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灭之刃剧场版无限列车篇:天时地利,三管齐下缔造奇迹


事到如今,应该也没什么人没听过《鬼灭之刃》了吧。
日前电影公司宣布,电影版《鬼灭之刃剧场版无限列车篇》全球累计4.74亿美元票房,超越《八佰》,成为2020年度最卖座电影,以一部日本2D动画片来说,这殊荣不可谓不光鲜,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吾峠呼世晴创作的《鬼灭之刃》漫画,自2016年2月年开始连载至2020年5月,4年间出版了23册,截至今年2月,销量达1.5亿本,是日本漫画史上最快突破1亿本销量的作品。


动画与电影IP带动漫画买气
《鬼灭之刃》在全世界漫画销量榜上排名17,位列之前的日本漫画还包括《One Piece》、《骷髅13》、《七龙珠》、《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乌龙派出所》,但与这7部作品相比,《鬼灭之刃》的23册集数最少,可说虽败犹荣。
它也是最近10年中唯一进入销售榜前50大的日本漫画。

漫画成绩亮眼,IP自然不能少,连载《鬼灭之刃》的《周刊少年JUMP》将之改编成动画剧,第一季26集的《鬼灭之刃·灶门炭治郎·立志篇》2019年4月推出同样势不可挡,第19集播出后即成为当年人气最高动画,同时带动了原著漫画销量,《鬼灭之刃》名堂也更加响亮。
第二季《鬼灭之刃·游郭篇》将于今年下旬播出。


去年上映的电影版《鬼灭之刃剧场版无限列车篇》则是延续动画第一季之后的故事,在日本一举超越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荣登日本动画电影榜首宝座,两者票房相差0.8亿美元。

故事简单,手法常见
《鬼灭之刃》漫画故事建立在一个虚构的时代,人类世界有鬼的存在,鬼以杀人吸血为生存目的,长生不老,能力超卓,成为人类天敌。
人类也有积极反抗的一群,组成鬼杀队后以各种独特呼吸法,练就能与鬼一较高下的战斗力。


主角是个名叫灶门炭治郎的少年,家人皆遭鬼杀害,妹妹祢豆子成了还有一息人类意识的鬼。
炭治郎为救妹妹,加入了鬼杀队,进行严苛训练,立誓灭杀各地肆虐的鬼。

无论故事架构和设定,《鬼灭之刃》其实都很简单直接,人类与鬼怪相斗就是日漫常见的题材,其中亲情、友情及伙伴的同心协力与各种羁绊,与鬼势不两立、坚持到底的热血抗争,也是日漫常见的桥段。


重要角色出场后例必描述相关回忆以丰富人物性格,包括反派角色也有令人唏嘘的“成长”过程,以增添读者对他们的复杂观感,而不是一味认为所有反派都死有余辜罪有应得早死早着。
这种手法同样并不新鲜,动漫老司机们必定都耳熟能详。

剧情催泪,画功一般
《鬼灭之刃剧场版无限列车篇》围绕在一列报称有鬼出现的火车上,炭治郎与伙伴嘴平伊之助和我妻善逸奉命前往,汇合鬼杀队大将级的炎柱·炼狱杏寿郎。
没想到这一役虽成功击杀了十二鬼月中的下弦鬼梦魇,却引出了级别更高的上弦鬼猗窝座,最终炼狱杏寿郎战败牺牲。


在原著故事中,炼狱杏寿郎第一次出场(在主公家开会时不算)就战死,确实相当出人意表,加上他回忆中尽是父亲不认同他当炎柱的遗憾,以及杀死他的鬼却逃之夭夭,让主角满心不忿,也带动了观众的不舍情绪,进而感动甚至泪崩。


画功来说就是一般2D动画水平,不明白的是为何要在人物边缘加粗黑线,儿童感太强烈,看了很出戏。
还有日本动画一直以来喜用的循环颤抖,可以出现在双眼、双肩,抑或整个人身上,用以表达激动、忍耐、抽搐,甚至无特定含意的凝望远方,实是个人至今仍无法接受的方式。

难以消受的节奏
电影版节奏并不快,除了战斗之外,几乎都是进度缓慢的文戏,尤其这次鬼的技能是能让对手无预警入梦,虚幻不真实的梦境,占据了相当多篇幅,减弱了剧情紧凑性。


更大的问题是口水多过茶,几乎每个角色无论正邪都“口若悬河”,独自行动时也要跟自己碎碎念,打架时也都不停嘴炮,真的很想叫他们闭嘴让我静一静。

话说节奏慢一向就是日本动画的缺点,若干年前看《七龙珠》和《Slam Dunk》动画,领教过一整集动画只演绎了漫画中的一回情节之后,从此就不再腾出多余的人生入坑,还是漫画比较适合我的步伐。


《鬼灭之刃》的成功,或许有赖于这个冠病肆虐时代,故事中的鬼就如病毒,鬼的强大及对人类的蹂躏,就如病毒的无法彻底消灭及因此丧命的人口。
故事里的正派角色与鬼抗争到底的热血和意志,则代表了现今世界与疫情的搏斗,虽然惨烈,但充满希望与正能量。
因此简单直接不复杂的故事,在前途不明朗的时局下,反能直抵人心,直击灵魂。

漫画、动画、电影三管齐下,配合周边产品推出及无远弗届的市场行销,占尽天时地利的《鬼灭之刃》,似乎真的没有道理不缔造奇迹了。


6/10



The Woman in the Window:女主独戏,大咖陪衬


窗里的女人

由执导过《Pride & Prejudice》、《Atonement》、《The Soloist》、《Darkest Hour》的英国导演Joe Wright操刀,集合了Amy Adams、Gary Oldman、Julianne Moore、Anthony Mackie等大牌演员,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惊悚悬疑电影《The Woman in the Window》未上映已引人瞩目。

故事说女主是患有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c)的儿童心理学家,虽身处曼哈顿,却长期足不出户,以饮酒与观看老电影过日子。
对街房子搬进了一家三口之后,女主与他们各别认识,某天透过窗户见到了惊人一幕,但包括警察在内也没人相信她的话。
又饮酒又服用药物的女主,开始怀疑一切到底孰真孰假。

故事没有很特别,从窗口目击别人家里发生事情,也是很old school的悬疑片桥段。
因影片中出现的人物也就那寥寥几个,不难猜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结局的反转也因此显得相当无力。
反而是背景配乐成功营造了疑惑、不安、紧张的氛围,让原本不怎么精彩的剧情,在推进中加分。

超人女友Amy Adams在本片演技大爆发,说观看本片等于看她的全程表演并不为过,少了她肯定将令本片更为逊色。
老戏骨Gary Oldman和Julianne Moore属于大配角,确实都有如流星划过的精彩演出,只是戏份真的少到浪费了他们俩的实力。

猎鹰升美队的Anthony Mackie只出现一幕,外加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电话声优,无须期待。
《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里饰演黑化美队而名声大噪的Wyatt Rusell 也担上一角,不过同样只是闲角,无甚作为。


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Love Death + Robots Season 2:江郎才尽得太快了吧


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2季

两年前推出并大获好评的动画短片集《Love Death + Robots》,让粉丝引颈期盼第二季良久,终于在日前上线。
这一季只有八集,虽比第一季的18集少了超过一半,但还是让很多观众第一时间开机观看,不过看完之后的反应,大多不如上一季那么兴奋。

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
高科技的未来时代,家用机器人包办了所有家务,一名家住豪宅的老太太发现机器人出现问题,却在客服指示下越弄越糟,甚至危及性命。
一直致力于研发机器人的人类,在未来作茧自缚,反被机器人奴役的故事已经看得太多太多,以这样的老生常谈作为本季开篇,完全是泼了一大桶的冷水。
而且画风不讨好,人物奇丑无比,实在提不起兴趣看下去。

Ice
一家人搬迁到一个冰冷的星球,当地人都被改造并赋予了超能力,唯独哥哥没有,因此格格不入。
某天夜里兄弟俩前往赏鲸,冰上的奔跑让哥哥赢得了超能力伙伴们的尊敬。
简单直接、寓意不深的故事,最后的兄弟情留了个开放小尾巴:弟弟诈伤激发哥哥的潜力,但知悉后的哥哥若有所思,似乎并不领情。
画风独特,让人想起第一季的《Zima Blue》单元,但内涵差很远。

Pop Squad
未来世界,有钱人都可以通过注射长生不老,生孩子也成了违法行为,被发现的“野孩子”会立马被人道毁灭。
残忍的未来,阶级之分更甚,但下层人民宁愿犯法也要生养——因为孩子是希望。
值得想一想的是,如果生下孩子后要一直面对逃亡躲藏的生活,你还会要生吗?这是负责任的行为吗?

Snow in the Desert
Snow拥有再生能力的不死身,成了犹如被各路妖魔追杀的活唐僧肉,最终寻获红颜知己,成就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动作场面最多,最血腥暴力的单元,描述的是永生的孤独(不过不明显),以及获得真爱的美好。
依旧是老掉牙的故事。

The Tall Grass
火车在行经一片高草丛时故障,一名乘客下车抽烟,被高草丛内的光芒吸引,越走越深,最后发现原来是食人魔的陷阱,急欲逃走时发现已找不着回头路。
无论是单元名称或内容,都容易让人联想到鬼王金父子原著的恐怖片《In the Tall Grass》,这是本单元最失败之处,不过画风不错,娱乐性也比较接近第一季。
火车可视为工业代表,人类会逐渐趋向工业化,远离大自然,跟不上脚步的,就会变成草丛内原始无思想的食人魔。

All Through the House
姐弟俩万分期待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及圣诞来人的来临,结果来的是一只可怕的怪物。
怪物有异能,嗅出姐弟是好孩子之后,吐出了圣诞礼物。
颇有《侠客行》里的赏善罚恶意味,以怪物代替圣诞老人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毁童年,但非常符合《Love Death + Robots》的风格。
没什么特别意义,纯粹好玩。

Life Hutch
Michael B. Jordan“饰演”飞行员,执行任务时降落在一个小行星上,找到了安全屋,却遭到故障的维修机器人攻击受伤,最后凭借机智成功存活。
又是扫地机器人惹的祸,就八个单元,不懂为何要选内容与设定相似的故事。
所谓的安全屋,反而不安全,算是一个小讽刺吧。

The Drowned Giant
海边发现了一个溺死的巨人,引起大家好奇心,竞相前来瞻仰。
日子久了,新鲜感没了,就被遗忘了。
现代寓言故事,反应人类习性。
以充满美感的旁述带动故事,诗意浓郁,作为这一季的完结单元,有人认为起到余韵绕梁的效果,个人却觉得闷葫芦了一些,更不会期待下一季了。

总结:
内容薄弱的一季,娱乐性也不高,上一季的“18禁”内容在这一季收敛得叫人几乎无法相信是同名剧集。
“爱、死亡、机器人”应该还有很多创意可发挥,可惜这一季只让人想到江郎才尽,而且尽得太快。


本文发表于T网站

Oxygen:一起来玩动弹不得的生存游戏


氧气危机

如果有看过Ryan Reynolds主演的2010年惊悚求生电影《Buried》,一定难忘那种身处“方寸之地”、动弹不得、命悬一线的可怕处境。
对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来说,更是会像做恶梦一般痛苦难受。

美法合作的《Oxygen》,也是述说一名女子处在被禁闭的狭小空间内求生的故事,分别在于《Oxygen》是未来太空版本,还有能说话的AI与当事人一同患难。
故事说女主从昏睡中惊醒,发现身处低温舱中,她不知为何会出现在该处,更连自己是谁也无法记起。
此时最大的危机,是舱内氧气供应即将耗尽,女主只能利用AI及一切资源,尽快恢复记忆,渡过致命难关。

导演是法国籍的Alexandre Aja,擅长执导恐怖/惊悚片,过去作品包括《The Hills Have Eyes》、《Piranha 3D》、《Crawl》等,在营造令人不安的气氛上算是驾轻就熟。
这次放弃擅长的开放式环境,转而挑战密闭空间,也达到一定的效果。


全片场景都发生在小小的低温舱内,女主连转身都办不到,确实是有幽闭恐惧症的观众建议不要看,免得自寻烦恼。
不过太空时代AI已经很先进,能沟通能执行指令,女主等于还有个助手与她并肩作战,远远好过一个人独自面对危机。

当然AI毕竟不是人脑,只能照章办事,有些时候也不一定能达成所愿,尤其某些档案、程序事先被下达了需要特定权限才能解锁的命令,不仅会让人没辙,在迫切需要的时候更会令人抓狂。
但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设定,增添了“破关”难度,观众也不妨精神上化身女主,一起动动脑筋,看要如何解谜,顺便试试自己的危机处理及应变能力。


“氧气”是本片keyword,却同时也是本片最大的bug,因为前半段低温舱内的氧气消耗级快,但越到后面就越慢,前后很不规律。
后段显然就是为了让女主有更多“最后一刻”来处理该处理的事项,除非你不在意这点,否则会因这不合理而被干扰到整体观感。

真相虽然不是很创新,但画面有成功营造了相当的震撼感与令人慨叹的凄清感。
这或许也是人类未来必定会走到的一步——如果在那之前还没世界末日的话。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三分钟前,如果可以打一通电话,你会打给谁?


6.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Great White:史上最弱鸡大白鲨


大浪白鲨

之前写《47 Meters Down Uncagged》时说过,鲨鱼片是惊悚电影爱用的类型,自1975年Steven Spielberg拍了《Jaws》之后,几乎每年都会有鲨鱼电影,屡拍不爽。
到后来甚至还出现什么“陆地鲨”、“五头鲨”、“龙卷鲨”的,搞突破搞创意到天鲨行空的地步。

这部澳洲鲨鱼片《Great White》倒算是返璞归真,回归最单纯直接的大白鲨攻击海上人类的故事。
但看到一对不知名又无关联的男女被不露相的海底霸王攻击,这样的老掉牙情节还拿来开场,又觉得是侮辱了“返璞归真”这四个字,应该直接用“炒冷饭”比较贴切。

故事说一对男女要将亲人骨灰撒在大海上,于是雇用了水上飞机出行,结果一行五人遇上了攻击性强大的鲨鱼,被困海上,被逼与鲨鱼搏斗。
整部片节奏、情节、过程,尽皆沉闷无比,大概是用两倍速观看也还会嫌不够快的那种可怕程度。

所有的突发状况设计得刻意又尴尬,如第一个牺牲者,是因为他手痒想去帮人家老婆穿好潜水衣,结果老公吃醋大怒,把他推掉入海中,成为鲨鱼点心。
如此无厘头的剧情,是要观众如何入戏?

鲨鱼特效真的是连五毛都不到,大部分时候还要在夜晚黑蒙蒙的时候呈现,为了掩饰那两毛特效还真是煞费心机。
而且鲨鱼无论智商程度、精神状态、战力表现都弱鸡到不行,明明都可以咬烂水上飞机浮筒,把众人逼得投奔怒海,之后却放任充气救生筏不加攻击?

搞了半天,最后终于想到可以撞翻救生筏,让众人掉入水里了,却又再让这些人安然爬回筏上,也没想说可以再重施故技,把他们再撞翻入水?
除了硬拗说鲨鱼哥是在玩猫耍鼠游戏之外,也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可以解释这些为做戏而做戏的剧情。

最后的人鲨搏斗更是儿戏之至,拿了把一次只能发射一枚火弹的信号枪,跟一把匕首,就能与海底霸王对抗?而且还真打赢了……
我不得不再把老话搬出来重问一次:你们到底有没有想过鲨鱼的感受啊?
片名《Great White》听起来很霸气,可惜整部电影一点都不great;大白鲨也可以改名叫小白了。


1.5/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新著龙虎门 1097:请问你要金斧头还是银斧头?


这期是写北侠卓天雄和翻版傲云合攻石黑龙,那封面构图上,不是应该让石黑龙在中间,才有被其他两人夹攻的意味吗?
把石黑龙放在中间撕裂的部分,也才有他因悲痛而撕心裂肺,以及被北云两人宰杀蹂躏的效果不是吗?

表情管理
银铃是蚩尤的亲妹子。
王小鹰与蚩尤过去只是互相利用,连战友都不是。
翼龙是对蚩尤忠心不二的左右手。
为什么在看到蚩尤人皮惨状的那一刻,三个人的表情都一样?
就单是这三人与蚩尤的不同关系,我都能随便写出18种看到此状况时的不同表情与情绪,你们就只懂copy paste?


吐血
这一期二当家大吐血,为什么呢?以下四大原因:

01 - 伊贺爱成为翻版傲云的未婚妻
请问这关石黑龙鸟事?
他怎么说也是银铃老公,伊贺爱对他只是单恋,人家找到归属,不是应该祝人家幸福吗?吐什么血?

02 - 伪真弓下落不明
请问这又关石黑龙鸟事?
伪真弓在黑龙心目中的地位有这么高,高到只是下落不明,就能酿成吐血?

03 - 小女孩无辜被杀
当然这很值得可怜,但怎么说跟黑龙是三唔识七,难过一定会难过,但不至于到吐血吧?

04 - 蚩尤人皮
蚩尤的惨状当然很惨,但别忘了龙虎门的人也死过不少,更多是跟黑龙有更深的交情和关系,却也没见他有吐血。

追溯远一点,旧龙里龙虎门的战友还死得少吗?甚至王小龙领便当时,黑龙也没吐血啊?
银铃被剖腹残杀,没出生的儿子被老祖宗夺走,这么惨绝人寰,黑龙也没吐血啊?
所以这四大原因,是什么烂东西?
更别忘了,黑龙如今身负金钟罩十一关、盘古天极震,还有一个没揭晓的武功,这种体质,可以酱随便就吐血的吗?
编剧我明白你很想营造悲痛攻心的效果,可是材料不足又不新鲜,没天赋又没才能,哪能炒出好菜啊?

神斧
这期介绍了北侠的来历,内容先不说,看看北侠遭逢奇遇时领到的“神斧”。
请问这是……C级game里面的斧头装备吗?
有够难看的!
到底谁画的啊,烂透了。
你们不是很厉害致敬的吗,麻烦去做点功课,致敬别人的超级战斧怎么画啦。

圣树
故事是这样的:年轻的北侠去到山上,无意中发现了神斧,以及前人遗留下来的武功秘笈,开始苦练……
我说编剧你会不会太随便?要偷懒也不是酱子的好吗。
你还不如说:北侠被领导叫去山上砍柴,不小心把斧头掉进河里,然后河里出现了一位仙女,问道:你掉的是金斧头,还是银斧头?
人穷志不穷的北侠回道:都不是,我掉的只是一把烂铁斧头。
仙女深深被感动,于是道出真相,原来她父亲是在山上隐居的高手——斧痴,仙女名叫浴儿,是人类来的,只是轻功高绝,所以北侠看在眼里以为是仙女。
浴儿把北侠带回恨斧谷,传授他绝世神功与斧法,北侠自此成为一代高手。

诶,抱歉,离题了。
说回ssl,这千年圣树,树汁有酒味,树皮比肉干还好吃……?到底在写什么鬼啊?
如果山上有这种树汁可喝、树皮可吃的树,你觉得它有机会活上千年吗?
你觉得它不会老早就被山里的动物啃光吗?
你觉得千年以来人类不会发现吗?
还有,上次的王小龙之毒也跟树有关,到底是有多喜欢树啊?就没别的了吗?


每天挥斧5000下
北侠每天挥斧5000下,连续十年,等于总共挥了多少下?
我算给你听:5000x365x10=1825万下。
挥了1825万下,圣树还坎不倒?
你是在讲这棵圣树皮够厚,还是这把神斧头够烂,还是北侠练了十年的战力够没用?
挥了1825万下,都坎不倒的树,它的树皮会跟肉干一样好吃?骗谁啊?
整个圣树神斧的故事,真的是超级无敌不合逻辑到极点,编剧也真TM厉害到极点!


一步一脚印
所以北侠的武功,就是这么掰出来……哦不,是练出来的。
大概是之前ssl描写过的速食武功,一直被读者干屌,所以编剧就借由北侠的故事和对白,说“以前有人吃了神龟获得几十年功力”这么不劳而获,北侠怎么说也在山里苦练了十年,堪称一步一脚印,看你们这班读者还有什么话好说。
真的笑死,编剧你有多在意读者的意见就认了吧,编剧你有多小家子气大家也看到啦,恭喜恭喜。
不过啊,你要真的在意,就该拿出诚意,纠正以往故事里的缺点,用更好的故事来证明,来让读者改观甚至从批评转为认可,而不是一直欲盖弥彰、自以为是、似是而非地解释、交待,却完全不正视问题所在,依然故我地烂下去。
酱讲听得懂吗?
看死你是朽木不可雕的啦。

话说,从旧龙开始,龙虎门一个特色就是每逢有大人物出场,都会介绍他的身世及练成武功的过程。
虽然这么多年来,难免有小重复的情节,但每回这种追溯过去的插曲,还是相当引人入胜,也让角色更鲜明,所以当年的旧龙老司机才会对旧龙的人物印象深刻。
真不懂为什么这些现在都做不到。有很难咩?
北侠这个人物从出场至今,看来就是一个城府深、心计深、不怀好意、笑里藏刀的人,但既能在江湖上获得“侠”名,其来必有因,如果不交待清楚,则又会是另一个让人无法信服的无谓人设罢了。


追回:


你好,李焕英:凭什么票房开红?


中国知名相声、小品及影视艺人贾玲自编自导自演的《你好,李焕英》,小刀锯大树,以温馨亲情主题加无解释穿越,平地一声雷破了无数记录。

目前累计54.11亿人民币票房,先后超越《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亚军;折合成近8亿美元票房,昂然跻身全球电影卖座榜前100名。
贾玲虽初次担任导演,却已成为中国及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


诚意满满无特色
《你好,李焕英》故事说女主贾晓玲,总在学校因顽逆而给母亲添乱,入大学前篡改了入学证,想为母亲挣回一点面子,却事与愿违,还导致母亲因车祸入院。
贾晓玲悲痛下意外穿越回到了1981年(她出生的前一年),遇上了年轻时的母亲,两人成为闺蜜好友。
贾晓玲以为这趟穿越,是为了改变母亲未来的命运,让母亲往后日子过得更好,谁知道一切并非如她所想的那样。

本片由真人实事启发,导演贾玲生母在她青春期因意外过世,年仅48岁。
贾玲因思念亡母决定将之编成故事,最初以小品形式在2016年的《喜剧总动员》播出,之后花了三年时间编写成长片剧本,期间贾玲为了专心写本推掉大部分工作,到最后甚至完全放弃工作。


贾玲拍摄本片的诚意大家都看得到,也正因此让影片无论是票房或评价都博得了满堂彩声。
不过作为导演处女作,还是看得出手法上相当多的斧凿痕迹,涵盖了不少熟口熟面的呈现方式,缺乏只此一家的独特表现与艺术风格。
换句话说,我没有因为哪一幕而特别留下深刻印象。

穿越设定不统一
故事很简单直接,好听一点是朴实无华,苛刻一点就是平铺直叙。
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愧疚感,莫名穿越到过往的岁月,企图改变年轻母亲的命运,这样的剧情,在海内外电影史上并不少见,经典的《Back to the Future》也就有着主角回到过去撮合当年父母在一起的情节。


《Back to the Future》至少还为穿越做了科学的解释,《你好,李焕英》则完全不理这部分,硬是逼着观众接受这场荒诞的梦,甚至最后母亲以灵魂穿越后,附身在年轻时的身体里,但贾晓玲却是整个人出现在过去的时空中,这么既无规则又不统一的设定,也完全不加解释,仅以泪水和温情来模糊观众的理智线,实在是有点拿“这不是本片重点啦”为借口来掩饰剧情硬拗之嫌。

笑功没发挥
既然是贾玲导演编剧,虽是叙述亲情友情,辅以幽默桥段自是理所当然,可惜本片的笑点力度都不太够,充其量只能让嘴角微微上扬,距离捧腹大笑还差很大一段。
不少搞笑戏码也都是以转折方式呈现,却坏在很多时候看了前段,已知道后段会如何“出人意表”,当然难以觉得好笑。


影片前半部还可说有点小趣味式地开展,但从沈腾饰演的沈光林出现后,就开始变得无聊沉闷,追求李焕英的过程无趣之至,只想快转跳过。
陈赫饰演的冷特,与贾晓玲的隔世恋情,亦没半点预期效果和作用,令这个人物和这段插曲显得多余。

只以学校表现定夺
贾玲在本片从头演到尾,七情上面,落力十足,但总还是觉得表演方式有点舞台剧,无论笑或哭都特别用力(有时还分不出到底是悲伤而哭还是喜极而泣)。
当然你可以说贾晓玲的人设就是如此大情大性,但适时的内敛演出还是必要的,尤其在这样的剧情中,将更能增添角色内涵。

贾晓玲的心路历程,主要建立在她求学时经常害母亲要到学校去见老师的窘境,戏里所谓的“不长脸”,完全以在学校的表现论定,似乎过于偏颇,如果能加上生活中也给母亲添麻烦的描述,会更全面也更具说服力——毕竟有些孩子只是成绩不理想,却可能在为人处事上懂事。


《你好,李焕英》以绝大部分篇幅,刻画了一场亲情与友情的“日常故事”,最后来个转折,让主角贾晓玲终于理解了母亲真正想法,自己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救赎。

不禁让我联想到当年同样是第一次执导的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也是在宛如一出“正常爱情故事”演绎完了之后,出现一个突如其来的转折。
巧的是,周董也曾以他敬爱的母亲的名字,作为他其中一张专辑的名称。
就如《你好,李焕英》。


5.5/10




贾玲与沈腾演出电影:
我和我的家乡

沈腾演出电影:

Minority Report:什么时代都会有的问题


少数派报告

Steven Spielberg + Tom Cruise当然是等于卖座电影,没有别的。
讲预知犯罪然后去阻止的故事,本片应该不是第一部,只是史匹堡将之以他独特的方法呈现——利用三个具备先知能力的人,共同预见犯罪行为,再让特别行动组去阻止罪案发生。
比较令人揪心的是那三个千里眼,要经年累月无时无刻地看着未来发生的事,完全惨无人道,这个手法与史匹堡过去讲求温情的作品主旨大相径庭。

影片中的少数派报告,其实就是现代社会常用的“少数服从多数”方式的弊病,虽然很多时候少数服从多数能有效解决意见分歧,但它建立在一个“少数=不对/没用”的不正确思维上。
本片将问题投射在审判犯罪行为,自然更能突显这毛病。
结尾的反转很俗套,即使是影片上映的2002年似乎也不会很特别。
本片灵感取自1956年的同名短篇小说,只不知这反转情节是不是也在原著中出现,如果是的话,那在当年就可算厉害。

《Minority Report》以现今观感来看,最大的bug应该就是防止罪案的设定上,因为千里眼看到的就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情,那既然如此,应该是无法制止的;如果能成功制止,千里眼就理应也能见到罪案被阻止发生。
除非,用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当未来罪案被制止后,就会产生平行宇宙,原有的时间线也出现分岔,不再只是单一延展。


7/10

The Courier:Benedict Cumberbatch再展精湛演技


信使 / 铁幕行动 / 军情谍报

“奇异博士”又有新突破,这回饰演传递物品的邮差,但可不是普通投信件的邮差,传递的也不是普通物品邮件。
本片英美联合制作,去年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时原名《Ironbark》/《铁幕》,今年美国上映改了较为平易近人的片名,评价相当不错,Benedict Cumberbatch的表现也受各方高度点名。

故事以冷战期为背景,英国MI6与美国中情局联手阻止苏联的核武计划,为此挑选了英国商人韦恩,招募他为间谍,到俄罗斯假装生意往来,实则与当地线人接头,传送与古巴导弹有关的机密情报。
原以为可瞒天过海,之后还是东窗事发,韦恩与俄罗斯线人双双被捕,线人以叛国罪名被处决,韦恩则因死口不认而逃过死劫,但活罪难饶,在监禁期间饱受折磨。
最终在英俄两国交换“人质”条件下,韦恩总算被释放回家。


本片为真人实事,可喜的是过程处理得毫不沉闷,尤其前半部可说是极为成功的剧情片,非为单调的纪实流水账。
Benedict Cumberbatch就如普遍评语所说,变现出色,完全就是演技派人才,要是一直被漫威的奇异博士给束缚了印象,也真太小看他了。

饰演俄罗斯线人的乔治亚人Merab Ninidze,也有良好表现,与Benedict饰演的英国商人韦恩在戏里的投契互动无违和感。
结尾患难见真情虽嫌煽情了一些,却也体现出难能可贵的间谍兄弟情谊。

比较可惜的是饰演中情局人员的Rachel Brosnahan,剧本对此角色的描写扁平了一些,即使最后加码一定要救出韦恩的情节,也不太能感受到她的性格,变成可有可无的一个角色。


影片主要着重间谍过程与后果,却没深入刻画两位关键人物做此高危行动的理由和心理状态。
像韦恩是一个家有妻小的普通商人,他完全有拒绝委托的权力,反正当局一定还会招募其他人,何必由他来冒险?
单说是因为爱国,未免薄弱了一点。

俄罗斯线人这方面的描述更少,线人本身还是上校,身居军中高位,同样家有妻小,会仅是因为觉得苏联领袖做法不对,就干冒满门抄斩的风险去阻止?
他又凭什么相信英国一定有办法保他与家人平安?
当然并不是在置疑人类确实会有伟大的情操与信念,尤其是身在水深火热的时代,但有关的诠释是可以更有说服力并令人感动的。


7/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超级的我:这样叫脑洞大开?别逗了


可以躺着睡觉赚钱(不要想歪),你干不干(都说不要想歪了)?
王大陆主演的《超级的我》,就是这样一个钱从天降,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故事。

他在片中饰演一个小编剧,剧本卖不出,生活潦倒,还夜夜做梦,梦到自己被怪人砍杀死于非命。
一次无意中发现能将梦中事物带回现实,从此钱来伸手,一转成为人生大赢家。
但上得山多终遇虎,暴富引来了歹徒觊觎,令自己与爱人身陷危机。

穷小子奇遇之后变大爷兼赢得美人归的故事简单不要紧,剧情有梦境解释,手法有特效包装,天马行空一番后,只求观众看了拍案喊一句:哇靠,脑洞大开啊!
诶,网上评论还真看到这四个字,但脑洞大开并不是说离奇古怪就行了,还须要辅以开了脑洞后的意义,要不然就只落得哗众取宠,为创新而创新,根本没意思。


《超级的我》似乎就陷入了这样一个窘境,穷困小编剧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凭的是在梦里到各处拿取珍奇古物来变卖,问题是出手如此频繁又见光,会不引人注目猜疑?这很不合情理。
之后直接窃拿钞票更是离谱,如果梦境与现实挂钩,那男主从金库拿了钞票,现实中的金库钞票少了,难道不会造成骚动?
反过来梦境要是与现实无联系,那男主在梦中提取出来变卖、经由专家鉴定的古物,岂不跟现实中重叠,同样的古物出现双份?

这一开始的设定就不合逻辑,脱离现实太远的都市童话,要引人入胜也就难了。
更何况全片说穿就是一个奇幻梦境,男主犹如做了一个美梦,因惊悚的结局而惊醒过来后,一切仿如未变。
诶,这种跟小学生作文,巨细靡遗写了一堆精彩绝伦的故事,最后全是一场梦有什么分别?
这样的故事有意义?
别逗了。
好吧就说是为了从梦境中的遭遇领略人生真谛,但你铺排的过程真的毫无新意,结尾找了几个眼红男主财富的歹徒来,就算是给了男主教训?让他得以从贪婪中领悟?
别逗了。

爱情的部分就是男版麻雀变凤凰,为了心爱的姐姐付出,但说穿了还是钱作怪。
有钱真好,没钱吃草,将皮箱装满了钞票然后歪着嘴说“这店我买下了,但还是继续让你经营,赚了我们分,赔了算我的”。
再在街尾派钱给路人充当顾客,再安排手下去放烟火制造浪漫……
一切,不都在显示有钱好办事?所以这样的爱情值得拍成电影,值得观众花时间看?
别逗了。


男主取名桑榆,取自《后汉书·冯异传》里的名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表示那里失去,这里得回的意思,用以呼应影片剧情,可是需要如此刻意吗?
太做作的结果,很多时候反而失去效果。
影片讲了一堆梦境与现实、贪婪与接受、得与失的道理,搞到好像很深奥,还引用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分析理论,一再刻意营造影片蕴含哲理,但观众会因为对白中出现几个keyword就认为影片有思想?
别逗了。

王大陆凭《我的少女时代》走红,六年来也算两岸吃得开,但本片除了一开始的颓废look有稍微改变一点形象之外,整体表现看不到特色。
所谓的帅哥变邋遢过往也早有不少先例,如今不过是拾人牙慧。

造型说到底也只能惊鸿一瞥,演戏还是要看演技的。
可是王帅哥从头到尾就是展现招牌歪嘴坏笑,再加一点看着女主角宋佳时傻笑的样子,此外完全看不到比稚嫩生涩好一点的表现。
请问这六年来是怎么过的?还是像片中所描述那样,都是一场繁华梦?


4/10



本文发表于T网站

王小龙传贰 6:降龙新腿之鞋底龙卷风



先道个歉,说了不再为这本垃圾写读后感,结果又违诺了。
因为看到一幕实在忍不住笑出来,不分享给大家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龙虎门的众多老司机啊。

新招学起来
拿拿拿,就是这幅旷世画作:王小虎最新研发降龙新腿之“鞋底龙卷风”!
翻到这一页之时,先傻眼,接着禁不住大笑。
到底是哪个TM天才想出来,用鞋底来代表纷飞腿影的啊?
而且还不可以是整只鞋哦,一定要鞋底,且是薄如纸张的鞋底,画到厚一点、多一点鞋面都不行,统一性完美非常重要!
各位观众,要学懂省水省力的绝对奥义,就绝对要看《王小龙传2》啊!


不要讲没有,送多你一幅“鞋底蟠龙双飞”,够意思了吧?
不用谢了,学着点吧,ssl团队的创意,不是你可以想得到的。

玉儿
唉,还是无法接受开放的玉儿,想当年的紧身旗袍,保守中显露姣好身材,那才是最高境界啊。
这么肆无忌惮的露肉,只有一个字:low。
别跟我说因为要出席酒会才这么穿,你TM当林北没见过世面啊?
谁说女人去酒会一定要穿这么露?
你不懂有种风格叫中性时装吗?
女生也可以穿有经过设计细节的西装长裤,展现独特气质的好吗?
对啦,fashion的东西你们识条铁咩?
不懂我讲什么?自己去求谷歌大神啦,diu。

王伏虎
所以,一个一直只有八阳的王伏虎,注射了药王的什么春药,就摇身一变成为“火焰之神”?
那东方无敌的第九阳+归一算什么?
那东方真龙的九阳算什么?
那王小虎的九阳算什么?
那火云邪神以易筋黑级打出来的火云掌算什么?
你TM是不是要跟我说,药王随便弄个催化剂出来,就可以冲上第九阳?
又TM要来玩科技赢过武学的烂梗是吗?
到底懂不懂什么叫现代武侠啊,diu。
什么都是吃药就有可以,你们是不是伟哥吃多了有亲身体验,才一直用这绝代方式写故事啊?

媚娘
把媚娘招回来做莫咧?
是为了庆祝母亲节吗?
ssl真的就是一直一直一直一直食老本,没、别、的。
之前王雷传就已经玩过王海蛟死过翻生的屎桥,正传里一堆地狱归来,现在还来?
你们TM真的是一个烂招走天下。
港漫最金字招牌的品牌,怎会落入你们这班天才手里啊?


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