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ay Man:Netflix两亿制作费,罗素兄弟烧出了什么价值?


灰影人

Netflix大手笔丢出两亿美元,请来曾为迪斯尼和漫威赚进全球满堂红票房的Russo Brothers操刀,集合好莱坞红星Ryan Gosling和退役美国队长Chris Evans同框较劲,《The Gray Man》理所当然成为继《Red Notice》之后最受瞩目的串流大电影。

有一种Michael Bay的爆爽
故事说美国中情局为了有效铲除危害国家安全的“坏人”,启动Sierra计划,从监狱领出一批有潜质的犯人,训练成灰色地带的死亡特务,为CIA进行见不得光的杀人任务。
男主是Sierra计划六号,一次行动中,发现老板要他消灭的,竟是“前辈”四号。

对方临死前将CIA高层公器私用的证据交给六号,顿时让后者成为下一个被狙杀的目标。
奉命对付六号的,是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前特务Lloyd,王不见王的两人,就此展开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殊死对决战。

看完本片,第一个反应是:这是罗素兄弟拍的?我还以为是Michael Bay呢。


本文发表于8网站

相关电影观后感:

Thor Love and Thunder:搞笑者、女力者、屠神者齐聚一堂


雷神4:爱与雷霆

漫威众多超级英雄独立电影之中,雷神Thor绝对不是会让人赞好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续集《The Dark World》口碑更直线下降,所幸第3部《Ragnarok》力挽狂澜,重拾信心,在钢铁侠和美国队长同时退出MCU大舞台的“天时地利”下,雷神得以成为第1个开拍第4集独立电影的超级英雄。

《Ragnarok》成功,导演Taika Waititi也顺利拿下《雷神4》的导演筒。
浩克在第3部雷神传中登场,效果满满,显示漫威常用的重量级角色客串方程式凑效,《雷神4》自然就不落人后,请来整队银河守护者站台,也好为Thor在《Endgame》结局时有意加入银河团队的莫名举动做个交代。

助攻者GOTG
当初罗素兄弟作此组合安排,究竟是他们的巧思,还是来自漫威高层的建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粉丝并不排斥,甚至乐见其成,看来雷神和星爵一见面就抬杠的笑果相当讨喜。


本文发表于8网站

相关电影观后感:

杀出个黄昏:杀手晚年的存在意义


三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杀手,步入晚年,落魄潦倒却又不甘示弱。
类似这样人到黄昏,寻求生存意义的影视故事很多,专门描绘退休杀手的也不少,本片的创意,在于这个三人杀手组,发掘了一门新生意——为生无可恋的老人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剥夺别人的生命当然不对,但是不是如片中女杀手所说,换一个角度看,既然雇他们出手的人都自愿,那会不会其实这三人真的是在帮助别人?
就如医学意义上的“安乐死”,争议性肯定有。


不过本片并没打算探讨这课题,而是将焦点聚集在三人如何重拾热血,重新生活,摆脱自己成为负资产或社会寄生虫。
有一个小bug,是三人既然曾是名噪一时的杀手,应该存了好少钱吧,晚年何以如此落魄?
尤其谢贤饰演的秋哥,还须要做刀削面维生吗?
除非他只是想找点事做,但看他的居住环境,又确确实实是潦倒。

秋歌遇上未婚先孕的少女,莫名其妙产生了祖孙情;凤姐孩子觊觎她的财产;司机眷恋妓女却得不到对方同等回报。
其实这三人的际遇,都没什么新意。
秋哥那段很勉强可说是人与人的缘份,但我不认为在现实社会这样的情景发生几率会有多高。


打击不负责任男友那整段更是儿戏闹剧,与整部片的基调很不协调。
或者应该说,本片到底是想走什么路线,导演和编剧似乎都无法确定,以致最终深沉不深沉,轻松又不轻松。
三人原本已通过“耆英天使”重建当年豪情,结局却又变成含饴弄孙的安乐老人生活,这就是他们一直遍寻不果的存在价值?好像不对。

85高龄的谢贤刚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荣衔,祝贺他,但个人觉得他在片中很多时候表现木讷,或许他想演绎的成功杀手,就是应该那样永远面无表情。
最后就是觉得林雪跟其他两人不是一个年代的,显得格格不入。


5.5/10

远山淡影:悬疑包装的文艺片


1990年代,中国沿江淮江县发生了一起命案,警队画像师奉命依照目击者口述绘画,谁知道画出来的竟是一个死去十多年的女子。
当众人都认为画像师画错,他契而不舍追查,发现案子牵涉到十多年前一宗悬而未解的连环杀人案。

悬疑感还可以,但节奏偏慢,画像师为什么会画出一个死去的人,原因并不难猜,反正朝着“身份”这件事去想就该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结局是反转再反转。
案件往事倒是叙述得很详尽,几乎就是另一出令人感伤的文艺片了。


本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剧本得过奖。
不过关于“罪犯画像”这回事,在片中只是作为一个媒介和切入点,不是主题。
要看警队画像师以这手功夫破案的影视作品,推荐《猎罪图鉴》


5.5/10


画像师主题剧观后感:

杀人者的购物目录:好长的一段凶杀侦查案


The Killer's Shopping List

一家普普通通的超市,进行着普普通通的日常。
小区此时出现了一个连环杀人犯,目标都瞄准曾经光顾超市的客人。
拥有超人记忆和分析能力的超市少东,就此开始他的推理和侦查日常。

说是犯罪剧,其实剧情充斥着很多小市民的日常(不好意思“日常”这个词出现很多了,但本剧真的就是很日常),包括各种吵吵闹闹、鸡婆八卦、争风吃醋……
所以很多时候会觉得故事失焦、情节拖拉,会忍不住不加速看。

剧中的杀人犯不是懂得反侦查的高手,其实不难捉,小区警察不是很聪明就算了,男主被设计成天才头脑(但生活鲁蛇),却还一直被自己的推理引进错误的方向,结果绕了一大圈才破案,也是服了。
凶手事实上根本没特别做什么误导性举止,一切都是查案的人自己在钻牛角尖。
这案子要给金田一或柯南来推理,应该可以秒破吧。


《Running Man》的李光洙的老脸还真是看起来很不年轻,虽然剧中设定是30多岁的“大叔”,但感觉是在演一个小伙子,看了特别碍眼。
尤其还要跟小女警谈恋爱,他不尴尬,我尴尬。
还好超市里有两个美女养眼,让观剧体验舒坦了不少(别误会,我说的不是那位LGBT,虽然他化女妆其实还不赖)


5.5/10


李光洙演出电影观后感:

咒:你被咒/骗了吗?


台湾首部自制邪教恐怖片《咒》,本月在Netflix全球上线,才5天就打入该平台全球电影榜前10名,可谓气势十足。

《咒》在台湾引起恐怖片热潮,却在中国及不少地区遭到唾骂,源于电影采用与观众互动的“打破第四面墙”手法,又使用了“视觉暂留”方式,让受影响的观众觉得受骗,认为自己也承担了片中释放出的诅咒,而纷感晦气。

影片从一开始宣传,就有意无意让人误以为是真人实事改编,伪纪录片形式也增加了真实感,无怪有观众看了之后觉得心里不舒服,甚至认为本片“恶意满满”,而相当不满。


本文发表于8网站

The Black Phone:失踪案包装的少年成长片


黑色电话

改编自Joe Hill同名短篇小说(他是鬼王金Stephen King的儿子,也是小说家);放弃执导第二部《Dr Strange》的Scott Derrickson操刀;Ethan Hawke出演变态凶手。
上述三样加在一起,绝对有观看的价值,可惜1+1+1并不大于3。

故事说1978年科罗拉多州的一个郊外小镇,出现青少年失踪事件。
主角Finn不幸也成为新猎物,被杀人狂囚禁于地下室。
那里有一台已断线的旧式黑色电话,Finn会从电话听到之前被害者的声音,教导他如何逃出生天。
与此同时,Finn的妹妹也以其独特梦境启示,拼凑出哥哥下落的线索。


极之简单的剧情,搞了一堆陈旧老套的校园霸凌,完成了一个弱者变强的历程。
凶手戴着小丑面具,携带黑色气球,都是致敬《It》吧?
完全不恐怖,只有一幕砍人画面,充其量只能算是惊悚片。
凶手原来比男主还弱,几乎都可媲美《Scream》系列那些肉脚杀人魔了,难怪专挑小孩下手。
绑了男主却一直关着他,也没解释不杀的原因,只说是要玩什么游戏。

全片节奏慢又无聊。
当年看了《In the Tall Grass》就觉得Joe Hill讲故事能力跟他老爹差很多,这部还是觉得故事不行。
Ethan Hawke全程戴面具,其实随便找谁演都行。
小成本的沉闷电影,反派也没什么发挥空间,不懂他为什么要接。


5/10


相关电影观后感:

Rubikon:太空人的矛盾


绝命空间站

女军人授命前往太空站,替换站上人员。
不料不久后地球出现不明毒雾,灭杀全人类,仅剩下300人苟活于地下碉堡。
太空站一直致力于研发能供给氧气的海藻,女军人决定携带海藻会地球,拯救那300人。
但当她无意中得悉这场灾难的真相后,她犹豫了。

故事主线不新,世界末日之后,有能力救援的人,是该冒着生命危险去挽救更多人类,还是留守在安乐区终老?
所谓戏剧冲突,依旧是三位太空人之间的思想矛盾造成:一个坚持A,一个坚持B,然后再加一个在A和B之间摇摆不定。
说是冲突,力度其实很小,所以也没什么紧张感。


奥地利电影,小本太空片。
太空站是全片唯一场景,剧情几乎以女军人、科学家、老博士三人开展。
无动作,几乎全文戏,节奏偏慢,不是很容易熬(我分了三次才看完)。


5/10

Ms Marvel:史上最难看漫威剧


惊奇少女

出现了。
第4阶段开始疲劳轰炸的MCU电影+网剧,终于泛滥成灾。
号称第一位穆斯林超级英雄、第一部巴基斯坦超英剧,《Ms Marvel》选择了青春路线,主角Kamala Khan就是一位在美国就读高中的巴基斯坦籍平民少女,对超级英雄有无限憧憬,尤其特爱Captain Marvel,把她当平生偶像。

惊奇少女与蜘蛛侠
Kamala的家庭背景并非如美国人般开放,母亲保守,对她严加看管,让她长期处在隐忍状态。
于是青春叛逆期的种种,成了这部漫威剧的主角人设与际遇。

要玩青春,当然无法不拿“前辈”蜘蛛侠来比。
Peter Parker在发现自己有超能力之后,就秘密苦练,矢志要成为friendly neighbourhood Spider-Man,虽然也是知好色而慕少艾,想与校内美女约会,但完全没影响课业,成绩能考上麻省理工,最后还凭借自己的实力,受到Tony Stark和其他复仇者联盟成员认可,昂然加入这个地球守护者大本营。


本文发表于8网站

旧著《龙虎门》:李高主编的黑暗时期


主编:李高
类别:港漫 \ 现代武打
期数:796 - 1011

终于看完了。
没错,我这追买旧龙十几廿年,每星期风雨不改,一书在手看了再看,直到每一格画面都深印脑海方休的旧龙粉,居然到现在才“认真”看完李高时代的龙虎门。
当年李高接手后,只跟了几期,就毅然决然放弃这位多年老友,可见其对老粉的杀伤力有多大。
从此,在我心目中,龙虎门等于完结了,从李先生开始主编后,我不再承认那是我曾经心爱的龙虎门。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若干年后(应该是新龙已经出版了),偶然心血来潮,萌生重新挑战旧龙后期的念头,但没能成功,虽然比之前硬是多撑了几期,最终还是放弃——实在看不下去。
然后一段时日之后,又再挑战,又放弃,又挑战,又放弃。
前前后后怕有四、五次吧。李高的后龙虎门杀伤力,再次证明可见一斑。

月前,再次升起了无穷战意,这回以无为心态,一期一期地翻,不否认不少时候,是真的就一页一页不停翻,尤其很多战斗情节,都是即翻即过,大大省下了一些时间。
就这么翻啊翻(虽然只是翻,也很考验耐性的,数次又差点想放弃),某日,翻到了“杀性回归”一期,诶,李高时代结束了,我成功了!
内心激动之下,决定振笔直书,以下,就是我的读后感。

年轻版老祖宗的脸部,很明显左右比例是错的

新封面新春感十足
当年黄玉郎入狱后,张万有从幕后主编转正,但搞了一堆事情,结果被fire掉,李高走马上任,接手主编《龙虎门》这块金字招牌。
(至于张万有搞了什么,资深读者应该知道,不然上网谷歌一下也可以找得到)

说是除旧迎新,当然应该大张旗鼓,给读者留下好印象,谁知道李高主编的第一期(第796期),封面即糟糕到让人大倒胃口。
标题《降龙再现》,寓意应景,但封面上的字体软弱无力,全无气势。
说是要让人刮目相看的一期,封面竟然没有三皇,或龙虎门中任何一个代表人物,反以老祖宗为号召,这是还要继续依赖老祖宗食胡的概念吗?
封面构图画功同样毫无气势,整体给人感觉,更像农历新年期间街上看到的新春插画。
反正当年看到这封面,傻眼之际,心里亦大呼不妙。

这样的封面,会不会简单过头?

只此一家经典面包脸
李高掌舵的时期,龙虎门画风剧变——变得很难看。
尤其人物,身型像木偶,面相更不行,最顶不顺的莫过于经典“面包脸”。
所谓面包脸,就是人物没有面骨轮廓,全都一律圆脸或圆角方脸,五官济济一堂,而且必定远离脸庞边缘,犹如脸颊下巴都无端多了一大块肉。
这横看竖看都无法开胃的面包脸,绝对是我决定弃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虎门大当家示范面包脸

印象中铁粉曾为李高辩护(记得李高本人似乎也说过),那是助理的问题,言下之意,画功差与他无关,是负责画脸的助理画得不好。
这说法真的是让我刷新三观。
我也做过出版社、办过期刊、当过主编,身为主编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我很清楚。
按照上述“助理问题”逻辑,那我办期刊,内容不好,文章文笔不通,身为主编的我,是不是也可以一句“那是写手的问题,与我无关”,就推卸掉所有责任?
你是主编,就是这部书的大小事都与你有关,都是你说了算,助理画不好,主编是不会开口,不会要求重画,就睁一眼闭一眼给它过?
说是助理偶尔为之、手民之物就算了,但主编给通关的绿灯可以连开200多期是怎么回事?主编都不看成品,都不检讨,瞎编?
在我的时代,助理是主编请的,表现好不好,主编都得扛,真的写不好画不好,主编也得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手把手教到他好为止。
要不然,就是主编自己觉得这面包脸没问题。

随手拈来面包脸

画不好,是助理问题,那做得好,主编也会很坦然地说是助理的功劳吗?
有功你领,黑锅助理背,哈啰,主编这么好当?
第1012期后张万有重新接回主编,画风明显又变了,开始几期还是有些不当,但几期之后即趋向稳定,最起码,面包脸终于消失,不复存在。
看了看工作人员名单,掌管“绘画”一职(应该就是后来称作的“主笔”)依然是赵汝德,助理名单也没什么变动,那请问原班人马上阵(除了主编替换),画风却能改变,作何解释?

左:蚩尤表演缩头龟神功?右:蚩尤扮浩克?

故事 & 打斗
或许有人会说,打书看什么故事?
错,故事、剧情,非常重要,没有好看的故事,如何吸引人看下去?没有精彩的情节,如何让你每星期按时追看?
可惜李高主编的龙虎门,故事同样烂到不行,最起码,平淡无奇,普通之至。
一言不合——打;言归正传——打;说来说去——还是打,反正就一直永无止尽打打打。
为打而打,根本不知打来干嘛。

经典中的经典:龙虎鬼书皇

好吧,没故事,只要打,那也应该打得好看吧?
还是没有,所有打斗,不是硬拼,就是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掌,然后双方轮流吐血,看谁先倒下。
偏偏很多时候大家都仿如一起练了金钟罩,打来打去,血吐来吐去,还是没倒,还是继续你一拳我一掌地打。
这样相同模式的打斗场面,持续200多期,谁能不放弃?
所有招式,都只是架势,没有设计(有看早期旧龙就会明白我所谓的招式设计的意思)。
所有武功,最终都是力强者胜,无聊至极。

这样的封面,真的不会欣赏

石黑龙的金钟罩,去到终极十二关(我知道,之后还会去到十四关),结果也没什么特别,金钟罩的防御特色,完全表现不出来,随便什么阿猫阿狗出来都可以把他打吐血。
总之故事和打斗千篇一律,即便隔个五、六期没看,还是接得下去,完全不会感到你miss掉什么重要讯息或觉得看不懂。
李高时期的龙虎门,除了“黑暗时期”、“堕落时期”,还能如何形容?


李高掰掰的最后一期

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忘掉原著就可以


改编金庸作品的中国网络电影,中伏机会当然很高。
看在《风起陇西》《刺杀小说家》、《绣春刀》导演路阳担任监制的份上,就瞧个两眼吧。

开场就是胡一刀和苗人凤的对决,武打设计又是人物摆pose加剪接加慢镜头,已经起了赶客作用,若非看在郑浩南和吴毅将客串演出,真的会就此别过。
(话说,郑浩南演苗人凤、吴毅将演胡一刀,个人觉得似乎掉转过来感觉比较对)


之后的剧情开展,除了寻宝主线,以及一些人物保留原著姓名之外,其他都改得面目全非。
如果你是原著粉,大概会边看边喷;但如果你不介意暂时忘掉原著故事,本片倒是意外地还可以看。

编剧和武指特别为片中人物设计了“秘技”,每个角色都具备表面功夫以外不为人知的神秘技法,非到生死一线不会轻易展露,而其威力也超出了武术范畴,有点类似特异功能。
但个人认为,这秘技设计,更像是日本作家山田风太郎作品《甲贺忍法帖》中的神奇忍术(该故事中也有奇诡忍术不让其他人知晓的设定)。


武打场面除了胡苗的第一场对决外,之后的其实还不错,觉得最精彩的是郑三娘那一场。
吕良伟和淳于珊珊有演出,而且不只是客串,但化妆到认不出。
改编得算有心思,放得下原著的话,可以一看。

注:还是要为原著背书一下,个人觉得《雪山飞狐》是金先生非常有创意的一部作品,悬疑性十足,反转接反转,通过各个角色来叙述、串连、推敲真相,当年都是相当奇特的手法。
“雪山飞狐”虽然是胡斐,实际上回忆中的胡一刀和苗人凤,才是此书主角。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这一刀,究竟砍不砍下去”的开放式结局。


6.5/10


相关影剧观后感 / 漫画读后感:

Stranger Things Season 4 | The Umbrella Academy Season 3 | The Boys Season 3:三部超能力美剧续季,越来越好玩?


Stranger Things Season 4
怪奇物语 第4季

Netflix旗舰系列之一,说是镇台之宝也不为过,“Stranger Things”从一开始以孩童为主,描述略带恐怖氛围的魔幻事迹,还带入一个超能力小孩“Eleven”,成功打造超现实的“怪奇物语”,让观众在4年内爽追3季。

时隔第3季3年,引颈期盼的第4季终于上线,编剧也很豪迈地将前3季的坑几乎都填好填满,给了观众一个事隔三秋后的满意答复。


The Umbrella Academy Season 3
伞学院 第3季

延续上一季故事,伞学院成员成功阻止了1963年的世界末日,满心欢喜回到现世,谁知他们已扰乱了时间线,回归的现世中,不只老爹还在世,还一手创立了同样拥有七名超能力学员的麻雀学院。

玩了两季的末日梗,第3季依旧是伞学院面临的大危机,虽然这回瓦解世界的是光黑洞,但万变不离其宗,直接点说就是耍不出新把戏,真的是有点腻了。


The Boys Season 3
黑袍纠察队 第3季

一票由集团企业化管理的超级英雄,原来都是伪君子,领导的Homelander更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因为他是用镭射眼杀人)的大魔王。另一群没有超能力的凡人,矢志对抗并揭发超英的伪善假面具。

如此反超英的故事主线,本已相当吸引人,加上本剧各种暴力、血腥、色情重口味画面充斥,怎一个爽字了得,于是理所当然不亦乐乎追了3季。


本文发表于8网站

相关美剧观后感: