摔倒后失忆的杀手互换了身份。
群演获得荣华富贵,却被迫执行杀手任务;杀手则重新出发过一次截然不同的人生,两人在过程中领悟到生活真谛。

老帅刘德华
一部有点搞笑再带点都市小浪漫的温馨励志电影,可算是适合过年期间观看的贺岁片。
刘德华没什么突破,依旧靠老帅吃胡,但喜欢华仔的绝对会买单。


《唐人街探案》《误杀》走红,升级到与天王平起平坐的肖央,演来自然随意,小人物类型角色胜任有余。
女主角万茜很靓丽,与刘德华的感情戏码相当动人,为本片一大看点。
 
翻拍的说法
因为是翻拍电影,剧情方面就不深究了,与原版《盗钥匙的方法》相比,两部影片格调倒是不太一样:日本原版是清冷的黑色幽默;《人潮汹涌》则是华丽花俏的都市童话。

虽然未至一比一翻拍,但整个故事概念和结构基本一致,包括刘德华在澡堂踩肥皂摔倒失忆的设定,在万茜车上说自己30+岁时问样子会不会显老的对白等等,都照搬原版。


导演饶晓志曾在社交平台上宣称:“作为戏剧跨界电影的一个创作者,我坚持原创,但也对翻拍(改编)这样的形式并不陌生,如果没有翻拍(改编)这样的坚持,好的故事不会名垂千古……我们也不会认识并记住那些大师的名字……好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就是翻拍(改编)最简单的意义。”

翻拍的意义
对这样的说法我非常有保留,首先“翻拍”和“改编”意义上是有分别的,以金庸大师为例,众所周知金大师作品一直都被各方改编成影剧和漫画,那是不同媒介的转换,从纯文字到图像和视觉的诠释,对观赏者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体验,对不看书的人来说确实起到认识金大师作品的作用,这样的改编有其特定意义。


翻拍则是从A电影取其故事概念、人物对白、结构设定来拍成B电影,两者为完全相同的媒介,如果照饶导所说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好故事,那为何不直接看A电影,却要大费周章“翻拍”成B电影?
《盗钥匙的方法》推出也不过是3年多前,现在完全就能在网上看得到原版,翻拍的意义何在?

据说饶导也是通过某位影评人的介绍才看过《盗钥匙的方法》,若只是单纯想让更多人看到好故事,饶导大可效仿该位影评人,将《盗钥匙的方法》推荐给大家,以饶导的号召力一定更有效应,不也就能更直接让观众记住原作者,而无须绕圈子通过饶晓志的《人潮汹涌》了吗?


肖央主演两部翻拍片
无独有偶的是,肖央之前主演的《误杀》也是翻拍自印度电影,原版在印度就已有不同方言版本,最出名普及的是印地语版本的《误杀瞒天记》。

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的《误杀》几乎是一比一翻拍《误杀瞒天记》,最大区别仅是结局的处理。
好笑的是,看过两个版本的人,绝大多数都更喜欢印度原版的结局,俨然是对翻拍和改编好故事的一大讽刺。


图文不符
《人潮汹涌》这片名,应该会让不少观众看完电影后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据说是饶导不顾大家反对一意孤行,他的说辞就不在此赘述了,有兴趣可以自行谷歌。

想说的是,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起共鸣的,又何必搞一个故作高深、没人理解的片名,最后还要导演自己出来解释一番、交待一轮?
这图文不符的自嗨和坚持又有何意义?

4.5/10




雷佳音演出影剧:
吹哨人

长安十二时辰

肖央演出电影:

山海逆战 221:突破再突破,一拖再拖


上一期的下期预告看到标题“终极破封,重攀巅峰”已经觉得不妙,果不其然这期万恶反派boss炎帝依然死不去、败不了,继续临场突破,让人白眼翻到后脑勺。
过年前就已满心期待炎帝舞台终结,此篇章可以顺利完结,堂堂正正转移战场,迈入少昊和鼓夷的兄弟阋墙新篇,结果事与愿违,龙少继续施展“拖”字决,就是不肯爽快让炎帝领便当。



已经分崩离体的五脏六腑和短碎的骨头,除了变成丧尸,还能怎样不死?


有,还有视肉,只要这群小小兵还在,胜过任何仙丹妙药、仁心妙手,只要不是像丧尸那样头部爆开,就无论什么鸟伤势都可以舌到医来,连飞喷出体外的断骨内脏,都可以一一帮你捡回来,再像玩乐高那样一样一样砌回去。

说到这个,发现无论是漫画或是影剧,只要创作者不想让一个角色死透,或想留条后路、埋个伏笔,任何攻击都必然很潇洒地避开头部,只往身体去。
就像炎帝也是一样,少昊要报父仇,绝命一击为何不轰向他的脑袋,却击向他的后背?难道是要让炎帝死后,还能割下他的脑袋回去祭拜黄帝?
要是一拳轰爆炎帝的头,应该就连视肉也救不回了吧?
(不过这头爆没救的设定,在神级作者手里,还是可以神展开地写出神例外的:请参看《新著龙虎门》之爆头老天尊“黄泉归来”篇)


更离谱的来了,视肉逆天营救还不够,还要顺便破解炎帝的封印,这封印不是黄帝的最后杀着吗,不是厉害之极的吗,都封了这么久,早不破晚不破,就这时候破?龙哥你要玩酱大咩?
破了封印还可以断臂重生?姜铮的神农臂都没这神通好吗!


破了一鼎封印,不仅生回双手,还比百倍Botox有效,恢复年轻样貌?连山海也要玩老祖宗返老还童的老梗?
最可怕的是,还有最后一鼎没破,龙少你别跟我说这还不是最后一战,炎帝还有机会再恢复十成功力,真的会翻脸哦。
我拜托你,你已经是港漫为数奇少、硕果仅存的希望,可不可以争气点,不要再写这种拖泥带水、婆婆妈妈的故事来消费粉丝了?


本期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伯益、于清、于若兰终于一家团聚。
这是印证龙少之前许下说于清会有好下场的承诺。
但炎帝不死,还突破巅峰,这承诺到底能挨多久,拭目以待吧。


追回:




春秋战雄:史诗长篇,虎头蛇尾


主编:黄玉郎
美术总监:邱福龙
主笔:曹志豪、蔡景东
编剧:文敌
类型:港漫 \ 玄幻
期数:344

大约十年前推出时就每期追着看完了,却到十年后的今天才有闲暇写读后感 XD
玉皇朝其中一部份量不轻的长篇作品,以春秋时代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斗争为主干,配以黑白两道的对战,中后期之后更将宇宙观延伸到神鬼境界,变成人类与魔神之间的鏖战。

改写春秋五霸
时间线横跨春秋五霸,始于霸主之首的齐桓公败亡之后,宋襄公接替成为霸主之间。
漫画主角为秦国的胜公子,中段开始陆续加入晋国勇公子、楚国战公子,以及神公子。
除了神公子之外,其余三公子分别就是春秋五霸中的秦穆公(秦任好)、晋文公(姬重耳)和楚庄王(熊吕)。
当然《春秋战雄》只是借助历史人物来改写,所以漫画中的五霸登场时间是虚构的,不符合正史记载。


剧本不错
必须说,文敌编的剧本是不错的,但只限于前半部。
前半部叙述胜公子的际遇,辅以公子载对他的加害,以及秦国大祭师的野心,过程相当精彩。
虽然铸兵山庄的设定很老梗,四大神明也跳脱不出“武林四大高手”这种常见的武侠小说角色模式,还有四大天器也是俗套(当年写兵器是必须的),不过加上墨道明鬼从中作梗,这一盘炒饭算是炒得不错吃。

神朝篇好看
在破解天地合龙之后,故事进入“神朝篇”,依旧精彩。
拿姜子牙的封神榜来改编,虽然早就不少人做过,但同样的文敌还是能玩得不赖。
那个由始至终没露出真面目的神帝(他应该是老黄作品中唯一没露出本相的大boss吧?),一出场就被困在大梦神功的结节里,也是不错的构思。
四大神明的昆仑上人真实身份竟然是神朝太子,正派大人物彻底黑化的逆转也写的挺好。
唯一比较令人纳闷的,是昆仑上人应该年纪不轻才对,结果却是神帝的儿子,好像有点怪。


这部分剧情最大的突兀点,应该是有关姜子牙座下神将们的设定。
《春秋战雄》将神将们全都设定为上不了天宫当神、一直被困在封神峡底下的怨灵,但又说他们是当年玉帝钦点委派下凡去协助姜子牙和周武王姬发攻打商纣王的天兵天将……
然后说当年人间各大修仙者也群起反抗商纣王,但当商朝遗民商暴出现后,怨灵又成了听话的大商子民,任凭商暴差遣。
一下子这样,一下子那样,看来编剧本身也写混了,无法自圆其说。
(重点是这部分写得太乱,读者大概也无暇分辨,就随便收货)


四大公子篇狗尾续貂
然后天下无敌的神帝终于出关,果真无人能敌,但结果竟然是被胜公子意外获得的宇外神功三两下解决掉?
真是非常非常令人意外的最不合理结局啊。
(个人觉得是作者把神帝写得太厉害,无法收拾了,只能如此这般草草了事)
神朝完蛋之后,故事进入四大公子篇,搞了天子号召的黑道大会,跟势力与墨道相等的大正道与大慈悲宗过招,还带入西方的神衹大黑天与东方巨神盘古的恩怨。
之后斗天魔、败罪神、灭幽灵大帝,就都没这么好看了。
感觉就是狗尾续貂,为了延续而延续,不只情节拖拉,打斗也了无新意,而且一直反反复复,看得相当腻烦。
最后死去的人物包括神帝还不断“复活”,又是食老本、消费旧情怀之举。
如果《春秋战雄》在神朝覆灭后就完结,作为中篇作品的分数会高很多。


画功每况愈下
不得不提的是画功,开始有龙少总监加持,加上主笔曹志豪,画面确实跟《新著龙虎门》和《神兵玄奇》不遑多让,也大大提高了可看性。
不过中后期开始,主笔换了蔡景东,马上看得出明显的水准下降——很多。
整个画风几乎跟胡绍权主笔的《新龙前传之王风雷传》一模一样,如果你有看过就会知道我在讲什么。
遗憾地是,这是我很不欣赏的画风,加上故事已经变质,到后期也只剩赶火车一样地每一期随手翻完罢了。


最后一期大结局的封面惊吓度够力,凤香的歪头姿势也太怪了吧——怪到可以当鬼书皇封面啰。



7/10(到神朝篇完)
4.5/10(全书)

The Stand:时间线上乱跳舞


末日逼近

鬼王金于1978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讲述病毒肆虐后的世界末日现象,患者咳嗽伤风流鼻涕的症状,还真是跟COVID-19一模一样。

第一集前半段还好,之后就开始故弄玄虚,时间线上乱跳舞,搞到你看的时候一个头两个大,莫名其妙。
话说这似乎是鬼王金小说改编成影剧的方程式,据说是很多导演和编剧根本表达不是原着文字的描述,诠释成影像时就一塌煳涂。

还有就是鬼王金的故事似乎拍成电影比较好,一拍成剧集就是一个“拖”字,看到气闷无比,像之前的《Castle Rock》也是。
耐性不好千万不要轻易尝试。
我只看了第一集+第二集的15分钟就决定放弃了。
 

The Little Things:三把大刀锯小树


蛛丝马迹 / 细物警探

巡警Deke被上司派往洛杉矶领取证物,结识了当地明星警长Jim,知道他在追查一起连环杀人案。
Deke在Jim身上看到他过去的影子,Jim也欣赏Deke的宝刀未老,两人于是私下合作。
目标锁定之后联手出击,不料嫌疑人也非省油灯,事件最终出现始料未及的发展。

《The Little Things》绝对不是动作警匪片,所以先做好心理准备,别寄望看到警匪驳火对峙那种紧张刺激场面,相反是全片一直笼罩在一股隐晦不安的氛围,甚至上半场还相当乏味。
老青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警察,携手合作与嫌疑犯过招,这样的设定过去警匪片拍过不少,处理得好的话,单是文戏精彩度都可以不亚于追捕打斗动作满满的同类电影。

但不知导演是否刻意打造较平和的故事,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案件,并非都如影剧这么具戏剧性,因而整体过程平淡无奇,往往好不容易感觉到一点剑拔弩张的气氛之后,又迅速回复平静,让人看得很不痛快。


唯一比较出乎意料的是警长Jim与嫌疑人最后的相处,也才因此带出整部影片的关键点——原来这并非传统兵抓贼戏码,也不是歹徒戏弄警方的游戏,而是神探级警察黑化,并寻求救赎的心路历程。

本片最大看头和卖点,当然是金像奖两大影帝和最佳配角。
Denzel Washington饰演“返璞归真”的老警员驾轻就熟之至,完全收放自如。
Rami Malek饰演年轻警长,将之前的意气风发、遇见Deke之后的衷心佩服、最后的内心挣扎演绎得极为到位,是会让人眼光离不开他的精彩演员。

Jared Leto饰演嫌疑犯,虽然由始至终都不晓得他到底是不是凶手,但他散发出那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森寒诡气,还真是天生演坏人的人才。
可惜本片剧本薄弱,节奏缓慢,即便有三座奥斯卡加持,依旧无法让影片冠上“好看”的美名。


片名“The Little Things”是老警员Deke的醒世警语,是他办案多年的心得,也是他对年轻警长的教诲,意思就是别遗漏了不被重视的细小事物,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是关键。
不过看完本片,你应该会和我一样纳闷,因为这主旨在片中仅是一语带过,根本没有作为中心思想的力道。
用网络术语来说,就是“图文不符”。


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热血合唱团:不热血,很糟糕


刘德华投资监制兼主演的《热血合唱团》,是一部青春励志电影,不仅探讨了问题家庭和问题青少年课题,还叙述了刘德华所饰演的指挥家的自我救赎。
电影也邀请了香港中生代演员如吴岱融、李丽珍、卢冠廷、关礼杰、尹扬明等落力演出,这么一部理应可受好评的影片,却看得人摇头不已。

故事说国际知名指挥家严梓朗,接受昔日老师邀请,海归返港参与“热血合唱团试验计划”,带领一群问题学生组成合唱团学唱歌。
期间严指挥发现学生有各自的问题,于是以“爱的教育”一一为他们解决,同时也重新审视自己一直逃避的过错。

合唱团成员一开始都已标签为“废材”,对唱歌也一窍不通,更遑论还要分高音、低音组成四部合唱。
观众想看的,是刘德华饰演的指挥家导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可惜这原本应该是影片主线的过程,竟然只在刘德华对大家开骂了几句,做了几次简单训练之后,一盘散沙就神奇地合成唱作俱佳的团队了。
整个经历简陋得无以复加,完全没有丁点说服力——真不晓得导演和编剧是如何说服自己的。


本片另一要素是个别学生的家庭问题,有家暴、有欠钱、有父母不和、有单亲家庭,还参杂了一个上流社会父亲给予孩子压力的个案。
是的,几乎都是老套路。
当然这些耳熟能详的问题,确实还是天天在社会某个角落发生着,但既然选择了老问题,那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不可以有点新意?
怎么说都是电影啊,又是虚构的,并没有真人实事的限制,不是很应该发挥创意吗?

结果有没有耳目一新?
没有。一切长存已久的问题,几乎都在刘德华三言两语下就迎刃而解,连带酗酒家暴的父亲们,也都会突然省悟,从魔鬼化为天使,散播欢乐散播爱。
所有的经历突兀到彷如按了个按钮,开了个开关就从黑变白,真的又让人不禁想问:导演和编剧到底是如何让这样的剧本过关的?

刘德华从头演到尾,不能说这是他演得最好的一次,只能说本片没有他,根本不值一看。
但或许没有他反而更好,起码不用浪费时间看一部刘天王主演的烂片。


片中的指挥家有着不堪回首一段过往,借着指导这班学生,看着他们成长,顺便解开了自己的心结。
不过个人觉得这设定有点多余,尤其是之前的“成长”剧情如此简单乏味,指挥家究竟基于哪一点深受感动令人质疑。
机场那段隔空指挥,其他旅客起立围观而后鼓掌,也只觉得尴尬无比。

在剧本苍白匮乏之下,众多“上一代”港星拔刀相助未能为影片加分,即使加上刘德华翻唱林子祥的《谁能明白我》,还在影片中不时穿插,也仅能平添一丝旧情怀,却更显得本片的差劲无力。
热血合唱团?
如果这样也能叫热血,那导演你的热血标准还真低。


3.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唐季礼继《急先锋》之后又一烂作


李连杰1982年凭借《少林寺》开始受人瞩目,1984年《少林小子》奠定日后中文影坛功夫皇帝的地位。
没记错的话,以上两部都是当年的贺岁片。
今年来了这部《少林寺之得宝传奇》,有可能勾起昔日回忆吗?

答案是:不能!
差、太、远、了。
个人对王宝强观感不佳就不说了,整部片拍起来像上世纪旧武侠片,剧情、对白、演技都尴尬无比,完全没有任何让人想看下去的丁点吸引力。

OK我讲错了,不是整部片,因为我只看了15分钟就实在顶不顺。(原本10分钟手指已经一直跳着想去关机了,硬着头皮给了多5分钟)
唐季礼,你做到了,继《急先锋》之后,恭喜你可以正式挂上“伏片导演”标签。

注:公平起见,如果有人看完觉得好看,或觉得15分钟后影片呈现峰回路转的起色,烦请告知,谢谢。

晴雅集:郭敬明把它拍成烂片不奇怪,怪的是……


抄袭风波重启的中国小说家转导演的郭敬明,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他执导的最新电影《晴雅集》,在中国仅上映11天就被下架,永久与大银幕说掰掰。

我对郭敬明无甚好感,一个成为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第四名的抄袭者,怎么说都无法令人产生任何仰慕之情,更何况他一直否认抄袭,当年虽在庭令下赔款(其实已等于承认抄袭),却拒绝道歉,直至月前中国过百影剧人联名杯葛之后才终于松口。

不及格的过往导演成绩
好吧不说人格,就谈他作品,只谈电影——既然能如此自信地从文字专业过档到影像专业,受观众审视也是理所当然。
郭敬明执导演筒以来拍过六部电影,四部《小时代》在豆瓣的评分无一过5/10,之后两部《爵迹》更惨,4分都不到。
也就是说,郭导所有导演作品全都不及格,“烂片导演”标签要挂在身上他是当之无愧的。


可偏偏就有投资人不晓得是无知还是钱多,硬要出钱让他拍《晴雅集》,而且连续集《泷夜曲》也一并投入计划。
偏偏就有观众愿意买票入场,中国上映11天获得的4.5亿人民币说多不说,说少也不少,虽然业内人士透露要5亿才开始赚钱,但相比3亿成本,字面上不算难看。
或许这就是效应,虽然原因不明。

开场两分钟的惊吓
言归观后感,我千不该万不该地好奇了,但也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看《晴雅集》,没想到它娱乐性竟如此丰富,才看两分钟,已经出现比大象还大只的bug:

童年的晴明怎么也学不会守护咒,师父问:“你最想守护谁?”小晴明想也不想回答:“我娘。”
然后即便想着最想守护的娘,小晴明依旧学不会守护咒。

晃眼不知过了多少寒暑,小晴明长大成赵又廷,还是没学会——我好奇了,那一直看着晴明失败的师父,这些年都干嘛去了?
就这么一直瞧着晴明屡试屡败?晴明不是说最想守护的是娘?是讲爽而已,没实质效果的吗?


终于师父看不下去了对晴明说:“虽然你是本门天赋最高的弟子,但守护咒是本门最根本的结印,学不会就成不了阴阳师。”
这乍听之下落地铿锵的话,才一说完我差点从椅子上滚下来,我说师父啊,请问您门下是只有一个弟子?还是你没看过大蛇小便……哦sorry我是说还是您没看过其他天赋更高的人了吗?

一个天赋最高的弟子,还从小到大怀抱着最想守护的娘亲为依据,却一直学不会“最根本”的咒术?你玛到底是用哪个平行世界的标准来衡量天赋的啊?
当然这情节我懂是为了显示晴明有使用其他咒术来弥补的小聪明,但能不能考虑一下基本逻辑?
才开场两分钟就冒出这神对白,是还想不想观众继续看下去啊?

十分钟的更大惊吓
更扯的来了,师徒俩练功到一半,祸蛇虚影突然乱入,师父为了保住门下天赋最高的弟子,二话不说把晴明一掌打去另一个时空,自己与三个式神扛下对付祸蛇的责任。

打着打着,诶,晴明怎么回来了,还带了一伙师兄弟?
之前师父把晴明打走,原来不是为了让他远离战场,而是去搬救兵?恕我还真瞧不出这宇宙玄机啊。


好啦弟子们都来了,可为何每个人一出手都是守护咒?
你们大老远跑来这守护自己干嘛呢,还不如不来?
还是你们是来集体揶揄天赋最高的弟子?然后晴明不懂守护咒,却让他站最前排是什么操作?导演,逻辑呢?

第十分钟师父被蛇毒所害命在旦夕,叮嘱晴明要努力让大家记得自己的名字,晴明难过地说:“我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晴明这名字。”
此时师父圆睁双眼,一字一句沉声说道:“不,你的名字是——阴阳师。”
哈啰?不是才刚讲学不成最根本的守护咒就不是阴阳师?这是回光返照还是死前失智?

一堆没解释没交待的吐槽点
诸如此类很难令人相信剧本有经过深思熟虑才出货的剧情bug比比皆是,像武士博雅被打晕,为何却可以变成朱雀,又同时是晴明的式神?
朱雀不是神兽吗,突然就降格为式神,情何以堪?

像阿泷法师怀疑女皇,就一个人夜探女皇寝室,是该叫有勇气还是猪脑袋?
更猪的是还硬是掀开了帘帐,让自己身陷致命危机……法师是只懂法术不长智商的吗?


像女皇到底是什么背景身份也没交待,为何她一介凡人,会被三百年前的四方法师选为封印祸蛇的容器,而且还真的可以封印住不灭不死、神通广大的祸蛇?

像鹤守月不是师父的式神吗,为何能背叛主人的命令?有这样的能力还是式神吗?
或是达成了特定条件就能做到背叛这件事,那导演编剧你倒是说清楚啊,不说谁看得懂嘛?
反正就几乎每一个主要人物,都背负着一堆槽点在戏里挣扎。

难以点赞的特效
好吧如果你陶醉在《晴雅集》“美仑美奂”的画面中,愿意无视剧本漏洞也行,那就来聊聊画面。

首先作为奇幻片,特效当然不可或缺,但中国电影到目前为止怪物特效依旧跟好莱坞有距离,虽然是比五毛好一些,却仍然不比电玩CG高明多少,祸蛇的虚假程度让人看得很想快转。


其余的法术、幻术、咒术特效也好不了多少,讲到这就不能不提抄袭事件,晴明最引以为傲的“移形换影”术,如果无法让你联想到奇异博士的时空转移,那你明显是睁眼说瞎话。
守护咒还夹带《火影忍者》的写轮眼图案,原来要原创真的这么难?

话说那天赋最高的晴明,从小到大在阴阳师门下学法,到头来除了重复使用移形换影、丢几张符眼、懂使唤式神,就没其他招了?
到底是郭敬明笔下的阴阳师一门咒术太欠缺,还是晴明的天赋就只能让他学懂这几样罢了?

腐女的钱好赚?
最离谱的应该就是脱衣打架了吧。
有网民说《晴雅集》瞄准了腐女市场,加上郭导也好此道,所以满满的鲜肉攻势,而且还真是让你实质地看到肉。


拳击和摔角打赤膊我们能了解,法师决斗为什么要脱衣,给我三年时间我也不会想得通。
据说赵又廷原本也无法幸免,但他的坚持最终让郭敬明妥协,邓伦和王铎选择逆来顺受,结果落得被观众当笑话看。

郭敬明这种低俗审美观赢不赢得了腐女口碑还不知道,可以确定的是占更大比率的非腐女市场已经大翻白眼。

假掰的演绎方式
说演员表现吧,除了“假掰”两个字,还真想不到更贴切的形容词。
片中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场面,叙述什么想法事件,讲话都无比慢条斯理是对的吗?
像女皇在讲述她身世那段,真的严重挑战耐性,语速慢已经逼死人了还啰里八嗦一大串,真恨不得能朝她大喊:“讲重点!讲快点!”

然后全部人在文戏时不是木无表情,就是展露尴尬无比的表情(春夏是最佳范例),行动全都要慢上三、四、五拍,不仅硬装出讳莫如深的神情,还给我用气音说话……
我不怪演员们做作,因为这光明正大在大银幕上辣大家眼睛的表现,铁定都是经过导演指示和认可,冤有头债有主,你懂的。



留下名字
忠行师父由始至终坚持要他最爱护的两个人做着同一件事:他要女皇爱人在世间留下芳月的名字;他要徒弟留下晴明(还是阴阳师)的名字。
为何执意如此,并没交待,于是从头到尾都显得无比突兀。

至于女皇一向忠行师父示爱他就跑路,他拼死守护的徒弟又没什么过人之处(连最根本的守护咒也学不会),种种非常人所能理解的行为,让这位世外高人的人设显得可怜可悲复可笑。

如坐针毡地看完了节奏慢到鬼酱的《晴雅集》,我满足了当初不该有的好奇心,也有了必然随之而来的结论:如果还有下一部郭敬明导的戏,而我还看的话我就是小狗。


至于文首提出的疑问,即为何还有人愿意出钱给郭敬明拍戏,为何还有观众掏钱看郭敬明导的戏,我找不到答案。
勉强来说,或许是当中一半是郭敬明从写小说开始累积的粉丝,一半则是审美观刚好(抑或不巧)跟郭敬明一样/相似/相近的路人。

只能说,没文化不可怕,可以进修;没品味不可怕,可以提升;最可怕的是盲目迷信,因为无论别人说得再如何浅显易懂、证据确凿,你都听不进去。


1/10




赵又廷演出电影:

新著龙虎门 1083 + 1084:孖宝装吐槽也打孖上


《龙虎门》历来农历新年期间都会出孖宝装,一般也会来一个图文不符、标题不符,但恭祝大家新年快乐的应景封面。(例子可看这一期543)
新龙选择了毫无新意的大堆头当封面,却避开了邪神、东方无敌、东方真龙等人气比正派人物还高的免死金牌反派,企图还龙虎门一个“清白”。

可惜此拉页封面构图水准奇差无比,群英姿势位置比例严重偏颇,乍看石黑龙就是毫无疑点地站在了C位,甚至比王小虎还醒目。
王小虎的姿势怪异之极,比小狗撒尿好不了多少,要不干脆改名王小狗好了,还比较好生养,人生可能不用这么甘苦。

看龙虎门长大的读者都知道什么叫“龙虎门三皇”,每逢节庆或海报也总是三皇并排,但这封面里的三皇之一的王小龙,竟然被排在了王小虎之后的配角位置,而且还在边边,再被老虎和大水牛分薄了焦点,仅比路人好一些些,我说新新龙团队你们是有多不喜欢王小龙啊?

同样是配角身份,王雷的位置很明显就比王小龙显眼多了。要酱大小眼咩?
还有不是说新新龙要与时并进吗?何以背景建筑还是少林寺一样?怎不画一个现代化的来彰显你们的高科技呀?


王雷随便喷个冰就冻住了王小虎?
九阳神功是练来玩的?


请问黑仔杰那边挥刀挡架道经卦劲是不是画得很求其?
印象中龙虎门的水平不止于此吧?还是我眼睛有业障?


白莲教……除了可悲,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一教之主+首席圣老,全都成了二打六,还团团围起来保护金罗汉?TM要不要顺便玩一下musical chair?
再怎么说也应该是四魔去围站,东方真龙堂堂教主应该好整以暇坐在一旁静观其变,然后金圣老随侍在旁不是吗?


新年本来不想开屌,但看到这张图还是忍不住,这TM也配叫“九阳神剑”?
尼玛下次是不是搬台大炮出来就可以写是九阳大霹雳?


搞了几十期(我已经懒得去算了)、半年以上的无名毒,一堆乱七八糟的铺梗,然后到现在火烧屁股了就用王雷来念想所有的前因后果?
我真TM好奇了,尼玛还有没有更烂的讲故事手法啊?使出来让大伙儿长见识一下呗?


白仇的人设到底是多混乱啊?一下无视龙虎门兄弟,一下又竭尽所能救小龙,有这么反复无常的天下无敌吗?
白仇拥有多重人格混乱是正常,但编剧尼玛写剧本可以正常一些,不要写得这么混乱吗?


哇靠我们的王大当家好威武好霸气哦,这是问人解释应有的态度吗?
王小龙是你兄弟,王雷就不是你兄弟?你这种态度叫龙虎门的好兄弟们情何以堪?


白仇说:“我会把一股九死邪气pass给你,你就可以去假死了”。
诶,做莫我看到这里就突然升起了一股不祥之气,原来九死邪功已经开发了假死功能,而且可以pass来pass去大家share share用用?
这是不是最喜欢死人复活、死过翻生的新新龙团队铺下的梗啊,好让接下来更多死去的人物“黄泉归来”?




这期结尾就这样用掉了宝贵的四大页,来表达一个讲了等于没讲的东西。
要赶工过年也不用酱的嘛。

* 顺带一提,新新龙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任何一场战役让我留下印象,作为殿堂级格斗漫画,只有一个字:FAIL。


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